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红字 >

第4部分

红字-第4部分

小说: 红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提时期和学校生活,儿时的游戏和争哆,以及婚前在娘家的种种琐事蜂拥回到她的脑海,其中还混杂着她后来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的种种片断,一切全都历历如在目前;似乎全都同等重要,或者全都象一出戏。可能,这是她心理上的一种本能反应:通过展现这些备色各样、变幻莫测的画面,把自己的精神从眼前这残酷现实的无情重压下解脱出来。

无论如何,这座示众刑台成了一个了望点,在海丝特·白兰面前展现山自从她幸福的童年以来的全都轨迹。她痛苦地高高站在那里,再次看见了她在老英格兰故乡的村落和她父母的家园:那是一座破败的灰色石屋,虽说外表是一派衰微的景象,但在门廊上方还残存着半明半暗的盾形家族纹章,标志着远祖的世系。她看到厂她父亲的面容:光秃秃的额头和飘洒在伊丽莎白时代老式环状皱领上的威风凛凛的白须;她也看到了她母亲的面容,那种无微不至和牵肠挂肚的爱的表情,时时在她脑海中索绕,即使在母亲去世之后,仍在女儿的人生道路上经常留下温馨忆念的告诫。她看到了自己少女时代的光彩动人的美貌,把她惯于映照的那面昏暗的镜子的整个镜心都照亮了。她还看到了另一副面孔,那是一个年老力衰的男人的面孔,苍白而瘦削,看上去一副学者模样,由于在灯光下研读一册册长篇巨著而老眼昏花。然而正是这同一双昏花的烂眼,在一心接窥测他人的灵魂时,又具有那么奇特的洞察力。尽管海丝特·白兰那女性的想象力竭力想摆脱他的形象,但那学者和隐士的身影还是出现了:他略带畸形,左肩比右肩稍高。在她回忆的画廊中接卜来升到她眼前的,是欧洲大陆一座城市里的纵横交错又显得狭窄的街道,以及年深日久、古色古香的公共建筑物,宏伟的天主教堂和高大的灰色住宅③;一种崭新的生活在那里等待着她,不过仍和那个陶形的学者密切相关;那种生活象是附在颓垣上的一簇青苔,只能靠腐败的营养滋补自己。最终,这些接踵而至的场景烟消云散,海丝特·白兰又回到这片清教徒殖民地的简陋的市场上,全镇的人都聚集在这里,一双双严厉的眼睛紧紧盯着她——是的,盯着她本人——她站在示众刑台上,怀中抱着婴儿,胸前钉着那个用金丝线绝妙地绣着花边的鲜红的字母A!

这一切会是真的吗?她把孩子往胸前猛地用力一抱,孩子昨地一声哭了;她垂下眼睛注视着那鲜红的字母,甚至还用指头触摸了一下,以便使自己确信婴儿和耻辱都是实实在在的。是啊——这些便是她的现实,其余的一切全都消失了!

------------

①一种主张基督徒可以按照福育书小所阐明的受到感化阴美德而摆脱道德法律约束的教源。

②或称“员格汲”或公谊会”,足一个没有明确的教义,也没有常任牧师,而靠内心灵光指引的教派。

③指衡兰的阿姆浙特丹,可参见下章。据历史记载,当年在英国受迫害的清教徒.先逃亡到荷兰,随后力移居新大陆

03 相认

这个身佩红字的人终于从充当众目严历注视的对象的强烈意识中解脱出来,因为她此时注意到人群的外围站着一个身影,那个人立刻不可遏止地占据了她的头脑。一个身着土著装束的印第安人正站在那里,但在这块英国殖民地中,红种人并非鲜见,此时有这么一个人站在那儿,不会引起海丝特·白兰的任何注意,更不会把一切其它形象和思绪一概从她的头脑中排挤出去。在那个印第安人的身边,站着一个身上混穿着文明与野蛮服装的白种人,无疑是那印第安人的同伴。

