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重掌天宫 >

第108部分

重掌天宫-第108部分

小说: 重掌天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张友仁也很无奈,观音刚一进来,就反客代主,又是支走高力士,又是只身进室,关门插闩。他也明白观音的顾忌,但是,发生那一幕令人尴尬的事情,还是让他脑子里在短暂时间内一片混乱,让他的思维短暂时间无法跟上正常的发展。

    观音,那是观音姐姐呐,一个平时冷眼看世间之难,观世间之音的菩萨,在人前从来只显露出端庄高贵的一面,哪知道还有如此小女儿的一面。

    所以,直到与观音一起从后门以身法掠至长安城外的一个小旅馆之时,张友仁仍然在回味着留在唇边那道素如青葱的玉指香味,那道带着檀香味道的体香直入他的肺腑,令他心神激昂,紫府一片凌乱。

    “大天尊,您在想什么呢?”

    刚到地头安置下来的观音,看着张友仁面容呆滞地看着自己,一跌莲足,面上泛起一股红晕,才恍然发现,自己今天露出这女儿羞态多了些,急忙默念诸佛,恢复端压之色,坐在张友仁面前,念了一句佛语。

    “大天尊,贫僧今天不问十年之约事,尊你一声道友,共探大道可否?”

    “哦……”

    张友仁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回过神来,恢复三界之主的威仪,笑着道:“道友,今天我们就只论道。”

    他长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种种疑惑,开始凝神静气,也想从观音这个涉及到苍生之道的大德之士身上寻找一些可作借鉴的大道奥义。

    “吾之道乃红尘众生之道,守护众生,最后达到天下大同之境。”

    “众生之道?大同之境?”

    观音秀眉一蹙,似在思考,她略略思索,红唇轻启道:“众生大同,那么,天地大劫又如何,到时候众生何去何从?如果,道友没有达到大道尽头,众生皆毁,你之道又能怎么延续?”

    观音不愧是大德之士,一语中的,将张以仁的众生大道,红尘规则的破绽一语道出。

    “以守护之道抗灭度之法!”(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四章半师之礼

    “以守护之道抗灭度**?”

    观音思索了一下,道:“贫僧种慈悲**,渡化众生,量劫来临之时,深感无能为力,道友可有破解之道?”

    张友仁沉吟道:“道友种慈悲**,我深敬佩之,但,以困果为线,渡化众生,将众生当成牵线木偶,真的算得上慈悲?真的能够令苍生离苦得乐?众生之苦,众生之乐,难道真如道友心中所预设的苦,所预设的乐?”

    “道友可知众生之乐在于田园山野,在于红尘,羁绊,你的苍生之道以武断的方式强行灭却众生之**,令其斩断尘缘,入得极乐,他们真的快乐了吗?”

    “何况,佛门之因果传于世人,苍生闻道之后,不尊因果,则视之为魔,人人喊打。如果尊从佛门大道,则无论来路,尽皆极乐,管他是杀人狂魔,还是毁人毒瘤,均可立地成佛。请问道友,按佛门法度,三界众生相互间只需在做错事之后,口诵一句佛陀,就能转世为大德之人,长此以往,邻里不亲,长幼不爱,至亲不认,大家还可以一块儿愉快地玩耍了吗?”

    张友仁越辨越快,思维跳脱,道心欢畅。

    “道友,你们佛门为了广纳信徒,再创三世因果,讲求今生事,来生报,今生种树,来生结果,今生做恶,来生做狗。但是,三界众生追求的是今生!追求的是当下的幸福与看得见的未来!”

    “道友以佛门**为统率,修苍生之道。虽然我佩服你的人品,却无法直视这种永远无法达到彼岸的歧途。”

    “无法达到彼岸么?”

    观音脑子里响起一阵阵大道之音,仿佛在拷问着她的灵魂。

    “我佛门大因果法难道错了么?我的苍生大道难道真的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辉煌么?”

    她的道心开始动摇。神情转为悲楚,为自己的大道,也为天下苍生的苦难而动摇。

    “我立誓救尽天下苦,解脱世间之难,恨不能化成千手千眼。可是,世间的苦难仍如过江之鲫,不能断绝。我佛门大圣以**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为众生开辟一个没有烦恼的世界,在他的眼里却是如此不堪,天地众生真的只向往今生。喜欢山野田园,不愿来生为佛,共享极乐么?”

    观音道心蒙垢,对自己的大道。对佛门的殊胜法门置疑起来。

    本来。观音在西方教以坚韧和智慧著称,以她的道心和她修炼多年的心得,断不至于被张友仁这个刚刚领悟一丝法则之力的地仙所波动。

    但是,在悦来饭店感应到张友仁那深邃的大道之息,她就先入为主地对这大道高看了几阶,本着学习的态度而来,心境上就带着一股谦卑。再看到张友仁之时,不论是他在三界中的地位。还是因为意外来到长安,都让她心神短暂的失守。后来。又发生不经意间的尴尬事,几悉堆积起来,让观音平时冷凝的心境有了一丝涟漪,造成如今的道心拷问。

    “善恶相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是我佛以**力,强行抹去作恶者的罪行,独留清明于人间,转善众生的一种手段。苍生有念,众生可悯,普渡苍生无错,错在我心执着,不该以因果大道统率苍生之道。善哉,善哉!”

