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墨子 >

第9部分

墨子-第9部分

小说: 墨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死则既以葬矣,生者

必无久哭,而疾而从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此圣王之法也。

今执厚葬久丧者之言曰:厚葬久丧,虽使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

然此圣王之道也。子墨子曰:不然。昔者尧北教乎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阴。衣

衾三领,穀木之棺,葛以缄之,既氵犯而后哭,满埳无封。已葬,而牛马乘之。

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衾三领,穀木之棺,葛以缄之。已葬,而

市人乘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

绞之不合,通之不埳。土地之深,下毋及泉,上毋通臭。既葬,收馀壤其上,

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若以此若三圣王者观之,则厚葬久丧果非圣王之道。故

三王者,皆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岂忧财用之不足哉?以为如此葬埋之法。

今王公大人之为葬埋,则异于此。必大棺、中棺,革阓三操,璧玉即具,戈

剑、鼎鼓、壶滥、文绣、素练、大鞅、万领、舆马、女乐皆具,曰:必捶差

通,垄虽凡山陵。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也。其为毋用若此矣。

是故子墨子曰:乡者吾本言曰,意亦使法其言,用其谋,计厚葬久丧,请可

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乎?则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

劝也。意亦使法其言,用其谋,若人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

乱乎?则非仁也,非义也,非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沮也。是故求以富

国家,甚得贫焉。欲以众人民,甚得寡焉。欲以治刑政,甚得乱焉。求以禁止大

国之攻小国也,而既已不可矣。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上稽之尧、舜、

禹、汤、文、武之道,而政逆之。下稽之桀、纣、幽、厉之事,犹合节也。若以

此观,则厚葬久丧,其非圣王之道也。

今执厚葬久丧者言曰:厚葬久丧,果非圣王之道,夫胡说中国之君子为而不

已、操而不择哉?子墨子曰: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昔者越之东,有輆

沐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

鬼妻不可与居处。此上以为政,下以为俗,为而不已,操而不择。则此岂实仁义

之道哉?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

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

而焚之,熏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此上以为政,下以为俗,为而不已,操

而不择,则此岂实仁义之道哉?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若以此若三国者观

之,则亦犹薄矣。若以中国之君子观之,则亦犹厚矣。如彼则大厚,如此则大薄,

然则葬埋之有节矣。故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葬埋者,人之死利

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子墨子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

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无菹漏,气无发泄于上,垄足以期其所,则止矣。哭往

哭来,反从事乎衣食之财,佴乎祭祀,以致孝于亲。故曰子墨子之法不失死生之

利者,此也。

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

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卷七

○天志上第二十六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

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

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而得罪于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

家者为然,虽处国亦然。处国得罪于国君,犹有邻国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

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谁亦有处国得罪于国君而

可为也?”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儆戒犹若此其厚。况无所避逃之者,相儆戒岂

不愈厚,然后可哉?且语言有之曰:“焉而晏日,焉天得罪,将恶避逃之?”曰:

无所避逃之。夫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然而天下之士君子之于天

也,忽然不知以相儆戒。此我所以知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也。

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

乃为天之所欲也。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

恶祸祟。若我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然则我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祸

祟中也。然则何以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曰: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

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

欲其治而恶其乱。此我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

曰:且夫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是故庶人竭力从事,

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士政之。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将军、大夫政之。

将军、大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三公、诸侯政之。三公、诸侯竭力听

治,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子政之。天子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政之。天子为政

于三公、诸侯、士、庶人,天下之士君子固明知,天之为政于天子,天下百姓未

得之明知也。故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欲以天之为政于天子,明说天下之

百姓,故莫不犓牛羊,豢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于

天。我未尝闻天下之所求祈福于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为政于天子者也。

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故於富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

顺。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然则是谁顺天意而得赏者?谁反天意而得罚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汤、

文、武,此顺天意而得赏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此反天意而得罚者

也。然则禹、汤、文、武,其得赏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

下爱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兼而爱之;我所利,兼而利之。爱人者此为

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故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业万世子孙。传称其善,

方施天下,至今称之,谓之圣王。然则桀、纣、幽、厉,得其罚何以也?子墨子

言曰:其事上诟天,中诟鬼,下贼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别而恶之;我

所利,交而贼之。恶人者,此为之博也;贼人者,此为之厚也。”故使不得终其

寿,不殁其世,至今毁之,谓之暴王。

然则何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以其兼而明之。何以知其兼而明之?以其兼

而有之。何以知其兼而有之?以其兼而食焉。何以知其兼而食焉?曰:四海之内,

粒食之民,莫不犓牛羊,豢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祭祀于上帝鬼神。天有邑

人,何用弗爱也?且吾言杀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杀不辜者谁也?则人也。予

之不祥者谁也?则天也。若以天为不爱天下之百姓,则何故以人与人相杀,而天

予之不祥?此我所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也。

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然义政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处

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多诈者不欺愚。此

必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三利无所不利,故举天下美名加之,谓之圣

王。力政者则与此异,言非此,行反此,犹倖驰也。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篡

小家,强者劫弱,贵者傲贱,多诈欺愚。此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

人。三不利无所利,故举天下恶名加之,谓之暴王。

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

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

载,言语不可尽计,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其于仁义则大相远也。何以知之?曰:

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

○天志中第二十七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之欲为仁义者,则不可不察义之所从出。既曰不

可以不察义之所欲出,然则义何从出?子墨子曰:义不从愚且贱者出,必自贵且

知者出。何以知义之不从愚且贱者出,而必自贵且知者出也?曰:义者,善政也。

何以知义之为言政也?曰: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是以知义之为善政也。夫

愚且贱者,不得为政乎贵且知者,然后得为政乎愚且贱者,此吾所以知义之不从

愚且贱者出,而必自贵且知者出也。然则孰为贵?孰为知?曰:天为贵、天为知

而已矣。然则义果自天出矣。

今天下之人曰:当若天子之贵诸侯,诸侯之贵大夫,傐明知之。然吾未知

天之贵且知于天子也。子墨子曰:吾所以知天之贵且知于天子者,有矣。曰:天

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天子有疾病祸祟,必斋戒沐浴,洁为

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则天能除去之。然吾未知天之祈福于天子也,此吾所以

知天之贵且知于天子者。不止此而已矣,又以先王之书驯天明不解之道也知之。

曰:“明哲维天,临君下土。”则此语天之贵且知于天子。不知亦有贵知夫天者

乎?曰: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然则义果自天出矣。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

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

既以天之意以为不可不慎已,然则天之将何欲何憎?子墨子曰:天之意,不

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之

所不欲也。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又欲上之强

听治也,下之强从事也。上强听治,则国家治矣。下强从事,则财用足矣。若国

家治,财用足,则内有以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环璧珠玉,以聘

挠四邻。诸侯之冤不兴矣,边境兵甲不作矣。内有以食饥息劳,持养其万民,则

君臣上下惠忠,父子弟兄慈孝。故唯毋明乎顺天之意,奉而光施之天下,则刑政

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是故子墨子曰:

今天下之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

且夫天子之有天下也,辟之无以异乎国君诸侯之有四境之内也。今国君诸侯

之有四境之内也,夫岂欲其臣国万民之相为不利哉!今若处大国则攻小国,处大

家则乱小家,欲以此求赏誉,终不可得,诛罚必至矣。夫天之有天下也,将无已

异此。今若处大国则攻小国,处大都则伐小都,欲以此求福禄于天,福禄终不得,

而祸祟必至矣。

然有所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则夫天亦且不为人之所欲,而为人

之所不欲矣。人之所不欲者何也?曰:病疾祸祟也。若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