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种田之童养媳 作者:桑靳陌(晋江vip2014-01-22完结,种田) >

第54部分

穿越种田之童养媳 作者:桑靳陌(晋江vip2014-01-22完结,种田)-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大一家子算是沉寂了,杨初月总觉得这一切都太顺利。杨初月一家在桐安村待了半年,把地里的粮食收了晒干装进粮仓里。其间杨初月去了几次镇上,把镇上那座自己的宅子收拾干净了,只等一家子搬进来住。杨初月在镇上租了一辆骡车回家接人,一家子收拾好了东西,集体搬进了丰莱镇上的邱家大宅。
  邱家家宅里的家具等物品均放在地下室,杨初月领着全家人到地下室把家具搬出来摆放好,又分配了每个人的房间。杨初七的三个孩子看到这么好的大房子,兴奋得在宅子里转了好几圈。杨初月领着他们看了自己的房间,宽敞明亮,新的床铺,崭新的铺盖被子,整洁得他们都不相信,又在床上滚了几圈。
  杨老三隔了八年再到这座房里里来,感触颇多,现在这座房子是他家的了。安置好一家人,杨初月同杨老三夫妻及杨宝弟去看那五十亩地。当年邱老夫人把地租给五家佃户种,每户九亩。杨初月在邱老夫人走后四年里帮着她管田,和几家佃户走得很近,彼此也是相熟的人家。
  杨初月把这五户人家集中到一起,把这些田都归她所有的事说了。“以后的田还租给你们种,大家过日子都不容易,每年的可少交一百斤稻子的租。”杨初月说道。
  五家佃户你看我,我看你的,不相信有这等好的事。其中一家姓唐的佃户说:“杨家姑娘,这些田都是你的了呀?你没骗我们五个吧。”
  杨初月拿出田契,说:“这些田契上写的都是我的名字,没骗你们。我从京城回来的时候,夫人把田和镇上的宅子都赏给了我。我也是乡下人,知道大家种田养家都不容易,所以就以后少收一些租。我不会骗你们,这事确实千真万确。”五家佃户将信将疑。
  杨初月重新写了租田的契约,交到他们手上:“大家都是老熟人,若有什么事大家都别瞒着,俗话说有事好商量,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
  “谢谢你啦,每年少一百斤谷子,够我一家吃两个月了。”花姓佃户说道。
  “就冲着杨家姑娘每年给我少一百斤的租,我就得好生种田。”唐姓佃户说道。剩下四户说了些意思差不多的话,都拿着新契约回家。
  杨初月兑现承诺,领着杨宝弟去拜访镇上最有钱的梁大户,请他收留杨宝弟当学徒。梁大户从前是邱家的邻居,邱老夫人离开后,杨初月和王大娘几个也多有到梁家走动,是以杨初月和这家人相熟。
  梁大户打量了杨宝弟,问杨初月:“我收你家小弟到铺子里学东西没问题,但你家弟弟前几年在镇上做的那些事着实让我担心我教不好他。”
  杨宝弟进门后,始终低着头不敢说话,一来这里是目前镇上最有钱的人家,大户人家规矩多,他不敢放肆,二来当年他调皮捣蛋,用苍耳黏过梁大户女儿的头发和衣裳,那些带刺的苍耳黏坏了她的头发和衣裳,杨宝弟现在都能想起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出此外,他还用毛毛虫把梁大户的女儿给吓得半死。对此梁大户对杨宝弟这个调皮捣蛋的小屁孩很没好感。
  杨初月只得赔笑说:“当年宝弟还是小孩子,人小不懂事,而且上次他下河洗澡那事已经给他教训了。他现在长大了懂事些了,不会再犯那些错了。大户,你读了很多圣贤书,是最明理最公正的人,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你是仁商?岂是那些只知道专营的没远见卓识的商人能比的?求你给宝弟一次机会吧,他会改的。”
