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冰心作品集 >

第316部分

冰心作品集-第316部分

小说: 冰心作品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困难克服了,“纯粹的乌金闪亮的煤开出来了”,这煤要走遍全国,炼铁炼

钢……永定河水哗哗地流得好欢呵,小夫妻俩,手挽手地过桥回家去,心坎间充满了说不出

的无限的情意,这是新社会里的夫妻之间的感情,“在我们这儿,就是这样!”

祖国的一大片土地上,无论在高山,在矿井到处都有人在画着最新最美的图画,正是作

家们应用自己独特的手法的大好机会,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小札》。)玉工的启发

好几年以前,在一个美术工艺社的玉器雕刻室,看见在外面车间里,有十几部用电磨雕

玉的机器,在嚓嚓地细声响着,在工人手里转动的素材,很快地就磨成种种美丽的形象,切

磋琢磨用了机器之后,工作程序就快得多了。

进到里面小一点的车间,有几位师傅正在画图构思。他们手里捧着一块块的玉石,反复

地端详,默默地运思,在想象他们手里的这块玉石,它的大小、颜色、形状、纹理、最适合

于雕成什么东西,怎样使这块玉石在他们的意想调配之下,变成最鲜明生动的形象。

看了桌上的成品,使我们忍不住发出赞叹!比如说,有一块纯白的玉石,里面却有两朵

大小不同颜色深浅的红点,雕玉师傅把它设计成两只来亨鸡,大的红点变成公鸡的鸡冠,小

的变成母鸡头上浅红的冠子,公鸡引吭高鸣,母鸡在低头啄食,真是栩栩如生!以此类推,

花卉、草虫、人物,各尽其妙。

我当时就联想到,我们写文章的人,也应该这样的处理我们捉到的素材。在社会主义建

设的时代,朝气蓬勃,奇迹像春笋一般到处冒尖,英雄人物更是辈出不穷,只要一个作家有

对新社会的热爱,有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到处留心,到处发掘,材料会比山上的玉石还多

的。问题就是怎样把它变成五光十色、多种多样、巧夺天工、生动鲜明的、有鼓舞人教育人

力量的作品。

我知道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身上永远带着一个小本,看到一个典型突出的小动作,或

是听到一两句有力的生动的对话,他立刻就把它记在本子上,以备不时之需。他积累的零碎

的材料很多,但不是全用得上,因为他是写大块文章的,牵扯不到的东西,无论多么好,也

只得割爱——我总觉得很可惜。

现在,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的作品,特别是小型的。现在,劳逸结合,大家读

书的时间多了,但是看长篇累牍的大作品,拿起来放不下,心中总会歉然,不像看短篇文章

那样爽快。《人民日报》改版后的那些短小精悍、鼓舞士气、增加知识的文章,受到普遍的

欢迎,也是为此。

因此,我们希望作家们抖擞精神,不拘一格,素材拿到手,端详一下,考虑一下,适合

于写独幕剧,就写独幕剧;适合于写童话,就写童话;适合于写小小说,就写小小说;适合

于写短诗,就写短诗……不把它闭居深藏,等待人马来齐,才一同上阵。这样就使夏云、流

星、火花一样的、在作家脑子里印象极深的零碎的素材,也可以随时送到读者的面前,让大

家一同享受到我们的感动和快乐。

当然,作家们都有自己熟悉的惯用的文学形式,不过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写文章的

人,往往是多面手,问题是在于素材。而且不习惯的文学形式,也会因为尝试而得到了味

道,导致后来的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有意栽花”,同时也不妨“无心插柳”,弄到绿叶

成荫,才知道劳动永远是不白费的。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一望无际的牡丹和菊花,我们

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

同,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能兼收并蓄,还可以各取所需。谈散文

我很喜欢读散文,也很喜欢写散文。

我之所以喜欢写散文,也是因为我对于其他的文学形式,如同诗歌、戏剧等等的艺术修

养不足,写起来比较吃力。散文就比较自由,很容易拿来抒写自己当地当时的观感,轻快灵

活,可长可短。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像光辉灿烂的朝云晚霞一般,色彩和形状瞬息万变,

刚低下头写几句,抬起头来就已经面目全新!要多快好省地反映时代新事物,我觉得就非多

写散文不可。

散文虽然没有形式规格的束缚,范围又广,但一篇真正好的散文,却不是常常可以写

出,也不是常常可以看到的。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里教导我们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

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我的体会是我们对所反映

的事物,必须有认识,有感情,了解其中曲折复杂的道路。对于事物的善恶美丑的衡量,必

须有政治标准。眼光正确,爱憎分明,情文相生,写出来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就会生动有

力,就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曾读过不少精彩的散文,如《志愿军一日》、《革命回忆录》、《党委书记手记》等

等。写这些文章的人都不是作家,但他们都是在革命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战线上,和人民大众

沐雨栉风、同甘共苦的人物。他们的经验是那么宝贵,回忆是那么甜蜜,写出来字字出自心

坎,真挚自然,充满了鼓舞人教育人的力量。

从这些文章看来,我觉得只要有斗争经验,有真挚感情,有相当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

来写散文。实际上,散文不比其他的文学形式,能够动笔的人,大家天天都在写,学生写作

文,干部写报告作总结……我们天天都在写日记,写信,这其中就会有杂感,有书评,有游

记,有政论……问题是思想是不是正确,写作技术是不是高明。政治立场正确了,写作技术

是比较容易得到的。我国是个有散文传统的国家,古代的散文可以借鉴的,真是浩如烟海,

只要能分辨出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读古人书是有益的。近代的精彩散文也不在少数,

