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刀笔吏 >

第185部分

刀笔吏-第185部分

小说: 刀笔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妇人也是张府的婢女,是主人把她跟男仆吕超配对的,根据唐律的规定,仆从等同于畜产,也就跟家里的牲口一样的。地位最为低下,这种卑微的社会地位本来就不能随意评判朝廷王法,萧家鼎抓住了她这的痛脚,的确也就抓住了她的软肋。顿时吓得脸色苍白,跪着磕头不已。

    萧家鼎见吓她够呛了,这才把口气缓和了一些,道:“念你有丧夫之痛,说话没有检点,本官差暂时不与你计较。先说你夫君吕超的事情,——王法要怎么判,那是朝廷事情,是皇帝的事情,轮不到你说三道四!听清楚没有?”

    “听……听清楚了……”吕妻诺诺回答。

    萧家鼎见大棒使得差不多了,该用扔点胡萝卜了,脸上微微露出了一些笑容,声音也彻底和缓了,道:“其实,那晏二郎也非常后悔,打死了你的丈夫,本官爷提讯他的时候,他跪着哭哭啼啼的求我替他向你们母子表示忏悔。愿意赔偿你们母子五贯钱,就不知道你们要不要?”

    其实晏二郎没有这么说过,也没有这笔钱,萧家鼎知道,很多上访户,归根到底就是为了钱,所以不拿出一些钱来,事情总是搁不平的。这个案子要没有王妃这个因素,萧家鼎当然不会这么做,能审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但是现在,这个案子是王妃亲自交办的,要求把事情尽量办好,那要办好,只能自己掏腰包了。话又说回来,掏钱给王妃办事,只要把事情办好了,换回来的好处,不知道要比这点钱多多少倍。所以萧家鼎出来之前就把家里的钱差不多都带上了,就是为了办事。反正现在防洪堤工程马上就要动工,一旦开工,石山、荒坡马上就可以换成哗哗的铜钱了。

    吕妻一听还有钱可以拿,顿时大喜,忙不迭的说愿意接受。

    萧家鼎道:“明日中午,你到衙门外面等我,我把钱给你。不过,你得给我写一个保证,保证服从朝廷对晏二郎的判决,不喊冤,不乱说!你干不干?”

    吕妻不定小眼睛滴溜转,不定看着萧家鼎,似乎在探查萧家鼎的底牌。

    萧家鼎冷笑,道:“你可别打错了主意,又拿钱又喊冤,你刚才污蔑朝廷不如阴间阎罗殿的那些大逆不道的屁话,我可都记下了,真有那一天,咱们可是要算一算帐的!”

    吕妻吓了一跳,赶紧陪笑道:“民妇不敢,民妇愿意听从朝廷的裁判,不管朝廷怎么判,民妇都不喊冤就是。”

    “那好!我替你写保证,你画押!”

    “好好”

    萧家鼎提笔写了一份保证书,甚至都没给吕妻念,便让她在上面画押,她也不敢说二话。萧家鼎又让老夫人的贴身丫鬟作中人,也在上面画押了。

    萧家鼎这才告辞出来,带着衙门的捕快等人回到了他们录囚一行下塌的九陇县最好的酒楼。

    蜀王李恪已经交代了,因为时间短事情多,只要把案子办好了,随时都可以向他禀报。所以萧家鼎回来之后,立即向李恪作了汇报。

    这个案子当初王妃已经转交给李恪看过,李恪说这个案子正常途径没有办法解决。其实言下之意便是让王妃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去解决。因此,王妃把任务交给了萧家鼎,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蜀王李恪。因此李恪知道萧家鼎还有这样一个任务。其中就包括这个案子。

    萧家鼎拿着一叠笔录,对李恪道:“张老太爷奴仆晏二郎杀死同府奴仆吕超,我去张府重新进行了调查,发现张老太爷生前曾经希望衙门不要判处晏二郎死刑,而且,还曾写了一封信给衙门,可惜信件被送信的仆从无意中落入茅厕损毁了,在张老太爷去世数日之后才知道。”
第149章 夫妻私通罪
    李恪眼睛一亮,他虽然说不上精通刑律,但是受到高度重视法律制订的皇帝弟弟李治的影响,他也时常研读刑律。所以对刑律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他知道唐律里有这样一条规定:“即同主奴婢自相杀,主求免者,听减死一等。”也就是说,主人的奴仆杀死了自己主人的另外一个奴仆,如果这个主人要求衙门免除这个奴仆的死刑,可以减死一等。

    唐律规定:“惟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意思是,死刑和流刑的减等,是刑种的减等,而不是刑种内部等级的降低。也就是说死刑本来有两等“斩刑”和“绞刑”,如果该奴仆论罪应当判处“斩刑”,减一等,那就不是减为绞刑,而是直接减为流刑三千里。这就是刑种的减刑。

    因此,只要有证据证明当时晏二郎的主人有这种要求,那衙门就应该减轻处罚,改判流刑,这样也就实现了晏二郎的老母要求的免死罪,她跟着小儿子去流放所一起生活的愿望。根据唐律的规定,长辈愿意跟随判处流刑的人去流放地生活的,可以准许并给予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因此老太太的这个要求可是满足。

    现在关键是证据,李恪缓缓道:“晏二郎的主人要求不要判处杀人的晏二郎死刑,证据充分吗?”

    “证据都在这里,请王爷过目。”

    萧家鼎把所有证言都递给李恪。李恪看了,点头道:“很好,那死者家属有什么说法吗?”

