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铁血民国 >

第39部分

铁血民国-第39部分

小说: 铁血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光荣,并且非常爱国的事。
社会党高举爱国的旗帜,号召所有党员为国家奉献,为国家牺牲,这一宣传得到了青年学生的认同,在全校的演讲比赛,《青年如何为国奋斗》中,二期学生邓演达、白崇禧、吴佩孚等人脱颖而出。
“观乎当今总统对日本依赖太甚,长此以往,对我国的独立发展不利,特别是日本现在占据东北部分资源,日本侨民在东北表现嚣张,引起东北军民的强烈不满。”
有不少学生都对此有了共识,再加上社会党的宣传,都主张和日本划清界限。
孙中山主持的政府现在正陷于同盟会和共和党人之间的内部纷争之中,而且,政府的运转需要资金维持,去年由于国库尚有盈余,东北对中央有一定支持支持,但是杯水车薪,特别是南方在裁军之后仍然有将近15万的士兵,一旦无饷可发的话,士兵随时有扰民之事发生。现在的政府最忙的就是筹集资金。
按照张謇的预算,临时政府一年的军费需要5000万两、中央行政及外交经费至少需要3000万两,加上其他支出,一年的财政支出需要2亿两;但眼下海关税3000万两,两淮盐税仅1000万两,除此无其他进项,外省除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稍有盈余补贴中央财政外,其他各省尚且不能自足,中央财政每年最少赤字8000万两。
府库空虚,庞大的军费开支无着落,连政府公务员的薪水都发不出。孙中山只好将目光投向英美银行商谈借款,但他殊不知,袁家文的底线就是不向外国人借款,特别是日本人借款,孙中山同意向外国银行借款一事又像曾经袁世凯想向英美银行借款一样触怒了袁家文。
“其实借款一事并无大碍,如果条件不是那么苛刻,我看可以同意。”张学杰清楚现在政府的财政危机,现在的孙先生处境并不好,接手总统之位一年多,但北洋派和立宪派仍然不是很重视政府命令,财政上也不是很尽心,而且北方各省财政皆有截留,上交给中央的财政税收更少,这对于已经财政赤字的国民政府无疑是雪上加霜。
“你能接受,我可接受不了,不把他们脑袋里那种根深蒂固的寻求他国帮助的观念给扭转过来我就不罢手。”袁家文愤愤地说,“你说怎么这些人就没有我们伟大领袖曾经提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思想呢?我们的新中国都可以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国防产业、科技产业,你说现在的人思想怎么就那么封闭呢?”
“不要把以后的领袖和现在的人相比,不要忘了我们的伟大领袖也是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才终于找到属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才终于明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现在你怎么和当权的人说?现在的都只是一些文人政客而已,我倒觉得说不定你祖父我和父亲还更能理解这个道理呢!”张学杰拍拍袁家文的肩膀,以示安慰。
“真要说啊,这个年代还是比较适合军人掌权,不适合那些文人,军人比较信奉丛林法则!”袁家文点点头。
“时机适当的话,还是让你的祖父恢复身体吧,其实只要他不抽风想要当皇帝,他来主政还是比较合理的,至少他的政治手段比较成熟。”其实真正和袁世凯接触了,和这个年代的很多曾经在历史上留有恶名的人接触了,才发现历史所言不尽其实。
张学杰一直对北洋派系的人有一种包容感,或许是因为知道所有的北洋军阀最后没有一个人当了汉奸吧,既然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都没有当汉奸,又怎么会在自己拥有雄厚实力的时候当汉奸呢,这些老奸巨滑的军阀对待帝国主义不过也只是利用而已,利用帝国主义发展自己的实力,对抗其他军阀,如果真的谁掌权了,统一了中国,又能够和帝国主义对抗的实力了,说不定第一个要对付帝国主义的就是他们。
