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同治皇帝 >

第58部分

同治皇帝-第58部分

小说: 同治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本不准备将奕䜣治罪,只要他老老实实在京师呆着,放聪明一些,就网开一面,继往不究,谁知他自以为是直系亲王我等奈何不了他,便擅离职守,自投罗网,我等也不必客气。”

肃顺等人在烟波致爽殿外迎住奕䜣,不待奕䜣开口,肃顺就喝斥说:

“奕䜣大胆,无旨擅自出京,该当何罪,来人,把他给我拿下!”

“慢!”

奕䜣喝斥了前来拿他的人,“谁说本王是擅自出京,本王是奉旨行事,前来拜谒先皇梓宫,谁敢抗旨不让本王拜谒先皇梓宫。”

八大臣都是一愣,他们是顾命大臣赞襄政务,没有他们的拟定何来谕旨。恰亲王载垣不相信地问:

“请恭亲王拿出谕旨给我等看一看?”

奕䜣取出两宫太后的懿旨,这可把八大臣气坏了,两宫太后竟敢瞒着他们八人私自准许奕䜣拜谒梓宫,真是岂有此理!

但他们也毫无办法,只得准许奕䜣人殿拜见梓宫。

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掉泪。

奕䜣走进大殿,一见大行皇帝的梓宫号啕大哭,一腔复杂的感情化成泪水倾泻而出。

多年以来,兄弟二人由从小同读南书房一起骑马练箭,到后来为了争夺皇太子之位两反目成仇,后来虽然和好了,也是面和心不和,其间又几次不大不小的摩擦,兄弟之间相互猜疑,以致大行皇帝殡天之际连让他见上一面也没有,难道兄弟之间仇到了这种地步?

八名顾命没有他奕䜣也就算了,为何连奕䜣也不让进入呢?奕䜣实在不明白大行皇帝生前复杂的心理。

皇兄啊,想夺你皇位的并不是亲兄弟而是你最信赖的赞襄大臣!

奕䜣想到伤心处又抑止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声振殿堂内外,众人为之哭泣。

待奕䜣拜谒梓宫之后,载垣十分不安地问道:

“奕䜣奉旨来此,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肃顺一听载垣提起奕䜣就有一种无形的恐惧感很是不满:

“恰亲王,你为何怯奕䜣?他是亲王你也是亲王,他不是先皇认命的赞襄大臣,而你却是,你有什么值得惊慌失措呢?他有太后懿者,而我等有先皇遗诏,他奕䜣不过一个娃娃奈我何?”

“我觉得奇怪,我等守卫如此严紧,那懿旨是谁送到京城的呢?”

肃顺看看载垣,“我也奇怪,这事呢?莫非两宫太后痛打安德海是苦肉计,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以押解京师为名而暗自传递懿旨。”

杜翰也是一惊,“如果真是这样,我等须小心从事呢?以防他们密谋陷害我等。”

“就是不是那样送出去的懿旨也要小心,决不能在阴沟里翻了大船,要密切注意奕䜣的一言一行。”

几人正说着,奕䜣擦干眼泪走了出来,眼睛已红肿。

奕䜣还想再痛哭一会儿,把他心中的委屈全都哭出去,但他想起了此行的目的,眼泪是毫无价值的。这才止住哭泣走了出来。

他要求去拜见两宫皇太后和新皇上。

八大臣当然不答应,这是他们最忌讳的。

杜翰极力阻拦说:“大行皇帝刚刚崩驾,两宫大后如此年轻,你身为亲王应该明白叔嫂当避嫌疑的道理,何况太后居丧甚哀,不见外人。”

肃顺也轻轻拍掌说道:“杜侍郎言之有理,请恭亲王去外延休息吧,一路奔走也辛苦了。”

奕䜣本想出言顶撞几句,但他想起绵森的谆谆告诫,万事要谨慎从事,以忍为上,刀柄在心上不喊疼才真正叫忍呢?

奕䜣用十分卑微的话请求说:“请八位大人高抬贵手,看在先皇的份上令在下拜见一下皇上吧,这是为人臣应该做,求求你们了。”

奕䜣说着,急忙频频举手作揖。

肃顺看着奕䜣如此卑微的神态心中十分高兴,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

当初自己在奕䜣门下受他设使,自己整日向他卑躬屈膝,想不到今天是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向自己点头哈腰的时候,真是十年河东转河西,肃顺怎能不高兴呢?