他身材矮小,满脆皱纹,不过还很难说年事已高。他一望可知是个智慧出众的人,似乎智力上的高度发展不可能不引起形体上的变化,从而在外表上具备了显著的特征。尽管他似乎是漫不经心地随便穿了件土人的衣服,其实是要遮掩或减少身体的怪异之处,但海丝特·白兰仍一眼便看出那个人的两肩并不一般高。她一看到了那人瘦削、多皱的面孔和稍稍变形的躯体,便不由自主地再一次把婴儿紧楼在胸前,直弄得那可怜的孩子义疼得哭出了声。但作母亲的好象对此听而不闻。

在那个不速之客来到市场、海丝特·白兰还没看到他之前,他的目光早已直勾勾地盯上了她。起初,他的目光只是随随便便的,象是一个习惯于洞察他人内心的人,除非外表上的什么东西与内心有关,否则外观便既无价值又不重要。然而,他的目光很快就变得犀利而明察秋毫了。他的面孔上掠过一阵痛苦的恐怖,象是一条蛇在上面迅速蜿蜒,因稍停片刻,而使那盘踞的形体清晰可见。他的脸色由于某种强有力的内心冲动而变得阴暗,不过他人刻用一种意志力控制住,使这种脸色稍纵即逝,换上了一副可以说是平静的表情。仅仅过了瞬间,那种痉挛就几乎消逝得无影无踪,终于沉积在他天性的深渊。当他发现海丝特·白兰的目光与他的目光相遇,并且看来已经认出了他时,他便缓慢而乎落地举起一个手指,在空中做了一个姿势,然后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嘴唇上。

随后,他碰了碰旁边站着的一个本镇居民的肩膀,礼数周到地开了腔。

“我请问您,好心的先生,”他说,“这位妇女是淮?——为什么要站在这里示众受辱?”

“你大概在这儿人生地不熟,朋友,”那个镇上人一边回答,一边好奇地打量这个发问的人和他的不开化的同伴,“不然的话,你一定会听到过海丝特·白兰太太,还有她干的丑事了。我可以向你保证,她在虔诚的丁梅斯代尔牧师的教堂里已经引起了公愤。”

“您算说对了,”那人接口说。“我是个外地人,一直迫不得已地到处流浪。我在海上和陆上屡遭险衅,在南方不信教的人当中给囚禁了很久;如今又给这个印第安人带到这里来找人赎身。因此,请问您肯不肯告诉我,海丝特·白兰——我把她的名字说对了吗?——这个女人犯了什么过错,给带到那座刑台上呢?”

“真的,朋友,我想,你在人迹罕到的地方历经劫难之后,”那个镇上人说,“终于来到我们这块敬仰上帝的新英格兰,心里一定挺高兴的;这里的一切罪恶都要当众揭发出来,在长官和百姓面前加以惩罚呢。那上边站着的女人嘛,先生,你应该知道,是一个有学问的人的妻子,男人生在英国,但已经长期在阿姆斯特丹定居,不知为了什么,他好久以前想起要飘洋过海,搬到我们马萨诸塞这地方来。为此,他先把他妻子送来,自己留在那边处理那些免不了的事。天啊,好心的光生,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也许还没那么久呢,这女人一直是我们波士顿这儿的居民,那位学者白兰先生却始终没有一点音讯;而他这位年轻的老婆,你看,就自个儿走上了邪道——”

“啊!——啊哈!——我明白了,”那陌生人苦笑着说。“照您说的,这位饱学之士本应在他的书本中也学到这一点的。那么,您能不能开个思告诉我,先生,谁可能是那婴儿的父亲呢?我看,那孩子——就是白兰太太怀里抱着的,也就有三四个月吧。”

“说实在的,朋友,那件事还是一个谜呢;象但以理①那样聪明的解谜人,我们这儿还没有哪,”那镇上人回答说。“海丝特太大守口如瓶,地方官挖空心思也白费劲。说不定那个犯下罪的人正站在这儿看这个让人伤心的场面呢,可别人还不知道正是他干的,他可忘了上帝正盯着他哪,”

