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豪门重生手记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vip09.12完结,宅斗,朝廷) >

第313部分

豪门重生手记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vip09.12完结,宅斗,朝廷)-第3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回答,自然相当恰可。绿松做事,一直都是很令人放心的。蕙娘想了想,倒说,“不要紧,她多半就是随便问问,送表礼的事,她没问,你也不要刻意说给她听。”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又令绿松,“你也是忙活一天了,早些回去歇着吧。”
  绿松现在也是成亲的人了,一般不在院子里过夜,听蕙娘这样打发,她会意地一点头,并不露出一点失落,便碎步出了屋子。蕙娘心知肚明:这一回去,她肯定是闭门不出,直到第二天早上为止,冲粹园不管有多大的动静,绿松也都会当作没有听见的。
  此时距离蕙娘平时就寝的时间,还有一个来时辰,她站在屋里,一时倒有些犹豫——平时的蕙娘,倒也不会那么沉不住气,但现在只要一想到桂家的那本帐,她便真是有些坐立不安了。思来想去,到底还是一咬牙,先出了里屋,往她自用的书房走去。
  她送给桂家的那本鸾台会假账,完全没有动过手脚,桂家拿着两本账,无法推出真帐,其实也并不能说是他们的无能。而蕙娘的自信,也不是因为她有信心压过世上所有帐房,办到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又不是专业做帐的,怎么能和那些三四十年的老帐房相比?
  但她所掌握的一项资源,的确是无可取代,近乎独一无二。也就是这一样宝贝,让她有充足的信心,可以估算出鸾台会在火器作坊上的底蕴。甚而是从这火器作坊顺藤摸瓜,把他们在全国的分部都揪出来,虽不能具体到人数,但已可制作出一张势力分布图了。
  这项资源,便是宜春号历年来送给她审阅的总账、细账……从蕙娘接手的第三年,宜春号接受天家入股开始,每一年票号送来的,已经不是总账,而是各部的细账、分账——这也是一本摒除了官方影响,给股东看的真帐!
  这本帐,年年都要誊抄两份,一份留存山西本部,一份在京城分部,随时准备蕙娘调阅——这也是宜春号几位东家对蕙娘做出的一个表态。她早在半年之前,就寻了个借口,把这几年的真帐,都要到了冲粹园内密藏保存。
  都知道宜春号的生意做得大,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宜春号所蕴含的恐怖能量,究竟能恐怖到哪个程度:因为铜铁矿受朝廷管制的缘故,凡是矿工,多半都是自他处迁徙来的罪徒、民夫,他们在矿山卖命,少不得也要偷些好处出来,暗自兑钱寄回家去。这种生意,利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宜春号愿做,他们也都愿意交给宜春号来做。因此矿山所在之处,十有□都有宜春号的分柜,久而久之,当地的火器作坊也就自然用宜春号来和矿山、和朝廷做结算。铜铁矿、火器作坊、工部诸司,说来都是宜春号的主顾。
  鸾台会要造火器那就得有铁,铜矿还罢了,独自去开凿一个铁矿山的能耐他们是肯定没有的——他们找不到这许多人的。那么铁从哪里来?自然是疏通关系,老鼠搬米般,在矿山附近私买来的。
