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家和月圆 >

第668部分

家和月圆-第668部分

小说: 家和月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粘竿处,云集暗卫中的暗卫,大内高手中的高手。
在他被封为皇太孙后。先帝曾告诉过他,粘竿处其实只有十二个人,他们平日里瞧着是最寻常的侍卫,只在接到重要任务时。才会汇聚一处。平时彼此见面不相识,他们辩识、确认对方身份,只是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张由先帝绘在右臂的纹身,各人伸出手臂就会形成一幅圆形的十二生肖纹身,围立而圈,就像是十二时辰。
他们每次相见,皆蒙着脸,根据彼此的纹身来确定对方的身份,他们每个人不以真实姓名示人,却各有绰号。是以十二生肖为号。
由新皇直接带领,也只有新皇和粘竿处统领才知道这十二人的真实身份。
新皇带着审视,却见青龙已经揭起右臂,露出一条赤青色的大龙。
新皇道:“流星阁与宇文琮搅合到一块。你需要多少时日能灭了流星阁?”
青龙一怔,抱拳道:“禀皇上。流星阁与我们粘竿处原是有些渊源的。”
新皇搁下手里的奏折,“朕听先帝说过,齐太祖皇后创立了流星阁、天下第一楼,齐高祖皇帝登基后,收拢天下第一楼,组建了粘竿处。可这回,流星阁和宇文琮搅到了一块。”
青龙垂下眼帘。“皇上,流星阁里有我们粘竿处的人。”
新皇神色一凛,这事儿他倒还真不知道,“流星阁为何要助宇文琮?”
青龙抱拳道:“他们是奉属下之命行事。属下想知道宇文琮那边到底有哪些人,不相助一二,如何能打入宇文琮的内部。”他略顿一会儿。道:“几年前出了一些意外,我们打入宇文琮内部的高手玉刹突然失踪,好在近来玉刹又现身了,这一回他平安进入龙虎山庄,以玉刹的聪敏。用不了多久就会把龙虎山庄的情况摸个熟络。”
玉刹,流星阁四大杀手之一。四大杀手的容貌江湖中没人见过,就算遇见,也许是易过容的人。
原是这样……
先帝说过,他可以完全信得过粘竿处的人,这些人每一个都是先帝培养的。
“朕要一份最详尽的宇文琮一党名单,无论是在朝官员还是白身门客,朕都要一一了晓。”
青龙道:“请皇上给属下十天时间,十天后一定奉上详尽的名单。”
“退下吧!”
戴上龙头金戒,只要被粘竿处的人瞧见,就会第一时间通晓粘竿处统领来见新皇,这是过往百余年来,粘竿处定下的规矩。
新皇轻抚着指上的龙头金戒,十天,他用这十天重新布局。
流星阁里有粘竿处的人。
真真让他觉得意外!
他走到殿前,傲视着整座皇宫,睥视天下,双手负后,浑身散发出摄人的龙威,这是一个九五至尊流露的霸气。
弱水,你告诉朕流星阁的事,是不是想说,要朕重新布局!
宇文琮,这一回,朕要你输得心服口服!你败之时,朕定会让你看到,什么是真正的帝王。你这个叛臣逆子,届时,那些小瞧朕的、不将朕放在眼里的、背叛朕全都得死!没有人可以挑战朕的龙威,更没有人可以抢走朕的帝位!
夜漫漫,在这宫灯稀疏的黑暗里,旷寂而冷清。
殿宇鳞次栉比,宫廊繁复。
他赢得了天下,登上了帝王,却唯独输却了她。
弱水,朕将会让你看到,朕会是一代明君!
因为朕输了你,再不能输了帝位,倘若输了这一次,便是输了一生,输了一切……
为了帝位,他放弃爱情;为了帝位,他牺牲了那么多,绝不容任何人染指他的帝位。
他方是正统,他才是名正言顺登上帝位的九五至尊。

