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揭密搜索引擎快速成长路:撬动地球的Google >

第13部分

揭密搜索引擎快速成长路:撬动地球的Google-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了,他联络我们了。所以麻烦总是无休无止的。”
  

10条为Google工作的理由(1)
1998年秋天,布林和佩奇带着建立世界上最棒的搜索引擎的梦想,离开了斯坦福大学。他们把计算机、小机械和玩具搬进了门罗公园附近的一所房子的车库和几个房间里,这所房子还带有温水池。这所房子的主人,也就是他们的第一任房东,名叫苏珊 · 沃吉西基(Susan Wojcicki)。因为她读书时的室友是布林的女朋友,所以她认识了布林。布林和佩奇本来可以用1 500美元每个月的价格租下这几间房,但是他们坚持要支付1 700美元,额外的200美元用来支付各项费用和税金。他们希望从一开始就以恰当的方式来做每件事情。9月7日,他们正式建立了Google公司,然后,他们在银行开了公司的第一个账户,将贝托尔斯海姆的10万美元支票转存入新账户。他们还雇用了一个朋友,也是他们在斯坦福的博士生同学克雷格 · 希尔维斯通(Craig Silverstein),作为他们的首位雇员。“就像任何一家优秀的硅谷新创公司会做的那样,我们找到了一个有富余空间的地方,然后在车库里工作。”希尔维斯通说。不过,沃吉西基有一点惊讶,她本来以为车库里那些家伙只有在她白天外出的时候才来上班。“我们想,反正他们只有白天工作的时候才会在那里,我们甚至都不会注意到他们,”沃吉西基说,“可是,他们一天24小时都在那里,一整天都在。不过后来,我们也适应了。而且,托他们的福,我们可以免费上网了。”
  5个月后,沃吉西基的车库已经装不下布林和佩奇的公司了。因此,1999年初,他们搬到了帕洛阿尔托中心的大学街的几间办公室。之后,公司还先后换过几次办公地点,而每次搬迁都标志着公司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和公司的发展。他们希望工作的过程引人入胜、充满乐趣,而且决心保持这样的风格。一座时尚的大学城市中心建筑的二楼是一个理想的选址,这里离斯坦福大学还不到1英里,而且比办公花园要有活力得多。他们两个都不清楚公司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赚钱,不过,他们觉得只要自己的搜索引擎足够好,总会有一些机构想要在内部使用它的。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对帮助人们在网上更快捷地找到相关的信息这项工作抱有持久的热情,这一直是他们的首要动机。“因为对目前的搜索引擎不满意,所以我们创办了这家公司,”佩奇说,“即使我们的公司成功了,它也只是一个副产品。”
  当时,他们的搜索引擎在斯坦福大学和圈内人士当中已经很受欢迎了,每天要处理大概10万条查询。而这样的成长全都依赖于用户对其性能的广泛认可,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电子邮件和即时信息来向朋友们推荐Google。这些都是免费且行之有效,像病毒传播一样迅速广泛的市场推广方式。而且,现在他们离开了大学校园,变得更加孤立了,所以,他们不想放弃这个战略。1999年1月,他们二人为斯坦福大学的40名学生以及其他一些校内人士作了演讲,而且,他们还一直同他们的教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月,他们又向用户和朋友们发送了通讯。
  “现在搜索项目Google已经变成公司Google?郾了。我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更高质量、大幅改进过的搜索服务,而一家公司似乎是实现该目标的最好的工具。”布林和佩奇在通讯稿中写道,“我们现在雇用了更多的员工,添置了更多的服务器,以扩大系统的规模(现在,我们每次订购21箱计算机元件)。同时,我们进行网页捕获的频率也提高了,所以我们的搜索结果不但生成得像从前一样快,而且还总是及时的。我们还在迅速地雇用专业人才,来将最新和最伟大的技术应用到网络中。”
  布林和佩奇列举了10条为Google工作的理由,其中包括:顶尖的技术,股票配送,免费甜点和饮料,还有数百万的人“会使用和推崇你编写的软件”。尽管创业之初,他们曾经遭到许多潜在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的拒绝,他们的目标还是很远大,而且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他们的热情也不断高涨。而其他人也开始注意到他们了。1998年,Google就跻身于《个人电脑》杂志公布的最好的100家网站和搜索引擎之列——虽然还是以Beta版(或者说测试版)形式出现。
  而当时盛行的合并风潮使布林和佩奇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那些更加著名的商业搜索引擎,包括AltaVista、Excite和Lycos,都在渐渐偏离它们最核心的使命——投资改进搜索技术。它们要么在更加巨大的母公司里渐渐沉沦,要么忙着追逐广告收入,因为那些新上市的?郾公司拥有大笔资金却缺乏明智的经营方针,正盲目地大笔投入广告费用。这导致其搜索质量不断降低,也迫使用户们去寻找替代品。而在寻找过程中,他们找到了Google。能够在《个人电脑》杂志上露脸,使成千上万的人第一次知道了Google的存在。这也给Google的创办者上了一课,使他们意识到免费在媒体上曝光的价值。所以,在他们的硅谷邻居们大笔烧钱做广告的时候,Google并未跟风而上,花钱购买橄榄球职业联赛的广告权或是进行奢侈的市场推广,它分文未花,但却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和认可。
   txt小说上传分享

