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村姑戏呆夫 作者:花开过半(晋江vip2014-2-3正文完结) >

第87部分

穿越:村姑戏呆夫 作者:花开过半(晋江vip2014-2-3正文完结)-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会人,老太太逐渐平稳了些,就把那骨灰坛子包起来,放到了东屋的套间里。那里有一个柜子,柜子的上面摆了几个牌位,应该是许家先祖的牌位。坛子放到了排位的下首,然后陈氏点了三根香,插到香炉碗里,“勇儿啊,你回家了,这回,你就再也不会离开家了。”老太太说着,眼泪又掉下来了。

    从里屋出来,老太太看了看魏氏,“玉荣啊,你也别伤心了,事已至此,难过也是无用了。以后的日子还是的过啊,不看别的,还有文成和文昌呢,两孩子还小啊。”

    魏氏这会儿好像回过来神儿了,看了看老爷子和老太太,又看了看两个孩子,再回头看了一下薛氏,就恶狠狠的盯着薛氏不放了。“是你,是你们家,害了我们家志勇。就是你们,你们才是凶手。”说着,就扑向了薛氏。

    薛氏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魏氏就扑了上来,伸手在薛氏的脸上挠了一下子。旁边静涵一看可不干了,上去就拽住魏氏的头发,“二叔没有了,我们也很难过,二婶你这是干什么?干嘛打我娘?”旁边的静雅也抱住了魏氏的腰,往后拽。

    这边文成和文昌都愣在那了,不知道为什么娘突然冲着大娘去了。文成反映的还算快些,赶紧上前拉开了母亲和大娘。“娘,我爹是死在战场上的,跟我大娘有什么关系啊?”

    “谁 说没关系?当年,官府征兵,家里那时候你爷,你大爷,你爹三个都够了年纪。可是你爷是一家之主,去不得。你大爷娶了你大娘,而你大娘刚刚怀了身孕,也去不得。唯独剩下你爹,尚未成亲只是和我家订了亲。于是你爹就被征兵去了战场。你爹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战功,后来回乡娶了我。婚后两个月,他就又回了兵营,直到你一周岁了才回来。后来又有了文昌,这些年也是隔两三年才回来一次。没想到,如今却是战死沙场。你说,不是他家害的,还是哪个?要是当时上战场的不是你爹,你爹也不会死。”魏氏还是恶狠狠的看着薛氏。

    静涵在一边这个无语啊,这也能赖到自家的头上?当初让二叔去当兵也是出于无奈啊,难不成他爹去战场就是对的?难怪母亲和爷奶对二婶都这么的隐忍,原来在这啊。

    “文成他娘,你也不能这么说啊,朝廷征兵,这是谁也躲避不开的。当时老二是自己自愿的,后来有离开军营的机会,不是你说的,让他在军营里呆着吧,一年的银钱也不少。在家还挣不上这些的吗?”老太太在一旁听不下去了,开口说道。“老二这些年拿回来的银子也都是在你的手里,我们可没要一文。”许家一直觉得愧对老 二,所以这些年也都让这魏氏,什么都不跟她争,没想到现在竟然这么说。

    “我不管那些,反正我的男人死了,就是他们害的。我就是找他们赔。”魏氏被老太太说的没理了,直接耍赖。

    “唉, 都别闹了,消停点吧。老二媳妇,你也别在这闹了。当初志勇被征走的时候,咱们两家是解除了婚约的。是你一直等着志勇,等到他回来成亲,这我们都明白,也感念你的真心,所以这些年我们对你,比自己的姑娘都好。如今再说这些有什么用?咱们赶紧打起精神,把志勇好好的葬了,把文成和文昌养育成人才对啊。”老爷子终于开口了。“老婆子,把那些银子都收起来吧,留着以后给文成和文昌娶媳妇用。咱们一定得好好的把这两个孩子抚育成人,成家立业才行。”

