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写给经理的教科书 >

第6部分

写给经理的教科书-第6部分

小说: 写给经理的教科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说到“失败模式”的另一个前兆,还可举出“过高估计自己的理解能力”这样的例子。
  人们常说:“井蛙不可语于海。”而“不知自己到底知道些什么”则正是工作上的巨大陷阱。为了逃离这种状态,应当始终摒弃那种为了独占功劳,而事必躬亲的做法。当遇到过于复杂的问题时,就算是为了争取时间,也要毫不犹豫地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佳人选。
  那些因急于立功,而无法退一步冷静地观察局势的军队,其行动直来直去,很容易被对手战而胜之。
   。。

策略2 具备英语能力
今后,国内市场将随着少子老龄化的趋势而陷入衰退,加之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剧烈减少,在此背景之下,今后外国市场与劳动力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如果不会英语,几乎就无法开展工作。外国人成为上司或部下的情形变得司空见惯,而派驻海外的机会也会不断增加。如果连英语都不会,是会被部下瞧不起的。
  英语是工作必需的工具
  许多人认为“未来将是中国的时代”,因此,英语还没打好基础,就匆忙开始学习汉语或其他语言。然而即便是被认为未来时代核心的中国,据说在今后十年内,将成为会说英语的人口排名第一的国家。以知名博主的身份定居在硅谷的咨询师渡边千贺先生,在其著作《人类20》一书中,作出了“到了2050年,世界上的半数人口都会说英语”的大胆预测。
  此外,从网上的信息量来看,用英语表达的远多于用日语表达的。梅田望夫先生(畅销书《网络进化论》的作者)在与享有世界声誉的松本行弘先生(编程语言Ruby的开发者)的对话中,也认为“英语圈网络是日语圈网络的十倍”。
  将英语看做是工作所必需的工具,尽快掌握它吧。
  我们完全没必要追求像母语是英语的人那样,将英语用得非常地道。世界范围的职场,说得最多的,既不是美式英语,也不是英式英语。用得最多的还是“洋泾浜语”(又称作“北京语”或“皮钦语”。即在汉语交流中,不时夹杂外语。这样的语言形式,最早流行在20世纪初的上海滩,当时被人戏称为“洋泾浜”——编者注)。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许多有能力的人士都非常习惯这种交流方式。
  著名棒球选手一郎,无论比赛或训练结束得有多晚,也从不会对清理自己的棒球手套敷衍了事。这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逸事。
  据曾写过一郎专著的罗伯特·怀廷讲述,在美国大联盟中,一郎是唯一一位自己清理棒球手套的选手。我们恍然于一郎的成功。
  经理人更应如此。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能把英语当做是可有可无的工具而不加理会。
  英语能力的培养,需要踏实而长期的练习。在切实掌握英语之前,往往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我很忙,每天都疲于应付诸多事务性工作。”的确,工作忙碌是我们这个阶段的常态,然而每日抽出一定的时间,不间断地进行严格训练,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策略3 建立松散而广泛的人际关系网
我们将只有数面之缘的熟人之间的关系,看做是“松散的关系”;而将与此形成对照,与家人、亲友及关系亲密的同事之间的关系,看做是“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常以为“密切的关系”远比“松散的关系”重要,其实不然。“松散的关系”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提出假说的,是美国的社会学学者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 )教授(现执教于斯坦福大学)。20世纪70年代初,在攻读博士期间,他曾就人得到新工作后如何利用人际关系网进行了研究,并有了令人感兴趣的发现。
  从研究结果来看,有超过半数的人在得到新工作后,不知道利用个人关系,即所谓的“门路”。这些门路当中,超过80%的是“松散的关系”。就职时,因“密切的关系”而成功的案例,连20%都不到。此项研究表明,“松散的关系”所带来的信息有益性不可忽视。
  密切的关系也会有负面影响
  密切的关系常在社会地位、价值观都相似的人之间形成。人本来就会对价值观与自己酷似的人抱有好感。有共同语言的人结为至交,关系网会在彼此相似的人之间不断扩大。
  而这种“集团化”也存在负面特征——会排斥价值观不相似的人。以密切的关系结成的集团与其他集团老死不相往来的可能性相当高。
  形成密切关系的集团,简单来说,就是“关系和睦的集团”。在集团内,存在这样的心理倾向:比起就意见的正确与否进行争论,人们更重视维持彼此之间的关系。由于本来就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因此提出反对意见的概率较小。大家都知道的是,哪里有思想的碰撞,哪里就会有智慧的火花。显然,该集团在创新的拓展上会束手束脚。
  将这种现象放到工作中,也很难让人高兴得起来。一旦目光短浅,无法容忍不同的价值观,也就不可能作出合理的判断。
  公司外部圈子对经理的必要性、不同行业交流会或文化交流会的重要性,都可以通过与之相似的理由加以说明。
  另一方面却是,只有具有相似价值观的人聚在一起,文化才会成熟。建立起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结论,我想强调这样一点:“不能一味顾及密切的关系,而应珍视松散的关系。”
  和心意相通的友人喝上一杯,是件惬意的事。不过,偶尔与同在一家公司,平时很少说话的人交流一下,或参加公司外部的学习会,与奋战在不同领域的人建立起“松散的关系”,对于拓展新视野,也是大有裨益的事。
  以是否对自己有价值为准绳来挑选交往的人,这种态度本身就显露了性格上的缺失。
  

