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新宋第一册·十字 >

第19部分

新宋第一册·十字-第19部分

小说: 新宋第一册·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赵顼没有想石越会公然否定自己的观点。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全。臣《三代之治》所言之法虽善,亦不可尽行于世,若强行之,反乱朝政。〃石越不会幼稚到第一次见皇帝,就推出自己那些比王安石变法还要理想主义得多的主张。   

  〃那么石卿的方法究竟又是什么?〃赵顼不解地问道。   

  〃其要在宰相与御史,若宰相与御史皆贤,何忧小人?〃空话无比正确却又不得罪人。   

  ……   

  崇政殿的召见进行了两三个时辰。皇帝不停地发问,石越对答如流,大臣们偶有驳斥,石越也毫不客气地驳回。宦官几次来请皇帝用膳,都被皇帝不耐烦地赶跑了。一直到王安石劝他先吃饭,赵顼才不好驳王安石的面子,准备结束这次召见。   

  〃朕以为布衣石越才学见识,皆非凡品,拟赐石越进士及第,特除翰林侍读学士、著作佐郎、承奉郎,武骑尉,赐紫金鱼袋……参政以为如何?〃赵顼随口说出一大串官名来,在场大臣无不变色。翰林侍读学士一职,品秩虽然不高,但随时陪侍皇帝,参赞机要,当时自宋真宗以后,一般授人,只称翰林侍读,而不加学士,这时赵顼为石越特复古称,已见恩宠;而一入仕,便径授著作佐郎,更是比状元的待遇更高……状元及第,通常授大理评事,而后才能迁为著作佐郎!这两个官职,都已经属于〃殊外之恩〃了,但这两者相比〃赐紫金鱼袋〃来说,就更加不值一提,赐紫金鱼袋,是让石越在礼仪上享受三品待遇!宋朝从开国到灭亡,一入仕便赐紫的,仅石越一人而已!   

  众大臣见此情形,便知道石越要得宠了。大部分人自是不愿意扫皇帝的兴头,当面得罪石越这个未来的宠臣,却也有一些人立时变色,已准备出列谏阻……别的倒也罢了,惟有赐紫金鱼袋过于骇人听闻!   

  不料石越不待他们开口,竟是一口拒绝道:〃陛下,草民山野之人,并不愿为官。〃   

  众人全怔住了,不知道石越打的什么主意。虽说皇帝赐官,然后虚伪地推辞一番,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石越却又不相同,众人知道他拒赴茂材制科许多次,现在好不容易来了,应当是打定主意出仕了,刚才君臣之间也很投机,怎么突然又要拒绝呢?除非是嫌官小,否则绝无是理。可这官职品秩虽然低,但是恩宠已经很过分了,穿紫袍佩金鱼袋,二府三司以下,谁敢怠慢?   

  赵顼不悦地问道:〃石卿为何不愿意为朝廷效力?〃   

  石越沉默半晌,黯然道:〃臣是不祥之人,所以臣在江湖市井中,或反能为朝廷效力。若是庙堂之上,他日必遭小人之讥。〃   

  〃此话怎讲?〃赵顼奇道。   

  〃臣来历身份,皆属不明,陛下虽然不怪,然居朝堂久了,必有人因此生事,到时臣虽想退处江湖,恐怕亦不可得。〃   

  赵顼见他担心此事,不由松了口气,笑道:〃石卿何必在乎此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无论卿来自哪里,都是朕的臣民。〃 他还在藩邸时,就以复兴以己任,常恨身边人才太少,登基后见王安石所问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招致人才。此时自是百般劝说。   

  可石越只是坚执不肯答应。赵顼终于无可奈何,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不甘心地问道:〃石卿若实在不愿意在朝,那么卿想去哪里?大隐于市吗?〃   