10条为Google工作的理由(2)
当时流行的认知是,一个能够满足各种需要的网站是最佳的互联网门户网站。可是布林和佩奇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这种论调。这些综合门户网站一心想要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最终却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无法满足任何一个特殊的或者专门的需求。而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却是个性化。佩奇和布林是目标专一,反对多头出击的人,他们始终坚信互联网搜索是他们能够解决的最重要的、长期的课题,而这样做会为他们吸引成群结队的新用户。为了确保每次搜索的速度、准确性和可靠性,他们将筹集到的大部分资金都花在了添置计算机硬件设备上,同时,他们的大部分精力也都投在了寻找人才和开发软件上。他们的头脑中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成为搜索行业的统治力量。就在大家都放弃了搜索、甚至把搜索贬低为一种商品时,他们俩却始终坚信,搜索对于万维网的导航和拓展至关重要。随着Google的查询数量越来越大,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无意中创造了一个极端受欢迎的品牌和标志。
  在搬到位于帕洛阿尔托的新办公地址之后不久,Google的员工总数增加到了8名,但Google对满足每天不断增加的搜索请求却颇感吃力。Google拥有特别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这个系统是通过改装便宜的个人电脑元件,并为组装而成的小型超级计算机特别编写软件来运作的,它的能力足以对付搜索请求的增长和不断增长的网络下载量。但是,有些时候,它还是显得力不从心,似乎怎么也满足不了需求。在布林和佩奇几乎用光了最初从贝托尔斯海姆等投资者那里筹集到的100万美元,又透支了自己的信用卡所有的限额之后,形势更加严峻了。这一年的年底,它们网站的访问流量已经达到每天50万次查询,布林和佩奇很清醒地认识到,现在他们需要筹集到相当数量的资金来不断地为系统添加计算机。系统中添加的计算机越多,他们可以处理的查询量就越大。而他们能够处理的查询量越大,他们公司增长的速度就越快。可是,他们却不愿意失去对自己公司的控制权。
  1999年初,整个硅谷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在这种气候中,即使Google并没有盈利,它还是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来融资。但是,公开发行股票意味着公开他们的商业机密和经营方式,他们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后果。而且,他们看重的不是金钱,而是继续建设他们的搜索引擎。继续吸引更多的天使投资人并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因为他们需要的资金金额太大。而依靠自己的力量赚钱来发展公司看来也不可行。他们开始授权其他公司在其内部或外部网络系统中使用自己的搜索技术,并收取费用,而且成功地与红帽子软件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不过这笔交易只是一个例外。他们发现很难说服人们为搜索服务付钱,因为当时在企业中盛行的看法是搜索无足轻重。所以,他们需要巨额的外部资金注入。
  佩奇和布林考察了吸收风险投资的可行性。他们决心从财务稳健的知名风险投资公司筹集资金,但同时不放弃对公司的控制。这就像佩奇下载整个网络的设想那样,一开始看来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他们超级自信,认为自己一定也能够办到这一点。硅谷中的每个人都明白,每一个企业家都梦想着能够从一家知名的沙丘路的风险投资公司融资。恰恰就是从这些人手中拿到的钱,同这些人签署的合同,可以成就一家技术公司,也可以毁灭一家技术公司。同时,听任风险资本家攫取公司的控制权就等于破坏公司创办者的远期构想,以及公司在技术上取得巨大突破的机会。
  在仔细研究了这个最大的潜在资金来源之后,两位Google创办人发现,有许多公司在融资后都失去了控制自己前途命运的权力。风险资本家要么很快地推动公司的增长,然后让它们上市;要么催促它们通过广告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许多精通技术的早期投资者,包括亚马逊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夫 · 贝佐斯,都建议他们同时去接洽两家最负盛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所以,布林和佩奇同时找到了硅谷最稳健、最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和红杉基金(Sequoia Capital)。如果事情进展顺利的话,他们的目标是说服两家公司同时为Google投资,却不允许任何一家控制公司的经营权。当两家公司为了控制权、主导权以及成为唯一投资人而相互斗争的时候,布林和佩奇就可以决定Google的命运,并继续拥有大部分股权。如果不能成功的话,他们就不得不寻求新的资金来源。即使这不是人们通常做生意的方式又如何?他们要做就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要么就不做。他们不会妥协的。就是这样!
  

10条为Google工作的理由(3)
当时正是?郾公司繁荣的最高潮,KPCB公司的约翰 · 多尔(John Doerr)和红杉基金的迈克尔 · 莫里茨(Michael Moritz)每天不停地看关于新的商业创意的PowerPoint演示,早就对此生厌了。要弄清楚应该把宝押在哪个企业家身上已经很难了;可是,在一个个创意闪过屏幕的时候,他们还是得猜测自己看到的这几十个新的概念和技术中,到底哪些能够有所作为。对于这两位硅谷财经领域的巨人而言,谢尔盖 · 布林和拉里 · 佩奇带来了一股清流。他们没有带来花哨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而是带来了切实可行的搜索技术,这项技术比多尔或者莫里茨所见识过的所有类似技术都要先进。这两个Google的创业者看起来超级聪明而且极端大胆。他们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他们还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从斯坦福大学起步,义无反顾,专注于自己的梦想。显然,他们与那些拥有好的创意,却可能无法将创意变成现实的普通人不同,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实现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