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皇帝成长计划之重生 作者:大梦如初 >

第33部分

皇帝成长计划之重生 作者:大梦如初-第33部分

小说: 皇帝成长计划之重生 作者:大梦如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托了他转变观念的福,刘安晟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姚府中闲逛,与姚静贞见面的次数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姚静贞本就在长广寺与他有一面之缘,回来后还在家中念叨了好一阵子他,自从重逢后两人更是常常见面玩闹。他们年纪相差不过两岁,这样下来,竟颇有些青梅竹马玩伴的意思。
***
永光三十年开春不久,各地才子便纷纷汇聚在帝都临仙阁处,高谈阔论,把酒吟诗。只因三年一次的科举便在下月举行,临仙阁对面便是放榜处,在这里预定下位置,也方便提早知道消息。
科考在陈国地位一直极高——若是能进了前三甲,对那些清贫书生来说便算是鱼跃龙门。即使家世高贵不用为生计发愁的显贵之子,也愿意在科举中出出风头,若是能进了翰林院,光耀门庭自不必说,日后的升迁也比常人要快了许多。
等到四月放榜的那一日,临仙阁楼下的大部分科举考生们也没了前几日的潇洒自在,气氛比之前紧张了不知道多少。而刘安晟他们早早便包了顶楼的雅间,此刻正悠哉的喝茶闲谈。
虽然他身为皇族,自然不用参与科举,但姚静安想要入仕却不能略过这一条路径。不过姚静安现在才刚满十二,而想要参加科举至少也要年满十四,所以这次他只是旁观感受下气氛,心中并不紧张。
“等榜单下来,也不知几人欢喜几人愁。”张萱坐在靠窗的那边,看着对面榜单处熙熙攘攘的人群,轻声叹道。她兄长张行之身为吏部侍郎,负责监察这次科举的整个过程,所以对于此次科举她也颇为关注。
“读书人苦苦读书数十载,所为的也不过是这一场科考罢了。”刘姚静安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有些感叹,“瞧瞧时辰,送榜的人也快来了。”
刘安晟懒懒的靠在座椅上,耷拉着眼皮。前几日有人送给洛川王一本古书,他昨天借来后一直看到四更,这会儿正困着呢。他微微侧过头,却看见萧忆茹神色有些紧张,便出声问她怎么回事。
萧忆茹笑道:“洛大哥的义弟参加了武举,我自然得关心。我特意让婢女守候在放榜处,让她看见成绩后赶快回来报告。”
她口中的洛大哥刘安晟也见过几次,名叫洛江城,据说当初是萧岩在死人堆中捡回来的。从小被萧岩养在身边,长大后便顺理成章的当了萧岩的偏将,随他四处征战。他和萧忆茹极为亲近,上次萧忆茹回帝都也是由他亲自一路护送回来。现在他的义弟参加武举,萧忆茹关照下也是难免的。
就在他们谈话的关头,楼下忽然一阵喧哗声传了上来!


