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甄嬛传之华妃重生 作者:十六加一(晋江2013-01-06完结,重生、宫斗) >

第14部分

甄嬛传之华妃重生 作者:十六加一(晋江2013-01-06完结,重生、宫斗)-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太后。”颂芝连忙起身扶住年世兰。

太后随口问道:“大热的天,你也不在屋子里待着午睡,怎么想到跑外头来?”

年世兰收在袖中的手早已是汗涔涔,面上却极力克制着不流露出来:“臣妾担心皇上,食不知味,午后才吃了点东西便觉得有些食滞,这才出来走动走动。”

太后见年世兰容颜确见消瘦,直走过去握着她的手,道:“外头哪比得上屋里凉快,瞧你,手心全是汗。这还扭到了脚吧,出门总归还是多带些奴才的好,也好多些个人照看。颂芝去请太医来给华妃看看脚伤,哀家陪你回去。”

年世兰怔了怔,露出受宠若惊的神情:“这怎么好劳烦太后,臣妾还未尽本分替皇上向太后尽孝,反倒要太后先照顾臣妾,臣妾实在愧不敢当。”

太后拍了拍年世兰的手背,笑道:“有什么好不敢当的,哀家一直都知道皇帝宠你,如今皇帝病着,那哀家更该让皇帝安心养病。”

年世兰心中忐忑不安,又无法当面拒绝,正踟蹰不安见,忽见甄嬛由不远处走来,身后是替她撑伞的流珠。

“给太后请安,给华妃娘娘请安。”

“起来吧。”太后虚扶一把,“菀常在脸色苍白,像是病着,怎么还来日头底下走动,仔细中了暑气。”

甄嬛笑道:“多谢太后关心,太医说多照些阳光对嫔妾的病情有所裨益。”她低垂着脸,让人觉得格外恭顺。

忽然,她目光瞥见了年世兰的腿,并不像寻常人那样站着,脸上显出惊讶:“华妃娘娘的脚可是受了伤?”

“菀常在人虽病着,眼睛倒是亮。”太后笑着说,“华妃方才扭伤了脚,哀家正要扶她回去呢。”

甄嬛左右瞧着没有旁的下人,立即吩咐流珠:“流珠,你且替太后撑伞。”她自己则走到年世兰另一侧搀着,“怎么好劳烦太后,前面不远就是嫔妾住处,正好叫了温太医诊脉,不如就由嫔妾带华妃娘娘过去,这脚伤了,多走路也不好。”

年世兰显然是不愿意甄嬛扶着,脸上的不快早已表露无疑,可左右衡量,相比太后,甄嬛最多是让她厌恶,怎么说都比和太后回去来得好吧。

太后一双凤目在二人脸上瞧了一番,道:“哀家左右也无事,待太医瞧过之后,也好安心回去。”

如此一来,流珠替太后打伞,甄嬛扶着年世兰,几人朝甄嬛的住处行去。

住的地方确实不远,才进屋,便见浣碧急匆匆跑出来道:“小主你回来了,温太医已经到了,在屋内等着呢。”说话间瞧见回来的竟不是原班人马,立即行礼请安。

“给太后请安,给华妃娘娘请安。”

“浣碧,快去上茶。”

甄嬛见了温太医,又忙道:“温太医,你且先替华妃娘娘瞧瞧脚伤,再替本宫诊脉。”

温太医“是”了一声,查看了脚上的伤势,拱了拱手道:“娘娘是扭伤了筋骨,待微臣开副方子敷在扭伤处,再用些内服药便可痊愈,娘娘记得要时常用热水敷脚,可有助于脚伤的恢复。”

年世兰也没什么心思听他说这些,只胡乱点点头。

太后似乎对她格外关切:“温太医,你再替华妃诊下脉,看看有没有伤到别的地方。”

温太医自然应允。虽然隔着一层丝帕,脉动依然清晰,他隐约感觉到年世兰的脉动比寻常人快了许多,不由眉心微蹙。

“温太医,可是有什么不妥?”太后见状问道。

温太医凝神静气,仔细把三指分别置于上脉、中脉和下脉,脉在他指下犹如滑珠滚动,寸脉沉,尺脉浮,分明就是滑脉。

本作品源自城 欢迎登陆jjwxc观看更多好作品



第19章 喜忧
几个人都神色紧张地盯着温太医,只等他开口。

只见温太医面露喜色,当即朝着太后跪拜:“恭喜太后,恭喜娘娘,华妃娘娘已怀有两个月的身孕。”

“你说什么?”