    观音宝相庄严,一丝微笑露出眉梢,带着大欢喜,似悟非悟。

    张友仁心里一惊,暗道不愧是观音,如此快就从道心拷问的凶险中走了出来。

    他合什道:“恭喜道友打破心障,提升指日可待。”

    观音恢复菩萨之态,淡然还礼道:“不敢,不敢,贫僧不过走出心的沉迂,尚未明了大道之示,算不得完全打破心障,还得多谢道友解惑。否则,贫僧恐怕还得在歧途上走下去。”

    观音说的实话,她现在虽然明白了苍生有念,不得强行抹去众生之欲,也没有再置疑普渡众生之道的真谬,令她的苍生之道更加精进,但是,她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来承载她的苍生之道。

    “他又是以何种大道来统率众生之念的呢?守护之道又是什么大道呢,为何从未在三千大道中听说过此道门?”

    观音看向张友仁的眼神就有些热切。

    “道友,贫僧厚颜,还想亲自体验一下道友的大道。”

    “善!”

    张友仁面含笑意地点了点头。

    他运转《帝皇经》,头顶囟门大开,紫府中的十丈道果金身带着一股尊贵大气的大道气息浮现出来,这股气息中夹杂着人间的七情六欲,不压不抑,引导着各种复杂的感情围绕守护大道旋转,如有越雷池一步者,一股黑紫色的毁灭气息就会及时出现,将这份出轨的情绪或毁灭,或洗炼。

    “好强大的大道金身,好深奥的大道奥义!”

    观音带着由衷之色,合什为礼,再次对张友仁礼敬一番。能够悟得如此大道之力,将紫府世界的道果经营得如引有序,值得她的尊敬。何况,请教大道奥义,已算得上半师之仪。按佛门所讲的因果,观音已经欠下了张友仁一份大因果。

    虽然,这股大道之息在量上,比起她这个金仙修为的菩萨差之甚远,但是,在质上,却明显高出一个档次。在这方面,张友仁无疑比她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学无先后,达者为先!

    观音心里对张友仁从单纯身份上的尊敬,变成敬畏,带着一股面对尊师的谦恭。

    但是,在辨法之时,观音并没有因为这种谦恭而有所收敛。她拈花一笑,身上同样浮现出一尊带着大道气息的虚影,这个虚影庞沛渊深,气息大气无华,在观音的佛元力支撑下,那虚影越来越凝实,越来越强大。

    到了最后,这尊道果金身高约六丈,结成一具与观音面貌极其相似,手掐法印,目光慈祥地看向远方,仿佛随时关注着天下苍生一般。

    “道友,请了。”

    观音发出一道法音,双手一掐印诀,那道果金身仿佛活过来一般,朝张友仁的法相金身走了过来,与张友仁的大道气息相互交织在一起。

    轰!

    两股大道之力如不设防的城堡,向对方完全开放,阵阵冥冥之音传出,如向对方阐述自己的大道见解一般,不断在虚空中烙下大道之痕。

    在这冥冥之音下,就连他俩联手布下层层结界的小旅馆房门也挡不住,散溢于四方,令附近几十里方圆的众生精神一振,躯有病痛的,身有顽疾的,心有烦忧的,在这一刻全都消散,个个带着洋洋喜气,如沐春风,自动步入大欢喜之中。(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五章庙会由来

    “大道,这才是真正的大道!”

    张友仁感应到观音大士的道果金身那浓郁的大道之息,从那娇小的身躯中,他体会到了强大无匹,无可抵御的天地之力。在这种感应之下,他有意识地将自己的道果金身中繁杂的大道之理再次进行提炼、梳理,不断完善。

    与他同样,观音从张友仁的道果金身中得到另样的收获。

    张友仁的大道深邃而神秘,不属于三界,却又基于三界众生而生,因三界众生而长。

    以守护之道为统率,毁灭之道相护持,两两相宜,相得益彰。

    观音心里开始对因果大道与苍生之道的冲突有些置疑,尝试着以守护之念来完善自己的苍生之道。

    在不断尝试与调和之下,观音面上的慈悲之色更重,整个人更加庄重而威严,更显出一股出尘脱俗的气质。

    生于红尘,又脱离于红尘!

    与张友仁不一样,观音是将对红尘苍生的守护变为自己的道,自己的法,自己则脱离红尘,冷眼看世界。而张友仁则是以身自陷红尘,带领红尘众生走一条大同互助之路。

    两人的大道本质上有些许差异,这也导致两人的理念不可能完全融合一起。不过,经过交流,两人的大道求同存异,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有了更加精进的补益。

    虽然,观音没有那份机缘,无法领悟出天地劫数降下的毁灭之道,不能如张友仁一边以雷霆之怒维持苍生大同。一边以守护之念与红尘众生同在。但是,她却提纲携领地站在山巅,以自己对道的理解遍观诸界。以救苦救难为目标,继续她普渡众生的大道。这种大道已经逐渐脱离了佛门的因果之道,另外开辟出一条只属于她自己的大道。

    与张友仁的大道法则相比,观音就如一个哪里有难哪里帮的救火大使,奔波于红尘中的世俗琐事,代三界众生去受他们的苦,去受他们的难。具有一种真正的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更显得悲悯而无私。

    反观张友仁之道,则是以强大的毁灭之道为护法,强行维持着守护众生的理念。带领他们走向人人向往的大同世界,显得更加强势,深具领袖气质,有指点江山之大势。

    一个是帮。一个是引。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两人的法门谁也不能说强过谁。唯有在将来的大劫中,以红尘的**去体验大劫所带来的影响之后,才能最终检验出大道的最终奥义。

    如此一来,观音倒是因此而与张友仁的道心更加接近,与佛门殊胜法门,却越离越远,也不知道这个结果。对观音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过。观音感应到,经历这一变,她与众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符合她初得道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