尽管奕䜣几乎是有点侮辱性地向八大臣告求拜见皇上和两宫太后,仍不被同意。奕䜣有点恼火了,还想发作,那边有太监传出话来:

“准恭亲王奕䜣入殿拜见皇上皇太后!”

奕䜣冷眼包视一下肃顺,载垣等人,耸耸肩问道:

“请几位大人陪同在下上殿拜见皇上和皇太后?”

端华和载垣看看肃顺,肃顺好笑一声:

“老六,你与两宫叔嫂相会,我等同去恐怕不合适吧?还是恭王自己去吧。”

奕䜣哼了一声,昂然走进大殿。

礼毕,奕䜣站了起来,见两宫太后比先前消瘦了许多,人也憔悴了,两人的眼睛都是红肿的,一身缟素。就连皇上也瘦了。

两宫大后给奕䜣看座后,那拉氏就委屈地哭了起来,边抹眼泪边说道:

“六爷,肃顺等八大臣弄权朝政,欺我等孤儿寡母,从不把皇上看在眼里,狼子野心日渐明显,特请恭王来此对策。”

奕䜣也不停地擦眼泪,“请两宫太后忍受一时屈辱,从长计议。”

“我们姐妹受点委屈倒也没有什么,只怕大清的江山被奸人所误,如何对起宾天而去的大行皇上和列祖列宗呢?”钮祜禄氏也满含泪水地说道。

“以两位太后之见如何处理眼前的局势呢?”

那拉氏轻轻举手作出一个“杀”的姿势。

奕䜣沉思片刻说道:“只怕在热河无法行事,必须回到京师方可动手,这是关系到我朝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小心谨慎,各方面考虑周全,稍一不慎,一着失算全盘皆输,请两位太后先忍耐一段时间。”

那拉氏有点着急了,“老爷,忍,忍,忍到何时才是尽头,只怕别人可不会怜惜我们的忍字,他们还以为我们姐妹好欺负呢?会变本加厉,得寸进尺,说不定哪一天他们会突然变故诛杀我们孤儿寡母取而代之呢?”

钮祜禄氏也说道:“六爷不必犹豫,从肃顺等人的动机看,我等不杀奸人,奸人必然害我们。肃顺对六爷与七爷一向有隙,一旦让肃顺独揽大权,那还有六爷的活命,请六爷早下决心。”

这话也是事实,只要肃顺掌了权奕䜣必定不会有出头之日,恐怕要比咸丰皇上对他还要残酷无情呢?

奕䜣见两宫太后要除八大臣的决心很强烈,心中有了底,直言说道:

“热河的势力已经被肃顺控制,我等在此人单势孤不可轻举妄动,请大后要求八大臣扶大行皇帝梓宫回京,臣在京师接应,将肃顺等人一举拿下,不知两位太后意下如何?”

钮祜禄氏点点头,“这样更好,此事有劳六爷费心布署了,有什么为难之处尽管告知我们姐妹,尽量为六爷扫清奸贼提供方便。”

那拉氏忽然问道:“倘若拘捕人大臣洋人是否有什么不满?会不会兴师问罪呢?”

奕䜣十分自信地说道:“请两位太后放心,洋人那里,我早已做好工作,不但不会发难于我们,还会从舆论上与武力上支持呢?”

那拉氏放下心来。

钮祜禄氏忽然又想起了什么,沉思一下问道:

“安徽一带的捻子闹得很凶,听说又打到了山东,会不会威胁到京师的安全呢?”

“太后不必多虑,僧王已经带兵前去抄剿,捻子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尚不足为虑,何况胜宝将军也多方布置兵力准备前去山东接应,捻子就是比太平军还厉害也会落得同林凤祥、李开芳一样的命运。”

“这些带兵的大员在关键时刻会站在哪一边?”钮祜禄氏又问道。

“我在离京前已经同几位亲王和大员取得联系,留守京师的王爷和带兵的大员都会听从我等调遣,在前线作战的僧王与胜保将军基本倾向太后,对肃顺等人长期把皇上留在热河极为不满,只是两位汉臣大员尚无明确的态度,似乎是在观望,有坐在高山观虎斗之意?”

