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十月 2006年第04期 >

第42部分

十月 2006年第04期-第42部分

小说: 十月 2006年第04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和丽恩没什么交往。不过我发现丽恩倒不是一个孤僻自守的人,课间休息时她喜欢回转过身,跟坐她身后的瑞蕾聊天。每次丽恩都返身趴在瑞蕾的桌子上,两个人说得十分亲密。瑞蕾在国内时是中学里的英语老师,英语也很好,我想这大概是她们谈得来的原因。丽恩的脸色一直显得灰黄,人也总是委顿无神的样子,加上她面孔凶凶的线条,我怀疑丽恩是那种对很多事情不满、活得很不顺心的人,她是出于什么原因跑到这样一个国家来留学的呢? 
  那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和丽恩只说过一次话,起因是丽恩跟班上的人讨论每月伙食的开销。她先问了两个人每月吃饭花多少钱,当别人问她时,丽恩说了—个数字,折合美元不到50,这让我大吃一惊,这几乎不到我每月伙食费的一半,这怎么吃得出来?我问丽思是怎么吃的,都吃些什么,丽恩说自己做啊,自己做才省得下来,还有去超市要买打折的东西,那就便宜多了。她比较了打折后的鸡翅、番茄和西兰花与平时的价格,果然差了好多。我问丽恩什么时间打折,丽恩说天天都有打折的物品,每天超市打折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要认真找才能发现。丽恩又介绍了做鸡翅的最简易的方法。她说那些话的时候,脸上的唯一表情是无精打采,而嘴上的话却不少。 
  跟国内比起来,在S国这个叫伊丽莎白港的城市,我的生活进入了从未有过的简单状态。我住在大学里的国际学生宿舍,房租比住校外的居民家里贵,不过上课方便,交通费就省了,不必为了跑学校去买辆车。除了每周去超市买一趟东西,我很少出门,但节假日我经常一个人出去旅行。S国的节假酬艮多。 
  一个周六,我正关在房间里看书,有人敲我的房门。我走出卧室拉开大门,门外站着一高一矮、一男一女两个人。高的是我们宿舍区的黑人门卫,矮的就是丽恩。丽恩戴顶老气的遮阳帽,帽檐很宽,是那种白布质地可折叠的过时廉价帽子,她的脸被灼热的阳光晒得通红。一看见我丽恩就兴奋地大叫,说:“就是她就是她,可找到了。”又对黑人门卫连声道谢。 
  我着实没想到丽恩会来访问我,见面还有这般毫无遮拦的激动。门卫转身走后,我请丽恩随便坐。丽恩坐进客厅沙发,嘴不停地给我讲她如何费尽周折才找到我。原来她是计划去学校的计算机房上网,到了才知道周末机房关闭。“我想既然都来了,干脆就来找找你,正好我也想看一看国际学生宿舍什么样的。我们这批中国人就你一个住这里吧?这儿的房子不错呀。没想到我过来,一看这么多院子,也不知你住在哪里,看到人我就问:‘知不知道有个叫娜娜的中国女孩住哪儿?’那些人都给我来个Sorry。最后还是找到了那个门卫,他也弄不清你住哪儿,还好他去找人问到了,这样我才成功地到了你的门口。” 
  说到最后一句丽恩嘴上现出一个胜利的笑。我问丽恩喝果汁还是茶,在她不歇气的一大通话后,我才得到机会问这个本该在她一落座就问的问题。丽恩坚决地说不要,只要接一杯自来水就好。我给丽恩倒了杯果汁,丽恩起身去看我的卧室,又研究了厨房的设施,她对那只崭新的烤箱很赞赏。 
  跟我在班上看到的丽恩不同,来到我房间的丽恩精神头儿好了很多,又说又笑的,是周末的缘故?我以为丽恩对这里的宿舍感兴趣,想申请搬人,但丽恩没那个打算,因为这边的房租要比她现在住的地方高出四分之一。 
  丽恩马上问到了我的旅行。来到S国不久,我就—个人背包去野性海岸走了一趟,之后又有数次单人旅行,这在周围很多中国人看来实属莽撞之举,也使我得到一个大胆的名声。S国的治安是成问题的,对丽恩来说,这个国家的风景又着实叫她不甘心,她就像一个面对一盘河豚肉的胆小而馋嘴的孩子。我把我的旅行经验告诉丽恩,给她讲危险是被夸大了的,向她介绍怎么既省钱又开心地游玩。我对丽恩说,在S国旅行除了看风景,还碰得到来自世界各国的背包族。丽恩对我夸赞不绝,毫不犹豫把我说成一个女英雄,还不准我反对,令我晕头转向。 
  说着话午饭时间已过,我请丽恩随便和我吃点东西,冰箱里没什么像样的食品,但简单弄一顿午饭的材料还是有的。丽恩却坚决不吃,她说:“我看你也是个不会做饭不会照顾自己的人,烤箱一次都没用过,你不会烤点心啊?会不会包饺子?你想吃什么?下次到我那去,我做给你吃。” 
   