    “他们已经明确表示服从衙门的判处,就算不判处死刑,他们也不喊冤。还写了保证书,都在里面。”

    李恪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知道。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甚至代价的,道:“你做得很不错!你今晚草拟出判词。本王明日升堂审结此案就是。”

    次日早上。

    蜀王李恪升堂审案,他带来的书吏都已经把录囚复查的案件有把握当场改判的。都已经呈报给了他。他要用一上午的时间升堂问案,当堂作出改判。

    萧家鼎承办的晏二郎杀同主奴仆案也在其中。晏二郎的老母此前已经得到王妃的消息说录囚的事情,因此已经赶回了,这天也守候在大堂之外。当听到蜀王惊堂木之下,改判儿子晏二郎流刑三千里时,晏二郎的老母喜极而泣,颤巍巍跪在大堂月台下。磕头叩谢晴天大老爷。晏二郎想不到能死里逃生,也是哭得个稀里哗啦的,被押解出来时,与老母抱住哭成一团。

    中午的时候。吕超的妻子带着孩子来了,萧家鼎把自己的五贯铜钱,装了一小箱子,给了她。她已经知道了判决结果,现在又得了一笔钱。先前又作了不喊冤的保证,自然是没有再说什么。

    案件审结,根据萧家鼎判词中的建议,蜀王李恪着令九陇县县令,对拒绝赡养老母的大儿子晏大郎拘捕判刑。并分割其一半的家财作为赡养老人的费用交给老母。

    这是蜀王爷的命令,九陇县县令哪里敢有半点拖延,很快就把晏大郎抓了起来,根据唐律的规定:“父母在,别籍、异财,徒三年”的规定,以不孝罪,判处其徒三年,并把一半家财分给了老母作为赡养费。

    晏大郎才后悔,大堂上哭诉说同意赡养老母,不要判他徒刑分他家财,但是县令没有理睬。

    ————————————————

    在益州两个县的录囚完成之后,他们一行人进入了相邻的锦州万安县开展录囚。

    县衙的刘县令已经事先得到通知,带着衙门大小官吏出城相迎,然后按照规定派人陪同开展录囚。程序都差不多。

    在这个县,萧家鼎又有一件王妃交办的案件要办理。这个案子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简直是大跌眼镜的。案子是一件通奸案,案犯的双方竟然是夫妻!

    事情发生很有戏剧性,女方在成亲之前,原来是万安县白鹤庵庙的女尼,法名通惠。后来还俗,跟同村的一个男子成亲,已经生了儿女了。结果有一次吃酒醉了,这男子无意中说出了当初他是怎么勾搭上当时是女尼的妻子的。他从小就很喜欢这女尼通惠,通惠出家之后,他很伤心,但是也不死心,经常找机会去寺庙里见她,表露自己的衷肠。开始通惠不理睬他,可是时间长了,通惠被他的真情感动,最后跟他私通了。最后还俗嫁给了他。

    通惠的丈夫说了这事,没有想到传到了跟他有仇怨的一个村民耳朵里,那村民就去衙门告发了。结果衙门便把通惠和他丈夫两个人都抓了起来审讯,两人都承认了。因为他们是未婚私通,而且私通的的时候,这个通惠还是个出家人,按照唐律的规定,出家人犯通奸罪,要按照一般人犯通奸罪加二等。既使是出家人在出家期间犯通奸的,还俗之后才案发,仍然要按出家人的身份处理。而且不能用告身度牒抵罪。于是,县衙判处通惠的丈夫徒一年半,从重处罚判处通惠徒两年半!

    这个案子在出家人的圈子里就传开了,结果传到了益州少城寺的方丈耳朵里。上次诗会的时候,这方丈也是多事,就把这件事情当成笑话说给杨王妃听了。王妃听后非常生气,说出家人不象个出家人,这点处理太便宜他们了,应该从重处罚,至少要判这女尼一个流刑,把她流放到几千里以外的烟瘴之地去。但是这个案子是依照刑律判的,判决本身没有错误,杨王妃便把从重处罚女尼通惠的事情交代给了萧家鼎。让萧家鼎想办法实现自己的想法。

    萧家鼎一直很苦恼这件事情。本在古代人眼中,未婚通奸是一种犯罪,可是在萧家鼎这个现代人的眼中,这只是一种生活态度,甚至连道德层面的问题都谈不上。即使女方是出家人,出家人也就选择幸福的权利,她既然没有守住青灯古佛,与心上人私通,说明其尘缘未了,让她还俗嫁人也就是了。而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当然,她玷污了寺庙的清白是应该受到处罚,在萧家鼎看来,这最多不过限于道德上的谴责,还上不到刑罚层面,现在既然都已经判处徒两年半,已经很重了,再要加重到流刑,让她痛苦一辈子,那就太过了。

    但是王妃的意见又不能不办,可是他又不愿意按照王妃的意见办。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深入调查,看看这前女尼通惠还有没有其他够得上流刑的罪行,如果有,那就按照发现的新罪处罚,也就可以实现王妃的要求了。

    一个女尼,又如何会实施可以判处流刑这样严重刑罚的罪行呢?萧家鼎对此并不乐观,他也就是尽尽人事,办不成也没有办法。毕竟原判并没有什么错误。

    萧家鼎来到监牢,提审女尼通惠。

    通惠还不知道眼前这位帅哥,是来找茬要流放她来的。讨好地陪着笑看着他。

    萧家鼎问了他们通奸的事情,通惠如实回答了。跟案卷判词上写的一样。没有什么出入。萧家鼎又问:“你还做过什么别的坏事没有?要是有,就说出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我们政府的……,咳咳,是我们大唐王法的一向的政策……咳咳,一向的规矩!你要是老老实实坦白了,我们会从轻处罚,要是你拒不交代,想蒙混过关,等我们查出来,就要从重从严判处!你听清楚了吗?”

    “听……,听清楚了……”通惠被萧家鼎一番听不太懂的话吓得有些身子发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