、第三十六章

刘安晟这会终于打消了困意;睁开眼睛往外看去。果然不出所料;榜单已经公示出来。几个眼睛快的书童已经瞥见自家公子的成绩;忙不迭的回去报告。
而没过多久,平时随侍着萧忆茹的婢女便进了雅间,笑道:“小姐,成绩出来了!黄公子得了武举第三!”
武举第三已经是个很不错的成绩,萧忆茹松了口气:“等会回府后我便给洛大哥写信告诉这件喜事,让他放下心来。”她又问道:“此次文试一甲是那三位才子?”
“新科状元乃是苏家二公子苏锦炜;而榜眼与探花分别是李玉和江民杰。”婢女略一思索;便复述出来。
刘安晟听完后心中一喜——这三人中除了江民杰是江南人士,剩下两人都是帝都书香世家出身;少时便名扬帝都。他之前便与苏锦炜有不浅的交情;再者据他所知苏家虽然表面上没什么动作,但暗地里已经投向了洛川王。而李家属于中立派,态度一直不偏不倚,李玉当上榜眼倒也没什么不好。
倒是探花郎江民杰,他小姑乃是陈平王侧妃。有这层关系摆在那里,再加上他到帝都后便一直住在陈平王府中,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他是陈平王派系的人。
随着刘安晟年龄的增长,洛川王也渐渐允许他参与一些事情中,这也算是种历练。他这些年看着洛川王与政敌间的种种争斗,自然明白失败者一般都没什么好下场——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权势,连自己的安危都不能保证,更不要说保护琼玉了。
他现在还未满十岁,这种年纪当然不可能入仕。不过刘安晟并不在意这一点,他在游戏中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不是吃干饭的!虽然后宫方面他确实没整治好,但说起朝堂上的成就,自己绝对能称得上是一代明君。有了这些经验打底,他在皇帝面前总是表现的恰到好处,受宠程度直逼广川王,当得上是皇孙中的第一人!
在儿子的数量上洛川王拍马也比不上政敌陈平王,要知道对方光是嫡子便有三个,更不要说一连串的庶子。但质量上刘安晟却甩他的堂哥堂弟们一大截!这样一来,皇帝对洛川王更加看重了几分。
“原来是他们三人。”张萱似笑非笑的瞥了刘安晟一眼。她早早便知道自家兄长属于洛川王这一派,所以对一些消息也有些了解。苏锦炜和江民杰的实力本在伯仲之间,任谁当了状元都不奇怪。问题是皇帝亲自批卷时竟将苏锦炜放在首位,而江民杰则被移到了一甲最末,足以见得皇帝心中的天平已经有些稍微偏向洛川王。
对于他们几个来说,这自然是个好消息。
说起来也有些奇怪,虽然姚泰始本人比较欣赏陈平王,但身为他的儿子,姚静安反而更喜欢洛川王些——明明他和洛川王只是偶尔闲聊几句罢了。私下底姚静安也曾对刘安晟坦言,说比起陈平王,自己更敬佩洛川王能不顾自身安危,一心在外为国征战。
刘安晟不由对洛川王的人格魅力表示敬佩的五体投地。要知道游戏中他都去世了那么久,萧岩等一众老臣的忠心值还居高不下,难怪几句话就能收服一个半大孩子的心。
不过是两三句话的功夫,楼下的喧杂声便越来越大,毕竟今日临仙阁中坐着的大多是各地举子,知道成绩后难免有些人会控制不住情绪。刘安晟他们倒也不以为意,既然最重要的一甲排名已经知道了,剩下众多的进士和同进士们暂时也吸引不了他们的眼光,几人便又开始闲聊起来。他无意中往窗外看了一眼,恰好看见放榜处一群壮汉围住一名书生似乎在说些什么。
刘安晟不由有些诧异的推了推身旁的姚静安,示意他往楼下看。
姚静安看后不由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陈国榜下捉婿的风俗。想必这年轻书生这次应该进了三甲,他又仪表堂堂,难免会有富豪商家想与他攀一门亲事。”
他这才明白过来,陈国商人地位低下,世代不许从官。但若是商人寻得仕官的女婿,那外孙一辈便可以参加科举,是以每逢科举结束,一时之间“中东床者十□”。刘安晟却微微皱眉,虽然能够理解商人这么做的理由,但他心中却觉得这样因为利益而结合的婚姻,对那些女子太过残忍了些。毕竟男子当官后仍可以娶平妻纳良妾,而女子却只能在后宅中相夫教子,寂寂一生。
