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歌神 >

第312部分

重生之歌神-第312部分

小说: 重生之歌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下榻这家酒店,他本人也来过几次这家酒店,所以前台的人很可能给他认出来。
不过看两个女孩都伤成这样了,还是被他最好的兄弟兼手下歌手廖楠给坑的,他觉得自己也有责任,便不管那么多了,先给两个女孩照顾好吧。
他带着两个女孩到了17层的套间。
套间是两室一厅的格局,布置很温馨,就像住家一样,深棕色的三人布艺沙发让人很有一坐的欲望。
杜星河给两个女孩扶着来到沙发上坐下了,跟着嘱咐两个女孩:“我开了三天房,借着是周末,你们在这好好休养休养,脚伤了不方便出去吃饭就叫酒店送上了,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单我会让廖楠买的,算是他跟你们赔礼道歉了。”
听到廖楠的名字,宁蔷薇眉头一皱,仍旧有点厌恶的意思,她怎么也无法释然廖楠对她们的所作所为!
丁丹倒是大方多了,不那么介意了,转而谢杜星河道:“谢谢你了,杜星河,廖楠能有你这样的朋友,真是他三生有幸!”
杜星河无奈道:“不是他三生有幸,是我倒了八辈子血霉才遇上这么个兄弟。”
宁蔷薇皱着的眉头舒展开了,被杜星河逗笑了,丁丹更是被杜星河逗的“咯咯”的笑出了声。
以前的杜星河其实和廖楠是一路货色,但现在,杜星河被残酷的现实,洗礼的成熟稳重,就好像一座靠山一样,这让宁蔷薇对杜星河更加心有所属了,她发现相比那些油嘴滑舌的家伙,还是杜星河这种成熟稳重的男生更值得她爱!
纠结的,眼神里藏着几分对杜星河的崇拜和爱意,宁蔷薇心里酸酸的,也是暖暖的,她真想杜星河再多陪她们几分钟,不过看样子,杜星河要离开了。
“时候不早了,你们好好休息,我撤了。你们要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杜星河做了个打手机的资质,最后又嘱咐两人:“你们要不去医院,就自己处理一下伤口。”
“嗯,再次谢谢你,杜星河。”丁丹能为自己有这么个靠谱的同学兼朋友感到发自心底的高兴,硬撑着站起来要去送杜星河。
杜星河摆摆手,示意两人不用送了,他自己离开了。
一个人回到车里,杜星河松出一口气,这屁股给廖楠擦的,真够寸的,刚才的事要不是被他撞上,那俩女孩很可能就要被糟蹋了。希望她们未来能发展的好,这也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吧。
不多想了,杜星河开着车准备回东加花园,在路过青云大厦时,他下意识的抬头往楼上看了一眼,竟发现六层的云世界有亮灯。
都这么晚了?谁还在啊?
杜星河眉头皱了起来,今天公司应该没有通宵加班的安排,员工们应该早就回家了,是谁这么刻苦,都凌晨一点多了还在工作?而且看传出灯光的房间,应该是琴房,有人在练声吗?
心中生出了好奇,既然都到公司楼下了,杜星河就决定上去看看。
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云世界的专用停车位,杜星河从地下坐上电梯,直奔了六层的公司总部。
叮。
电梯门打开后,杜星河轻声出了电梯,来到公司门外,发现公司大门锁着,透过玻璃大门可以看到,里面的办公室走廊灯都暗着,就琴房有亮光。
杜星河用刷了一下自己的职员卡,将公司大门打开,履步走向琴房,还没到琴房门口,他就听到了从琴房里传出的吉他声和唱歌声。
这边老公司的装修做的并不是很到位,琴房的隔音效果很差,录音棚的隔音效果也不是太好,这是杜星河要立刻就搬家的一个重要外因。
此时从琴房里传出的是个比较平凡的女孩歌声,单就这声音,对杜星河来说并不是很有感染力,但这女孩唱的歌,却让杜星河小震了一下。
这女孩唱的,竟是他前几天才写出来拿给小胖去注册的一首新歌《夜空中最亮的星》!
《夜空中最亮的星》,出自上个位面“escape…plan逃跑计划”乐队的首张专辑《世界》,凭借着这张品质很高的专辑,逃跑计划在2012年时获得了第四届中国摇滚迷笛奖最佳年度摇滚乐队、最佳年度摇滚专辑(《世界》)、最佳年度摇滚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最佳年度摇滚男歌手四项大奖!
专辑中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被后来很多选秀节目翻唱过,还是广告曲,传唱度很高,这首歌也是杜星河很喜欢的一首歌。
他自己虽然不是专业搞摇滚的,但他在上个位面的遭遇,和大部分立志献身于摇滚事业的追梦青年有点相像,都是处在一种无法挣脱的困境中,煎熬着、忍耐着、等待着,却看不到丝毫的光明。(未完待续。。)