  拍马屁最必要,梁大户读过一些书,最喜欢那些人说他是读书人,他是商人,却不喜欢同那些专到钱屁股里的商人为伍。杨初月说他读了很多书很明理,不是一般的商家,心里很受用。当即说了在店里学打算盘学看账本学做生意的规矩和注意事项。“别的我觉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家宝弟听话,踏实能干服管教。”梁大户松口说道。
  杨宝弟这时候机灵,知道梁大户答应了说道:“大户,我会听话会跟着你好好学本事,绝不调皮捣蛋!我保证!”杨初月跟着说了几句好话,梁大户最终答应了。
  杨初月坚持要送礼,说这礼物梁大户必须收下。梁大户坚持不收,说都是熟人熟事的,不用麻烦,他又不是私收贿赂的贪官。梁大户虽是商人,但颇爱惜名声,因此杨初月没坚持,道了几声谢后,领着杨宝弟回家说了这个消息。
  明天,杨宝弟就能到梁大户的铺子里学做生意,梁大户说了,等他学会了最基本的,就让他跟着商队一起到莱川县城的大铺子里去。听到这个好消息,杨老三和柳四娘由衷笑得合不拢嘴。杨宝弟有出路了,等到他有出息了,将来也能有门好亲事。
  搬到镇上后,家安置好了,土地也处理好了,写有“邱府”二字的牌匾被摘下,换上了刻有“杨宅”二字的新牌匾。乔迁新居之喜,杨初月在家里办了几桌酒席,请左邻右舍的上门喝了一杯乔迁酒。
  杨初月盘算了一下,剩下的银子还有四千一百多两,虽然不算少,但也不能做吃山空。每年地里的出息够全家吃饱,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不过要怎样继续存钱,杨初月觉得还得想其他办法
  第61章 镇上谋出路
  安好了家;杨初月摸清了县城里收货贩子到镇上收货时间和次数,除了粮食外;收得最多的便是家猪鸡鸭兔子等活禽和鸡蛋鸭蛋。
  杨初月趁着十五赶场那天;县城里的商贩子来收货,在他们那里了解了一些关于收货的行情。商贩子告诉杨初月说;这些货物不止会卖到县城里去,还可能卖到西州首府去;所以家禽和猪之类的活物卖的非常好。
  杨初月想到杨宅除了住房外,还有好些空着的房子,杨初月琢磨着可以把那些空房子收拾出来,可以养上一些鸡鸭兔子和猪等家畜;到时候便可在固定的时间交一些活禽和禽蛋。
  杨初月说了自己的打算:“冯老板;要不这样,我在家养一些鸡鸭兔子和活猪等家禽,等到可以卖的时候就来找你,每只鸡鸭兔子少三个铜板怎样?”
  陆老板想到自己挣这些钱也是小本生意,卖方能主动少一些钱,他自然乐意:“那行,你打算每次交多少?”
  杨初月想起自己上辈子的老本行,这事不能盲目的来,问道:“那陆老板先给我说一说,哪些家禽买的好一些,这样我就可以根据买卖情况来决定多养哪些家禽。”
  陆老板对杨初月这一做法颇为赞同:“若说卖的好的家禽,还是猪肉卖得最好,毕竟猪肉便宜,不止大户人家买得起,平常小户人家在平常打牙祭也买猪肉吃,另外嘛,就是鸡鸭和兔子。不过禽蛋中,鸡蛋卖得好,你可以多养鸡生蛋。”
  杨初月听后点头,在镇上有了新的生财之路,以后日子也有奋斗的目标。因杨初月承诺每次交货可以少一些钱,陆老板赶紧应下。杨初月还问了一些其他的问题,了解了一些行情后,再立了一张字据。陆老板收好了货回县城,杨初月回杨宅说了养家禽这事。
  这等能生财的活计,杨老三自然愿意做。全家一起动手收拾宅子后面那一排低矮的房子,杨老三为了省钱,自己动手搬了石头砌一排猪圈,又用木板钉了鸡舍鸭舍和兔舍。
  活鸭和兔子要得较少,所以他们在菜市场卖活禽的地方买得较少,猪仔儿买了五只,小鸡买了四十只。丰莱镇周边都是土地和荒坡,还有几处小水塘,所以猪草兔草不用操心,放鸭子也可以到不远处的小水塘里放。
