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拿破仑时代 >

第143部分

拿破仑时代-第143部分

小说: 拿破仑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尊为塞尔维亚人世袭君王的卡拉…格奥尔吉,于1808 年12 月入侵黑塞哥维
那;8 月,土耳其人从他们的一边进入塞尔维亚,然而,当巴格拉吉昂拿下
伊兹密利亚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在9 月份撤退。由于加里西亚没有奥军,亚
历山大尽管有这些急务,还是能够毫不费力地加以占领,并在签订和约时就
可以据为己有。但他对拿破仑的敌意超过了对他自身的利益的考虑,因此这
种敌意变得显而易见。费迪南大公因而得以侵入大公国并占领华沙。波尼亚
托夫斯基一面听任他前进,一面自己深入奥地利领土,占领了卢布林、扎莫
什奇,甚至伦堡。这时亚历山大作出了决定,6 月3 日,他的军队进入了加
里西亚,从波兰人手里夺取这个省份。然而费迪南急忙赶来,重新攻取了散
多梅希。哥利津将军拒绝援助波尼亚托夫斯基抢救这个要塞,却跟敌人缔结
了一个秘密协议,答应不越过维斯瓦河;大公一枪不发就在他的前面撤退了;
更妙的是当波尼亚托夫斯基接近克拉科夫的时候,他请俄国人来,并且把城
市交给他们。亚历山大反对华沙大公国的情绪越来越激昂,而鲁缅佐夫自从
知道已经摆脱了瑞典人以来就不再有别的想法。7 月26 日,俄国要求拿破仑
保证决不重建波兰。8 月3 日,亚历山大对科兰古说:“无论以任何代价,
我要求安静地不受干扰。”这样的声明,其目的是要离间波兰人和法国,同
时,这个要求意味着否决了大公国领土的任何扩大,至于是否恢复波兰国名
在实质上是无关紧要的。沙皇的态度引起拿破仑越来越大的愤慨。拿破仑说
道:“这不是我的一个盟国。”过去,他不得不忍气吞声,而今,他还得迂
回前进。
奥地利注意到从四面八方袭击着拿破仑的困难。弗兰茨在普莱斯堡附近
的多第斯城堡里避难,他的周围,主战派蠢蠢欲动。皇后、施塔迪翁和巴尔
达齐都责备查理大公停止了战斗和抛弃了提罗耳及萨克森;他们削减了他的
权力,使他只限于指挥他自己的一支军队,这就导致了大公于7 月23 日的辞
职。主战派希望得到俄国人的支持,所以在8 月中旬,梅特涅与尚帕尼在阿
尔腾堡开始和平谈判之后,他们竭力使谈判拖延下去。这一手法对拿破仑也
是正中下怀:8 月12 日,他向沙皇建议,把加里西亚分割给沙皇和大公国,
后者得五分之四;作为回报,他同意开始关于波兰问题的正式谈判;他提出,
在等待答复期间,他要继续据有所占领的全部奥地利领土。最后于9 月1 日,
车尔尼舍夫来阻止奥地利人采取行动,因为目前俄国不会跟法国决裂。被征
服者于是不得不从命,从那时起,他们虽然给予法、俄在加里西亚所要求的