张萱把他的反应看在眼中,她素来心思灵巧,多多少少猜到刘安晟心中的想法,不由在暗地里叹了口气。这位世子无论哪一方面都很不错,只是有一点不好,便是有些优柔寡断,又太重感情。若不是洛川王只有他这一个儿子,王妃手段又高朝,恐怕他分分钟便会被后宅妇人算计了去。
“榜下捉婿有什么好的?”萧忆茹却有些愤愤不平的插话道,“许多书生明明在家乡已经有了心仪之人,却为了一些名利转头便娶了商家之女为妇。这种人哪怕日后官位极高,品行有亏这一条却无论如何也抹不过去。”
她虽然在军营中长大,但她母亲乃是大儒之女,平日里教导她时用的也多是儒家经典。是以平常萧忆茹待人接物都极为守礼,而她现在这么说,想来心中是真的有些不快。
见众人怔住的模样,萧忆茹这下忽然反应过来自己刚才确实有些过激,脸刷的下变红了,半响才叹道:“前些日子我闲来无事去翻家中书库,恰好翻见一本传奇小说,其中有篇文章名为《莺莺传》。描写的正是一名书生为了娶权贵之女,抛弃了曾经的情人,甚至还将此事到处宣扬,斥责那女子为妖物!方才我一时间联想到这篇文章,便忍不住有些激动。”
“若我是那名女子,从一开始便会洁好自身,离那书生远远地世间男子本来便大多薄幸”
“好了!”张萱微微摇头,打断了她的话,“左右不过是传奇戏说罢了,书是死的,可人却是活的。”她顿了顿,表情有些复杂的说:“这种话你在我们面前讲也就算了,若是在旁人面前提起,倒显得你太过张狂。”
几人一时间都默然无语,刘安晟心中也有些不快——虽然有了雨蝶后,洛川王便时常去王妃那里,但他最宠爱的还是前些年边关带回的那名侍妾。甚至不顾她出身低微,硬是在去年将她提成了侧妃。他想起萧忆茹和母亲无缘无故便回了帝都,由联想她方才的话,便猜出十有□萧岩是有了新人。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座的四人中,也只有姚静安的父母是真正的琴瑟和鸣。
原本轻松的气氛顿时沉重起来,几人也没了闲聊的心情,很快便准备打道回府。
***
“没想到能在这里碰上皇侄,真是巧遇。”
刚和众人走到临仙阁门口,刘安晟便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眼底瞬间暗沉下来。他抬起头,冲对面的紫袍男子轻笑道:“侄子今日出来也没想到能和您遇上呢,八皇叔。”
如果早知道今天会遇上陈平王,他绝对不会来这临仙阁。刘安晟在心底暗暗叫苦,虽然对方长得温文尔雅一表人才,但他早就从搜集的资料中了解到陈平王手段的毒辣之处。对于阻碍他的人,陈平王可从来不会手软。所以这些年来,刘安晟对于这位皇叔一直敬而远之,不能说是惧怕,但却绝不愿意亲近半分。
刘安晟原以为陈平王今日应该在王府中为江民杰摆上酒宴,却没猜到他竟然会出府到临仙阁来,这下子颇有些头大。两家虽说私底下斗得死去活来,但面上却还是兄弟情深的模样,也不知道是在骗谁。
陈平王微微额首,意味深长的在姚静安等人的身上扫了一眼,视线又重新回到刘安晟这处:“皇侄今日怎么会来这里,莫非是想就近感受下放榜时的气氛?”
“正是如此。”他不卑不亢的答道,“小侄虽然不才,也想在一旁感受下我陈国科举的盛状。”刘安晟又抬眼望向陈平王身后的年轻男子,笑道:“皇叔身后的大概就是今年的探花郎江民杰吧?果然是与皇叔呆久了,沾了您身上的才气,通身气度当真不凡。”
他这话表面上是在夸陈平王和江民杰才华横溢,但实际上却相当难听,相当于嘲讽江民杰完全靠着陈平王才能考上榜眼,又顺带暗示陈平王在科举中动了手脚。
江民杰毕竟年轻气盛,脸色顿时涨红了,陈平王却一挑眉,无奈的笑了下:“皇侄一直身在帝都,恐怕不知民杰自小便通读诗书,五岁能诗,七岁成赋。江南百姓无不赞他之才的事实。”
刘安晟在心底嗤笑,他当然知道江民杰本身才华过人,但这又与他何关?正欲再说些什么,便听陈平王道:“时候也不早了,侄儿你还是早些回王府吧。皇叔便先走了。”
这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让刘安晟皱起眉头,他果然一点都不喜欢这位皇叔。


、第三十七章

虽然心中对这位皇叔好感欠奉;但当今皇帝一直极为重视尊卑礼节;所以刘安晟并没表露出多少情绪。他微微鞠身送别了陈平王;直到对方身影消失,眼神这才冷了下来。
虽然接受了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