、881 道歉

ps:(*^__^*)鞠躬求粉红票!求全订!求推荐票!请用您的方式支持该文哦!
素妍用了些晚膳,将布阵所需的清单交给青嬷嬷,领她与二管家一道采办。
宇文琰已回府,到静堂拜见凌薇。素妍说得对,他只是想告诉凌薇收留青霞、紫霞的重要性,却未想会让凌薇担心,令凌氏父子心生忧虑。
宇文琰亦请了凌氏父子过来一并说话。
凌修齐在翰林院办完差事,偶尔会与相熟的同窗、同届高中的官员一起喝茶,每日无事时会早早回到左肩王府,住在凌薇为他们父子安置的专门客院里,今儿一回来,就听凌老爷父子说了左肩王府的事。
他总觉得,这里面透出一些古怪。
凌薇按捺不住,一心想知道卫州王府的事,“听王妃说,叶氏出事了?”
即便凌老爷是他的舅父,宇文琰还是觉得这是王府的家事,更事关老王爷的声誉,低应一声,“叶氏成不了大事,娘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他吐了口气,实言相告,这不妥当,毕竟今儿发现的事,事关朝廷机密,他还是决定继续圆这个谎,“青霞、紫霞的事……”
他犹豫着如何说话,才能合情合理。
凌老爷则认为宇文琰是为难,道:“王爷,无论怎样,她们到底是你的姐姐和妹妹。”
凌大爷道:“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算计王爷、王妃时,可曾想过王爷是她们唯一的兄弟。”
凌二爷修齐微皱着眉头,他只觉得这事很奇怪,到底哪里怪又说不上来。
凌薇面露难色。宇文琰是她的儿子,紫霞、青霞生有二心,可到底不是她生的,却又都是老王爷的骨血,她怎么说都不合适。
凌老爷道:“王爷怎么看叶氏母女买流星阁杀手对付你们母子的事?”
宇文琰微微一笑,释然的。不以为重地道:“流星阁到底是江湖门派,想杀我们母子倒不至于,本王到底是皇族亲王,而娘是有封号的亲王府侧妃。他们最多也就是打听王府的一些秘闻旧事。借打听到的事做文章。”
凌修齐也觉这事颇有些小题大做,“要真敢伤害王爷表弟和姑母,这些人就别想活了。”
流星阁再猖狂,还不敢贸然对左肩王下杀手,要真是这样,还不怕被朝廷给灭了,任他们再厉害,到底是江湖门派,一个江湖门派哪敢与朝廷作对。
凌大爷问:“王爷可知那纸条写的是什么?”
宇文琰道:“那是他们专用的文字,只有他们才看得懂。不过我想不会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最多就是打听娘年轻时的事,或者看我有没有做什么越矩的事。”
凌薇神色微沉,她十五岁时就被叶氏算计生下了宇文琰,之后又在大火毁了容貌,着实没有什么隐秘。只是当年。她从德州到卫州叶家,叶家三房的老爷曾一度纠缠过她,但那时叶老太太还在,他倒不敢有过分之举,而她住在叶家的时间也不算长,不过是三个多月
宇文琰扫过几人,“王妃说。我吓着娘和舅舅了?”
凌薇脸上含着浅笑,早前是被吓得不轻,可这会笑容灿烂。“没有的事,只是觉得这事很大,去找妍儿商议。”只是她没想到,宇文琰会因为这事找大家议事。
凌老爷早前的凝重一扫而光。化成了淡淡的笑。
凌大爷也露出释然与轻松的笑,审视着凌薇与宇文琰,见他们母慈子孝,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
凌修齐虽带浅淡的笑意,却隐有深思。
宇文琰道:“为早上吓着娘与舅舅的事。本王道歉。”
凌老爷觉着这言重了,“都是自家人,你也是担心你娘才说出来的。不碍事,不碍事!”音落,他先爽朗地笑出声来。
宇文琰见没事了,道:“今儿有事耽搁了,我还没吃饭呢。”
凌薇“哟”了一声,当即唤了乔嬷嬷来,正要令乔嬷嬷去大厨房弄吃的来,只听青嬷嬷的声音传来:“王爷可来了?”大丫头回了声“在偏厅呢”。