策略4 将目标锁定为副总经理
一旦坐上副总经理宝座,通常都会有一个不错的收益。其实作为副总经理来说,这是个收入会随跳槽而下降的典型职位。单从技能来说,能当上经理的人大都能够胜任副总经理之职。从人才市场上对副总经理的需求来看,供方不仅有副总经理级的人才,还有经理级的人才。因此,在供大于求的现状下,副总经理的市场价值就容易崩盘。
  晋升副总经理难吗?
  由于副总经理具有相当程度的特权,因此,除了退休等特殊原因之外,很少有人会主动辞职。如此看来,无论经理多么优秀,想晋升到副总经理都是极为困难的。
  经理体会不到的副总经理的难处,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必须对具有自己不擅长的专业领域知识的部下,进行管理和监督。
  由于单凭自己那点有限的知识,无从指导部下,因此,类似于“责任我来扛,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干吧”这种工作方式,就成了副总经理管理部下的主要手法。反过来,如果不这样做,副总经理极易陷入靠单打独斗难以成事的境地。
  在副总经理之上,还有总经理和经营者。除非自己创业,要以通常的方法,由副总经理擢升为总经理,可依赖的应当主要是“运气”。而副总经理晋升为经营者的方法,实在是无从考究。那么,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由经理升为副总经理呢?有几点值得关注,下面我将逐一阐述。
  其中一种方法是大量领取任务,提升自己部门的业绩。如果能做到这点的话,不仅能为自己的部下提供晋升的机会,也可以将自己的上司——副总经理,推向总经理甚至经营者的高位。
  如此一来,自己就能具备副总经理的素质,并取得作为工薪族来说,梦寐以求的成功。在我看来,这种方法是经理坐上副总经理宝座的“终南捷径”。许多大企业中,年纪轻轻就当上副总经理的人,正是走了这条捷径。
  活动到即将退休的副总经理手下当经理,也是可以考虑的选项。虽然仍面临与其他经理竞争的课题,但副总经理职位空缺是十分难得的宝贵机会。当公司因工作轮换等原因,让你到其他部门当经理时,该部门副总经理的年龄就应当进入你的视野,并依此定夺转换哪个部门。
  还有一点,调动到科室数量较少的分部,这样成为自己竞争对手的经理人数较少,当上副总经理的胜算也就相应增大。
  由于热点部门的业绩增长很快,归属于这样的部门,自然会得到较高的人事评价。
  实际上,所谓顺位录用的人,大多是指那些作为将来的干部储备而配属在热点部门的人。由于是公司内部调整,不仅之前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仍可以继续利用,而且风险也不像跳槽到其他公司那么大,这也正是其最大的魅力。
  跳槽到其他公司,并当上该公司经理的顶头上司——副总经理,不是件轻松的事。可想而知,那些晋升机会被剥夺了的经理们,必然会做出强烈反弹。从这个角度考虑,当上副总经理其实也未必会有多大好处。
  如果仍想大胆一试,不妨将跳槽目标锁定在那些事业规模急剧扩大的中小企业,或外资企业分公司身上。
  在事业急剧扩大的中小企业与外资企业,跳槽者众多。因此,“从天而降”的人才也很多,原来的经理对此已经习以为常,抵触情绪基本消除。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伊卡洛斯,身披使用蜡和羽毛造的翼逃离克里特岛时,忘记了父亲的忠告,因飞得太高,翼被太阳烤化,最终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古今中外,劝人不可好高骛远、得意忘形的警示不胜枚举。受到高位“荣耀”的吸引而飞蛾扑火,不是明智之士所为。
  

策略5 做好在经理的岗位上终老一生的准备
当上副总经理远离了现场后,许多人却再也感觉不到工作的乐趣了。实际上,以资深经理的身份与年轻职员打成一片,在处理现场工作的同时,还协助副总经理工作,其中的确存在着只有经理才能体会的乐趣。同时,如果当上副总经理,从事与新员工培训相关的工作机会必将减少,由此学习新一代世界观的机会也将大为减少。
  而现实中,*其他候选人的晋升机会,使自己独占鳌头,操作起来也具有很高的难度。
  放弃晋升的好处
  虽然听上去像是反论,但一旦打定“升职?我看还是算了吧”的主意,往往能以超乎想象的开放性思维投身工作,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业绩,由此获得“意外”的晋升机会。
  当经理放弃晋升且变得大公无私时,自己的上司就很可能会觉得“这位经理不贪功,不是那种一心想夺我宝座的危险人物”。
  其实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大都将大公无私作为优秀管理者的首要条件。
  与其处心积虑地向上爬,还不如帮助更多的同伴,并以受到同伴的信任为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物,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欢迎。
  也有人认为,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内,坚守经理的岗位直至荣退,远比升到副总经理的高位去受苦,风险更小。这是因为当本公司被其他公司并购以后,首先要“清洗”的,就是副总经理。
  并且,由于副总经理的薪水很高,并购时就成为裁员的主要对象。从这一角度来看,与现场保持密切接触的经理是不会轻易被裁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