“那个学者,”那陌生人又冷笑着评论说,“应该亲自来调查调查这桩奇案。”

“要是他还活着,是该由他来办的,”那镇上人附和着说o“唉,好心的先生,我们马萨诸塞的当局认为,这个女人年轻漂亮,准是受了极大的诱惑才堕落的——何况,很可能,她的丈夫已经葬身海底——那些当官的不敢大胆地用我们正义的法律强制判她极刑。论罪,她是该处死的。但是,由于他们心肠软,大慈大悲,只判了白兰太太在刑台上站三个小时,以后,在她的有生之年,胸前要永远佩戴一个耻辱的标记。”

“好聪明的判决!”那陌生人沉重地垂下头说。“这样她就成了告诫人们抵制罪恶的活训条了,直到那个耻辱的字母刻到她的墓碑上为止。不过,让我不痛快的是,那个和她通同犯罪的人居然没有在刑台上陪她站着,这本来是最起码的嘛。反正他会让人知道的!——会让人知道的!——他一定会让人知道的!”

他向和他谈话的那镇上人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又跟他的印第安随从耳语了几句,便双双穿过人群按到前边去了。

在这段时间里,海丝特·白兰一直站在高台上,牢牢盯视着那陌生人;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他身上,那一阵子,她的视界内的一切目标全都从她眼前消失了,只剩下了他和她两个人。或许,在另外一种场合同他邂逅要益发可怕。如今呢,她那本来只该在壁炉旁恬静的柔光中b在家中幸福的暗处或在教堂的庄严气氛笼罩下才能看到的姿容,却在聚拢来的全镇人面前,被大家象看热闹似的死盯着:炎炎的午日烧灼着她的面孔,照亮了脸上的耻辱,她胸前佩着丑陋的鲜红标记,怀中抱着因罪孽而生下的婴儿。此情此景虽然可怕,但她却感到这数以千计的旁观者的存在倒是一种庇护。她这样站着,在她和他之间隔着这么多入,总比只有他们俩面面相溯要好受一些。她确实向这种示众场面寻求着避难之所,唯恐这项保护伞会从她身边撤掉。她的脑际充满了这种种念头,对于她身后传来的话语竟然充耳不闻y直到后来那严肃的话音越来越高地一再重复她的名字,使得在场的所有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了。

“听我说,海丝特·白兰!”那声音喊道。

前面已经提及,就在海丝特·白兰站立的高台的正上方.有一处阳台,或者说是露天走廊,是从议事厅延伸出来的。当年,在地方陡官开会中间如果要发布什么公告,需要镇民都来出席聆听时,就在这里举行种种仪式。今天,为了目睹我们上面所描写的场面,贝灵汉总督亲自坐阵,椅子后面站着四个持朝的警卫充当仪仗。他帽子上插着一支黑羽毛,大氅上绣着花边,里面衬着的是黑丝绒紧身衣;他是一位中长的绅士,皱纹中印下了他的艰苦的经历。他出任这一地区的首脑和代表很适当,因为这一殖民地的起源和发展及其现状,并非取决于青春的冲动,而有赖于成年的严厉和老练,以及老中的权谋和手腕;他们所以能成就颇多,恰恰因为他们的幻想和希望有限。环绕着这位总督的其他显要,一个个都威风凛凛,因为他们所属的时代,官方机构被公认为具有神权制度的仲圣性。不消说,他们都是为人圣洁、主持正义的好人。然而,要从整个人类大家庭中遴选出同等数量的英明贤德之士绝非易举,假如让这种人坐下来审判一个犯了罪的女人的心灵,并分清善与恶的交错盘结,比起海丝特·白兰此时转过身来面对着的这伙表情倡滞的圣人们,不一定高明多少。确实,她似乎深知这一点,不管她期待着什么样的同情,只能到人群中的博大及温暖曲胸怀中去寻求,因此,当她始眼朝阳台上望去时,这个不幸的女人立时面色苍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