鲁迅先生的杂文不必说了。嬉笑怒骂,痛快淋漓,在深刻锋利上是独树一帜的。当代的散文

作者,如刘白羽、吴晗、魏巍、杨朔、郭风等,也各有他们自己的风格,报刊上常有他们的

文章,都可以借鉴。总之,对新时代、新社会和自己的工作有热情的人,一定有想说的话,

想写的文章。常常写,常常看,熟能生巧,技术上一定会有不断的进步。我们的时代,风云

际会,事事要人写,大家也想写,只要多写散文,写好散文,我们不但能把祖国优秀的散文

传统继承下来,我们还能在散文历史上放一个空前的异彩。像一声爆竹

像窗外一声新春的爆竹,卢蒙巴遇害的消息,曳着震天的巨响,洒下万点的火星,飞上

九霄;在严静的深夜里,亿万正义人民心头的悲愤,像滔天的怒涛狂浪,泛滥了全球。

英雄的卢蒙巴,他昂着头,挺起流汗的发光的胸膛,抱着对祖国前途的坚强的信念,在

深密黑暗的树林里,帝国主义者恶毒的枪弹下,牺牲了年轻壮健的身躯;从这宽阔发光的胸

膛里,喷出滂沱的血雨,把刚果革命的土壤浇透,这血雨的红光,又把整个非洲的人心照

亮:

丢掉幻想!团结起来!咬起钢刀般洁白的牙齿,举起铜锤般黑红的拳头,打出残酷和伪

善的囚牢,和全世界维护正义爱好和平的大军,汇成一股洪流!

为着祖国的没有污点的尊严,为着人民生活的权利,

为着在纯洁的太阳下写出非洲的自己光荣的历史,起来!把新旧殖民主义者,雇佣军,

代理人,风卷残云似地,一齐撵出非洲去!

卢蒙巴不朽!刚果万岁!非洲万岁!

(本篇最初发表于1961年3月10日《诗刊》第2期。)116冰心全集古战场变

成了大果园

从南口车站下来,举目四望,周围连绵不断的淡紫的燕山,把我们环抱起来了。

一听到燕山,我立刻想起《木兰诗》里的:暮宿黑水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不知道这里是否当年花木兰听到的胡骑纵横之地,但这是一个古战场,却是多少年来肯

定了的。南口地区,东至十三陵,南接海淀,北出居庸关,西至万里长城,“群山纠纷”

之中,中间这一片,的确是“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的沙滩荒野。居民对于这三

多(风多,石多,荆棘多)三少(土少,水少,树木少)的土地,从不抱着收获的希望,他

们有时在上面“轮耕”,那就是在卵石中间浅浅的浮土上,撒些种子,有多少收成只好听天

由命了。

但是“古战场”三个字给居民以无限的自豪感,我们的祖先,曾在这一片土地上,抵御

过越关侵犯的敌人。时期是“秦欤汉欤,将近代欤”,他们虽然说不出,但是他们把他们心

目中最伟大的、一门累代和顽敌作殊死斗争的杨家女将的名字,和这片沙滩连在一起。南口

轨道边的山沟里有一块“穆桂英点将石”,山上还有个“撂子台”,据说是穆桂英生下了杨

文广,匆匆地把婴儿撂在那里,就又上马出征了。总之,提到对敌斗争,人民是气冲牛斗

的,这里决没有如《吊古战场文》里的“黯兮惨悴,风悲日曛”的低沉情绪。

一九五八年二月,一队改造自然的大军开到这一块两万多亩的沙石荒滩上。红旗在卷地

的塑风中呼呼吹动。指挥部的一个小小的席棚,在沙滩中间搭起了。

这队两千三百人的建设南口农场的大军,是北京市下放的机关干部和商业职工组成的。

在党的领导鼓舞下,他们深深地认识到劳动创造世界的伟大意义,只要他们捧出一颗热爱社

会主义的心,举起一双热爱劳动的手,他们就一定能够完成这个改造自然改造思想的艰巨任

务。他们热情蓬勃地在飞沙走石的荒滩上猛干起来了。

这个以果园为主的农场,在建场时期是“先生产后生活”的。两千多人挤住在南口镇破

旧的民房里,每天下地劳动,往返二十多里。午饭也在工地上吃,朔风一吹,冷窝头上结成

一层冰,和着他们所称为“芝麻盐”的沙土,谈笑风生地咬吞下去。吃完了“芝麻盐”窝

头,他们就起来挖树坑。

把大石头搬走,小石头就用手捧,用筛子筛出去,再从小丘陵上拉来一层好土填下

去……他们挖的坑纵横成行的排列着,上面插上小竹竿似的苹果和桃树的小苗……

荒滩上的居民带着惊异的眼光跑来了。他们看着这些干劲冲天、精神饱满的干部,在沙

地上拉犁,在土坑中种树,大风把人吹倒了,风沙满面地笑嘻嘻地爬起来再干。他们想不透

这里面的道理。他们说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住了几百年,还不知道这片兔子不拉屎的荒地,

连好草都不生?更不用说是果木菜蔬了。而这队大军,在流着汗用着力的时候,心中却都有

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这里,在万众一心,苦干、实干、巧干之下,一年,两年,五年,七

年,在若干年后,将会成为果树成荫、禽畜遍地的一片绿原。

现在这里已经有了六个分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