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狄仁杰探案之九连环 >

第92部分

狄仁杰探案之九连环-第92部分

小说: 狄仁杰探案之九连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仁杰等在书房落座,先谈了谈新年庆典的过程,周梁昆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对狄仁杰的感激和敬佩,狄仁杰意态阑珊地听着,只是含笑不语。随后,狄、周二人又交换了对鸿胪寺今后安排的看法,狄仁杰也稍稍恭贺了尉迟剑的升迁之喜,尉迟剑忙不迭地鸣谢二位大人,满脸的诚惶诚恐。

  聊了一会儿,狄仁杰话锋一转,突然问道:“关于刘奕飞大人的案子,周大人可知道大理寺那里有否进展?”周梁昆愣了愣,干笑着道:“倒没有听说有什么进展。假期才过,想必大理寺那里还需要些时日查案。”狄仁杰不露声色,又转向尉迟剑问:“尉迟大人,本阁年前托付你清查四方馆的贡品账册,可有什么结果?”

  尉迟剑拱手道:“回狄大人,历年来各国的进贡之物数量实在庞大,下官过年这几天忙于新年庆典之事,也抽不出时间去做彻查,只能将最近一年的贡品和账册做了查对,目前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下官也已经回禀了周大人,从明天开始,周大人会多派些人手来协助卑职继续盘查。”周梁昆讪笑着发问:“狄阁老您看这么安排还可以吗?说实话,梁昆也早就想清点四方馆的贡物收藏了,只是工作量太大,鸿胪寺又总有更紧急的事务要处理,就耽搁下来了。”

  狄仁杰默默颌首,饮了口茶,悠悠地道:“这些事情就由周大人来安排罢,很好。本阁也只是在鸿胪寺大堂内看见那些珍罕的贡物后,从内心深感四方馆保管贡物的责任重大,才有此建议。既然周大人早就作此打算,咱们也算是英雄所见略同了。”周梁昆的脸从灰白中泛出红色,口中连称:“梁昆惭愧。”

第六章:昙花 (6)
狄仁杰突然颇有兴致地问:“梁昆啊,四方馆替朝廷保管着这么多珍贵的贡品,还时有进出,本阁倒是很想知道,你们是如何管理来确保万无一失的呢?”周梁昆愣了愣,略一犹豫,转头对尉迟剑冷冷地道:“尉迟少卿,莫如由你来给狄阁老描述一下我们四方馆的规矩?”尉迟剑慌忙点头,谨慎地答道:“是。狄大人,四方馆对所有贡物的进出,一直都采用双人复审的方式,也就是由鸿胪寺正、少二卿共同来执行和控制这个过程,因此可以保证没有任何一人有权单独处理贡物。”“哦?”狄仁杰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微笑道:“这倒是头一次听说,尉迟少卿可说得更详细些吗?”

  尉迟剑正要继续往下说,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本子来,双手呈给狄仁杰:“狄大人,下官身上恰好带着本四方馆的贡品册子,请狄大人边看,下官边解释。”狄仁杰满脸堆笑:“啊?如此甚好,甚好……”似乎无意间,他的眼角扫到一旁端坐的周梁昆,只见他脸上白一阵青一阵,眼神游移,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看上去非常紧张。

  尉迟剑浑然不觉上司的异状,只全心全意要把事情呈报清楚,他站到狄仁杰身边,指着账册说:“狄大人请看,所有的贡品在入库之前,都由少卿刘奕飞大人记录在册,注明贡品的来源、日期、品相、外观和收藏在府库的具体地点等等。正卿周大人核对无误之后,签上名字,一件贡品才算正式入库。如果贡品被征用,借出,或者被圣上收纳,也要同样由刘大人在贡品的记录旁边注明其去处、出库日期和理由,再由周大人年审核后签了名,贡品才能出库。因此,所有的出入都是二位大人共同执行的,一旦发生意外,可以相互对证。”尉迟剑侃侃而谈地兴起,完全没有注意到周梁昆的脸色已经越来越难看了。

