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侠道行 >

第319部分

侠道行-第319部分

小说: 侠道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师明鉴,正是阿赖耶识。佛教提出阿赖耶识,本为了自圆其说,可惜第八识也逃不了刹那生灭法,只是它不是人眼看得见的,它的生灭对一般人来说,变得不那么明显,不那么具体了,所以就mí;huò;了许多的人,以为这么深奥的唯识学已把问题解决了。因此,一般人到此为止,就不再追问下去了。而实际上,原来的问题可以说是根本没有解决,而是转换成了一个更隐蔽的,更不易被现的问题而已。更具体地说,就是把轮回的主体问题转化为第八识在生灭过程中的主体问题,因第八识按佛教说法,犹如是一宝库,含藏一切诸法种子,众生无始以来的种种善念、恶念、善行、恶行这些信息都贮存于此识之中。所以,当轮回时,这个第八识就带着所有这些贮存的信息到下一轮的生命里去了。借此,第八识成了生灭轮回过程中的载体,以解决“无我”的所带来的载体缺失问题。”



武虚在这边滔滔不绝的说着,布施和尚却只是一个劲的埋头狂吃狂喝,就像是挨了半年饥饿的灾民,看上去一点也没有再听对方的话,直到武虚停下来的时候,挥挥手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武虚觉得自己就像是在跟空气对话一样,对方居然如此不懂礼节,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也不停下进食,这又加深了恶劣的印象。



他强忍着嫌恶继续道:“按佛教的绝对‘无常’法印,这个第八识也逃脱不了刹那生灭。那么,当它生灭时,一定就还要有一个‘更上面的识’来承载第八识中的这些信了,否则这些信息也将随着生灭而丢失。这其实就是种子的种子问题了,要是再按这种思路下去,问题将永远没完没了,因还要有种子的种子的种子的种子……的问题,这将是个无限递归,永无终结的问题。佛教就是这么滑稽可笑,把灵魂丢掉,搞出问题来了,只好明了所谓的第八识,只是一粒种子是很不够的,因在明这种种子时,佛教就已不知不觉走上了永没终结和解决之法的路途上了。”



武虚是一个专注的人,这是一个优点,当他专注在某项事情上的时候,就会忘记其他,现在他越说越流畅,完全投入其中,差不多将现在当成了一场儒士们相互进行的商经会。



“无我论与轮回的这个漏dò;ng,至今只是被唯识学越补越大了,推敲出个连佛都不懂的第八识来,岂不等于是说,佛所觉悟的还不够究竟,还要这么多后来的佛弟子来帮他添砖加瓦?佛陀竟然没现无我与轮回间的这个大问题,还得等后人来现,来解决,这不也是等于在嘲讽和否定佛陀吗?但佛教的唯识学毕竟是产生了,以这种方式否定和嘲讽佛陀的结果也已成无言的事实了。可悲可笑的是,虽然冒了这么大的风险,付了这么大的代价,还是没能把问题解决,反而是让问题变得更严重了,也更证明了这是一个佛教永无法解决的困境和问题”



说到这里,他挥舞了一下拳头,如同击倒了一座巨大的宗教巨人。



布施和尚抹了一下嘴角的油渍,拍了拍饱满的肚皮,大咧咧的问:“说完了?”



武虚眼中jīng芒一闪:“请问大师,关于第八识的逻辑错误,不知该从何解释呢?”



布施和尚打了个饱嗝,反问道:“你问我,我问谁去?经义内容既然是佛祖写的,你自己去问佛祖吧。”



这个回答实在大出意料,完全是不按规矩出牌啊,根本是耍赖嘛就像是儒士们在为《论语》中的一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而争辩的时候,总不能说一句,你自己去问圣人吧



武虚张了张嘴,只好说:“这内容并不是佛祖提出的,而是后人弟子为了自圆其说而提出来的。”



“那你跟那些提出来的人说去,又不是我写的,跟我扯这些做什么?”布施和尚一身洒脱,不解释。



“可、可这是佛法纰漏。”



“人无完人,谁规定佛法就不能有纰漏的,就算佛法有纰漏,又能怎么样?可以教化渡人,可以引人向善,可以予人归宿,这样就可以了。”



武虚怒道:“佛法经义不能自圆其说,满是漏dò;ng,经不起推敲,如何能引人信教?无理之教,分明是邪教伪教”



布施和尚哈哈一笑:“你若想通过诋毁佛法来jī怒我,那就想错法子了,我禅宗弟子,拆佛像来烧柴也视之如等闲。若一味遵守**教条,还谈什么行侠仗义?遇到恶人杀不杀,杀戒破不破?难道每杀一名恶人前都要去翻阅**,查查看能不能杀吗?只要为天下正义问心无愧,当断则断,当杀则杀,不执着于是否会影响正果修为,所谓不破不立,正义,在我的心中,而不在佛经的文字里。当下既是正果,明心见xì;ng,立地成佛。”



布施双手合十,也不说阿弥陀佛,而是直接道:“施主,你着相了学懂了所有佛经,不代表你能成佛,反之就算你没看过一本佛经,只要你悟了,你就是佛。同理,领悟阿赖耶识不能让你成佛,不领悟阿赖耶识也并非不能成佛,既然如此,阿赖耶识在逻辑上是否有问题,又有什么可在意的呢?”