  4 
   
  到了下一个周末,丽恩果然邀我到她的住处吃饭。丽恩的房东到海滩上烧烤去了,照片上的他们是一对大胖子,他们的房子是一幢带游泳池和花圃的蓝顶别墅。丽恩指给我看房东夫妇的卧房,她自己的房间在他们的对面,旁边是马龙的房间。 
  马龙在语言班的D班上课,我们没照过面。马龙清俊瘦削,鼻子挺拔,年龄明显比丽恩和我小,在国内时是一个电器公司里的营销主管。丽恩支派马龙去洗水果,一边引我参观花园,一边告诉我,她和马龙还有另外几个中国学生是同乘一架航班到达S国的,他们先在一个临时住所住了几天,之后丽恩托人找到了现在这个房子。本来其他几个人也想跟丽恩同住,因为丽恩的英语好,与本地人的交流没问题,从生活上讲有着很大的便利,但房间有限,就马龙赶巧得到了机会。 
  马龙洗好一盘苹果端过来。门铃响了,马龙去开门,一会儿带了一个叫李奥的小伙子过来。李奥长得方头大耳,一看就是个整天吃得饱饱的家伙,他是马龙的同班,是个自来熟,见到丽思就叫姐,丽恩介绍了我后他马上问我多大。我说哪有上来就问女人年龄的,这是哪个门派的路数啊。李奥哼哼着说:“我这不是为了弄明白该不该叫你姐嘛。”李奥看来不是第一次上门。 
  一早丽恩就从超市买回了面粉、包饺子用的鲜肉和卷心菜。她为我们设计的晚餐是水饺。丽恩手不停脚不住,洗菜切肉和面,全不要我们插手帮忙。她安排马龙陪李奥和我说话,我说丽恩你这是陷我们于不仁不义呀,哪有你一人劳动大家吃闲饭的理。马龙说她爱劳动,就让她做去吧。 
  丽恩听马龙的话没丁点生气的迹象,倒是为了抚慰我,说一会儿包饺子的时候,大家都动手。 
  那顿饭吃得很热闹。李奥吃起东西来毫不含糊,一大盘饺子他一口一个十分迅速地吞掉了。丽恩还在厨房一锅一锅煮饺子,她不要我们等她,一定要我们先吃,而且她也不要我们去替换她。“没事的娜娜,”她对我说,“再有一锅就全煮完了,你快去趁热吃,别管我。” 
  我端着丽恩盛好的刚起锅的一盘水饺到餐厅,丽恩跟了出来,专门来叮嘱我们好好吃。她的下一句话是自我长大之后,从来没在任何一个跟我同年龄段甚至比我年长一些的女人嘴里听到过的,她说:“你们就别管我了,我为你们服务。” 
  我觉得丽恩简直令人敬佩,令人惊讶,她这是什么境界啊,而今即便有这种境界的人,也不会选择这样的表达法了。不仅没有一点自我优越的心理,还真心甘情愿为别人垫着。 
  等丽恩上桌,李奥已经满嘴油光光地吃得人都挺了起来。丽恩忙活了半天,实际上也就只吃了五六个饺子。李奥说起他的房东,说那个乖僻的老太太如何用各种各样多如牛毛的规矩来折磨他。话题很快转到了国内的一些事情上,丽恩和马龙掐了起来。 
  丽恩认为马龙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实属幼稚,而且冥顽不化。丽恩作为一个经历过风吹浪打、学历也很高的女人,自然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她希望提高马龙的水平,丽恩越说越激动,她的话一句接一句地声势浩荡,完全没有了她本来的那种持续的无精打采。问题是马龙作为一个男人,虽然是个比我们年轻的男人,也受不了丽恩的这般全盘否定。马龙也是个认真的人,他身上有幽默的天分,开始那股幽默还活跃着,插科打诨的,后来就被丽恩打压得气若游丝。马龙倔起来,开始跟丽恩针锋相对。 
