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胜利者的智慧传奇:兵法故事 >

第10部分

胜利者的智慧传奇:兵法故事-第10部分

小说: 胜利者的智慧传奇:兵法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饬耍⒘⒓绰什健⑵3万余人出城讨战。拓跋涛闻讯心中大喜,知敌已中计,便佯装后撤,诱敌深入。突然,大风骤起,飞沙走石,雨随风至,对魏军十分不利。有人进谗言:“今风雨从上方来,敌顺我逆,是不详之兆,愿陛下速避敌锋。”然而,拓跋涛、崔浩指挥若定,一面继续迎击夏军,一面将骑兵分成两路,绕道敌军背后,断其后路,顺风反击,变不利为有利。激战中,他身先士卒,虽中数箭仍奋不顾身,士兵个个英勇杀敌。夏军大败,赫连昌率残兵败将逃窜,赫连定也未能攻下长安,兵败逃到上圭(今甘肃省天水)与之会合。不久,魏军大军压境,赫氏一族倾刻瓦解,夏国灭亡。
    唐军大战吐蕃
  唐玄宗年间,我国西北部边境常常遭到异族侵扰,尤其以吐蕃、突厥等少数民族骚扰最凶,大片良田沃士荒芜,老百姓不得安生。在抵抗吐蕃入侵的战争中,涌现出一位智勇双全的年轻将领王忠嗣。
  一次,吐军进攻新城,王忠嗣一马当先,率军奇袭吐军。他采取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策略,唐军以锐不可挡的优势取得首战胜利。不久,吐军为夺回新城,重新来战,兵力比前一仗增加了许多。形势明显不利于唐军,出现了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局面,一些胆小的官兵悄悄逃跑了。王忠嗣见此情景就对将士们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兵就要不怕死,怕死的别当兵!谁要是临阵脱逃,立即斩首,决不留情!我军要以少胜多,决不能让敌人得逞!”他的话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没有逃远的士兵也纷纷回来了。这时,只见王将军披挂上阵,指挥从容,他派遣少数精锐骑兵直闯敌阵,自己亲率主力左冲右突,斩杀敌军数百人。吐军立刻乱了阵脚,死的死,跑的跑,唐军趁势呼啸掩杀,再次保住了新城。从此,有很长一段时间吐军不敢前来滋扰。
  王忠嗣常备不懈,决定突袭敌都吐谷浑,与吐军决战,彻底击败之。战斗打响后,他命精锐骑兵迅速直捣敌军大营,以火烧、炮击,很快就把吐军打得落花流水,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史称这次战争是:“虏其全国而归”。经过数百次交战,唐军先后击败了吐蕃、突厥、回纥诸部,威震塞外沙场,巩固了大唐边界,老百姓也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但是,好大喜功的唐玄宗,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顾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竟下令攻打石堡城。石堡城是吐蕃重镇,有大兵把守,易守难攻,条件不成熟很难取胜。王忠嗣建议等待时机伺机进攻,不要急图进取,轻易兴兵必败无疑。但唐玄宗不听。天宝六年,玄宗命大将董延光率军攻打石堡城,命王忠嗣分兵接应。结果,吐军戒备森严,早有防范,唐军中计,出师受挫。奸相李林甫借机造谣中伤王忠嗣分兵接应不利,坐失良机、蓄意谋反。玄宗震怒,传旨将王忠嗣斩首,幸亏他的部将哥舒翰等人极力保奏,才幸免一死。公元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乱”,唐朝国力虚弱,发兵进犯,占领了凤翔、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北十几州土地。敌军很快逼进长安,唐代宗吓得往陕州逃命。大将郭子仪率1万唐军迎击10万吐兵,虽然敌强我弱,他镇定自若、临阵不慌,决定采取声东击西战术。他一面派人去劝说邠宁(今甘肃省环江和陕西省彬县等地)节度使,请求增援;一面派出2百轻骑到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城北诱敌、牵制敌人。自己则亲率唐军主力佯言向蓝田城东进军,实际向西方向猛扑。吐兵被搅得晕头转向,在蓝田东扑了个空,退却时被唐军打个措手不急,潰不成军。京城之危化为乌有,代宗返回长安。他涕泣着对文武百官说:“子仪真乃大唐的社稷之臣,我因为重用他晚了,才落得这样的结果。”
  公元764年,唐朝叛将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党项、回纥等10万人马进犯中原。郭子仪向代宗请求出兵抗敌,增派凤翔李抱玉,滑濮李光廷,邠宁白孝德,镇西马璘,河南郝庭玉,淮西李忠臣各出兵扼守敌兵所必经要冲。代宗准奏,即刻发兵。
吐军在邠宁攻城不下,便向奉天进兵,长安震惊。朔方兵马使浑吞只魇拱自獯蟀芡卤穹芰颂凭氖科5蓖戮俅谓ナ保氍{等乘黑夜袭击敌人,与吐兵打了2百回合,共斩兵杀将5千余人。一天,突降大雨,数日不停,使吐军不能前进。遂转移其兵力攻击醴泉(今陕西省礼泉县),令党项兵西掠白水(今陕西省白水县)、东侵蒲津(今山西省永济西蒲州镇)。敌军所到之处大肆抢夺男女、焚烧房屋、践踏庄稼。同华节度使周智光率兵出击,大败吐军。吐军败退到邠州,与回纥会合,又合兵入侵,兵围泾阳(今陕西省泾阳县),唐军严守不战。天黑后,敌兵退驻北原。这时,仆固怀恩死,回纥、吐蕃争权夺利,引起纠纷,分兵驻守。郭子仪认为时机到了,派部将李光瓒等去说服回纥,争取他与唐军联合共灭吐蕃。回纥不相信,说:“郭令公真在这里吗?如果真在此,就让我们见一见吧!”李光瓒回营报告说:“回纥往日与我军有深厚盟约,不如将军亲自去说服他们,这样方可不战而胜!”临行前,郭晞劝阻说:“父亲是国家的统帅,怎能以自身去充虎狼之饥呢?”,“今天要战,父子都得死,而国家危险。前去说服,使之归顺,是国家的福祥。”郭子仪说完,用马鞭打儿子的手,只带领几名骑兵直奔敌营。这时,唐营中有人喊话:“郭令公来了!”
  

