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揭密搜索引擎快速成长路:撬动地球的Google >

第30部分

揭密搜索引擎快速成长路:撬动地球的Google-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溃欢洗游⑷砹飨騁oogle。每天,有数千份简历流向这个搜索引擎。微软为了留住自己最优秀的人才疲于奔命,即使公司已经向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金钱和福利。软件人才的流失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地步。雪上加霜的是,Google正在全美各大名校招募博士毕业生,甚至在微软的后院华盛顿大学招到的博士生人数都比微软多。Google新近在柯克兰建立了新的分公司,从微软的雷德蒙总部沿路而下很快就能到那里。而且那个分公司里到处都是过去为盖茨工作的人。现在,工程师们要跳槽就容易多了,不需要搬到另外一个城市,连上班的路线都没有变化。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 · 鲍尔默(Steve Ballmer)无法说服自己的员工不要离开公司,他气急败坏地说:“我他妈的要杀了Google!”通过在人才招聘上给Google以沉痛的打击,同时改善自己在大学和其他地方的招聘效果,盖茨和鲍尔默希望能够让拉里和谢尔盖为自己挑衅性的挖墙角行为感到后悔。
  不能够这样束手就擒!2005年春夏,Google招聘人才的步伐加快了,在3个月内增加了700名员工。拉里是Google招聘行动的领导。此时,Google的员工总数已经达到了4 183人,比一年之前几乎翻了一番。公司还在世界各地开办办事处,其中包括瑞典、墨西哥和巴西,并在24个国家雇用员工来主导这些办事处。从欧洲到南美洲到亚洲,Google正全面展开行动。
  

微软的反攻(2)
然后就是中国。“很明显,总的来讲,中国也是个非常令Google激动的市场,”佩奇说,“事实上,我们在中国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对我们来说,那里潜藏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激动人心的市场占有率来赚取广告收入。我们的商业计划才刚刚铺开。”Google在中国登记了正式的业务机构之后,首席执行官埃里克 · 施米特就亲自到中国督战。此时,微软也准备好进行狠狠的复仇。
  从1998年起,李开复博士就开始为微软工作,这也是Google创立的那一年。这位很受器重的博士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他同中国和美国的技术界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领导建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这是设立在北京的一所实验室,并很快创造了出色的工作记录。2000年,李开复被调回微软美国总部。此后,他曾经承担各种任务,从监督公司的搜索战略,到优化微软的产品使它们更加便于用户操作。他参加了微软中国问题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关注的重点是微软的中国运营和战略,同时,在必要时,协助寻找中国经销商。他还同比尔 · 盖茨会谈,讨论Google和搜索技术造成的各种问题。微软为李开复的工作提供了丰厚的报酬,其中,微软仅仅在2004年就支付给他超过100万美元的薪水。
  然而,2005年,当李开复听说Google打算在中国建立一个大型研究机构后,他开始接触Google的高层并希望能够主持这项工作。这是一个从零开始创造新业绩的机遇,这样的挑战对他很有诱惑力。加入Google同样如此。随着会谈的进展,李开复通知微软的官员说自己要离开,不过,作为微软的雇员,他曾经签署过为期一年的禁止竞争协议。他解释说,Google提出让他担任新成立的中国分公司的总裁。
  如果李开复离开的话,他就会成为Google从微软抢走的级别最高的雇员,同时也会成为全方位法律纠纷的首要目标。在此后的法律进程中,李开复在宣誓作证的时候说,微软高级副总裁里克 · 雷斯特(Rick Rashid)曾经警告他说,“你不应该走。如果你离开,你的境况将会令你很不愉快。”
  “如果你离开,我们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而且,如果我们采取这些措施,请相信这是对事不对人的,”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对李开复说,“我们都很喜欢你。你对微软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并不是针对你,而是Google。”这也是李开复在证词中的说法。
  最后,比尔 · 盖茨会见了李开复,试图说服他留下,而且对于他离开的后果表达得非常直接。“开复,”盖茨对他说,“史蒂夫肯定会为此起诉你和Google的。他一直在等待一个这样的机会……我们必须阻止Google。”
  尽管得到这样的警告,2005年7月,李开复还是追随其他人的脚步离开微软加入了Google。这个搜索引擎巨人将李开复的加入看做预示公司在中国阔步前行的好兆头。而李开复自己却说,Google的扩张计划会带来技术的突破,从而推动中美两国经济的发展。他的头衔是Google中国区总裁,这反映了他这个职务的分量。
  每次宣战都要有个借口,这次也不例外。现在轮到微软来用整个技术世界都听得到的一声枪响来攻击Google的公告了。在一场大肆渲染的对Google和李博士的起诉中,微软宣称Google在知情的情况下,不恰当地诱使李开复违反其同微软之间的雇用合同。这份合同中包括禁止竞争条约和保密协议,它们对李开复的行为都具有限制作用,禁止他利用在微软获取的信息来帮助Google进军中国市场或是开发搜索技术。
  “李开复博士在Google的鼓励下,公然违背了自己对微软的禁止竞争承诺。他因为Google背叛了微软。而微软同Google是市场上直接的竞争对手。而且,李博士手中掌握了微软最重要的技术和战略信息,”微软在起诉书中指控说,“微软正在同Google进行激烈的斗争。因为其所担负的领导职务,李博士掌握了微软有关搜索的最敏感的技术和战略方面的商业机密。他还亲自参与了微软拓展其中国业务的工作,并掌握了同这个关键的新市场有关的机密战略计划。”就在微软申请法庭禁令,禁止他接受这个职务的时候,李却在美国法官宣判之前立即到中国赴任,并在那里会见媒体以及筹建新公司。同时,Google也在美国展开反击。
  “微软的狂妄自大令人发指,它迫不及待地走向法庭,宣称整个搜索市场都是自己的,”Google在法庭辩护文件中写道,“它试图对李博士进行人身攻击,却又拿不出任何证据。这场官司是很容易被揭穿的把戏。事实上,微软的管理人员们都曾经向李开复表示,其真正的目的是杀鸡儆猴,让其他的微软雇员都不敢轻举妄动地离开公司。微软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这使它根本不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竞争利益不因为个别雇员的行为而受到伤害。”
  

