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胜利者的智慧传奇:兵法故事 >

第33部分

胜利者的智慧传奇:兵法故事-第33部分

小说: 胜利者的智慧传奇:兵法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告诉了小将陆文龙,说:“今晚立功的机会到了!狼主兀术要用‘铁浮陀’和‘拐子马’攻打宋营,十分厉害,你快想法子送个信过去,好让岳元帅有个防备!”陆文龙说:“这好办!”说完,伏案疾书一封,然后,悄悄骑上马出了金营,将近宋营,拔出弓箭,“飕!”一箭射去,正中宋营辕门。宋兵忙把信递至元帅帐前,岳飞拆开一看,大吃一惊!立刻传令:“撤兵!”刹时,宋营人马一空,将士们全部隐蔽到了安全地带。待到深夜二更,金兵推出火炮,朝宋营猛烈轰击,瞬间烟火腾空、山摇地动。趁乱,王佐、陆文龙和老妇人收拾停当,一同逃出金营,直奔宋军而去。
  岳飞根据敌军的“铁浮陀”和“拐子马”必然随后杀来,令刀斧手埋伏在敌人必经之地的路旁,设下几道绳索防线,先砍马腿,再砍人。敌骑兵一来,岳飞首先破阵,岳家军手执长刀、长斧先砍杀马腿,一个个“铁浮陀”倒下了,“拐子马”跑不动了,杀得金兵大败而逃。金狼主见军队大乱,死伤人马无数,气得嗷嗷乱叫,一溜烟抱头鼠窜,狼狈逃回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王佐一条断臂,救回了宋军数万人的性命,还收回了少年英雄陆文龙。可是,战场上的胜利没有挽救南宋朝廷的失败命运。金国收买了奸臣秦桧,秦桧在宋王面前屡进馋言,诬陷岳飞,迫使宋王一连下12道金牌从前线召回岳飞,将其问罪下狱。“精忠报国”的岳飞临终前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诗词,这就是著名的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抗日战争中,我八路军指战员在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时,广泛采用“因间”和“内间”战术,化敌为友,转危为安的战例不胜枚举。1938年,震惊中外的冀东大暴动之后,日寇对我革命军民和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更加疯狂的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制造了大量惨绝人寰的“无人区”。在滦东久被沦陷的国土上,伪乡、保、甲长制根深蒂固,据点、炮楼星罗棋布。特别是以秦皇岛为中心的日寇特务头目武田的谍报网深入到城镇和农村内地,使抗日军民毫无立足之地。一时“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为了打击日寇,摧毁伪政权,我冀东党组织派遣临、抚、昌联合县县长计明达率部潜入敌后,在武力难以征服和敌我力量绝对悬殊的地区,进行统一战线工作。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对大量敌伪人员展开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拉出去、打进来,分化瓦解。他们秘密发展组织,广泛进行抗日爱国宣传,发动群众展开对敌斗争,逐步夺取伪政权,同时,适时地建立相应的抗日革命政权。1943年夏初,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解决了临、抚两县交界线上的西张庄和昌黎张各庄的伪军中队、北戴河伪警察署、抚榆公路上两个据点的伪军和伪镇长的统战工作。他们每到一地,都要进行抗日爱国宣传和教育,对敌伪分子“晓以民族大义,国际、国内大好形势和我党的政策”①,使之弃暗投明,悔过自新;转过来为我共产党、八路军所用。