  〃微臣想在西南城外白水潭建学院,讲学授徒,为陛下培养人才,以谢陛下知遇之恩。〃石越哽咽着答道。   

  赵顼见他就在汴京附近,又早知道他要办学院,心中略略宽解,因说道:〃如此,朕依然赐卿进士及第,著作佐郎、承奉郎,武骑尉,赐紫金鱼袋,改翰林侍读学士为秘阁校理,另除白水潭学院祭酒,又赏白银三千两,绢十匹,白水潭学院附近良田四十亩,朱雀门附近宅院一座,另特许出入禁中侍读,每逢朔日朝请。〃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47节:第三章 集英殿风波(5)         

  石越未及说话,早有官员按捺不住了,出列说道:〃陛下,这白水潭学院祭酒当为几品官?出入禁中侍读又是何官职?此皆无例可循!甫一入仕即赐紫,只恐开奔竞之风。请陛下三思!〃   

  王安石见赵顼将目光移向他,微一沉吟,说道:〃臣以为祭酒这个名字不妥,国子监祭酒是从四品,莫若以石越为白水潭学院山长,赐正七品薪俸,不必列为官职。出入禁中侍读,也不必为官职,只当恩宠便是。至于赐紫的殊恩,臣以为虽然恩宠过甚,然以石越之经术学问,天下少有,非常之人,有非常之遇,亦无不可。〃   

  〃便依王参政所奏。石卿,卿若推辞,便以抗旨论。〃赵顼断然而决。   

  石越见皇帝说到这份上,知道自己不可不识好歹,而自己的目的基本达到了,也就不再推辞,叩首谢恩。   

  带着〃赐进士及第、秘阁校理、著作佐郎、奉承郎、武骑尉、白水潭学院山长、特许出入禁中侍读、赐紫金鱼袋〃这样长长一串头衔回来的石越受到了桑府的热烈欢迎,同时,顷刻之间,给他提亲的人更是踏破了桑家的门槛。   

  但是石越对此却毫无兴趣。他四处奔波着,一面遍邀大儒名士到白水潭学院做老师,一面又请身有官职、学问才华出众的官员去学院做〃客座教授〃。以石越的赫赫声名,加上皇帝的另眼相待,从苏轼、王安礼这些名臣到叶祖洽这样的〃龙飞榜〃状元,都不愿意拂了他的面子。白水潭学院尚未开学,其〃客座教授〃阵营之强大,已让天下为之侧目……便是太学,也远远不如。   

  九月二十日,唐氏棉纺行在杭州正式营业;九月二十一日,白水潭学院正式开学。   

  白水潭学院是一所三年一贯制的现代大学,第一年为预科,学生修《论语》、《春秋》、《诗经》、《算术》、《物理》、《地理》、《生物》、《逻辑》、《化学》九门科目;测试及格,升入第二年级,学生自选专业,分〃儒学〃、〃算术〃、〃格物〃、〃博物〃、〃律学〃、〃子学〃六系,其中格物系包括物理与化学,博物系则学习生物、地理、诗经、小雅、医术等,律学系讲法令与经义,子学系讲逻辑与诸子百家之学。第二年级学有小成,可升入第三年级,这一年专做论文、设计与辩论。   

  这是石越和桑充国二人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体例。虽然〃客座教授〃众多,但是老师依然缺少,毕竟这些人只能在公务之余暇抽空来讲课。此外,第一年的课程,除开《春秋》与《诗经》之外,几乎都必须由石越亲自主讲,桑充国担任助教……这也是石越不愿意做常参官的主要原因。在他看来,播下火种比自己做官,更加重要。   

  十月初一在宋代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皇帝会赐给百官棉袄,到了十月初四,无论官员百姓,都会在这一天去给祖先上坟,然后就是立冬,各家各户采办过冬的物品,特别是准备蔬菜,开封的冬天特别寒冷,蔬菜都得从外地运来……   

  石越在车上听新买的书僮侍剑介绍着这些当时的风俗。自学院开学后,石越便在桑家住几天,在赐邸住几天……主要是为了学院太忙,有时候甚至住在学院不回来。桑夫人因不放心石越的起居无人照顾,特意买了许多奴仆送给石越,其中也不乏有见石越显达,而主动投身以求荣身之人,但石越仅仅留下一对看起来颇忠厚的石安夫妇帮他管理赐邸,又收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孤儿做书僮。石越见他聪明伶俐却身世可悯,动了恻隐之心,因此收在身边,取名〃侍剑〃。    

