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百战中国 >

第5部分

百战中国-第5部分

小说: 百战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毅一鼓作气拿下了齐国的首都临淄和七十几座城池,只剩下即墨、莒、聊、麦丘等几座孤城还在齐军手里,灭齐仿佛只是呼吸之间的事。但是这几座城池的齐军防守十分顽强,攻城的燕军伤亡很大,于是乐毅命令以围为主,以攻为辅,实行困城战术。这几座城池难攻实际上是早就可以预料的。 

  即墨、莒是齐国五都中的两座都城,城坚、兵众、粮足,防守基础极好,而且城中军民怀有必死之心,求战欲望十分强烈,燕军要想在短时间内攻破二城是十分困难的。乐毅分兵五路剽掠齐国,如暴风骤雨一样席卷齐国全境,抗战意志不坚定的齐国贵族和军政官员早就投降燕国,接受燕国的封爵了。抗战意志坚定的齐国贵族和军政官员对燕军且战且退,最后多退入即墨和莒,据城死守。 

  即墨大夫战死后,齐国后来十分著名的将领田单被即墨军民推为首领,主持即墨城的防守。齐湣王被淖齿杀死后,莒城军民共推齐湣王的儿子    田法章为新的齐王,莒成为了齐国的临时首都,莒城军民怀着誓死保卫齐王的悲壮信念,抗战的决心大增。

  燕昭王本人对齐国的宝物和美女的享用是破坏摧残式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补偿自己这些年的超人付出。在燕昭王的命令下,燕国是举国享用齐国和宋国的财富和人口,燕人疯狂的快乐建立在了齐人和宋人的妻离子散、人去财空的基础上。燕人对齐国的报复程度超过了当初齐国对燕国的掠夺,激起了齐人强烈的抗战欲望。 

  由于秦、楚、韩、魏都加入到保齐的阵容中,齐国即墨、莒的军民顽强抵抗,齐国破而不灭。

  燕昭王命令燕国的相邦亲自到齐国宣布册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坚决而恐惧地拒绝了燕昭王的封王成命,公开表明自己对燕昭王如此信任自己的感激涕零,表示自己对目前的待遇已经十分满意,不敢再接受燕王更多的赏赐。 

  公元前281年,魏冉代表秦国向赵国要求参与对齐地利益的分配,遭到赵惠文王的拒绝,刚刚恢复正常邦交的秦、赵关系破裂,担任赵相不到一年的魏冉被赶回秦国。秦国联合魏国向赵国进攻,战事又起。乐毅在齐地同来攻的秦、魏联军展开激战,赵国一面在河东抵御秦国的进攻,一面在对付魏国对邯郸地区的进攻。驻防邯郸的赵军迅速击败魏军,一直将魏军赶回黄河南岸。赵军决开黄河水灌魏国的大梁城,魏国的形势很不利。 

  公元前280年,乐毅击退进攻齐地的秦、魏联军,魏国向赵、燕求和。赵惠文王接受了魏昭王的求和,并把乐毅攻取的伯阳还给了魏国。秦军名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光狼城(今山西高平西)后,遭到赵军的顽强阻击,无法东进,停止了进攻。 

  魏国在被赵国制服后,秦国少了一个重要的帮手,对赵国不存在军事优势,秦昭王不愿在这个时候与赵国死拼,有意与赵国停战修好。赵惠文王见秦国知难而退,便把注意力转回齐地,进攻尚在齐军手里的齐国重镇麦丘(今山东商河西北)。赵将赵奢在儿子赵括的帮助下,巧破麦丘,受到了赵惠文王的嘉奖。 

  楚顷襄王见赵国制服了魏国,秦国处于孤立状态,便联合韩国进攻秦国。

  秦昭襄王派秦国名将司马错发陇西之兵入蜀,补充巴、蜀之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东下,一举攻下楚国的大后方黔中郡。紧接着,司马错分一路军由巴郡东出巫峡以攻郢之西,又分一路军由武关东下攻取楚国汉北及上庸之地,进入桐柏山地区,对楚国形成了战略大包围。楚顷襄王闻信大窘,急调大军数十万北上守鄢(楚国陪都,今湖北宜城东南),大战一触即发。  

