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金川诗评 >

第1部分

金川诗评-第1部分

小说: 金川诗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能写出好诗歌吗?
我们能写出好诗歌吗?

  ――读某论坛几位诗人作品的随想,以及回答好诗歌的标准

  一 话题

  我刚从百度跑到某论坛。完成了入坛发帖子的任务,发完十条诗歌点评。

  大家叫回复,我一般叫点评。在有分量的诗歌论坛,我看到许多回复,跟贴吧的回复是一样的。很不舒服。在贴吧泡过,再看论坛的诗歌帖子。论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回复的质量与诗歌质量不匹配。

  因为我即使在百度的诗歌贴吧的回复,也不是那种应酬性的东西。我始终不能忍受,一个诗歌人为什么要应酬,既然应酬的模式适合你,你就不应该走进诗歌的模式。

  因此,只要我读到的诗歌,无论是谁的诗歌,我必然认真读,也如实回答我的感受,也就是点评。

  每一首诗歌几乎都是好诗歌,因为既然有幸被诗歌艺术的魅力感染或者诱惑的人,无一不是怀有一种真挚的,近乎童贞的心情,用诗歌来抒发情怀的。几乎诗歌就是真情的流露,或者是真情的挖掘。因此,读诗歌,实际就是进入作者心灵世界,感受作者所感受到的那种独特的情感与思想经历。任何一首情感真挚的诗歌,都拥有这样的美好世界的展现。

  难道不是吗?诗歌不为一颗纯真的心所有,其价值在哪里?

  因此,只有少数的诗歌,不是好诗歌。而现在,写应酬性的诗歌的人越来越少。人们的情感在渐渐找到自己的归属,再不茫然地、盲目地被某中迫不得已的势力与自身以外的要求所驱使与奴役。在如此信息丰富,思想丰美,人生可选择的生存手段多样的时代,屈从于一种名利的束缚,难道不是在嘲弄那些思想吗?这种屈辱与我们的艺术匹配吗?

  被身外的力量,包括金钱与欲望的强制与强迫,已经被诗人越来越看清。诗人已经洞察这种貌似敌对的势力。诗人接受身外势力,并屈从这种势力,无疑是一种艺术生命的奴化与囚禁。

  为某种排场,某中活动,某中场合,强制自己的情感,动用诗歌艺术的工具与元素,只能挑拣适合那个场合,那个气氛的词汇与语言,而完成的诗歌,尽管还不少,但是这无疑是对真挚的情感的无形的嘲弄,真正具有艺术天真的诗人,是不能长期接受这种扭曲与嘲弄的。天真会自己起来与之战斗,要么艺术的天真被天长日久地磨灭。但是,这样的诗歌,我一般就不读,甚至偶尔读到了,就赶忙离开。这种诗歌,对于一个具有诗歌履历的人,是很容易判断的。

  即使一首不懂诗意与诗歌技巧的诗歌,只要包含作者的真挚的情感抒发,那就不是槽糕的诗歌。心灵的花朵,都是一样的美丽芳香。因为那不是人工花朵,是自然流露,自然的开放。这样的诗歌,是一个人成为诗人,最终走进诗歌艺术殿堂,并成为这个殿堂的主宰的必然的经历。

  因此,在回复这样的诗歌时候,你不得不产生一种虔敬,虔敬地对待诗歌艺术的幼稚与简单,因为那里有一颗真挚的心。因此要把他们技艺的粗糙与羞涩加以引导,要保护与拔开笼罩他真挚情感上的迷雾,要巧妙地打击他思悟上的迷关。同时,一个读者,尤其是我这样的读者,在读这样的作者的作品,也是自我反思的,自我总结,自我资源的补充。也是在聆听整个诗歌生命的跃动与闪烁。

  创作,阅读,资源积累,思考,激活灵感,再创作,这大致就是诗歌流程。而阅读,当然包括阅读现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你遭遇许多幼稚的诗歌,那是一种了解与认识的重温,是一种深化,相当于一个农民又开始回到播种的季节。

  在回复过程,我读到关于《好诗歌有标准吗?》的文章,再发完两首自己的主题,并阅读到几位诗人的作品展示。

  这时我不禁笑了。因为我找到一个奇妙的现象。大家对许多诗人的诗歌评分帖子全是一百分,这不就是好诗歌嘛。这不就是好诗歌的标准嘛。但是,且慢,全中国的一半的读者与半数以上的诗人以及评论家认可吗?这些诗人自己认可吗?