武虚脸上忽红忽青,知道自己输了一筹,对方居然避重就轻,绕开阿赖耶识的问题不说,而是扩大开,引申到是否该全心专注**内容的话题上。



布施和尚接着道:“佛经我不会讲,但典故会说。据传杨黼曾离别双亲外出寻拜无际大师,路遇一位老僧,老僧问他去哪里,杨黼说去拜无际大师。老僧说无际大师就是我师父,师父说你找他不如去找活佛。杨黼询问这名活佛在哪里,老僧回答说,你转回身,一直往东走,看到一位披着毯子、反穿鞋子的人来迎接你,那就是活佛。杨黼便回转身往来路走,走到半夜,才现又转回了家中,他怀疑半路遇上的老僧不过是在戏nò;ng他,不由得很沮丧,但也只好伸手去敲自家的mé;n。屋里正睡着的母亲一听到是杨黼的声音,高兴得一骨碌爬起来就去开mé;n,来不及穿衣,披着毯子,倒穿着鞋子就走出来。杨黼一见母亲的模样,顿时大悟。寒夜远归的旅人,叩他人mé;n不应,惟有自己的母亲,听到儿nv回来才会喜不自禁,往往衣不及扣,履不及穿,此等慈悲心,何异活佛然而人们往往忽略家家都有一个活佛在,却舍近求远,去拜天边的什么活佛,是否可笑呢。”



武虚无言以对,对方分明在耍滑头,经义可推敲,故事却不能推敲,何况这个故事中也蕴含了“孝”的道义,这可是儒家提倡的东西,令他不能反对。



布施和尚1ù;出孺子可教的笑容,如同又成功引导一名1à;ng子回头,然后用油腻腻的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浩如烟海的佛mé;n典籍并非佛法根本,它们只是一张张地图,教导你如何苦海走出,而如何到达彼岸,终归是要靠自己去走的。真理就是这样,要修,要证,要实践才能知道结果。一切修行都不能脱离现世,磨砖无法成镜,坐禅不能成佛。”



武虚心知对方已占了至高点,不管说什么都是对的,而自己再说下去也毫无意义,不由得反思,要知道对方的话术并不罕见,在平常他都会及时现,转而予以预防,可是偏偏今天这回居然漏过了,事到临头才察觉不妙。



——这老和尚是故意扮得行为粗鄙,为的就是要转移我的注意力,同时引轻视之心。



他后知后觉,顿时懊悔不已,居然被对方这种不算高明的手段mé;ng骗过去,只能说布施和尚的演技实在太强了——本sè;演出能不强吗?



事后诸葛亮是没有话语权的,武虚倒也有气度,不撒泼,坦言认输:“mé;ng大师教诲,鄙人获益良多。”



……



“诸子百家中只有法家具有冷峻无情的理xì;ng气质,韩非具有当时最先进的历史观,认识到恶是历史进步的动力,人是本xì;ng自sī的,‘舆人成舆,则yù;人之富贵;匠人成匠,则yù;人之夭死’,‘天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旦利益冲突就会同室cà;o戈手足相残,这是历史进化的规律。温情脉脉的儒家教化是软弱无力的,只有通过严刑峻法才能富国强兵,修身齐家并不能治国平天下,只有善于玩nò;ng政治手腕才能使国家正常运行。法家有三个字,法、术、势。法与术是手段,核心是势,权势法家理论是强权理论,权势高于一切,有权者治人,无权者治于人,至于德才是次要的。有了生杀予夺之权,君才能御臣,国才能御民,军队才能统一天下。韩非无条件地赞美**,主张高度政治集权,他认识到封建君主**是历史进步的趋势。他为君主*



第九十三章唇枪舌战(下)



第九十三章枪舌战(下)



“何为外儒内法,打个比方,人们出mé;n为什么穿衣服?就是为了遮掩自己的身替,儒家就是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没有儒家我们就要赤1uo1uo的出mé;n,失了礼数和廉耻心。法家属于人的身体,重要但是不能赤1uo1uo的外漏出来,所以必须要找个可以遮掩的衣物。儒家为人处世提倡中庸之道,治国主张德治天下,百姓们都能接受这些。统治者看准这一点,所以选择了,儒家思想来保护法家思想,让法家伪装起来,这就是外儒内法的源头。”



“法家追求的目标就是‘民自治’,让人无惧于暴力与罪恶。《商君书》立法令明白易知,置法官为天下师,万民皆知所避之,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故天下大治也法家的特点就是不断奋斗,维持公平,保持强大,永远先进。所有的宗教和无用的学派都描述一个看似美好的最终目标,例子如儒家、佛教、拜火教、罗洲至高神教的最终阶段等,只要到达了那么就可以不用再奋斗,这些其实是迎合人类与生俱来的惰xì;ng。故言人之初,xì;ng本恶恶就是包含对腐朽懒惰安逸的向往。”



“法家行事手段有三,一赏一刑一教一赏一刑,指的是统一赏刑标准,不管涉及到谁,不管这个人以前做过什么,以后将做什么,对于他现在的行为都要论功行赏、论罪处罚,即不以人情来废法。也就是说,对事儿不对人,统一赏罚标准,同功同赏、同罪同罚;一教则是对一赏一刑的概括和总结,即以统一的赏刑标准,不因人情废弛法律而达到使官民达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法必依的效果。”



“在学派之中,只有法家要求与时俱进,法家之人是永远奋斗的。与时俱进和能做到的最大公平法制是法家的核心,所有攻击法家的人一定要刻意的掩盖法家与时俱进xì;ng质,而专mé;n攻击那些具体措施,以表驳里。法家的英雄先辈们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都有巨大的成就,除法家兵家外、没有其他任何学派的前辈有此能力。所有的人都要死的,而真正能有所作为且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又有多少呢?”



上官婵声情并茂的表演,硬是将辩论会变成了演讲会,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法家的中坚弟子来王朝传教来了。



刑无sī一边用餐一边也在思考着,也许可以让上官婵成为法mé;n的记名弟子,就凭这口才,抵得上整个法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