  而铁这东西,用处也比较多,大秦对铁矿的管理一直都很严格,为了不使主理官员和当地势力沆瀣一气,真正管事的那都是外地人,任期也往往比较短。鸾台会要贿赂他们,恐怕是太麻烦了,他们应该是采取更直接的方式,那就是私底下收购矿工们截留的那部分富矿石。
  收购就要给钱,给钱就要寄回家,寄回家就要请宜春号来开汇票……蕙娘要做的,就是乘着在冲粹园的这几天,把靠近铁矿的分号细账都调出来做个比对,再从收入最丰厚的几个铁矿中,去寻找更多的线索。
  桂家那本帐里的数据,本来就不是用做推算,而是用做验算的!桂家想从这两本帐里推算出鸾台会的据点,却是走了死路——他们家其实也有调阅宜春号细账的权力,但他们又哪里能想像得到,宜春号真正的能量,会如此之可怖呢?天下间除了她焦清蕙以外,能想到这样来用宜春号的人,恐怕却也不会太多了。
  蕙娘望着一屋子的账簿,忽然间有种感觉:其实,宜春号真正的力量,也许还远不止此,若是再给它三五十年时间,不要说鸾台会,就是朝廷,也许都不是它的敌手……
  作者有话要说:天气越来越热了………………
  最近很文荒啊,求问大家都在看啥文
  PS 我不大看女频文,现在……


☆、231再布

  就算蕙娘已经事先做过一点功课;了解了全国现在出产最丰盛的几个丰铁矿;但她平日里毕竟没有什么机会到冲粹园来,一夜之间想要把数据全统计出来;谈何容易?忙到了三更,也只是堪堪开了个头而已。她自己粗粗估算一番,要统计出一个结果来;起码还得三四天功夫。
  虽说心头有事,但蕙娘历来是不食言的,第二天还真牵着马;让歪哥在大马上顾盼自豪地玩了一会;才让他下来自己骑小马去。至于乖哥,在养娘怀里看着,虽然一脸的羡慕;但因为年纪太小,还不能坐到马上去。只好又去纠缠哥哥,想求歪哥别骑马了,陪着他玩儿。
  两个儿子自得其乐,蕙娘便脱了出来,自己去翻看细账。因这样的数据,到当天下午,她总结出十三处收入显著比别地丰厚的铁矿,还有七八处略微可疑之地,然后便又要开始一项极为繁琐的查算:矿山产出铁石以后,是在当地直接发卖给火器作坊,火器作坊产出火器,再卖回朝廷。这里头一来一回就是两笔银子,在宜春号的账簿中,当然也有所体现。
  要知道生产火器,并不是什么简单的活计。如果要的不是那些动辄炸膛的土火器,而是同桂家亲眼见过的那种油亮发黑的正规火铳的话,首先第一个,炉温要高,这样铁汁才能纯净。这种活计并不是一般街边铁匠铺就能承接得下来的,必须要有大批量的木柴供应与特殊的设施,也就是说,鸾台会不可能随便找个荒山野岭就这样烧制起火器,这样的话,他们最为稳妥的选择,就是买通一间火器作坊——这东西都是官造,只是为了提高质量、节约成本,数十年前起分了几处在做,朝廷只管出钱买,能省多少钱那都是作坊自己的。这样的作坊,背靠的都是各部司,鸾台会不可能全盘去掌握其中的力量,只能用自己买来的矿石,让他们私下多烧制一批,如此积少成多鱼目混珠的,倒还能混过朝廷的耳目。
  凡是做过的事,都会留下痕迹,这种经年累月往外走私的大事,更是不可能没有一点征兆。只是一般人谁会想那么多?也只有蕙娘,可以直观地从账上来对比各家火器作坊的账目了,她也算是查账的行家,昔年曾悉心学习过账本中的奥秘。比如说,甲与乙都在本地经营火器作坊,矿内交给的矿石,以及其余各种管制原料,配给的数目都是差不多的,但甲的交货结钱速度要比乙快很多,乙不但交货慢,有时还经常出些事故,要补买原料,只能算是惨淡经营……
  这些都是能体现在宜春号的汇兑业务里的,只从三方汇兑的频率,便能发现端倪。蕙娘才对比了三处矿山,便锁定了原身隶属于火器作的一间作坊,‘扬威号’。
