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曾国藩全集 >

第27部分

曾国藩全集-第27部分

小说: 曾国藩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自苦寒来,不要怕挫折,多几番磨练,日后好干大事业。

丁酉年冬,曾国藩第三次进京会试。家中七凑八拼,总共只有二十千钱,向人借贷,一

个铜子也没借到,曾国藩心里难受极了。忽然,南五舅喜冲冲地跑来:“宽一,我这里有十

二千钱,凑起那二十千,就有三十二千了,节省点用,也可以到达京师。”

曾国藩高兴得直流泪,一把收下,当时也没问:南五舅怎么一下子会有这多钱。到了京

师才想起,写信问家里,才知道南五舅把仅有的一头小黄牛卖了!

曾国藩始终记得南五舅的大恩。那年从四川主考回来,得了三千两银子的程仪。他寄回

家一千两,特别指明从中分出一百两给南五舅。以后升了侍郎,俸金多了,他每年都送二十

两银子年礼。

这几天,他和南五舅谈年景,知道荷叶塘种田人这些年来日子过得很艰难,田里出产不

多,捐派却年年增加。遇到天灾人祸,有的甚至家破人亡,几年来减少十多户。自从四月

来,又增加办团练的捐派,每户见人捐五百,百姓怨声载道。南五舅还悄悄告诉国藩,荷叶

塘还有人希望长毛成事,好改朝换代,新天子大赦天下,过几天好日子。这些都使国藩大为

吃惊。

南五舅家人客少,清静。一早起来,曾国藩按惯例临了半个时辰的帖后,开始给京师的

朋友写信。随后,又给儿子写了一封长长的家信。长子纪泽今年虚岁十四,该让他慢慢学习

办事了。曾国藩将家眷离京回籍前应在京师办的事,一一写给纪泽,写好了,又细细地从头

至尾看一遍,数一数,一共有十七条。正准备封缄时,又拿出一张纸来,补充三件事。

一是告诉儿子如何处理家里的三车三骡,大骡子小骡子当初买时用了多少银子。二是家

具都送给毛寄云一人,不要分散了,因为家具少,送一人则成人情。三是要儿子做一套新衣

服,以便在祖父面前叩头承欢。

他将这张纸连同刚才写好的六大张纸一起折起来,放进信套里,小心地封好。正要提笔

写封面,江贵进门来:“大爷,巡抚张大人来了一封信,老太爷请你老回家去。”

曾国藩忙与南五舅告辞,和江贵回家。刚进家门,四弟便喜滋滋地说:“哥,听说是张

大人的亲笔信!”