年世兰和太后几乎同时喊道。

“微臣行医十数载,不敢称医术过人,但对于此事还是十分有把握的。”

年世兰撑着扶手颤巍巍站起来,几次欲张嘴,却还是说不出别的话来,只喃喃重复着:“孩子……孩子……本宫有孩子了……本宫也有孩子了……”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才有过的感觉,久到她都忘记了时间。

太后直坐在椅子上,神色晦暗不明。

还是甄嬛先笑道:“那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小允子,快去通知华妃娘娘殿里的人,叫他们备了软轿接娘娘回去。太后您瞧,华妃娘娘都高兴得说不清楚话了。”

太后一愣,看向甄嬛,她虽在笑着,脸色依旧是白的,只谈笑间才稍显粉色。不过人好看,哪怕病中也难掩姿色。

算起来离她们选秀进宫也一年出头了,自己原先是不喜欢这张脸,更不赞成她入宫的。隐约是听人说起过,这个菀常在一直病着,没想到竟然断断续续病了一年多,难怪皇帝这一年来都未曾召幸。

“温太医,你给菀常在瞧瞧,这都病了这么久了,怎么还不见好。”

“劳烦太后挂心。”甄嬛又看向温太医,“那便有劳温太医了。”

温太医转向甄嬛,他一直替她诊脉,只需稍微一探便知晓了。

“回禀太后,菀常在病了太久,体质属于又弱又寒,若所用之药药性太强,只怕病情更甚,只能慢慢调理。”

“那你就安心养病吧。”指望不上甄嬛,又想起先前宜修的失态,太后忽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哀家便先回去了。”

甄嬛福了福,打发浣碧送太后回去。

这一来,屋里就只剩下了她们二人。

甄嬛来宫里之前方若姑姑便教导她们,在宫里有了孩子才算有了依靠,这自然是件高兴事儿,但也不至于高兴到像华妃这般失态。她不由细看了几眼,与其说华妃脸上的表情的高兴过度,不如说是震惊来得更有说服力。

甄嬛不动声色,这些话也只是在她肚子里转了个弯。

“嫔妾恭喜娘娘喜得龙胎。”

这话听在年世兰耳中格外刺耳,此时她心绪未平,也顾不上跟甄嬛计较,只冷冷哼了一声。

华妃的脾气她早已领教,甄嬛不以为意:“娘娘大喜,不知可否让嫔妾也沾一沾娘娘的喜气?”

“菀常在的胆子可真大,什么气都敢沾,也不怕沾一身晦气回去,弄得满身骚味,叫人家笑话。”年世兰自然而然把眼前的甄嬛想象成前世受尽恩宠与她为敌的贱人。哪怕甄嬛身份地位已是今时不同往日,可那骨子里的矫情样儿,当真是一丝一毫没有变化。

饶是这样,甄嬛脸上还挂着盈盈笑意:“华妃娘娘真会说笑,娘娘您贵人多忘事,嫔妾不过是想问娘娘一句,您说过的话,可还算数?”

“本宫说过的话自然算数。”年世兰斜眼过去,“菀常在病得倒真是时候,本宫替你准备了一味药,服下之后会呈现假死的状态,届时本宫自会打点好叫人送你出宫,妃嫔因病而逝,不会连累家眷。”

“那嫔妾先谢过娘娘。”

正好颂芝传了太医回去,却没见年世兰,一问才知道是来了菀常在处,紧赶慢赶带着人过来。

甄嬛目送华妃离去。

槿汐见华妃离开后,甄嬛还站在庭院中,忙撑了伞过去。“小主可是想清楚了?”