第378章 摇滚村
因为自身的遭遇,杜星河在沉迷期间,将中国摇滚的发展当做课题,做过深入的研究。
上个位面,在他穿越过来前的2014年时,中国摇滚已经有些新生的力量开始释放出能量了,就像创作了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的逃跑计划乐队,以及之前他唱过的那首《追梦赤子心》的原创者gala乐队。
这种释放是甜美的,但在品尝这份甜美之前,这些摇滚人在拼搏的路上,吃过很多普通人无法想象的苦楚,经历过很多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磨难。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能释放生命的力量,来唱出最美的追梦绝唱。《追梦赤子心》是这样,《夜空中最亮的星》依旧如此。
杜星河对这样的摇滚人是钦佩的,也是羡慕的,钦佩他们的勇气,羡慕他们可以在吃苦过后能享受到甜美的成功。
不过杜星河也知道,这些成功放在整个流行乐坛,其实算不上什么成功,但对于摇滚人来说,这已经是踏着无数白骨拼出来的梦了。
在他们背后,无数追梦的摇滚青年折戟沙场,被现实挫败,不得不远离了他们热爱的摇滚乐。
杜星河在最黑暗最低落最气馁的时期,也曾动过放弃音乐的念头,但他在了解了那些比他更惨但更执着的追梦摇滚青年的经历后,他才发现,像他这样一个在困境中求索的音乐人,在这世界上。并不是孤单。
甚至就在他的身边,京城,就有很多在苦难中磨砺着的摇滚乐手,他为此还特别了解过这些人的历史。
如今的京城,霍营摇滚社区,是摇滚乐手心中的圣地,但在早先年,霍营还没形成规模时,树村,这个摇滚苦旅麦加之地。才更能反映曾经的中国摇滚青年生活的有多么磨砺和苦难。
此刻。在走廊中听到琴房那女孩唱《夜空中最亮的星》,杜星河心中莫名的,就想起了上个位面他曾经研究过的一些摇滚人,一些摇滚血泪史。以及这座已经被历史淹没了的曾经的中国摇滚第一村:树村。
在上个位面。自1995年开始。随着第一代摇滚人的没落,唐朝、黑豹、超载、轮回等等乐队已经成为强弩之末,何勇、张楚、窦唯、臧天朔不是回到为音乐而自我放逐。就是费尽心血赢得流行的地位。
一时之间,中国摇滚已经没有了方向性,而“摇滚老炮”们所剩下的只有一味炫耀自己的技巧和速度,企图以此证明自己在摇滚圈的位置。于是,所有爱好摇滚的人纷纷揭杆而起自立山头,操起吉他、敲起鼓,自组乐队,其中有深感仍需要学习的人们涌向了京城。
另外,在外省许多成军多年的乐队一等自己操练的拿得出手时,也开始了向摇滚文化圣地京城的进军。这些乐队也都基本成形,落脚树村只不过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打入京城地下摇滚圈,找到在他们各自的家乡难以找到的音乐扭转和梦想中获取“名利”的可能的机会。这里的名利,在他们看来,也仅仅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音乐,或者,由此而来的一点演出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树村形成了一个远近知名的摇滚之村。
如今,早已因拆…迁而变了样子的树村,在上世纪的最后几年中,甚至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而更多的是泥泞的道路,随处可见的垃圾,破落的村舍,一切都是那么的普通。
然而就在这个如果你路过都不会看一眼的村落里,却住着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他们带着对音乐的执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扎根于此。
简陋的小屋、恶劣的伙食、穷困潦倒的日子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他们却像坚实的种子一样,坚强地在这里扎下了根,要在这里开花、结果。
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要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要在这里开始他们的梦,尽管这个梦是苦涩的、是充满泪水和酸楚的。这一切感受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他们选择了这条路,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虽然他们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
树村不大,由本地的居民、一些捡废品的人、外地打工者和几十票玩摇滚的青年人组成。
这些青年来自祖国各地,有东…北的、山…西的,有江…苏的、河…北的、河…南的,也有广…西、云…南的。他们形成了几十只成型的乐队。后来很多有机会发了专辑的摇滚乐队,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在树村的东北方向,是著名的迷笛音乐学校,那个学校是外地音乐青年来京城发展的著名跳板,来自全国各地的摇滚青年将其视为在京城发展的第一站。
树村的西北方向是东北旺,那里也是一个已经成型的音乐村;再加上西三旗、黄土甸,从现象上看,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树村为中心的特殊的地下音乐群落。
在这个群落里,乐手们的真实生活却格外寒酸,甚至艰辛。在九几年时,他们用100到200元一个月的价格租一间斗室,里面堆放着大量的cd唱片、音乐杂志及生活杂物。庞大的音箱、凌乱的电线使屋子变得更加窄小。
他们每天的时间除了睡觉、吃饭外,就练琴。晚上他们通常睡得很迟,一般都在凌晨入睡,白天快到中午时起床。
因为人口密集,“摇滚噪音”容易招来居民的责骂,在乐手们租来的小屋里,练琴时要在窗口、门口捂上被子,以降低音量避免扰民。吉他和贝斯还好点,而鼓手。在这片地区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每逢春节,乐手们没有路费,急着找钱回家,卖乐器卖衣服的大有人在。他们过的是一种苦行僧式的生活,随便一件衣服穿上便可出行,但一定要前卫,又没钱,因此蓄长发便成了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因为他们没更多的钱来修饰发型。
吃,对于他们更是简单。条件好一点的能吃上方便面。或许十天、半个月的吃上一次炒菜,而绝大多数人整天只有吃五毛钱一个的菜包子,而且一吃便是十几天、二十天,条件再差的就只有买半斤烙饼就着凉水下肚。据传说。有些乐手最苦的时候。兜里只有两块钱挺上一个星期也不算稀罕事。
那时树村90%的乐手都是靠家里资助的。怕别的工作耽误时间。乐手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去做其他工作,因此树村里那些年纪大些不好再向家里伸手的乐手们的生活,就常常难以为继。过着缺衣少食的赤贫生活。
那时住在那边的摇滚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被称为“赶场”的,每周几次到酒吧演出,报酬也不固定,五十,八十,一百,有时报酬抵掉来回的出租车费后就所剩无几了;另一种是静下心来,专心地搞原创音乐,用他们的话讲这才是真正的摇滚精神,这类人对“赶场”的不屑一顾,但他们的生活状况往往会更糟糕。
在那个时候,京城的摇滚乐队地上的和地下的就已经至少有1000余支了,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已经成为京城的一道音乐风景。但是,国内没有摇滚乐的传统,没有适合的发展基础,社会对摇滚的认知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