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青铜时代的蜥蜴战争 >

第15部分

青铜时代的蜥蜴战争-第15部分

小说: 青铜时代的蜥蜴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器:青铜椎
坐骑:两条人腿
最喜欢的人:林肯(废奴主义者)
最讨厌的人:很多(都是大款,不知道选哪个) 
最喜欢的事:给东家的太太烧洗澡水
最后悔的事:偷了老乡一个鸡蛋
最喜欢的人:林肯(废奴主义者)
最喜欢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格斗双方呼呼怪叫,一个力比大猩猩,一个猛似有角马,声声高亢的啸叫刺人双耳,兵器的猛烈撞击更是揪心震胆。
奴隶斐豹毕竟无名,有力气不会使,一驰一骤,腾挪推挡,被督戎的戟翅上下翻飞,刮得浑身是血,像实习理发匠剃出的下巴。
斐豹看着不行,不敌对手,干脆撒开两腿,一瘸一拐就跑;大力士督戎杀气腾腾,一声长啸,撇下战马长嘶的后队,单身追赶。按《左传》记载,斐豹逃到一堵断墙后面,督戎追至,左右扭脖子找不着人,人哪去了?人哪去了?出来!正说着呢,忽觉得后脖颈冷风习习,斐豹抡圆了大椎,“砰”得一声闷在了督戎的脑袋上。
督戎眼花缭乱,心问:“怎么这么早星星就出来啦?”身子左摇右晃,大戟咣当掉地上了,人却还站着,捂着脑袋。
“你晃什么?”奴隶斐豹从短墙后出来,问他。
“我在找北——”
斐豹又上去“砰——砰砰——!”抡圆了又补了五十多棍,督戎终于软软地旋转着倒下去了,像放倒了一棵大树,砸起了很多尘土。斐豹把对方的脑袋割下来,斗笠一样,但是已经踩瘪了的。
固宫的保皇派一看栾盈所倚仗的骁将已死,齐声欢呼,士气大震,都敢站起来了。城上的人向下面的反政府武装拼命射击。
栾盈的族人栾乐单手执盾,挥兵攀登云梯,率先登上高台,跳上去杀出一条血路,又顺台阶下去,从内侧打开宫门。范鞅带领士卒赶紧阻击,把栾乐硬从宫门捻了出去。
栾乐边撤边上车边开弓放箭,固宫里边大队兵甲一拥而出,栾乐光顾了瞄准,车轮撞在大槐树根上,胳膊骨折,随即被乱军大戟扎死(可能是钩断脖子,或者用戟翅的尖儿当胸戳个窟窿)。
反政府武节节败退,只好护着栾盈退回曲沃。
(这次战斗,奴隶斐豹立了关键性大功。作为奖励,范宣子从丹书上把他除名,免去了他的奴隶身份。
斐豹作为奴隶,想出战,需要经过范宣子特批。这是因为,奴隶在当时是没有打仗的资格的。打仗是国人(城市平民)的权力。城外农夫想参军,还都当不了战车兵,只能拎着武器在车下面走,当徒兵。而奴隶在军队中,只是当炊事员,干杂役。
春秋时代写了这么久,到现在才总算出了一个奴隶。可见夏商周三代的奴隶并不多,井田上的劳动者也都是聚族而居的宗族农夫,而不是买卖的奴隶——郭沫若老先生简单地套用欧洲社会演进模式到中国来,真拿他没办法。
既然当时的中国,奴隶名额有限,你想当奴隶,只有三条道可走。
一是打仗时候你当了俘虏,比如鄢陵之战的楚国俘虏,献给周天子,周天子安排他们在王府或者赏给大臣家里当奴隶。 
姓臧的人,如果看一下甲骨文,发现你们这个“臧”字,就象一个竖立的眼睛被人用戈刺割,表示把战俘刺瞎,使他失去反抗能力,改当奴仆,听家主人旨意。所以“臧”字又顺从、良善的意思。
另一个当奴隶的办法是申请破产,卖身为奴,签几年奴隶合同,以劳役的形式还完债就恢复自有。