一切,而另一方面却寸土必争地保卫着他们西部的省份。这种策略是太明显
了:正如拿破仑一样,奥地利人现在明白,亚历山大几乎要求得到他们所能
放弃的一切。拿破仑不想使离叛了他的亚历山大得到好处,也不想驱使其走
极端,因此决定减少分给俄国的份额。奥地利最后的抗拒被最后通牒所粉碎
了,10 月14 日在肖恩布鲁恩签署了和约。巴伐利亚得到了因河地区和萨尔
斯堡。拿破仑拿到了沿海的克罗地亚区,和阜姆、伊斯的利亚和的里雅斯特,
以及奥国的克林底亚省和卡尼奥勒省的一部分。华沙大公国的人口增加了一
百五十万,包括卢布林和克拉科夫两地;俄国增加了四十万人并拿到了塔尔
诺布尔。奥地利失去了三百五十万居民和全部通向海洋的通道;同时支付七
千五百万赔款。
和约最显著的特征是,拿破仑没有考虑亚历山大的要求,没有维持从一
开始就定下来的瓜分加里西亚的比例。这样,他就提醒俄国所处的附庸地位,
侍候主人不周到、没有尽责,因此工资就减少。亚历山大向科兰古表示了他
的不满,而皇帝没有惊慌失措,仍然炫示他以放弃重建波兰来满足沙皇的愿
望。但是,俄国的这项要求仅仅是烟幕。实际上,亚历山大所希望的作为他
帮助皇帝反对奥地利的代价,是拿破仑给他华沙大公国,加里西亚就更不在
话下;他很失望,暗中拒绝加以援助,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其野心。在
秋天的日子里,跟法国决裂对他来说似已不可避免,当恰尔托雷斯基回到彼
得堡的时候,沙皇开始坦率地对他谈到其1805 年计划,以及利用波兰人去反
对拿破仑的可能性。相反,拿破仑并不正视这一现实:在他看来,大陆体系
仍然稳固地建立在提尔西特协议的基础之上。事实是因为他现在决心与约瑟
芬离婚,自从埃尔富特会晤以来,他一直想娶亚历山大的妹妹。象平常一样,
他只顾眼前的打算;法俄联盟对他有用,他就不愿看到这个结盟已是名存实
亡。在选择新皇后问题上发生的意外变化,将使这种结盟变为公然的敌对关
系。
五、同奥地利联姻
拿破仑的第二次结婚,必将使还未充分复原的大陆体系改变格局,并加
速必然使他毁灭的战争的到来。这件婚事主要是拿破仑政权演变的结果,其
次才是受对外政策的影响。早在1800 年,某些人刚打算授予他世袭的权利,
就考虑到他跟约瑟芬离婚的问题,因为她没给他生儿育女。在重建君主政体
之后,离婚就越发成为迫切的问题。可是,也许有段时期,拿破仑曾怀疑过
自己是否能做父亲;尽管人们认为好几个私生子是他生的,然而这种疑问似
乎直到1807 年12 月13 日莱昂伯爵诞生之后才消除。他也可能是为跟约瑟芬
离异而感觉痛苦;即使她是不忠实的,她在他心里所燃起的热烈情感,也还
是他最美好的回忆之一。自从抛弃了她之后,拿破仑一听说她愁闷不乐就觉
得非常难过。后来他说过:“我不愿意她伤心落泪。”在奥坦斯生下一个儿
子的时候,拿破仑曾为这个孩子举行隆重的洗礼仪式,人们还以为他将收之
为养子;可是,小孩于1807 年5 月5 日夭折了。此外,直到这个时候,拿破
仑仍未发现可以替代约瑟芬的人。从他称帝之后,他就不得不要将一个出身
帝王之家的公主扶上皇后的宝座了;随着他的政权变得更加贵族化,更加专
制,他认为罗马教皇涂的圣油越来越不够了。他在好些帝王面前夸耀他是自
己打下天下的,但也于事无补:他一心渴望成为正统的皇朝。