    陈氏听了老爷子的话,就要把银子收拾起来,这时,魏氏突然上前来,一把把银子全都揽在了怀里。“这是俺当家的留下的银子,凭啥你们拿着?你们还有儿子没说媳 妇,女儿没嫁人呢,谁知道你们会不会拿这个钱去用了?不行,这钱俺的拿着。俺可信不过你们。”魏氏说着,把银子搂的死紧。

    老爷子长叹一声,也就同意了,“成,那你就拿着吧,文成和文昌是你的儿子,你拿着也成。”

    魏氏赶紧的把银子全都划拉着,抱回了自己的房间去,藏了起来。

    老太太看着魏氏的样子,也叹了一口气,没再说什么。薛氏捂着脸,刚才被挠的那一下,火辣辣的疼,“娘,我先回去洗洗脸,今天也下不了地了,索性大家也都歇歇,这二弟的事情还得办呢。”说完,领着自己家的四个孩子回东厢房去了。

    回到东厢,静涵和静雅就看着母亲脸上的红印子,眼泪又出来了。“二婶这么会这样呢?不论青红皂白,就冲着娘来了。二叔上战场,跟娘有什么关系啊?”静涵嘟囔着。

    “静涵,这事是讲不出理来的,这么多年了,为了这个我一直让着她。没想到你二叔能这样,唉,一家人,别和她一样的。”薛氏无奈的叹气,嫁到许家也有十多年了,一直就因为这个愧疚于心,所以才会对魏氏的各种举止多加忍让。

    “娘,以后的日子呢?这二叔没了,二婶会不会改嫁啊?”静涵不解的问道,因为她实在不懂这个时代是什么样的规矩。

    “咱们这里的风俗倒是不禁止寡妇改嫁,不过,你二婶既然当年能等你二叔好几年,现在应该也能为他守寡吧?这个娘也说不清楚。”薛氏摇头,摸不准魏氏的脉,魏氏如今也不过二十七岁,倒是太年轻了。让这么年轻的一个人守寡,似乎残忍了些。

    “算了,咱们操那么些的心也没用,以后的日子慢慢过呗。”文翰说了一句。

    娘们几个你一句,我一句的在那唠着,志新从外面进来了。薛氏看见就问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信找人捎了,日子也查了,孙爷爷说四月十二下葬最好。坟地咱家有,就埋在老坟地里就行,如今也就差棺材了,我已经让送信的告诉老四了,让他在镇上琢磨着买回来就是了。”志新把事情跟妻子说了。“就是马上要春耕了,如今出了这么个事,恐怕春耕要耽误了。这样,明天咱们一家下地吧,这要是耽误了种地,一家人的粮食可怎么办啊?”

    “成,就按你说的办吧,静雅和静涵也去,至少还能点个种啥的,干的慢点就是了。这抢春时,可真就耽误不得啊。”薛氏抬头看了看两个女儿。“丫头,今年都得下地干活了,别嫌累啊。”

    静雅和静涵都笑了,“娘,我们不会喊累的,你放心吧。”

    志新这时才看到妻子脸上的红印子,“这是怎么了,咋还弄出这么长好几道子啊?”

    静涵把刚才的事情讲给了父亲听,志新听了,就生气了,非要去找魏氏不可。还是薛氏拉住了他,“他爹,算了吧。你看现在这个时候,她也够难过的了。”志新这才没去找魏氏。《

    第二天一家人就下地了,静涵和静雅没干过地里的活,薛氏教她俩点种。“这种黄豆啊,跑的坑近,点的也稍微的多些。每个坑里四五个种子就行,太多了浪费种子,太少了苗稀,打不出豆子来。”

    姐妹两个都听母亲的,每个坑里都点四五个种子,一边点种,还要用脚把坑盖上踩实。这样就干的不快,一头午也就每人点了三根垄。志新和志祥子前面刨埯,剩下的人在后面施肥和点种,一头午也不过种了二亩地。

    到了中午,大家都累了,就都坐下休息一会儿,然后回家吃饭去了。到了家,陈氏已经把饭做好了,大家洗手吃饭。桌子上,魏氏还是死命的盯着志新一家人,志新和薛氏也没稀得搭理她。

    刚刚吃完中午饭,外头进来了老四一家人,“爹,娘,我们回来了。”说着,人就进屋了。“爹,这到底上咋回事啊?我二哥咋就会没有了呢?”