二、作战篇(5)
唐军几人直奔敌营,敌大元帅合胡禄都督药葛罗忙整装前往迎接。双方一见如故,郭谦和地说:“你们回纥曾为唐朝立过大功,大唐怎么感谢你们也不为过,你们岂能听信馋言,背弃盟约来侵占我京城附近县城?抛弃以前的功德,背弃恩德帮助叛兵,是何等愚蠢啊!况且怀恩背叛君王,背离自己的生母,这在你们那里有吗?今天我冒死前来劝解,如果你们杀了我,我们的士兵必然愤怒,定要和你们决一死战!”敌元帅说:“怀恩欺骗我们,说汉天子已去世,郭令公也死了,中原无君主,所以我们才跟着来了。今得知汉天子仍在长安,将军又统领部队亲来会面,怀恩是死有余辜,我等怎敢与唐军为敌!”回纥降服了,同意将功补过,与唐军合击吐蕃。药葛罗和郭子仪举杯盟誓,结为友好联军。回纥酋长高兴地说:“原有两个巫师随军,说这次行动一定很好,不和唐兵交战,要与唐军中一位大人物见面之后即返回。这话果然应验了!”临走,唐军送回纥彩绸3千匹、白银5百两,酋长们把它们分赏巫师和部下,两军皆大欢喜。药葛罗率部追击吐蕃,白元光领精锐骑兵与之配合,在灵台(今甘肃省东部)西原,大败吐蕃军,救出被俘男女4千多人。
  

三、谋攻篇(1)
本篇主要论述“上兵伐谋”,运用谋略智慧夺取胜利的重要性,不得已才动武的重要意义,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凡用兵者都应遵循之。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转运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讲解:
  “上兵伐谋”,运用谋略夺取全胜的重要性,已被历代战争的胜败所证实。一切英明的统帅都是足智多谋的高手。孙子说:指导战争的法则是使敌人举国屈服,彻底失败是上策,击破之是下策;使敌军完全失败是上策,击破之是下策;使敌人全“卒”(完全降服)是上策,击破之是下策。总之,百战百胜并不算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第一流的将帅应是挫败敌人的战略计谋,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再次是战胜敌人的军队,最后是攻城。攻城会造成士兵大量伤亡,物资大量损失,不得已才用。若死了大量士兵而仍未攻下城池,这就是灾害。善于用兵的人,使敌军屈服不用直接交战,夺取敌人的城池而不用硬攻,攻打敌国不用太长时间,这就是用全胜的战略争取胜利,用计谋进攻取胜的法则。
  用兵的法则是: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之,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之,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就分散之,有与敌人相等的兵力就抗击之,兵力少于敌人就退却,实力弱于敌人就避免决战。这样,弱小的军队也会取胜。如果一味硬拼,只有失败。
  将帅好比国家的辅木与柱石,将帅和国家的关系如同辅车相依。辅,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辅木,有大木柱长天之意。汉代有个“大树将军”冯异,能文能武。抗美援朝战争中,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曾吟诵庾信的名篇《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以示哀掉。他将儿子形象的比喻为一棵枝繁叶茂正在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却不幸英年早逝,他痛失爱子的心犹如一棵行将枯萎的老树。还有一种解释是辅佐,助手的意思。
  国君贤明与昏庸,知兵与不知兵对战争的胜负关系很大。如果他不知兵,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前进而硬叫它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后退而硬逼它后退,就会束缚军队的手脚;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主持军队行政,就会使军政混乱、将士迷惑而不知所措;不懂军事的权变而主持军队指挥,就会使将士无所适从而产生怀疑。这样,军队就会丧失战斗力而导致敌人乘机入侵。这就是自己扰乱了自己,而使敌人有机可乘,甚至取胜。南北朝时期,宋文帝有个徐兖二州刺吏臧质,能征善战。毛泽东批注道:“臧质豪杰之士,一解汝南之围;二胜盱胎之敌,三克刘劭之逆。梁山之战,刘义宣不听臧质之言,因以致败,惜哉。”①刘义宣是宋武帝第六个儿子,人称江陵王,后为宋国国君。在梁山之战中,臧质建议分路合击,才能取胜。刘义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