微软的反攻(3)
微软在官司中将Google描绘成了一家毫无顾忌、四处点燃战火的公司,说它根本就无视法律的规定,更不用说尊重传统的雇用合同。“Google很清楚李开复对微软做出的承诺,但是却选择忽视它们,同时怂恿他违背它们,”微软宣称,“一旦李开复接受了Google提供的职位,他就不可避免地要帮助Google在竞争中对付微软的中国市场策略,而这些策略是他本人在为微软工作时制定的。”
  尽管Google宣称李开复并非搜索引擎专家,华盛顿州的一位法官还是做出了有利于微软的最初判决,严禁李开复参与同Google中国市场搜索计划有关的工作。后来,这位法官允许他开始在中国履行职务,但是对他的工作范围进行了一定的限制。而Google宣称在官司进行期间,它会遵守法庭的判决。
  微软的暂时胜利为世界各地的计算机技术工作者传达了一个信息:任何离开微软转投Google的微软高级雇员都要因为可能受到法律追究而有所顾忌。在美国、中国和欧洲,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都将这场法律斗争看做一个标志,它显示出这位软件巨头对这家规模较小的搜索引擎带来的竞争压力是多么重视。“很明显,微软的动机远远超出对李开复这个人的争夺。通过起诉Google和李开复,它可以震慑抱有同样想法的技术人才。”《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在中国,《人民日报》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李开复说自己的行动是符合道德要求和法律规定的。他坚信一个人应该坚持追求自己的选择和热情,当然也不能违反法律。而李开复相信自己的做法符合这些原则。”
  在一个有数千名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学生访问的中国网站上,李开复本人列出了自己想要加入Google的原因。他将自己的宣言以数学等式的形式表达出来:“年轻的自由+透明度+新的模式+普通大众的利益+对信任的信仰=Google奇迹。”
  2005年8月,正在中国战场同微软进行战斗的Google,采取了一个再次令华尔街惊讶的方式来庆祝上市一周年。它宣布了发行40亿美元价值的股票的计划。这些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新资金能够为它提供更充足的战备基金,以对抗美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来自微软和雅虎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个搜索引擎坚持一贯的特立独行的风格,宣布自己将出售14 159 265股额外的股票来筹集资金,这个数字代表圆周率π小数点后的前8位数。(在一年前的IPO上,Google原本也打算筹集2 718 261 828美元的资金,也就是自然常数e。)对Google的观察者来说,这标志着公司虽然找到了新的财富,但还是保持了其独特的公司文化。公司还宣布将在Googleplex举行一场烹饪比赛来选拔两位新的主厨,代替查利 · 艾尔斯。“我们欢迎所有烹饪专家参加选拔。”布林说。
  从数学家变成显贵的拉里和谢尔盖,很擅长化腐朽为神奇。在Google公司IPO之后几个月内,这两个年仅31岁的创办人变成美国新鲜出炉的、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而Google还有几百人变成了百万富翁。这两个人跻身于《财富》杂志评出的最富有的400个美国人之列,排名43位,资产各40亿美元。这是根据当时每股110美元的股票价格算出来的数据。当2005年夏天,股票价格升到300美元的时候,他们的净资产都超过了100亿美元。可是,这对谢尔盖的母亲尤金尼娅 · 布林来说还不够好,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回到斯坦福大学,完成论文,拿到博士学位。
  在这一年里,Google的官员、主管、主要投资人和员工们共计出售了接近30亿美元的Google股票。不过,拉里、谢尔盖以及其他人的出售行为几乎没有减损到投资人对公司的热情。通常,高层领导人出售股票在华尔街会被看做带来负面影响的做法,但是Google又一次抵制住了这个趋势。除了在IPO的时候售出的股票,拉里和谢尔盖还每个月售出大于40万股股票,他们分别为此收入现金7?郾5亿多美元,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 · 施米特每月售出11?郾3万股股票,进账2?郾25亿美元。(当施米特的财政状况及其他个人信息在技术类出版网站CNET上公布之后,非常注重保护其高层管理人员隐私和安全的Google公司宣布,在未来一年内不再同CNET记者接触。许多评论员都认为Google太小题大做了,因为Google就是要让用户能够便捷地在网络上查询到关于人员、地点和事物的信息,而且CNET也正是利用Google找到那些信息的。)早期投资人约翰·多尔和拉姆·施雷姆也趁此机会赚了一笔,分别出售了价值4 500万美元和3?郾13亿美元的Google股票。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 · 亨尼西也出售了自己因为担任公司董事而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