  狄仁杰却听得津津有味,一边小心地翻阅着账册,还伸出手指在上面点点戳戳。他指着其中的一条问尉迟剑:“这件贡品旁的批注是圣历元年置换入鸿胪寺正堂摆放?就在十多天前归还入库?”尉迟剑仔细看了看,点头道:“是的,这柄南诏进贡的浪人剑是前年放入鸿胪寺正堂的,去年年底,哦,也就是十多天前,刘奕飞大人更换贡品的时候才归还入库的。”狄仁杰皱眉道:“可是归还入库的时候,怎么就只有孙大人一个人的签名?”尉迟剑答:“哦,如果是出借归还的贡品,就只要孙大人验看后签字认可就行了。”“这又是为何?”“这个……下官也不太清楚,我想可能是因为贡品本身已经经过查验在册,归还的时候就把手续省俭了。”狄仁杰把疑问的目光投向周梁昆,后者赶紧低头,搁在膝上的双手不停地张开又捏紧。

  狄仁杰想了想,将账册还给尉迟剑,正要开口说话,狄春来报,沈槐和曾泰一起过来了。话音未落,沈槐和曾泰气宇轩昂地踏入书房,向狄仁杰以及二位鸿胪寺卿见礼如仪。这厢周梁昆忙忙地起身,口称官署事务繁多,就要告辞。

  狄仁杰微微一笑道:“烦请周大人再留片刻,本阁还想与周大人探讨一下刘奕飞少卿的案子。正巧,大理寺卿曾泰大人也在这里,机会难得。不会耽误周大人很长时间的,尉迟大人可以先去处理公务。”尉迟剑询问地看看周梁昆,周梁昆不耐烦地朝他挥挥手,尉迟剑赶紧识相地退出了书房。狄仁杰又朝沈槐使了个眼色,沈槐也起身出门,顺手关上书房门。房内只余下狄仁杰、曾泰和周梁昆三位当朝三品大员,默然相对,气氛紧张而沉重。

  周梁昆如坐针毡,只觉得等了很久,才听见狄仁杰悠悠地开口道:“关于刘奕飞大人的死,梁昆有何要说的吗?”周梁昆苦着脸摇摇头,干脆连嘴都懒得张了。狄仁杰抿了口茶,淡淡地道:“本阁这里倒有些话要说。”顿了顿,再度瞥了一眼周梁昆惨白的脸色,狄仁杰继续道:“本阁一生中断案无数,见过各种大案小案奇案怪案。要是把刘奕飞大人的案子归个类的话,恐怕可以归入怪案。那么,这怪在何处呢?怪,就在于其相关的线索似乎都要把这件案子引入幽冥一类!”

  曾泰赞同地道:“是的。案发现场雪地上的血迹,一路画出‘死’的字样,还有周大人所说的,在刘大人死后,周大人向前奔跑时身后的脚步声和耳边的‘生、死’的声音,都令人听之悚然。本官在案发地点勘察时,除了周、刘二位大人的足迹之外,没有发现任何其他的足迹,同样十分诡异。种种迹象,似乎都在指向冥冥之中!”

  狄仁杰轻哼一声:“指向冥冥之中?呵呵,也许这算是一种看法。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想,又会发现什么呢?首先,雪地上的血迹,完全可以是人为滴上去的,隔一段路画个‘死’字,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吧?至于周大人奔跑时候所听到的脚步声和耳语声,则完全是周大人的一面之辞,假使本阁说这都是周大人臆造出来的,想象出来的,甚至是编造出来的,周大人是不是有足够的理由来反驳我呢?”