  其实以他的本意,却是不喜欢自己被人服侍……人情是好逸恶劳的,石越既然希望有一个更平等的世界出现,如果自己被服侍惯了,只怕慢慢地自己就会对不平等的现象感到麻木,毕竟自己现在已经是〃利益既得者〃中的一员了。在成功改变这个世界之前,石越清醒的知道,自己也可能被这个世界所改变。   

  马车颠簸着到了西华门外。   

  〃侍剑,待会儿我去面圣,你就在这儿等我,不要乱跑,有人问起,你就说自己是白水潭学院山长石越家的书僮。〃石越仔细对侍剑叮嘱着,在石越的眼中,侍剑并不是服侍自己的人,而只是一个需要自己照顾的小孩。         

◇欢◇迎访◇问◇。◇  

第48节:第三章 集英殿风波(6)         

  〃是,公子,你放心。〃侍剑伶俐地回答。   

  石越摸了摸他的脑袋,又向车夫叮嘱几句,这才下了马车,向大内走去,心里一面纳闷着皇帝找自己做什么。   

  进到西华门,李向安早在那里等候。他一面在前面带路,一面笑道:〃石大人,官家对您真是另眼相看,今日赐给您的棉袄,例份都等同三品以上……咱家跟官家从藩邸到宫中,从未见官家对谁这么好过。〃   

  石越原不知这些规矩,听李向安说了,连忙笑道:〃皇上的知遇之恩,臣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这次我本家二叔从杭州托人带回几匹棉布,做工却还看得过去,改明儿叫人送到贵府,供奉可得笑纳。〃   

  李向安谦逊几句,眉开眼笑地领着石越到了崇政殿旁的偏殿,尖着嗓子说道:〃官家,石越见驾。〃   

  〃快宣他进来。〃   

  石越连忙走进殿中,向皇帝参拜,赵顼待他见礼完毕,笑着问道:〃卿的学院办得如何了?〃   

  〃蒙陛下钦赐御宝,短短十余日,收了八百学生,现在微臣和臣友桑充国分班授课。只恨先生太少,幸好有苏轼、王安礼、曾布、叶祖洽等人替臣分别讲《春秋》、《诗经》、《论语》三门。〃石越详细地回答道。皇帝亲手为他题了〃白水潭学院〃院名,加上他自己与众多〃客座教授〃的声名,第一期居然招了八百名学生,远远超过他的预期。   

  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富家子弟,因为种种原因进不了国子监,闻得石越的大名,便进到白水潭来。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不喜欢诗书礼义,专喜欢杂学,这才进白水潭读书,不过这些却不是石越所能尽知了。   

  赵顼显然早知道他收了这么多学生,并不吃惊,只是颇有兴趣的问道:〃听说卿的学院体制与历来学院颇有不同之处?〃   

  〃回陛下,所有体制,都是臣一手草创。〃石越拱手答道,又把学院各课程一一说明。   

  赵顼听他说完,问道:〃卿开设这许多课程,又有何用处?〃   

  〃臣以为,国家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才,故分门别类,学生学经义之外,各有专门之学,将来凭此一技之长,也能报效朝廷。此前不久,朝廷以为提点刑狱不宜用武臣,专用文臣,以武臣不通律法,故有此令。臣之意,略同于此。〃   

  〃原来如此。〃赵顼并不以为意,〃卿所虑甚善。他日律学科要老师,自可问朕要。〃   

  〃谢陛下。皇上明察千里,其实臣心里一直想问陛下要一个人,不知陛下肯不肯给?〃石越想了一想,小心地说道。   

  〃石卿想要谁?〃赵顼一怔。   

  〃沈括沈大人。〃石越微笑说道,〃臣只要陛下让沈大人每十天来上三天课即可,臣自当奉上相应的薪酬。〃   

  〃准奏。〃赵顼笑道,〃好个石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