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房地产金融制度创新研究:基于REITs理论的探讨 >

第39部分

中国房地产金融制度创新研究:基于REITs理论的探讨-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2]吕光.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现状分析[J].当代建设,2001;(4):9…10。

[33]李霞.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现状及渠道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3;11(6):140…141。

[34]殷红.房地产融资主渠道及其风险防范[J].城市开发,2004;(5):74…75。

[35]阮莉萍.我国房地产融资中的金融风险[J].浙江金融,2004;(4):42…44。

[36]李冬梅.房地产融资的资本市场[J].城市开发,2004;(6):67…70。

[37]邵谦谦,王洪.试论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发展[J].中国地产,2003;(2)。

[38]闫康,丁秀英.我国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探析[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2;(5)。

[39]毛志荣,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研究[R].深证综研字第0089号,2004。

[40]杨冬梅.国外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03;7(1):46…48。

[41]任佩.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的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3;(22):164…166。

[42]吴婵君,虞晓芬.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及其借鉴[J].济南金融,2003;(7):58…59。

[43]张超.房地产投资基金推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新亮点[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0;(9)。

[44]安琼.房地产投资基金探析[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1;(1)。

[45]宋林峰.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调研报告[R].北京国投研究发展部,2004。

[46]谢天长,张丽珍.美国房地产投资证券化的组织模式及其借鉴[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39…42。

[47]上海财经大学投资研究所。2004中国投资发展报告——持续发展中的房地产投资[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7。

[48]陈卫荣,阮连法,舒小乐.房地产融资新工具——房地产投资信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34…35。

[49]阮连法,舒小乐.我国房地产投融资体制发展的新动向——房地产投资信托[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1):27…29。

[50]张红,陈洁.房地产投资信托收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2,(7):12…14。

[51]陈洁,张红.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特性[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2,(11):23…25。

[52]赵永生.房地产投资基金市场需求分析[J].上海房地,2004;(9):29…31。

[53]王浩.浅议融资房地产的集合资金信托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参考,2004;(22):28…30。

[54]宗国英.信托产品对我国房地产业融资贡献及其局限性[J].中国房地产,2003;(10):29…31。

[55]郭臣英,黄汉江.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江苏商论,2004;(3):147…149。

[56]白龙,何红宇.房地产信托融资分析与实践[J].金融实务,2003;(11):53…55。

[57]毛志荣.我国发展上市房地产基金研究[R].深证综研字第0089号,2004。

[58]胡敏,王冬松,张帛宁.房地产投资信托的交易模式分析[J]。中国房地产,2004;(3)。

[59]王诤诤.房地产投资信托运营模式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9)。

[60]胡敏,张静.浅谈房地产投资信托的交易模式[J].经济师,2004;(5):55…57。

[61]浦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

[62]谢经荣,殷红,王玉玫.房地产金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3]周泯非.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特征与实践意义[J].浙江金融,2003;(3)。

[64]李安民.房地产投资基金——融资与投资的新选择.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65]周树立.中国信托业的选择.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66]许雄斌.房地产资金信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2;(12)。

[67]王泰、颜哲.房地产投资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的对比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12)。

[68]李云峰.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9]台玉红.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发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70]李朝霞.中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理论与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71]许良飞.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23。

[72]韩旭.建立房地产投资信托法律制度,完善我国房地产金融体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73]向永泉.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践[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74]Su Han Chan; John Erickson; Ko Wang。 2003。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 Structure; Performance and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75]宋林峰。 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调研报告[R].北京国投研究发展部,2004。

[76]Brent W。 Abbrose。REI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 Sacramento; May/Jun 2001; Vol。 21; Iss。 3; 141…163。

[77]Michael J。 Seiler。Can private real estate portfolios be rebalanced/diversified using equity REIT shares? Journal of Real Estate Portfolio Management; Boston; Jan…Mar 2001; Vol。 7; Iss。 1; 25…42。

[78]刘长江.国外投资基金发展的历史沿革[J].中国城市金融,2000;(2)。

[79]陈柳钦.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发展与启示[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4):4…8。

[80]李曼妮.风险投资基金的委托—代理分析及机制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81]Jarl G。 Kallberg。The value added from investment managers: An examination of funds of REIT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Seattle; Sep 2000; Vol。 35; Iss。 3;287…309。

[82]H。 Swint Friday。Anomalous evidence on operating performance following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The case of REITs。 Financial Management; Tampa; Summer 2000; Vol。 29; Iss。 2;76…88。

[83]刘聪,刘岩,刘伟丽.证券投资基金的委托代理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3,(5):82…84。

[84]吴圣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武汉: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85]季敏波,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

[86]John D。 Benjamin。Returns and risk on real estate and other investments: More evidenc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Portfolio Management; Boston; Jul…Sep 2001; Vol。 7; Iss。 3;183…205。

[87]张维然,王仁涛.2001—202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风险评估[J].水科学进展,2005;(6)。

[88]贾楠,刘志才.关于房地产投资风险类型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2;(2)。

[89]王仁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J].经济论坛,2005; (3)。

[90]Mitchell C。 Conover。An analysis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returns for EREITS using a varying…risk beta model。 Real Estate Economics; Bloomington; Spring 2000; Vol。 28; Iss。 1; 141…164。

[91]谢太峰,郑文堂,王建梅.金融业务风险及其管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2]徐春.浅析房地产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广西经贸,2002;(10)。

[93]宋林峰.加强信托业的行业自律.北京:北京国投研究发展部,2004。

[94]张俊宇,朱晖.香港开放REITs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J]。中国房地产,2006,(2):52…53。

[95]李彤.越秀REITs的前世今生[J].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6;(2):128…133。

[96]蔚强,江琼,王玮刚.走向海外REITs市场的中国房地产[J].经济导刊,2005,(11):26…34。

[97]王仁涛.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中国房地信息,2005,(1):32…34。

[98]邹海荣.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研究.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99]王仁涛.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法制环境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8):148…151。

[100]宋艳华,应振祥.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环境支持系统研究[J].基建优化,2004,25(6):35…36。

[101]魏国威.房地产信托及其在我国的模式构造[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02]张力军,张陆阳.中国产业投资基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103]韩治国,段强.私募基金:稳定因素还是紊乱因素[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04]厉以宁,曹风歧.跨世纪的中国投资基金业[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05]高晴.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风险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06]陈小龙,许亚青.房地产基金张开大手[J].数字财富,2002;(4)。



后 记

本书是近几年来我在房地产金融创新方面研究和思考的成果。2003—2006年间,我在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就选择了房地产金融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毕业之后,我仍然继续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同时在学校开展房地产金融课程的教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房地产金融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对中国房地产金融制度创新问题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书正是近几年我对这一问题思考和认识的集中体现。

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要感谢导师尹伯成教授,在近两年的研究中,尹老师给予我悉心的指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我对房地产金融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新的高度。导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术风范、高尚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仁爱宽厚,使本人终身难忘。

感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袁志刚教授、石磊教授、洪远朋教授、华民教授、陈建安教授等专家,他们在本人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的研究思路开阔、方向明确、少走弯路,他们深富洞察力的观点使本书的内容更加完善。

感谢师门卢为民博士、王长城博士、魏悦博士、王小明博士,他们为本书的完成提供了帮助,和他们的讨论交流也开阔了我的学术研究思路。

还要特别感谢建银精瑞资产管理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作为国内首家专业从事房地产投融资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