通过艰苦细致的统战工作,许多伪军中队长均有带罪立功表示,他们说:“八路军是明着救中国,我虽然任伪职,有义务暗中帮助你们。在我们的辖区内,八路军可以随便行动,也不让我们的队伍检查,就是老百姓从我们门前过也不检查,以免发生误会”。这就给我抗日军民的行动打开了方便之门。北戴河伪警察署长曹敬甫表示:“给你们送情报、购买禁运用品、决不伤害抗战人员,在可能的条件下为八路军效劳”。此后,他确实做了一些好事,收效虽然不大,却未出过问题。对少数民愤极大的铁杆汉奸,则坚决镇压,使民心大快。“统一战线是我党的三###宝之一。在临抚昌境内,敌伪据点林立,特务组织密如蛛网,伪乡、保、甲制根深蒂固的严重情况下,我们完全用武力征服是困难的,在敌我力量的绝对悬殊下也是不可能的。为了在这一地区站住脚跟,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工作,首先要解决遍布广大村镇的伪组织人员问题……实践证明;按照党的指示和统战政策;坚决执行就是胜利。”②
  

五、用间篇(8)
1929年秋,红四方面军在福建省古田村召开了著名的红四方面军第九次党代会,史称“古田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当时在党内比较流行的左倾盲动主义即冒险主义,提出了“反对单纯军事观点”的口号,毛泽东发表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为党和红军确定了一条伟大的原则:“党指挥枪”。临抚昌地区抗战斗争的成功经验:“按照党的指示和统战政策,坚决执行就是胜利”,再次说明“党指挥枪”是我人民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真理。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长城内外的广大国土,无论是游击区、敌占区还是沦陷区,都成了抗日健儿叱咤风云的战场、敌人彻底灭亡的坟墓。李运昌、曾克林、计明达等率冀东军区八路军主力先机挺进东北,解放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塞锦州,建立了第一个锦州市人民政权。从此,拉开了解放全中国伟大战争的序幕。人民站起来当家作主的日子为期不远了!往昔,爱国将领只能以《满江红》的慷慨悲歌告别人世,如今,将士们迎来的是《东方红》嘹亮的赞歌,是新中国灿烂的黎明,这天壤之别的巨大变化是来之何等不易,是多么值得我们珍惜啊!
  注释:
  ①见《长城风暴》一书第48页。
  ②同上第51页。
    朱元璋亡汉之战
  公元1360年,元末爆发的农民起义中的红巾军头领陈友谅杀了他的领导人徐寿辉,自称王,国号汉。不久,便兴兵###另一支起义军朱元璋。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说:“从道义上说,后发制人必定胜利。我以逸待劳,有什么忧虑不能取胜啊!用库存财物拿出来激励士气,用襟怀诚实来加强部队的团结,用伏兵伺机发起进攻,取得威望和获得大胜,以成就帝王的事业,就在这一举了。”有人建议,先收复太平以牵制敌人,朱元璋说:“不可,太平是我新构筑的堡垒,壕沟深固,陆上进攻必然不易攻破,陈友谅从水上进攻,所以被他夺去了。今敌人占据上游,水军的兵力为我军的10倍,敌强我弱是很难收复的。”有人主张主动迎击敌人,朱元璋说:“不行,敌人知我军主力出击,必然以一部分兵力进行牵制,而以水军主力顺流奔建康,半天就可以到达。”为了战胜陈友谅,朱元璋决定由胡大海率部分兵力去攻打信州以牵制敌人的后方,又对康茂才说:“有一个任务交给你,你能完成吗?”康茂才说:“惟命是从。”朱元璋说:“好,你过去与陈友谅关系很好,今天他来进犯我们,我想让他快点来,非你出面不可。你写封信假装投降,约定作为他们的内应,让他快点来攻,谎告我军情,使他分兵三路以削弱其力量。”康茂才说:“就照你说的办,我家有一看门人,从前侍候过陈友谅,让他去送书信,必定会成功!”朱元璋又与谋士李善长商量这件事,李善长说:“刚才还担心敌人来犯,为什么又想方设法让他快点来呢?”元璋说:“陈友谅若与张士诚合伙,我们怎么对付得了呢?只有先消灭一股,那一股就好对付了。”李善长点头称是,依计而行。