  未必,或者有疑问吧。那么许多被出版,被确定为精华的诗歌为什么不是好诗歌的典范呢?

  我有一个痴心不改的恶习。总是有感想就要如实说出来,似乎不说出来,那些感想就要折磨我,寝食不安。在百度有人叫我老痴。就是这个道理。

  但,我不想回答好诗歌的具体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发起的太幼稚。我要通过直接探讨,我们能不能写出好诗歌,来顺便解决这个问题。

  口气是不是大了呢?是不是大家觉得我这个人太那个呢?有必要介绍自己一下吗?免得大家有误会什么的?!

  二 自我介绍

  金川诗歌,无名之辈。这让习惯阅读名人,习惯追星的读者太失望了。我告诉你,读完这片文章,我就是您心中的名人。出名很简单,你做一个有才华的老实人。不要买弄才华。买弄才华无疑嘲弄读者,威胁读者的真实与真诚。

  如果您想认识我,我在零七年十一月进入百度诗歌贴吧,发表诗歌,评论。在近五十个诗歌贴吧开辟[金川诗歌,每日一诗]专栏。开栏的第一首诗歌,《诗歌的展望》由百度三月三日话题《幸好有人还在写诗歌》引用。说老实话,我的空间里呼唤老师,前辈,诗人的粉丝不少。但是羞愧的很,我是一个连省级刊物都没有发表过作品的人。

  因此,我的签名这样写“一个诗歌人,一个四十岁开始决定以诗歌为生存与生活模式的诗歌人。”

  我不敢做诗人,也不符合诗人的标准。根据当前诗人的标准,我一没有国家级别刊物的作品发表,二没有诗集出版。称自己诗人,不合法。因此我称自己是诗歌人。

  我也甚至善意地拒绝诗人的称号。太麻烦。当真正走进诗歌,诗歌走进我,诗人的称号对我就是负担。我害怕这个称号以及相关的影响与负担,害怕影响我已经进入的境界。诗歌已经帮助我抛弃了我曾经厌倦的东西,我还能因诗歌再要那些东西,我不是太无聊了吗?

  有艺术工力与生活境界的读者已经知道,我不是在炫耀自己。甚至也懂了我,我是那种害怕炫耀对我造成杀伤的人。也许,您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但今天您有幸见到了。

  我所交代的情况,对下一步的论述有实证作用。

  我是一个四十六岁的人,如果依靠吹嘘来推广自己的名望与诗歌作品,通过炒作推广自己的诗歌作品,那么这样的人的诗歌境界,可想而知。这样的人的诗歌,不读也罢。这样的人,不写诗歌也罢。

  我有自己创作原则:只用作品面世;不发表后门作品,不要头衔,不参加协会,不追求在媒体露脸,不担任任何职务。一句话,争名夺利对于我已经不适合。已经告别了那种低级享受(对于我是低级的,不反对成为别人的高级享受。)

  顺便声明,我在百度,不做斑竹,霸主,不做评委,不参加有可能影响别人获得奖金与名次的比赛。在这里,我也不与大家竞争任何利益。因此,我只能做大家的好朋友。如果您觉得我虚伪,不诚实,那也可以给我一点珍贵的蔑视。

  热爱文学二十多年,一直在写。四十岁那年,零二年,决定进入纯写作生活。为了纯粹,工作也抛弃了。现在是与世隔绝,读诗歌,研究诗歌,写作,上网发帖子,做家务,偶尔旅游。目前感觉不错。这您也看到了。