说着,把一个尺余长的大信套递给国藩。由于曾国藩的身分和地位,使得他在诸弟中有

着崇高的威望。对大哥,弟弟们敬若神明。尽管信使说信中讲的是张大人请国藩晋省办团练

事,荷叶塘都团总曾国潢急于知道内中的详细,却没敢私拆哥哥的信。

曾国藩拆开信封,果然是张亮基的亲笔。巡抚的信写得很亲热,先是对国藩丧母表示沉

痛哀悼,说自己当时远在昆明,不能前来吊唁,后在战火中来到长沙,又抽不出身,心里很

觉得对不住,只好明年清明再到荷叶塘来扫墓;继而又把自己如何敬慕的心情说了一番。最

后讲到此次长沙被围,好不容易才打退长毛,请国藩为桑梓父老着想,出山来长沙办团练。

信的末尾这样写道:亮基不才,承乏贵乡,实不堪此重任。大人乃三湘英才,国之栋梁,皇

上倚重,百姓信赖,亟望能移驾长沙,主办团练,肃匪盗而靖地方,安黎民而慰宸虑;亮基

也好朝夕听命,共济时艰。

曾国藩将信细细地看了两遍,又重新放进信套里,锁进柜子中。这几天和南五舅扯家

常,越扯越对湖南吏治的印象坏。早就听说湖南官场腐败,两个多月来的所见所闻,果然如

此。这种环境怎能办事!何况张亮基、潘铎等人都不熟。练勇在几十年前平白莲教造反时,

为朝廷立了大功。白莲教事毕,练勇也就全部撤了。近十几年来,云贵一带地方不靖,又相

继在各州县办了一些团练,但鲜有成效。听南五舅的口气,百姓似乎并不拥护。为验证南五

舅的话,国藩将四弟唤进内室。

一听哥哥招唤,曾国潢便进来了。在曾氏五兄弟中,国潢天分最低,但偏生又最爱出风

头。罗泽南要他当个都团总,他便如同做了一品大员,得意洋洋,在乡民面前拿大装腔,趾

高气扬的。曾国藩有点看不惯,回来这么久了,有意不问他办团练的事。国潢想在哥哥的面

前卖弄,见哥对此毫不感兴趣,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现在哥主动来问他湘乡办团练的

事,这下正搔到他的痒处。他兴致勃勃地告诉哥:“今年四月,长毛攻破广西永安,窜至全

州,逼近楚境,朱明府即在我县举办保甲,并令练族练团,互相保护。一族议定族长、房

长,或四族,或五族合为一团。团议定团长、练长。各家各户男子年满十五以上、五十以下

的一律入团练。每人自制号褂一件、器械一件。早晚在家操演,一遇贼警,由团长、练长、

族长、房长带赴有事之处。平日无事,各安本业。团长、练长等每月会议两次。”

“经费怎么来?”曾国藩问。

“团练一切由各家自己开销,不要多少经费。”

“总要点钱吧!团长、练长每月聚会两次,在谁家吃饭?”

“当然是要点经费。各团各族自己规定,有的按人口出,一人一百文、两百文的,有的

则由几户殷实人家出。”

“你说一人出一百两百,南五舅说他们一人出五百,怎么相差这样远?”

“有的族长黑心,想趁这机会捞一把。”

“澄侯,看来这团练中有弊端。刚建不久,就有人想从中谋私利。再办些时候,会干更

多坏事。”

“是的,有的团丁还借机做坏事。如借禁赌行敲诈,借查夜行奸淫。听说添梓坪就发生

了几起。”

“你说早晚操演,我回来两个来月了,怎么没见过你们操演?”

“刚成立时,操演过几回,后来渐渐懒散了,再加上长毛又没来,有两三个月没练了。

说早晚操演,那是写在纸上的规定。”

“也有操演得好的吗?”

“有。县城附近几个都,由罗山带着璞山、希庵兄弟等亲自指挥,据说蛮像个样子。”

“澄侯,你说团练办好,还是不办好?”

“我看还是办好,至少可以对付小股土匪、抢王①。不过,按现在这样办下去,可能怕

只是神气了几个长字号,百姓得不到多少实惠,大家也不齐心。弄不好,过几个月就会散

伙。”

“要怎样才会真正起作用?”

“依我看要起作用,就得专练一支队伍,也要吃粮吃饷,那样才练得好,免得心挂两

头。”

“粮饷从哪里来呢?”

“就是因为粮饷无出路,才办不起来呀!”

兄弟俩就团练一事扯了大半夜。待国潢走后,国藩摇摇头,心里想:看来这个团练没有

办头。再说,自己乃朝中堂堂正二品侍郎,又热孝在身,若仅因一巡抚之相邀,便出山办

事,既有失自己的身分,又招致士林的讥嘲。这事如何办得!