  司马错的进军速度很快,大片的楚国土地被秦军占领。楚顷襄王未料到秦国会无畏山高水险从巴蜀进攻黔中,逼近郢都。郢都的南部防御比较薄弱,很难抵挡秦军锐利的兵锋,楚顷襄王被迫割上庸、汉北地给秦国求和。

  楚倾襄王再也没有撑下去的信心了,他当了一个逃兵,抛弃郢都,将国都迁到楚东北的陈城,是为“陈郢”。(即原来的陈国,今河南淮阳) 

  公元前279年,秦大良造白起来到上庸(在今湖北竹溪东南),接过司马错的指挥权,兵分两路,一路选取七万习惯在山水之间作战的精壮之士,由白起亲自率领,顺汉水而南下,直接出奇不意的深入楚国腹地,预备先夺楚陪都鄢之后再夺楚都郢;另一路由蜀守张若率领数万巴蜀之众,由四川出发,沿长江东下,配合主力部队,牵制楚国兵力,使楚军顾此失彼,首尾无法接应,同时夺取楚国西部地区。  

  就在这一年,流亡在江南的楚国诗人屈原,眼见着郢都沦陷、国土破碎、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怀抱大石自沉汨罗江而死。

  公元前279年,一代名君、权谋大师燕昭王去世了,燕惠王即位。

  乐毅占领齐国期间,大批的齐国儒生在齐国无用武之地,便涌入燕国。燕惠王不明就里,对儒生也很接近,喜欢上了儒学,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燕惠王非常重视 君臣正名正位,对于乐毅在燕国的特殊地位早有不满。

  燕惠王对乐毅搞了一个突袭,骑劫不声不响地就到了临淄。乐毅为免遭不测,未及与骑劫谋面就连忙逃离临淄,投奔赵惠文王。

  虽然骑劫取代了乐毅成为齐地的最高军政长官,但却无法指挥驻齐燕军,与友军赵军的关系更是闹得很紧张。乐毅长期把持燕国的军权,驻齐燕军中的高级将领与乐毅共事多年,受到乐毅的恩惠很多,对乐毅很敬畏,对燕惠王夺乐毅兵权都有不平之意。燕军上下都很同情乐毅的遭遇,在军中资历很浅的骑劫很难调动这些情绪很大的倔强军人。

  驻齐的赵军听说乐毅被夺兵权后,也都很同情乐毅,故意为难骑劫,两军关系恶化。骑劫对无法有效地履行对驻齐燕军的指挥权感到十分恼火,不得已打着燕惠王的招牌,对燕军将领采取高压政策,结果造成燕军将领更大的敌对情绪。燕军在齐地没有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政。

  在燕国乱成一团时,齐国的救世主出现了,他便是即墨的田单。

  即墨,地处富庶的胶东,是齐国较大城邑,物资充裕,人口较多,具有一定防御条件。即墨被围不久,守将战死,军民共推田单为将。田单利用两军相持的时机,集结7000余士卒,加以整顿、扩充,并增修城垒,加强防务。

  骑劫一反乐毅战法,改用强攻,仍不能下,企图用恐怖手段慑服齐军。田单将计就计,诱使燕军行暴,派人散布谣言,说害怕燕军把齐军俘虏的鼻子割掉,又担心燕军刨了齐人在城外的祖坟。 而骑劫听到谣言后果然照着做了。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全都气愤极了,又瞧见燕国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誓与燕军决一死战。田单进而麻痹燕军,命精壮甲士隐伏城内,用老弱、妇女登城守望。又派使者诈降,让即墨富豪持重金贿赂燕将,假称即墨将降,惟望保全妻小。围城已逾三年的燕军,急欲停战回乡,见大功将成,只等受降,更加懈怠。