  其实这笔生意也可以做得更大,但她这回放弃了。上辈子她虽然不聪明,模样不出挑,性子也不怎么讨喜,但做什么事都尽全力去做。读书上学十八年,为事业打拼了五六年,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她大姐和弟弟差,拼命的学习拼命的工作,终于学业有成事业成功了。不过到头来什么都没得到。
  这辈子她不想像上辈子那么累,虽然杨家人各种惹麻烦做了许多错事,但一家人守在一起,钱够用,粮食够吃,一切都好了。平凡安稳没压力的日子比什么都好,尽管丰莱镇地方偏僻了些,好在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大事,对这里的影响都很小。穿越后这辈子,她的追求也不高,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比什么都好。
  家里的鸡鸭兔子活猪长大了能卖钱,鸡鸭生的蛋也能卖钱,想到后来能拿到一大笔银子,全家老小干活儿都格外卖力。每天割草的割草,做家务的做家务,务农的务农,各种分工非常明确。看到现在一家人满足有干劲的样子,杨初月也觉得这辈子这样过下去也未尝不可。
  杨十九十八岁,现在杨老三夫妻把已经在心里把她许给了杨兴年。杨十九也默许了,杨十九见了只觉得她们会白忙一场。
  因为杨十九将来要嫁给杨兴年,杨兴年走的仕途,将来还有上升的前途,杨十九一个懵懂无知的乡下姑娘还不适合当官太太。为了将来杨十九能当一个合格的官家夫人,柳四娘往杨初月把自己在京城邱家学来的规矩一一的交给她,还请了镇上一户读书人家的夫人教她妇德之事。
  虽然杨初月鄙视古代那些三从四德的东西,但她还没胆量明目张胆的和那些教条对着干,只得顺从着。
  杨初七最大的孩子杨东到了入学的年龄,杨初月送他进了学堂,就算不走仕途,能读书识字也好。自从刘一郎跑了过后,杨初七就给三个孩子改了姓氏,不让他们姓刘,让他们跟着自己姓杨。
  杨初七在家,跟着她爹一起下田,种着宅子后那五亩田地。地里的每年的出息能养活一家子。杨初月当初跟着柳四娘学刺绣,为的就是将来能赚些钱杨家。小镇上的大户人家不多,数来数去只有那么十户,对蔬菜粮食需求不大,剩下的都是自耕农,家里的地中的粮食和蔬菜够他们自给自足,因此种粮食这块儿暂时走不通。
  莱川县城到丰莱镇收货的人也不多,每一季度来一次,有时候冬季还不来。收的就是些粮食和蔬菜家禽之类的东西。每年种地辛苦,人力物力投资大,杨初月不想让杨老三和柳四娘再那么辛苦。想到卖刺绣这事,杨初月对柳四娘说了。
  柳四娘和她先接了一些红绸绣坊的活计做,因为搬到镇上,两人可以帮着做一些衣裳鞋子之类的。
  杨初月想能不能做更值钱的绣品,例如做大幅的刺绣,或者做其他的大宗货物。杨初月从京城回桐安村的途中路经西州城,知道从西州城到丰莱镇坐马车得走五天五夜,丰莱镇算是整个西州城所管辖的最穷最偏远的小镇之一。
  离丰莱镇最近的县城莱川县也得走一天,梁大户在莱川县有生意,杨初月问了他,莱川县是否有大件的绣活儿可做。
  梁大户说:“莱川县是西州的刺绣大县,县里有好几家绣坊和成衣铺子,我打听过,那些绣坊镇里大户人家做衣裳和绣品的,有好几家还是专给京城大户人家做的。不过那些对绣娘的绣工要求很严格,若是没三五年经验的绣娘,他们那里都不招人的。你虽然学过女红,但还达不到绣娘的标准,他们那里不会收。”
  杨初月打听到莱川县有大型绣坊,以后有活儿干就成。她对柳四娘的刺绣功夫很有信心,说道:“大户,我娘在到丰莱镇之前是绣坊里的绣娘,她的手艺比我好上百倍。要不我和我娘先绣一幅刺绣,绣好了以后,你下次到莱川县的时候,我跟着您一起到县里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