  周梁昆转动着眼珠,脸上的汗珠已经开始往下淌了,但仍然紧咬着牙关低头不语。狄仁杰冷冷地注视着他,继续道:“今天我请大理寺卿曾泰大人过来,是为了有个见证人。现在这书房里面就只有我们三人,不算正式的审案,本阁还是希望能与周大人开诚布公地谈谈。我方才说了,有关幽冥的种种迹象,看似蹊跷诡异,实则疏漏百出,实不足道也!”周梁昆蠕动着嘴唇,似乎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第六章:昙花 (7)
狄仁杰也不理会,接着往下说:“根据曾泰大人对刘大人尸体的分析来看,刘奕飞是被人从背后用匕首捅死了。哼,这个杀人的方式反过来验证了幽冥之说的虚妄。难道鬼怪杀人还需要用人间最普通的凶器吗?杀人之后,凶器被扔在了发生凶案的宫墙之外,并有足迹逃至宫城南边的洛水边消失,因此直接的推断便是凶手杀人后越墙逃走。但这时候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凶手只有逃走的路径,却没有来到案发现场的途径,我和曾泰曾经分析过,不论是越墙而入,还是事先进入宫城后等待在案发的甬道旁,都有其不合理之处,那么这个凶手究竟是怎么来到宫城里,又怎么恰好在周、刘二位大人经过那条甬道去东宫的时候,等在甬道之间,并恰好杀死了刘大人再翻墙逃跑的呢?”

  说到这里,狄仁杰突然和颜悦色地看看周梁昆,问道:“周大人,圣上授权太子主持新年庆典,本该由你去向太子汇报准备情况的,怎么刘大人也会与你一起去呢?”周梁昆神情木然地答道:“那日本官突感身体不适,便叫上刘大人与我一起去。”“所以这是一个临时的决定咯?”“是临时的。”“那么凶手就更不可能事先就知道二位大人会一起去东宫,从而等待在那里杀人!”

  曾泰越听越糊涂了,不由脱口问道:“恩师啊,这么说了半天,学生怎么越加摸不着头脑了?又不是幽冥,凶手又不可能未卜先知,那刘大人到底是怎么死的?”狄仁杰抬高声音,正对着周梁昆道:“周大人,本阁希望听到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周梁昆面如死灰,一把山羊胡子不住地颤抖着,隔了半天才挤出一句:“本、本官不明白狄大人的意思,本、本官回答不了这个……”“行了!”狄仁杰晴天霹雳似的低沉吼声,把周梁昆震得全身上下都哆嗦起来。曾泰惊诧不已地看着这二人,似乎开始有点儿明白发生什么事情了。狄仁杰努力平息了下心情,换上稍稍平缓的语气道:“梁昆啊,初四那天本阁去天觉寺进香,还碰上了府上的千金靖媛小姐。她告诉我每个新年都要去寺里进香,为周大人祈求福寿安康。梁昆真是个有福气的人,身边有如此孝顺乖巧的女儿绕膝承欢,诚让本阁羡慕不已。”“狄大人!我、我……”周梁昆终于呜咽着叫出声:“大人救救梁昆吧。”

  狄仁杰长叹一声,示意曾泰把哆嗦着就要拜倒在地的周梁昆搀回到椅子上坐好,低沉地道:“周大人请将实情和盘托出,是非自有天理公道,非我狄仁杰个人能够臆断。当然,周大人应该知道我狄仁杰从来不是食古不化,拘泥条文的人,我,还懂得酌情处理这四个字。”

  周梁昆听了狄仁杰这番话,本已绝望的眼神才重新焕发出一点点神采,他努力振作了下精神,开始叙述:“狄阁老,曾大人,其实刚才狄阁老问起四方馆贡品收藏的规矩时,我便知道,狄阁老心中对刘大人的死,已经有了计较。只可叹我还心存侥幸,兀自不肯理会狄阁老几次三番抛给我的机会,实在是辜负了狄阁老的一番苦心。梁昆无地自容啊。事已至此,我也只有如实供述,至于如何处置梁昆,也就凭阁老一句话了。”

  狄仁杰毫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周梁昆咽了口唾沫,继续道:“狄大人,事情要从一个多月前说起。当时,刘奕飞像往年一样来请我示下,看从四方馆中换出哪些新鲜的贡物陈列在鸿胪寺正堂。往年这些事情都是刘奕飞一手操办的,这次我却一时兴起,让刘奕飞陪着亲自去四方馆看了看。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看却看出了个天大的问题!我当时拿着前年的贡品账册,无意中查对了一件记录上已经还入四方馆的贡品,却遍寻不着,我便起了疑。于是又抽查了其它若干件据记载曾被调出过四方馆的贡品,结果却令我大为震惊!记录上已经归还而事实上根本没有还回来的居然十之有三、四。这岂不是意味着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