“槿汐,我听说苏公公已经传令九门提督全城戒严,据我所知,先帝爷驾崩前夕也是这样的。”

“小主若是决定了也好,小主如今的分位只是常在,不比那些嫔位以上的小主们。奴婢从前见过一些嫔位以下的小主,又没有子嗣,先帝过世之后就更加没了盼头,内务府克扣东西不说,有时还要靠刺绣维持生计。”

正巧浣碧送了太后回来,听到二人谈话,匆匆跑来,眼中已泛出点点泪光:“小主若是出宫了,那老爷可怎么办?”

甄嬛握着浣碧的手,道:“你和流珠是跟着我一道进宫的,我若是殁了,想来宫里也会放你们出去,只是往后父亲和母亲大人就要你替我尽孝了。”

流珠也被她们感染,直嚷着:“我打小起便跟着小主,小主去哪儿我便去哪儿,大不了我和小主一起假死逃出宫去,小主在宫外也好多个人照应不是?”

流珠一开口,几个人反而都笑了。

甄嬛莞尔一笑:“要是你们一个个都跟着我假死,那岂不是要叫人怀疑了。你呀,替我好生照顾父亲和母亲,还有玉娆,这样我才能安心。”

年世兰那边的氛围却截然不同。

颂芝已经听说自家娘娘怀孕的消息,喜不自胜:“恭喜娘娘得偿所愿,娘娘盼了那么久,终于怀上了。”

唯有年世兰自个儿觉得这个孩子来得不是时候。

颂芝瞧年世兰脸上喜忧参半,以为是受太后的影响,便劝说:“娘娘您不必忧心太后,即便太后知道娘娘听到了那些话,也不敢把娘娘怎么样,何况娘娘眼下怀了龙胎,皇上子嗣又不多,太后也得为皇上的子嗣着想呢。”

皇上的子嗣,从前她也是有过的,那还是个成型的男胎,可后来呢?

她那可怜的孩子还没有睁开眼睛看一看这个世界就不在了。

她如何能不怕,她在绝望地盼着这个孩子的同时,也在疯狂地怕着,怕她的孩子,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重蹈覆辙。

若是只能这样,她情愿自己永远都怀不上孩子。

给人希望再叫人失望,比起没有希望,要痛苦上千倍万倍。

不怕求不得,只怕不得求。

“哥哥何时能回来?”年世兰本能地想向亲人寻求帮助。

“年大将军再过几日便能抵达京城,想必大将军一回京就会赶来圆明园。”

还要几日。可只是几日,她还是觉得太久。

眼下,她急需在宫里寻求一个庇护,在皇上还未醒来之前,她几乎不用想也知道自己没的选择。因为在这宫里,除了皇上,她还能选择的另一个人,也是唯一的一个人。

“周宁海,你替本宫去查,这几日都有哪些大臣出入圆明园,每一个都要。”

官员们出入宫门都有详细的记录,要说难查,其实也不难。

可若说好查,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毕竟每日出入的官员不在少数,加之皇帝缠绵病榻,出入的官员亲贵比以往反倒更多了许多。

年世兰不熟悉前朝之事,看着记在册子上的一列列名字就头大,除了哥哥从前给她提到过的那几个名字,其余的连听说都是不曾有的,更不用说要她从那一大堆陌生名字中间去判断出些什么。

度日如年这个词如今用在年世兰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好在这几日也没发生什么大事,皇帝依旧没醒,京城依旧戒严,大臣们依旧惶恐,嫔妃们依旧扳着指头数日子。

这一天,年世兰终于等来了她盼望已久的好消息。

本作品源自城 欢迎登陆jjwxc观看更多好作品



第20章 兄长
盛夏酷暑。

京城的街道肃清一空,两旁整齐列队的是京城戍卫队的步兵,手中的长矛一横,两旁看热闹的百姓俨然隔在了外围。

六部尚书携百官在城门候着。

“快去看看,年大将军来了没?”工部尚书吩咐城门守卫前去查看,尽管这已经是第五次了。

炎炎夏日,酷热难当,厚实的官府已紧紧粘在背上,前额的汗水像断线的珠子,不停跌落。

人群隐隐有些躁动不安。

“我说张大人,咱们都站了大半个时辰了,这年大将军怎么还没来?”

“已经打发好几波人去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