    老爷子叹了口气,刚要说啥,那头魏氏又嚎了起来。陈氏起身把魏氏拉了出去,老爷子这才跟志德讲了志勇的事情。志德听了,也是一阵唉声叹气,“爹,棺材我已经买回来了,就停在外头,你看这要放到哪好。”

    老爷子和志新一起出去看看,红色的棺材,红松的木料,已经非常不错了。老爷子点点头,“先放到棚子里吧,今天已经是初十了,十二下葬,正好。”这许志勇已经 死了很长时间了,如今送回来的又是骨灰,就不好再像正常死人那样搭灵棚什么的了。而且许志勇今年才不过三十岁,家里又有老人在,这就算是少亡,更是不宜操 办的。所以到了下葬的那天,直接把骨灰放到棺材里,埋到坟地就行了。

    哥几个把棺材抬到了棚子里,底下垫了些木板什么的,省得受了潮。等把棺材放好,志德就给了拉车的车脚钱,那车夫就走了。

    放好了棺材,志新他们依然是要下地干活的。志德已经好多年没有下地干活了,所以就没跟着去干活,而是在家陪着两位老人。

    到了四月十二这天,志新找了几个村里的小伙子,帮着把棺材抬着到了许家的老坟地那。

 第95章

    几个人在林子里转悠了一阵子,采了不少的大叶芹;后来又遇上了几丛三锄板;都给了文宣。文翰看大叶芹已经够多了;就领着弟弟妹妹们往回走。

    到了家里;陈氏已经回来了,正在那熬药呢。可是没有看见魏氏娘几个;估计是回娘家了。陈氏看见孩子们回来了,就赶紧的把菜都倒出来。留下一点晚上吃的,剩下的放到了仓房里头;这样明天还能吃。

    “奶奶,我小姑怎么样了啊;”静涵问道。这个前身和小姑的关系很好;静涵到这里之后,跟小姑处的也不错。这个身体不好的小姑,其实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做的衣服,绣的花都可以算得上非常棒了。静涵的衣服,有很多都是出自于小姑的手。

    陈氏脸上勉强扯出个笑容来,“还好,大夫说就是身子虚,吃点药慢慢地就好了。”

    大家一起挑野菜,这野菜里面,有的时候会夹一些别的草什么的。还有一种大叶芹的幌子,长得和大叶芹挺像的,但是叶子背后有毛,不像真的大叶芹背后是光亮的一片。这东西是有毒的,还最愿意和真的芹菜长在一起,所以要好好的挑挑。挑好的大叶芹用开水一烫,切成小段,加点盐,葱花什么的,拌着吃就很好。当然,这东西最好的,还是包饺子,那种鲜味,真的是很馋人的。

    大叶芹烫好之后,陈氏留出来一些蘸酱吃,剩下的拌着吃。晚上的这顿饭,大家吃的都很香。静涵一边吃着饭,一边想着有什么能挣点钱的呢?这日子,不能总是这么过下去啊,她想吃好吃的,不想每天都吃这拉嗓子的饼子,还有天天都吃咸菜。 可是,有什么能让她家发家致富的呢?人参已经种了,养猪?这粮食人都不够吃的了。养鸡?家里好像有几只,多了也太费粮食。唉,一时半刻的,还真就没有好办 法。慢慢的再说吧,总会有所发现的。

    一直到了第三天,魏氏领着两个儿子回来了,从娘家带回来了不少的东西,大包小裹的都拎到了自己的屋子里。陈氏当然看见了,啥也没说,该干啥干啥。

    魏氏进了屋之后,就没出来。文成两个看见陈氏坐在门口,就上来问道:“奶,文翰哥哥他们都上哪去了?”

    “上山了,这个时候,就指着野菜过日子呢,不上山弄些野菜,饭桌上吃啥啊?”陈氏正在纳鞋底子呢,家里人多,穿鞋费,有空就得纳几针。“文成啊,你们这是回姥娘家了啊?”

    文成搬了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