最后一个办法是去犯罪。范宣子创作了一部划时代的“刑书”,铸刻在鼎上,其中光割鼻子的刑罚,就有好几百条。所以古代犯罪很容易,牛惊了跑到大街上,主人就得交罚金,没钱就坐牢。但是古代监狱业不发达,房子本来就少,所以犯人们都必须整天出去干活(比如秦始皇让他们去修长城),或者把犯人及其家属变成奴隶,发给卿大夫家和官府里干活,就象请黑五类份子的子女去扫大街一样。
魏舒(魏绛的儿子)同志正事:
魏舒这个人,虽然在栾氏之乱,临阵倒戈,被范宣子挟持,致使栾盈功败垂成,是个首鼠两端的家伙。然而,魏舒这个人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改革家。
10年后,公元前541年,魏舒率军于今太原市西南25里处抵御山戎入侵部队。晋国战车在步卒的簇拥下接近战场,魏舒站立车上远眺,前方地势险隘、道路极其狭窄,现行的战车方阵根本无法展开,更谈不上驰驱回旋;而远处敌人步卒密集结阵,手持盾、戈,凭着有利地形,作好了围攻晋军的准备。
魏舒敢于冲破古制框框,他命令战车兵下车改为步兵。号令一出,大家谁都不动,因为战车兵都是贵族,至少是高级平民,良家子;步兵却是农夫。下车跟农夫站一排,就跟坐惯了宝马本田的人去挤公汽,太有失身分。魏舒怒了,把不下车的钉子户当即斩首,全军慑服,赶紧连滚带爬地下车。
魏舒直接把行军队形展开为作战队形。把五乘兵车甲士(15人)改编成三个伍的步卒。五伍二十五人组成小方阵,其中15名重甲步兵(战车兵改编)和十名轻装步兵(原来的步卒),集结成长短兵器相互配合,纵深7…8米的横队。
五个小方阵互相衔接成椅角之势,整体呈五陵形,即后人津津乐道的所谓“五阵”。排在最前边的一个方阵(前拒)都是老弱士兵,为了诱敌而设,仅五十人。中间的四个方阵按前、后、左、右配置,中部留空,以便在狭窄地形上依地形变化而舒缩。五阵配置,轻、重、疏、密各有不同,减少了冗长的布阵时间,伤亡只是影响方阵的大小,并不会造成缺口。
敌人戎兵一看晋国人拿老大爷打头阵,乐了,一拥而上,不料却前后左右挨打,不知所措,终于大败溃逃,魏舒化险为夷,克敌制胜。
魏舒以“毁车以为行(步兵)”的新创制打败善于山地战的戎狄,名声赫赫,对后世的军事学和军事行动具有深远影响(同时期的希腊人也有步兵方阵,但是笨拙的很,最后破于罗马人的凌厉攻势)。
魏舒后来还成为了晋国执政管,把祁氏、羊舌氏两块被灭族的土地分为十县,各县委派县大夫,代表君主实行有固定任期管理,打破贵族世袭采邑制,开郡县制度先河,一直沿用至今(当然,楚国人早就这么做了)。
这位受后世军事家敬仰的将军、政治家最后累死在狩猎的车中。
魏舒的改制并不意味着车战的衰退,事实上,在著名的城濮之战 (前632年),晋国动用兵车700乘,而到了前两年的平阴之战 (前555年)时,仅晋国的同盟者鲁、莒等国就各出兵车千乘。郑国伐宋,也能出动600辆兵车。“楚伐宋,获五百乘”,一个中等诸候在两年间丧失兵车逾千辆,远远超过了春秋早期大国的战车总量。到了平丘之盟时 (前529年),晋国动用的兵车竟多达4000辆。战车仍然是青铜时代的主角,列国相继发明了“荆阵”、“雁行之阵”、“角阵”、“盂阵”等战车阵法。
春秋时代也出现了骑兵,兵法云:“险则多其骑”,意思是路不好走的地方,改装骑兵通过。但是骑兵数量很少,通常和兵车混合编制,在外围协同作战。顺便说一句,春秋以来,战马的系驾方式已经改良为胸式。而西方一直还是颈式系驾,皮带压迫马的颈部气管,跑得越快,呼吸就越困难,受罪得很,没法发挥潜力。据说,是2000年后,成吉思汗的大军西征,才把胸式马匹挽具,传到欧洲。 
损病折将的栾盈造反终于不成,被范宣子追打出来,溃散回曲沃基地,像热瓮中的游鱼样混了俩月,一昔三惊,与外面的晋国政府军对抗。