  我要告诉大家的感觉是,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诗歌,并把诗歌当做生活、生存模式,那时就不会因为作品无法发表而气馁,也不会因为生活拮据而影响创作,仿佛已经进入诗歌所建造的王国,一切诗歌的问题,困惑,骚乱,喧嚣,等等,你都能等闲视之,也能一目了然。

  因此,我的评论是写给那些能理解这样感受的朋友的。理解不了的朋友,或者您就没有耐心读一个真诚的肺腑之言的诗歌人的心理话,那么我的肺腑之言也就不麻烦您了。请您像一片尊贵的秋叶离开吧。

  三 为什么读不到好诗歌?

  这几年,我几乎读完了,网络上能搜索到的好诗歌,名诗歌,中外现代诗歌的资料,收集遍了网络。我也读各个年代的优秀诗人的诗歌。年轻诗人的诗歌也读,网络推荐的优秀诗歌也读。一句话,看到诗歌就亲切。

  应该说,好诗歌到处都是。许多诗歌是非常优秀的。并不比伟大诗人的诗歌次。而为什么好诗歌的读者群体不大,知名度不高呢,流传不广呢?

  这里有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我认为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读者的原因,二是作者的原因。

  先说读者的原因。

  我在百度与诗歌朋友们交流,以及主持新月诗社诗歌点评的时候,竟然发现,许多诗歌爱好者,读不懂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外名诗人的经典作品。其次,我发现,许多读者,几乎就没有耐心好好读诗歌,大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自己对某个诗人的了解――也就是读名气吧,来读诗歌。

  读不懂经典诗歌,那不是读者的错误。或者他们错了,也是身不由己。这是一个自然的成长历程。一个人不可能一进入诗歌,就把诗歌艺术领略到我们主观愿望的那么高。

  您想想,能真正读懂一首好诗歌的人,那是多么大的幸福与喜悦啊,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幸运呢?!读懂一首艺术与境界都非常高妙的诗歌,那就跟真正见到圣人,见到菩萨是一样的呀。甚至是你就觉得自己已经接近成为圣人,成为菩萨的感觉啊。当你进入一个经典诗歌的意境,仿佛是一片吉祥的云彩降落到你的心灵深处,有这样灵性的人太少了。灵性是需要磨砺修炼的呀!

  您再想想,一个被我们称做伟大诗人的诗人,几乎是用尽一生的心灵求证,才在晚年,或者中年以后才渐渐走进开悟的境界。那么,一个读者,你能一下,或者凭借读一首经典就进入那种开悟的境界,有点不可能了。能多少分享到那种境界的触动与启迪,那就幸运大的不得了啊。

  这并不是说大部分的诗歌爱好者太不幸,不是,这里需要我们的评论家,诗人对读者进行解读,引导,创造条件。现在的读者的耐心与信心需要一种纯正的力量做引导,而且他们渴望这种力量,否则他们为什么要追求明星,追求名人呢。同时,也有待读者自己的成熟。一个生活阅历不成熟的读者,很难领略到一首经典诗歌全部精妙。

  我讲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八十年代末,我买到一本《诺贝尔文学奖诗人诗歌专集》。当时看罢,鬼迷心窍似的,觉得那玩意并没有可值得敬仰的。于是就放在书柜。当零四年,我进入诗歌写作的坎坷时期,几乎写不下去了,才开始研究中国诗人们的经典,才发现,有大部分诗人,是在学习与借鉴外国现代诗歌的精华的基础上,找到艺术的突破的。进尔开始研读外国诗歌,当发现自己与经典的差距之后,才感觉那些经典之中包含的奥妙太多了。这时,自己遗憾,为什么没有早早进入这个学习的流程,早早接触这些美好的东西呢。这时才想起自己曾经买过一本书,果然在书柜里找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