  康茂才的看门人来到陈友谅军中,送上书信。陈友谅看后非常高兴,信以为真,问:“康茂才在哪里?”看门人说:“正在驻守江东桥。”陈又问:“那是座什么桥?”看门人答:“木桥。”然后,陈友谅好饭好菜招待了这个从前的仆人,并对他说:“到时候,我们呼喊老康为联络信号。”看门人满口应允。回到驻地,他就向朱元璋一一汇报了,朱非常高兴,忙命李善长连夜将木桥换成铁石桥。第二天,木桥不翼而飞,一座铁石桥修造好了。6月23日,汉军水兵进至大胜港,朱元璋从容不迫指挥部队进行防御。港内狭窄,只能容纳两条船进入,陈友谅忙指挥撤退,进入大江后,直冲江东桥。他原以为那桥是木制的,谁知是铁石结构,惊恐异常,连声高呼:“老康!老康!”也无人答应,才知受了骗。陈友谅马上和其弟陈友仁率领1千多只舰船冲向龙湾,又命1万士兵上岸构筑阵地,此时汉军士气还比较旺盛。
  时值酷暑,朱元璋身披紫色软甲,打着凉伞指挥作战。他看见士兵汗流浃背,赤膊上阵,便命人去掉凉伞,说:“我要和将士同甘共苦,现在天就快下雨了,各部队马上开饭,趁下雨前吃完饭发起攻击!”大家不相信晴天白日会下雨,正疑惑时,忽然东北方乌云蔽日,片刻,大雨倾盆。这时,朱元璋举起红旗下令进攻,各路将士都已酒足饭饱,听到号令立刻发起攻击,汉军慌忙迎战。战斗刚一打响,雨突然停了,大将冯国胜、常遇春的伏兵发起了猛攻,徐达的军队也迅速赶来投入战斗,张德胜、朱虎的水军一同参战,内外夹击。汉军眼看招架不住了,没多久溃不成军。溃败的散兵跑去登船,正遇退潮,船只搁浅,仓促间不能推动。朱军掩杀过来,汉军被杀死淹死的不计其数,被俘的就有成百上千。汉将张志雄、梁喻兴、刘世衍纷纷投降,朱军缴获巨舰百余艘,最后,在乱军中陈友谅侥幸驾小船死里逃生。
  战斗结束后,人们搜得康茂才写的那假投降封信,朱元璋看了,冷笑道:“他们愚蠢到这等地步,真叫人好笑!”
    清军灭明之战
  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大军13万,围攻宁远城(今辽宁省西部)。并给宁远守将袁崇焕写信,劝其投降,遭到严辞拒绝。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五、用间篇(9)
袁崇焕,是明朝兵部尚书孙承尚的部下,他“为人机敏,胆壮,善骑艺,喜谈兵”。在后金势力崛起,明朝危在旦夕的国难时刻,袁崇焕对孙承尚说:“为了辽东一带防务的强大而抗拒金兵,必须大力整顿山海关的军队,重点加强宁远的防御力量。这样将构成锦州(今辽宁省锦州市)宁远为重点的关外防线,定使努尔哈赤无机可乘。”孙承尚完全同意他的看法,采纳了他的建议,明军加强了宁远一带的防御,使后金军一筹莫展。袁崇焕面对强敌,临危不惧,用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激励将士、鼓舞士气,画地分守。袁崇焕布设火炮,整肃军纪,坚壁清野,严防奸细;供应粮食,输运弹药,城中兵卒虽不满2万,但誓与宁远城共存亡。努尔哈赤挥师攻城,亲临前线督战;袁崇焕命红衣大炮轰击金兵,金兵死伤无数,“大挫而退”。宁远大捷是明朝从抚顺失陷以来打的第一个胜仗。这个好消息传到北京,“京师空巷相庆”。努尔哈赤每战必胜,却败在初历战阵、婴城孤守的文官袁崇焕手下。他率兵退回沈阳,气急败坏,痛苦不堪,积愤成积。不久,痈疽突发,在距离沈阳四十里的营寨中病死。
  第二年,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王位,他再次发动了向宁远、锦州的攻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