  田单见反攻时机成熟,便集中千余头牛,角缚利刃,尾扎浸油芦苇,披五彩龙纹外衣,于一个夜间,下令点燃牛尾芦苇,牛负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信道狂奔燕营,5000精壮勇士紧随于后,城内军民擂鼓击器,呐喊助威。燕军见火光中无数角上有刀、身后冒火的怪物直冲而来,惊惶失措。齐军勇士乘势冲杀,城内军民紧跟助战,燕军夺路逃命,互相践踏,骑劫在混乱中被杀。

  田单率军乘胜追击,齐国民众也持械助战,到了大势逆转之时,这些以往被迫降燕的齐城,皆加入了反攻复国的阵营。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尽复失地70余城。随后,迎法章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正式即位为齐襄王,田单受封安平君。

百战中国之7_秦朝_灭蜀之战
百战中国之7_秦朝_灭蜀之战

  得分项 得分 权重

  战略意义 29 30

  战争规模 16 20

  伤亡规模 16 20

  战争知名度 10 15

  将领知名度 9 15

  总分 80 100

  兵将 秦国 蜀国、巴国

  双方兵力 10万 40万

  伤亡兵力 不详 不详

  将领 司马错 不详

  战略意义 

  秦国攻占蜀国和巴国后,秦国疆域一倍有余,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秦国先后在这里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将成都平原作为秦国的粮食基地,以供应秦军常年征战。这一战奠定了秦国打天下的物质基础。

  战争规模 

  秦国 

  10万精兵

  蜀国、巴国

  总兵力在40万左右

  伤亡人数 

  秦国 

  不详

  蜀国、巴国

  伤亡超过半数

  将领 

  秦国 

  司马错

  蜀国、巴国

  不详

  
  战争进程 

  秦国灭六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秦国统一中国,灭掉的远不止赵国、魏国、韩国、楚国、燕国和齐国这六国,被秦国灭掉的国,比较大的还有义渠、陇西、蜀国、巴国等。

  蜀国、巴国两国均在今四川,蜀国首都成都,巴国首都重庆,这两国互相并不友好,他们联合周围的小国,连年对战。

  秦国与蜀国之间,经历了100多年的纷争,主要是围绕南郑(今汉中)的争夺,双方各有胜负,南郑也在秦蜀两国间多次易主。

  笔者在西安上学之时,曾坐火车从西安到汉中,途中花了10几个小时,后来看地图才知道,西安到汉中直线距离不远,只是沿途秦岭山脉众多,火车因此速度缓慢,料想2000多年前秦军从咸阳到南郑,也是相当艰苦。那么蜀国的从成都到南郑又如何呢,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国要从成都到南郑,可能比秦国更为艰苦。

  既然南郑是这么一个难以到达的地方,南郑为什么会成为秦国和蜀国的必争之地呢?因为这里是一个落脚点,作为进一步进攻对方腹地的一个军事基地,占有了它,己方可以从这里进攻对方,敌人也不可能越过这里来攻打,而如果失去了南郑这个屏障,对方就有可能杀到己方腹地,兵临城下。

  秦国与蜀国绕南郑100多年的争夺战中,谁也没有能力长时间占有南郑。秦国的主要兵力用于对付东方各国,在南郑驻兵很少,而蜀国要防范东方的巴国,也不可能大量驻兵在这里,同时由于南郑距离双方腹地太远,援军也不能及时赶到。

  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38年,是秦国商鞅变法时期,秦国开始强盛,商鞅变法后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公元前338年,商鞅去世,秦国的军功爵位制及一系列的法制保留下来,秦国实力与日俱增。

  一次,秦惠王召集群臣商议战略大计,议题是出兵的方向和先后顺序(秦国当时的实力还远远不足以全面出击其他各各国)。

  丞相张仪主张先把东方距离秦国最近的韩国灭了,然后顺便劫持周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理由如下:

  一、韩国距离近,补给相对容易。

  二、韩国实力弱,比起赵国、魏国,韩国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