青嬷嬷携着紫鹊,是特意过来送膳点的,含着浅笑,进了偏厅欠身行礼,“王妃猜着王爷回府了,孙嬷嬷煲了只药膳鸡,又下了一钵喜面,令我送来给老敬妃、王爷和大家都赏赏。”
凌薇心下好奇:“喜面?”
好好儿的,哪来的喜面。
紫鹊将托盘搁到桌案上,乔嬷嬷从静堂小厨房取了碗筷来,给众人盛鸡汤和面条。
青嬷嬷道:“一更二刻时,江家来报喜的小厮到了,可不是件大好事么,今儿酉时下大雨那会儿,平国大长公主给江家添了个大胖小子。”
阿九生了!
去年二月生了位千金,满周岁时被新皇赐封为二等郡主,与镇国大长公主的长女一样,都是二等郡主。文雅封的是三等郡主,等同县主,不过郡主的称呼更为尊贵些罢了。
凌薇笑:“添丁进口这是喜事。”
青嬷嬷笑着颔首,来报喜的人照着规矩送了喜面、喜蛋,又有一只脖子上扎了红绸巾的公鸡,不需用,看到那公鸡,便知是添了个大胖小子。
有了喜面,孙嬷嬷又煲了只药膳鸡,正好用鸡汤下了面吃。
凌太太因挂着德州家里无人照应,给凌修齐订亲之后就离去了,临走的时候叮嘱了凌薇和凌大爷,留意着要给最小的修婉在皇城寻个好婆家。
凌大爷亦听人说了江家的家规,在皇城都是数一数二的家风严谨,问:“江家可还有十几岁未订亲的少爷公子?”
青嬷嬷皱着眉头,“眼下十几岁的,只得六爷江传堂,在江南慕容家学艺,也早与镇国公府的文馨郡主订了亲。”
凌大爷面露憾色。听说江家的门风好,家教严,儿孙们个个都争气,凌大爷颇想与江家结亲的念头,想着自家的两个妹妹,个个都是才貌出众的,没想江家的适龄男子竟早早订了家,订的还是镇国公府的嫡长孙女。
宇文琰想了片刻,突地道:“我倒想起一个来。韩媒婆的儿子江诗允!”江家除了江舜诚的儿孙,还有同族的子弟。
这孩子当初在晋阳,那可是出名的神童,前年恩科他因染了风寒未能应考。
青嬷嬷灵光一现,“哟!这位公子倒是晋阳西岭江氏里少有的人才,如今得有十五六岁了,早前是见过几回的,长得相貌堂堂,文质彬彬,谈吐也不俗……”
凌大爷审视着凌薇,又看着凌老爷,支吾道:“他娘是媒婆……”这身份也太不搭配了。
媒婆、稳婆,这都是下三滥的职业,凌大爷颇有些介意。
凌老爷道:“江家人都没因韩氏是媒婆而介意,我们又何必介怀。”
青嬷嬷笑着连连应是,“江诗允的姐姐诗恩,嫁给了江家老太太娘家的侄孙儿。虞老爷在西市天桥旁开了家拍卖行,专拍三百两银子以下的物件。虞太太又开了家绣坊,家里有几座田庄,日子倒也过得殷实。虞二爷上届恩科中了进士,在云州做知县。虞家祖上,原是晋阳的贵族。虞老爷被庶子迫害,这才弃文务农,后来又从了商……”
她细细地说了一遍,凌大爷一提,青嬷嬷就嗅出些异味来,凌修洁是许了亲的,凌修婉亦才十三四岁的年纪,若是许了江诗允,可不真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么。
宇文琰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好吃!香!”凌薇却没吃,看着他吃,小声叮嘱道:“你倒是慢些,砂锅和钵里多着呢,吃了再让乔嬷嬷盛。”宇文琰不管不顾,依旧大口吃面,直吃得“倏倏”直响。
凌老爷本还矜持着,想过会儿凉些再吃,见宇文琰吃得香,捧了碗尝了一口汤,膏汤香味扑鼻,虽说是药膳汤,竟有一股子难得的香味,诱人垂涎欲滴。
青嬷嬷又道:“允爷九岁就过了童试,十二岁过了乡试中了举人,这在晋阳是出了名的神童。上回恩科,染了风寒,这才没有下场,加上江家老候爷说,他的年纪到底小了些,下回应考也是好的,毕竟身子要紧。”
若他是一早来的皇城,应该在皇城书院读书。凌修齐道:“我怎没听说过此人?”
青嬷嬷道:“他没在书院读书,在家里闭门苦读,每遇不懂的地方,就去拜访求教。倒听老候爷说过,说他年纪不大,已是学富五车了。他原在皇城书院学过一阵子,说先生们讲的课,多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