这个时候,齐庄公,则带着齐国大军倾巢出动,远远地跨越中原去打晋国。齐庄公的队伍,趁晋国大军正在曲沃与栾盈对峙,无暇外顾的机会,顺利攻破朝歌(今河南淇县),占领之后兵分两路,向西深入晋国腹地,抵达晋都绛城附近一百里,遭遇晋兵抵抗,一场鏖战,杀伤晋兵甚多。战后把晋国兵的尸骸从袋子里掏出来,筑起了两处 “京观”(也就是骷髅堆,象爱斯基摩人那样,用海豹骨搭成白房子igloo)。
齐军在骷髅山题词“到此一游”以后,算是报了从前平阴之战输掉临淄四个大门的仇,然后凯旋撤去,路上被哭红了眼的晋军追杀了一通,丢了一员大将。齐庄公不甘心,气撒不出来,就回山东找莒国人打架,攻破莒城,自折两条大将,被莒国人在他大腿上射了一箭,疼得哇哇乱叫,这才算舒服了,一瘸一拐老老实实地回了家。
他驾下的晏子、崔杼,都反对他这样作为一个小国去触怒大国晋,徒然给自己的国家带来遭受深度报复的威胁。崔杼还暗暗萌生了干掉崔杼的想法。
齐庄公当初帮助栾盈,也是互相利用啊。
看见齐庄公吃饱了就退去了,栾盈在曲沃更是失去了外援和战胜的信心,终于被晋军攻破,巷战不利,栾家三世单传的栾盈和他的族人、党人,全部掉了脑袋。临刑时刻,栾盈怀着未能吐尽的怨仇,当着久等未至的春天,记忆中传来阵阵花香。
回顾栾盈三十几年的人生,也许真正快乐的只有当初坐在姑娘们花轿子里,从山东旅行到山西的这一段坐看云卷云舒的清闲时光吧。
栾盈,本是个优秀青年,乐善好施,但是命运一直追逐捉弄着他,栾氏、范氏两家的旧有家族矛盾,使得他以悲剧告终。
栾氏就算绝户了。如今只剩下栾这么个姓,以及“栾书铜缶”一件精美文物。栾书铜缶出土于晋国国都“侯马地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错金、错银青铜器(在青铜器表面以金丝、银丝打造图案,这个技术据说失传了。后代的景泰蓝工艺有点接近它)。“栾书铜缶”的主人是栾盈的爷爷——栾书,曾担任三军元帅指挥鄢陵大战的那个,我在天安门旁边的国家博物馆里,还看见了这个缶——这是栾书曾经摸过的。一时间非常错愕,好像书本上一个抽象的人,突然蹦在了你的面前。
现在我们要转而说一下大周朝有六类人。
站在金字塔尖上的周天子是第一类人。周天子分封诸侯,形成第二类人——封建诸侯国君。这两类人之间的权力冲突导致周天子日益肾虚。周天子管不了他们了,他们之间就互相掐架,就是我们的列国兼并争霸战。
诸侯国君再往下分封,形成第三类人——卿大夫家族,这帮人经常上侵诸侯国君的权力,就像诸侯国君经常上侵周天子的权力一样。国君被欺负得受不了的时候,也会反咬卿大夫家族,比如从前的三郤灭门案,就是晋厉公干的。
当然,这第三类人——各卿大夫家族之间也常爆发内讧,比如这次“栾盈之乱”,就是“范氏”与“栾氏”间的争斗,并且掀起了六卿内讧的序幕,六卿斗得不可开交。
晋国的很多卿大夫家族,比如赵同赵括家族、三郤家族、羊舌氏(叔向家族)、祁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都是在卿大夫的内斗或者晋国君的辣手下被整族整族地从史书上抹去。
上面三类人,全算是贵族,白吃饭的家伙,即孔子所说的“君子”。当时是贵族政治。政坛和朝廷空缺都被这些贵族垄断世袭了,布衣士人(比如孔子)没有进身机会。这三类贵族之间,都是分封的关系,即周天子分封土地给诸侯,诸侯颁赐采邑给卿大夫。这是典型的封建制度(Feudalism),跟西方中世纪一样。
西方中世纪是封建社会,被分封的领主也经常上侵国王的权力。比如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