曾国藩给张亮基写了封回信。诸多原因不能写,唯一可以拿得出的理由,是要在家守

制。在一大通客气话之后,他写道:

国藩自别家乡,已历一纪,思亲之情,与日俱增,几欲长辞帝京,侍亲左右,做一孝子

贤孙而终此生。岂料今日游子归来,王父王母,墓有宿草;慈母弃养,远驭仙鹤。百日来,

忧思不绝,方寸已乱,自思负罪之深,虽百死亦不能赎也。明公雅意,国藩再拜叩谢。然岂

有母死未葬,即办公事之理耶?若应命,不独遭士林之讥,亦己身所深以为耻也。国藩此时

别无他求,唯愿结庐墓旁,陪母三年,以尽人子之责,以减不孝之罪。乌鸟之私,尚望明公

鉴谅。

晚生曾国藩顿首

①抢王:湖南方言。指小股明火执仗打劫的人。

二世无艰难,何来人杰——

过几天,湘乡县团练副总罗泽南召集全县四十三都团长、练长会议,特地请曾国藩光临

指导。国藩、国潢兄弟俩一起到了县城。拜会县令朱孙贻后,国藩出席了县城团练的比武大

会,亲眼看到罗泽南和他的弟子王錱、李续宾、李续宜所训练的三营一千余名团丁,已初成

规模,心里很有感慨。夜晚,又与罗泽南通宵长谈,听他讲按戚继光练兵法挑选将官、招募

勇丁以及平时操练的体会。罗泽南竭力怂恿曾国藩出山办团练,并表示愿将这一千团勇交给

曾国藩,他和他的学生都情愿在其帐下听令。曾国藩听后,更是激动不已。他深感自己无论

在识见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不如罗泽南,自己只看到吏治腐败、绿营腐朽的现象,弄得

心灰意冷,却不曾想到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按自己的想法去重新开创一个局面。

如果下定决心来办好团练,也很有可能像当年戚继光创建戚家军那样,练就一支今日的

曾家军。古人能做到的事,今人为什么做不到呢?

从县城一回到家,曾国藩就看到由湖南巡抚衙门转递来的四封信。其中三封是儿女亲家

的。一是安徽池州府知府陈源兖的,国藩的二女纪耀许给他的儿子远济。一是詹事府右赞善

郭霈霖的,他的女儿许给国藩的次子纪鸿。一是翰林院侍讲学士袁芳瑛的,国藩的大女纪静

许给他的儿子秉桢。这三封都是亲戚之间的慰问信,全是客套话。国藩看后,也就扔到一边

了。另外一封,则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喜讯,使得他的心情激动起来,并且久久不能平静。

这封信是唐鉴从北京寄来的。

唐鉴,字镜海,湖南善化人,道光二十一年,由江宁藩司任上进京任太常卿,道光帝在

乾清门接见他。这一天,曾国藩恰好随侍在旁。道光帝奖谕唐鉴治程朱之学有成就,并躬自

实践,是个笃实诚敬的君子。道光帝对唐鉴的称赞,引起曾国藩的深思:自己在皇上身旁,

要得到皇上的重视,必须要投皇上所好;看来皇上看重的是德行的修养,是对义理之学的研

究。

几天后,曾国藩到了碾儿胡同,以弟子之礼拜谒唐鉴。年过花甲的唐鉴,已知这位同乡

后辈勤奋实在,见他如此谦卑,自投门下,乐意地收下了这个新门生。

“先生,请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究在何处?”曾国藩十分恭敬地向唐鉴请教。

“当以《朱子全书》为宗。”唐鉴抚摸着垂在胸前一尺有余的银须,腰板挺得笔直,不

加思索地回答,“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切不可视为浏览之书。检身之

要,我送你八字。即检摄在外,在‘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在‘主一无适’四字。至

于读书之法,在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专精,则万不能通一经。比如

老夫,生平所精者,亦不过《易》一种耳。”曾国藩听了镜海先生这番话,有昭然若发懵之

感。

“古今学问,汪洋若大海,弟子在它面前,有如迷路之孩童,不知从何处起步。”关于

检身、读书,曾国藩思索多年而不得要领,唐先生居然八个字就为其提纲挈领了。在唐鉴面

前,曾国藩深觉自己学问浅陋,他继续请教,“先生,请问这为学之道?”

“为学只有三门。”国藩的提问刚落,唐鉴便以明快简捷的语言作了回答,“曰义理,

曰考核,曰文章。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