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新宋第一册·十字 >

第9部分

新宋第一册·十字-第9部分

小说: 新宋第一册·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熙宁二年十二月中旬,全套的棉纺技术设备基本上已经试制成功,同时,石越开始对《论语正义》定稿。每议定一卷,雕版工人立即开工雕刻,桑俞楚和唐甘南为了让这套书有最好的印刷效果,完全不计工本,除了原有雕版印刷坊内的工人外,还特意请来了汴京最好的数十名工人,刻板、纸张都是上上之选。但尽管如此,要刻出二十余万字的书版来,也非易事。一个字不小心刻错,整版就要重来,书版堆满了印书坊的十多个房子,上百个工人夜以继日地工作,到十二月结束的时候,一部《论语正义》不过刻完了四分之一!   

  石越对于这种进度十分的困惑。   

  他向工人们询问:〃我听说有一个叫毕升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无论成本还是排版的速度都要比雕版要来得好,为什么你们还用雕版呢?〃   

  工人们却茫然不知毕升为何人,只告诉他,现在的确有人用泥活字印刷术,但是主要是在杭州一带,并不普遍,汴京较少采用。因为活字印刷质量不如雕版,泥活字又不能使用太多次,于效率上的改善也并不显著,成本降低也很少。   

  石越默默听着。   

  他当然知道此时肯定有活字印刷术存在于世,要知道记载这件事的沈括正当壮年,如果他没有看到,也不至于乱写,何况这也不是乱写可以写出来的。他寻思着:〃活字印刷术肯定比雕版印刷术要强,至少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但是谷登堡印刷机和铸字机却不是一下子可以造出来的,况且用于金属活字的油脂性油墨也是个难题。如果用王祯发明的木活字印刷术,采用转轮排字架,再加以更现代的生产流程进行管理,效率一定可以提高很多倍,以后再慢慢向铅锡合金活字发展也不迟。〃   

  因为这些日子唐甘南主要把精神放在那些棉纺机械之上,石越便去找桑俞楚商议,让他收购一家活字印刷坊,改进印刷术。桑俞楚立时便答应了,他虽然知道活字印书坊利润并不高……它在硬件成本上低于雕版印刷,但是在软件成本上,因为雕版工人不需要识字,而活字工人却需要识字,活字印刷的成本就要高得多。但这件事已经不能纯粹从生意的角度来看,因为是石越看中的事情,也许利润超出想象也说不定的。   

  桑俞楚是做事有效率的人,在除夕之前,他用五百贯钱买下了一家活字印刷坊,改了个招牌叫〃桑氏印书坊〃。   

  虽然石越很希望能够在春节里和印刷工人们探讨一下木活字印刷技术以及新式的生产流程细节的可行性,但是他毕竟无法阻止人们希望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新年这样朴实的愿望,而他自己,也很希望领略一下十一世纪宋代春节的气氛。可是石越同时也无法掩饰自己心中的紧迫感,相对于他想要做的事情来说,他的生命实在是太短暂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石越来到了这个时代,但是他依然和这个时代不太相融,因为这个世界普遍的作风是相当的优雅,而他则显得急促了一些,这是无可奈何的矛盾……   

  除夕的那一天,石越惊讶地发现鞭炮在当时的工艺水平并不逊于自己的时代。他倚门望着那〃噼里叭啦〃作响的鞭炮,突然有点讽刺地想道:〃这个东西也许是这个时代里我最熟悉的事物了……一零六九年算是结束了,短短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我似乎已经慢慢融入了这个社会,看来我的适应能力还真是惊人呀。如果换了意志脆弱的人,只怕早就死掉了吧?〃一边想着心事,一边嘴角就不自觉的露出了自嘲式的冷笑。   

  他并不知道此时有一个人在远远地望着他,看着他那寂寥的神态,那倔犟的冷笑,那掩抑不住光芒却又似乎无比倦怠的眼神……桑梓儿知道以她的身份是不可以和男性走得太近的,虽然自己家里并没有那种清规,但是有一种约束是无形的。眼底里的这个人自己称为〃石大哥〃,但即便是和桑充国这个亲生的哥哥在一起,也应当恪守着一定的礼仪规范。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22节:第一章 声名鹊起(21)         

  这个石越哥哥为什么显得那么寂寥,显得那么倦怠?神态却有几分不屈的感觉,似乎他在和一种她所不能理解的事物战斗一样,不知道有几分胜算,却倔犟得战斗不止。桑梓儿知道自己始终不过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孩子,那些东西是她理解不了的,但是这并不妨碍着她体恤这个石越哥哥。   

  在大厅里面,桑家的男人们和唐棣、柴氏兄弟、李敦敏一起忙碌着,那些祭祠祖先的供品自然是不能让外人碰的,不是姓桑的人很有分寸地把这件事交给别人去做。大宅里忙碌的人们浑身透着喜悦的心情,感染了整座桑宅。似乎觉察到自己的心情与眼前的气氛不太相符,石越回过神来,也开始去帮忙。要把整座宅院清洁一新,还真不是几个佣人就可以做到的,但是老爷公子们其实也并不真的动手,他们只是发号施令……石越却并没有很自觉地意识到这种特权,他竟然笨手笨脚的去帮助佣人做事,结果惹出一堆笑话。一方面唐棣等人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居然不介意做体力活儿和脏活儿的读书人,一方面那些佣人也根本没办法理解,以至于似乎是被他的行为给惊呆了。而石越又显然不像是个做惯了家务活儿的人,仆人一个人背着一张大的八仙桌毫不困难,而石越却是有生以来头一次做这种事情,结果是背着一张桌子在原地团团乱转,分不清东南西北,引得唐棣等人笑得打跌。   