  军器局、宝器局、火器作,曾经都是朝中制定铸造军火的地方,只是在和北戎的长期斗争中,大秦越发觉得自己的火器渐失锐气,质量也是逐年下降,而花费越巨。因此由杨阁老的岳父秦帝师倡议,将三处火器作坊分离开来,工部、兵部、内监各领一处,三家在朝廷监管下各自买矿造枪,回卖朝廷。这样做,朝廷一年省下银子能有九成,火器产量不减,质量反而更好。因此试行数年便悬为定例,因有此收入,兵部、工部一跃而成京官最向往,富得流油钱拿得安心的地方,军器局和宝器局的作坊,一直也都的确是不分高下,将内监们领导的火器作,给踩在了脚底下。这些年来,要不是公公们的面子在那里撑着,恐怕朝廷都有结束火器作的心思了。
  现在蕙娘当然知道了,那些死要钱的太监们,心思重着呢,有肉埋在碗里吃。公粮交得零零落落的,全是因为去干了私活。鸾台会给的工钱,可能比他们为朝廷干活所赚的的利润,还要再高几倍……
  这本来也是很自然的事,毕竟鸾台会又不需要给矿工开工钱,成本本来就低,别的原料也都是贪污公家,就是加四倍、五倍给工钱,算来成本都不会太高的。往外一卖,什么都赚回来了。因此蕙娘毫不考虑,他们出手,应该极度大方。
  而挑选火器作作为渗透目标,其实也体现了鸾台会眼光的老道。这内监和文武官员都不一样,他们自成体系,极重辈分。如不是有生死大仇,否则即使内部倾轧得再厉害,对外也都是一个互相回护的整体。并且内监们还不像大臣轻易不会掉脑袋,顶多贬官撤职了事,一旦惹怒了上位者,极有可能被折磨致死,这样朝不保夕的氛围,更容易促使他们铤而走险,‘从油锅里伸手捞钱’。再加上这些人中粗人不少,很多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局观,私造火器就造呗,一年那么几杆枪,难道还能翻了天去?说难听点,谁知道这些火铳,是不是在大秦的国土上用呢?不少海匪沙盗,可都是到大秦来买了火器,出海、出西域去讨生活的……
  有了扬威号,蕙娘更加把精力放在火器作下属的几间作坊上,果然被她发现了蛛丝马迹,等到第三天上,已经挖出了她感到有问题的几间作坊分号。接下来,她要做的事,便是验算了。
  从云管事给的假账,和桂家给的真数据里,她可以很容易地推出鸾台会走西北这条线每年需要的各种原料数目。当然,运往西边的数量,也不会是鸾台会每年制造的所有火器。但起码还是能起个参考作用,让蕙娘也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列出了大部分可疑据点,还是始终有许多鸾台会的根基没有挖出来。这里又有许多大量的计算工作,有些还要从宜春号的数据里去反算出等式,再套用到别的数据中去。以蕙娘的脑力,每天也都累得无精打采,忙了有足足八天才能肯定,自己应该是把鸾台会火器一条线的轮廓,给大致摸清楚了。
  她给鸾台会每年制造火器的量,打了个很宽的余量,用这个数据来验算,那些据点每年的产出量也都够填上的了。可见其中可疑的作坊又有多少,到最后这里足足有十五座城池之多,有些近在京畿,有些远在南京、广西一带,有些就在东北……处在桂家势力范围以内,可以不动声色渗透进去的,不过是区区两座。
  余下的十三座城池,就得等焦勋将势力发展起来,再慢慢地渗透进去,查验嫌疑了。这种事最忌打草惊蛇,要求的时限那就更长,不说十年八年,起码四五年那是跑不掉的。蕙娘顿觉时间很不够用:这还是手头已有一支完备人手的情况下呢,现在手头无人,单是培育出一支得力人手,就不知要多少时间……
  但机会都是等出来的,在把握还不是那么足的时候,她也只能等了。
  #很快就到了草长莺飞时节,在这个春天里,所有人似乎都放慢了自己的脚步。除了朝中轰轰烈烈、方兴未艾的地丁合一,继续前进的脚步之外,后宫和边疆一下都没了声音,就连去年剑拔弩张的几户权贵人家,如今都放松了互相攻讦的脚步,王尚书也不为难杨阁老了,桂家和牛家在边境上也都消停了下来。——好像众人都得了信儿,知道有什么大事要来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