  这顿饭吃成了一次战斗的话题沙龙。李奥插不上嘴,他是个快活的、以食为天的、喜欢大家团结友爱地吃吃喝喝的人,只会一个劲叫大家吃吧吃吧,掐什么掐呀。一边说一边还不耽误往嘴里塞零食。丽恩便叫我助阵,她认为我当然应该站在她那一边,给马龙上一课。 
  虽然丽恩情绪昂扬,可我也不能真就一步倒向她而乱刀砍向马龙。我看不出马龙头脑简单,无非在同丽恩的对垒中,他说什么都让丽恩不舒心,他不说话更让丽恩受不了。不过话说回来,丽恩在这种情形下的霸道也不算什么大不了,这不是学术争论,不会伤筋动骨,如此较劲也无非增添生活的乐趣而已。 
  我说话时,丽恩一言不发了,又回到气息奄奄的样子,脸色也变得暗黄无光,那一片黄色里夹杂着我们看不见的秘密思想。我叫丽恩也加入讨论,她却声明很喜欢听我说话,她听着就很开心了。我估计她已经透支了体力。丽恩说过好几次,说自己身体不好。 
  那次饭后,丽恩和马龙就把我认作谈得来的人,主动地关心起我来。再次聊天时,丽恩就当面把我勾画成一个既快乐又勇敢的人,她坚持这个想当然的看法,认定我是一个把生活问题处理得很好的人,而她则有很多烦心事,以至于睡眠极差。我没办法扭转丽恩的看法,可她究竟有什么烦心事呢?丽恩又避而不谈。或许她还在新环境的适应期。 
  由于吃了丽恩的饭,我打算把这份人情还上。但语言班的课程将要结束,大家都忙着考试。考完试后,我打电话给丽恩,请她和马龙到我的住处吃饭,丽恩立刻叹着气回说:“瞎,娜娜,我这几天哪有时间啊,全安排满了。”她要去看这个去看那个,她说的那些人都是刚从国内过来或者新搬了住处的人。 
  虽然只是短短的时间,但大概已足够让丽恩度过适应期,她的活力绽放了出来。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瘦,那股活力完全来自于某种潜藏的奇怪心理动力。那她的心理动力又是靠什么化合出来的呢?我去超市买东西,碰到马龙和李奥,两个人推着一辆手推车。丽恩没和马龙—起来购物,我问马龙:“她是不是很忙啊?” 
  “那是,”马龙说,“她都快脚不点地了。” 
  马龙说,从考试前一个多月到现在,他们家每天都有客登门,都是找丽恩讨教怎么申请人系读专业的问题的,搞得房东头疼万分,他们的门铃从未如此频繁地被按响过。马龙和丽恩的话语习惯是,把住的地方叫家,他们说到自己的住处说“我们家”,说到李奥或别的什么人的住处,要说“李奥家”或谁谁的家。这种话语方式不觉中影响到我,有次我跟一个苏丹来的留学生聊天,他问我周六的一天去了哪里,我说待在家里看书。苏丹人疑惑地望着我,我说就是在宿舍呀。苏丹人把这看作我英语表达成问题的表现,他纠正我说:“那是你的宿舍,不是你家;你家在中国,我家在苏丹。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只能叫房间或宿舍。” 
  我说好吧,谢谢你。我想大可不必跟他分辩说中国人就喜欢四海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