  桑梓儿也忍不住扑嗤一笑,那点点不开心的情绪随着这一笑飞到了九霄云外。   

  也许是因为石越的这种行为让大家觉得很开心,唐棣首先便忍不住捋起袖子加入进来,接着桑充国、李敦敏、柴氏兄弟也跟着下水,不过这几位却始终有点拘谨,顶多只帮着搬搬花瓶之类的小玩意,实在比不上唐棣和石越,什么重活都抢着做。   

  熙宁二年的除夕最终在桑府诸人的劳动中度过,石越尽情地享受着劳动的快乐,完全忘记了自己来自一个千年之后的世界,也完全忘记了自己想要向这个世界的命运挑战,改变历史的进程。这一天他的目标就是把桑府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了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新年做好准备。   

  ①战棚,《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新城(即外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其作用是用于城防,可以防止敌人攻到城下。   

  ②参加省试的名额。   

  ③宋代解试一般在七八九三个月举行,故称秋试。省试一般在元月至三月举行,称春闱。殿试一般在三月举行。   

  ④即周敦颐、邵雍。二人都是宋代名儒,道学家,精通太极、易经之说。   

  ⑤唐代工商可入仕,至宋代,宋太宗淳化三年诏书:〃工商杂类〃不得应举,另一方面又说:〃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于是此禁实际上废除。终宋一朝,并不歧视工商参加科考。   

  ⑥这是石越故意使用的西方名词,目的是为了减少〃名家〃这个名词带来的不利影响,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并不认可名家,甚至鄙薄名家。   

  第二章 终南捷径   

  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   

  ……清·蒋士铨《临川梦·隐奸》   

  西元十一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一个春节,身处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中,石越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以前认为现代人的见识必定远超古代,但是当看到从潘楼街到大相国寺这一段御街的热闹景象后,石越就不再这样想了。虽然天气有点儿冷,但是从初三开始,街上就变得非常的热闹,出来拜年的人们络绎不绝,酒楼店铺都开始营业,小商小贩们也挑着担子上街吆喝,各种各样的小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最吸引石越眼球的,还是那些卖艺的杂耍……有人吞吐火球,有人掌碎石块,有几个人搭台唱戏,有几个人剑舞生风,还有说评书的,弹唱的,真真让人目不暇接。   

  石越和唐棣一行六人闭门造书一个多月,已经把唐棣闷得不行,趁着这举国同庆的节日,几个人便忍不住成群结队地出来透气。众人走到土市子附近时,唐棣见大家都有点累了,便提议道:〃我们且上陈州楼吃杯酒再走吧。〃         

▲虹桥▲书吧▲。  

第23节:第二章 终南捷径(1)         

  石越抬头看时,果然就有一座酒楼在街的对面,一面很大的酒幡迎风飘扬,一个大大的〃酒〃字下面用楷体绣着〃陈州酒楼〃四个大字,旁边还有一个只有三色条幅的布幡,那是官府允许卖酒的标志。众人走了进去后,才发现里面早已人满为患,店小二艰难地挤到这一行人身边,唐棣大声问道:〃小二,雅座还有没有?〃   

  〃有,有,楼上。六位官人,上等雅座一间伺候……〃小二拖长了音大声吆喝,马上便钻出人来,将他们请上楼去。   

  上得楼来,石越才发现楼上楼下,竟是两个世界。楼下拥挤不堪,楼上却还有几张桌子能空出来,那一个个用屏风隔出来的雅座,也并没有坐满,石越等人竟然还能有一个靠窗的位置。〃做有钱人真好呀。〃石越在心里感叹道,想起以前和同学开玩笑的事情,不由童心大起,张着嗓子大声唤道:〃好酒好菜尽管端上来。〃……他念书的时候每每为点什么菜而烦恼,当时最盼望有朝一日,可以冲店家大喊一声:〃好酒好菜尽管端上来。〃想不到这个搞笑的愿望,居然在今天实现了。   

  这等事情在唐棣这样的富家子弟看来,却十分平常,几个人不以为意地坐下,话题便离不开科考与《论语正义》。李敦敏笑道:〃子明真是神人,昨日我去给同乡的举子们拜年,听他们说省试已经定了,果然不变,惟殿试将只试策论,一如子明所料。〃   

  石越虽然知道这件事本是必然,心里却也有几分得意,笑道:〃几位要取功名,其实也不难。考试之时,把握一个主旨便是。〃   

  柴贵谊吐吐舌头,问道:〃以子明所见,当以何为主旨?〃   

  〃朝廷求变求新,欲一洗百年积弊,诸位的策论若违了这个大旨,考官只怕不能相容。〃石越笑道。   

  桑充国听得这话,心中不禁有几分不舒服,便问道:〃朝廷当以才华取士,奈何迎合执政?〃他满脑子的正义,看不起阿谀媚世。   

  石越淡淡的笑道:〃道理上长卿自然说得不错,只是事实如此,也无可奈何。〃   

  桑充国正色说道:〃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①。功名可以向直中取,岂可从曲中求?子明兄写《论语正义》,学际若天人,怎么可以随波逐流呢?〃说到后来,竟有点责备的意味了。   

  石越也不生气,反倒喜欢他的性格,微笑道:〃长卿说得不错,不过事有经,有权。不通权变,不可谓是知王者之道。试问若权柄为小人所掌握,以直道求功名必不可得,那么用曲道求功名然后伺机匡扶朝政,救济天下百姓,较之因此而不闻不问,只求独善其身,哪一种作法更加值得尊敬呢?〃   

  桑充国顿时怔住了,这是他从未想过的问题,默不作声好久,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