提尔西特的会晤使得进入一个历史悠久的正统王朝家族的梦想似乎一下
子变得可能实现了。年底,离婚的可能性由于富歇的安排而更为明确了。即
使拿破仑不公开承认有意于此,在去埃尔富特之前他还是下了决心,因为那
时他要对亚历山大试探向其妹求婚。1809 年11 月15 日回到巴黎的时候,他
想的只是如何实现这个愿望:22 日,科兰古奉命向俄国正式提婚。由于亚历
山大坚持要把关于波兰的诺言写进一项条约,这位大使也就被授权签订条
约。然而沙皇的思想已到了这个地步,不可能再提有关婚姻的问题。然而拿
破仑的求婚还不失为一个天赐良机,因为亚历山大可能在表示拒绝之前使条
约获得批准,这个条约有助于俄国此后把波兰人拉过来。令人惊讶的是:科
兰古在这次交易中竟然受骗。他从谈判条约着手,1810 年1 月4 日签署了这
一条约,它规定永远不得重建波兰王国,甚至波兰这个名称也要从正式文件
中消失。他一直迟到12 月28 日才提及婚事。然而,他知道沙皇有意制造借
口拖延,因为塔列朗在埃尔富特已为他出谋献策,借口是:必须同皇太后商
量,而她还得听取住在特维尔的女儿叶卡德琳娜的意见。叶卡德琳娜没表示
异议,可是做母亲的虽然没有直接拒绝,却以女儿年幼,只有十六岁和宗教
信仰不同等为理由提出异议。事实上她对这件婚事极为反感。亚历山大作为
一家之长和专制君主,有权作出最后决定。但是,他却谨慎小心地一直拖延
不复。
可是,时间紧迫了,11 月30 日,拿破仑在一个著名的场面向约瑟芬表
示了自己的意愿。12 月15 日,约瑟芬在全体亲王和帝国大勋爵的会议上宣
布同意离婚。16 日,一项元老院决议案认可了离婚,可是,这样的离婚既不
符合《民法典》,也不符合皇室条例的精神,即使在文字上没有违反皇室条
例。约瑟芬仍然保留皇后的称号,并得到了马尔梅松皇宫和一份产业。在解
除宗教婚姻方面,碰到的困难稍为多些;你不能去求助于被囚禁的罗马教皇;
而且埃梅里方丈认为,根据过去的先例,这种事情也不必由教皇出面干预。
结果,费什决定了程序:由巴黎的神职人员,首先是在教区法庭,然后是在
大主教教区法庭负责宣布拿破仑的宗教婚姻无效。前者认为,婚礼是秘密举
行的,没有“教区本堂神甫”和证婚人在场,遵照法国天主教教会的教规,
这个婚礼即使享有任何的特免(甚至教皇特免),都不能得到承认。后者则
提出皇帝所举的理由:1804 年的婚礼,是出于形势所迫,本人不曾明确表示
同意,因而是无效的。
1810 年1 月12 日,这个问题了结之后,拿破仑焦急地等待着沙皇的答
复。当他获悉沙皇拖延答复时(当时正呈送给他审核1 月4 日签订的条约),
他觉得这里面有鬼,于是就暂不批准条约。以后看来很可能会遭到亚历山大
拒绝一事是一种侮辱;但拿破仑有办法报复:奥地利给他另一个可供选择的
未婚妻。
自从和平以来,梅特涅一直出任外交大臣。他跟施塔迪翁之间有着某种
相似之处:法国的征服使他沦为非直属附庸,一个社交场上活跃的、放荡的
和迷恋女性的贵族,并和施塔迪翁一样也有着仇恨法国和法国革命的双重动
机。可是,他有更多的外交经验,尤其遇事沉着冷静,因为浪漫主义的热情
对他从来是陌生的。这是一个属于十八世纪的人物;作为考尼茨的门生和女
婿,他热衷于欧洲均势老概念,而要恢复这种均势,那就得打倒拿破仑。他
对开明专制也仍然信守不移,并且在尊重贵族的社会优势地位的条件下(其
尊重较之约瑟夫二世犹有过之),他在原则上无疑地并不表示反对那些足以

强化国家的改革。有人认为,他具有一种来自伯克的和以经验理性主义为特
征的独创的政治哲学。梅特涅知道,根茨善于为任何论点找出根据。他既重
用根茨,实际上便拥有一个理论武库;但是有人认为梅特涅的政策是出于公
心,毫无私念,那是过分地美化了他。
梅特涅乐于行使权力,并决心保持这一权力,因而竭尽全力为哈布斯堡
皇室效劳。虽然他看到这个政权的种种缺点和毛病,但他并不愿因坚持要纠
正这些缺点和毛病而冒犯皇帝和贵族。除非根茨指望哈布斯堡皇朝所领导的
欧洲十字军能使奥地利在意大利和德意志得到好处,否则梅特涅对它不感兴
趣;梅特涅毫不迟疑畏缩的现实主义正是他的主要长处。到1809 年,他曾认
为拿破仑已经完全腐败衰落了;这种错误的估计使得他在此后几年里行事非
常谨慎小心。他只想保全奥地利,一直捱到可以不冒风险地参与瓜分赃物的
那个时刻。由于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