“谁?”那拉氏有点气愤地问道。

“两江总督曾国藩,鸿胪寿卿左宗棠。”

“哼!这些汉臣就是刁钻奸滑,见风使舵。”

“太后不必动怒,这两人都在江淮一带督剿太平妖匪,他们没有明确支持哪一方,但也不会有所妄动的,对他们只能抚慰拉拢,不可有所损伤。”

“待到太平之日也须想法解除汉臣权相的兵权,横竖他们手中有兵都是对朝廷的威胁。”那拉氏忿忿不平地说道。

“太后说得在理,但眼下还需要他们剿平洪匪呢?那天下太平之日再说吧。”

奕䜣嘴里这么说心中却在叹息:何时才会有太平之日,只怕大清江山的气数已尽。

奕䜣又同两位太后详谈一些情况,才站起来说道:

“皇上、皇太后请休息吧,臣要告退了,耽搁时间太久会引起肃顺等人疑心的。”

临走前奕䜣又再三告诫,万万不可泄露秘密。新皇上虽然年幼却十分懂事的点头说道:

“六叔放心,朕懂得执政艰难,一定效法康熙爷和六叔配合好,铲除肃顺等奸臣。”

奕䜣想不到皇上如此年幼就有这样的心胸,十分欣慰。

奕䜣决定再同热河的几位亲王商定一下,同时,也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一下热河其他情况。

奕䜣来到醇亲王奕䜣的住处,这次到来奕䜣并不感觉惊奇,他知道是安德海携两宫懿旨将奕䜣诏来。

一见面,奕䜣径直问道:“可否拜见两宫太后?”

奕䜣点点头,“两宫太后的处境七弟是否明白?为何不见你有所行动,难道就任凭皇权旁落不成?”

奕䜣叹息一声,“造成这尴尬局势都是大行皇帝失察偏信所致,对你的成见到死也不能改变,对我虽然没有大的成见,但也是疑神疑鬼,宾天之际任命赞襄大臣,我就在先皇御榻旁边却视若无睹……”

奕䜣说到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一腔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

奕䜣又何尝不是与他同样的命运,又一次流出伤感的泪来。但他很快止住悲痛。

“事到如今,伤心还有屁用,必须想办法换回才是。大行皇帝已经错了,难道我们兄弟也要同他一样错吗?任凭先父皇的基业流到他人之手?”

奕䜣抹干眼泪,“六哥准备咋办?”

奕䜣作出一个杀的手势。

“两宫大后的意思还是六哥的意思?”

“没有两宫大后懿旨我怎敢如此莽撞行事。七弟不能一味呆在家里,早早做准备以应不测之事。”

“就在热河行宫举事吗?”

奕䜣摇摇头,“北京或回京的途中。”

奕䜣这才放下心来,“沿途接应之事只有六哥费心了,我毫无兵权。”

“我已经同两宫太后商定好了,准备在扶梓宫回京时用计夺取端华步军统领职务由你担当,负责保护皇上及太后安危,我再沿途派重兵接应。不过,在事未发之前万万不可泄露一丝一毫机密,更不可轻举妄动。”

奕䜣明白奕䜣的意思,也提醒说:

“奕誴多日来与肃顺等人时常私混,也要备他一手。”

奕䜣想了想说:“奕誴胸无城府,一定是肃顺等人利用他,从中套出一些秘密罢了。”

“七哥何时返京?”

“你以为呢?”

奕䜣思忖道:“宜早不宜迟。肃顺等人本来就忌讳你来此,而如今你以两宫太后懿旨之命来此,又与太后长谈过。行宫内肃顺耳目比比皆是,恐怕你我相会的事已经报与肃顺。如果肃顺疑心顿起,立即作难,只怕要拘捕你我,不如早早回京,你在北京作应,对肃顺尚是一个威胁,不到一定的时候,谅他们不敢妄动。”

奕䜣认为奕䜣分析得在理,便说道:

“你在热河时刻关注这里的局势,与两宫太后常保持联系,有什么非常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