现在的妥协、退让,不过都是因为自身实力的不足,想要借助帝国主义的势力对付自己国内的敌人,想法是好的,可惜的是,低估了帝国主义的野心。
张学杰和袁家文现在做的,就是拼命地加强自身实力,增强这些北洋派系对抗帝国主义的决心。
真的该让袁世凯出山了,曾经历史上说过袁世凯为了当皇帝和日本人签署了“二十一条”,但张学杰在军队时曾经听过另外一个版本,袁世凯用自己的所有努力企图推迟签约“二十一
条”,如果不是因为袁世凯对于签署“二十一条”不是很乐意,说不定日本人早就支持他当皇帝了。从这个角度分析,袁世凯在这一点上是站稳的,不算卖国。
“向英美银行借款就是我祖父重新出山的最好时机,不过,前提是,解决好钱款的问题。”袁家文仔细分析着近日的所有一切。
“钱的事情不用担心,怡龄说了,我们要多少,她尽量去挣。”话一说完,张学杰和袁家文两人的脸色都变得比较古怪。
“这话虽然没错,但我咋怎么听怎么不对劲呢?”袁家文咂咂嘴。
“怎么感觉像是吃软饭的小白脸。”张学杰不爽地嘀咕。
“对,就是这种感觉,我真他妈的想和她换换,我来挣钱养你们。”袁家文一脸菜色。
“换?怎么换?你能像她一样精通金融投资,还能把二十世纪大小历史如数家珍,对各国重大金融了如指掌?”张学杰没好气地打击袁家文。
“算了,由得她折腾吧,她要是能够把美联储折腾成她个人的,那就太棒了。”袁家文心里期待着那历史性的一刻,相信硕鼠的实力,在这个扮演先知的社会中,她完全可以造就第二个罗切斯得家族,暗中掌控着世界的经济。
*******
如袁家文和张学杰所预料的那样,英美银行团果然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银行团提出以监督中国财政为借款的必要条件,其办法约分两途:一为监督用款,一为监督遣散军队。唐绍仪以此项条件苛,遂严辞拒绝。同时,同盟会也坚决反对在苛刻的条件下借款。唐绍仪为了冲破银行团的藩篱,乃于3月16日转向比利时华比银行借款一百万磅(七百万元)。此事触怒了银行团,银行团为了保持其对华借款的垄断权,公然以停止贷款相要挟,驻北京外交团也提出抗议,认为孙中山难当大任,强烈要求北洋派的徐世昌或者冯国璋主持工作,国内民众不明真相,对孙中山的态度也有所变化,加上立宪派人的鼓动,国内不少报纸又开始指责孙中山,同盟会内部又隐隐有倒孙的影子。
宋庆龄坚定地站在孙中山一边,一边给自己的妹妹怡龄写信,一边联系袁家文和张学杰,并多次前往上海面见自己的大姐和姐夫孔祥熙,希望他们能从中斡旋,帮助孙中山解决财政困难。
“二妹,不能怪小妹和张大少对同盟会的态度,上次的事同盟会确实做得有点过分了。”宋霭龄温和地劝着自己的妹妹。
“我知道小妹受了委屈,可惜那些人现在掌控着军队,对于孙先生的命令也不是那么遵守。”在自己的家人面前,宋庆龄觉得异常疲惫,
宋庆龄很清楚,东北目前的发展非常喜人,不少的财团商团都期望进入东北开发资源,为了能够顺利进入东北,都和张学杰保持了非常好的关系,袁家文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没有担任实际的职务,但是他是袁世凯长孙这一点足以让所有人对他另眼相看,特别是他名下的各大煤矿开发公司等,更是让袁家文暗中累积了巨大的财富,对于这一点,宋庆龄心知肚明。小妹怡龄在经商上富有天赋,但婚庆一事让怡龄和同盟会之间产生了隔阂,国内的商业小妹一概撒手不管,父母对于同盟会也多有怨言,此时该如何做才能让家中重新支持孙先生呢。
宋庆龄更多地还是希望能够说服小妹怡龄站在自己这边,不但因为她能够带来巨大的财富,是很多华侨和富商期望交集的对象,更是因为小妹现在的影响力,社会党的创始人之一,东三省总督之儿媳,有她的支持,将会得到一大批人的支持,孙先生的总统之位才能真正地稳固,才能真正地为国为民做事。
*****
“二姐所言有理,不知孙先生目前准备如何解决财政困难?”张学杰非常礼貌地接待了宋庆龄。
“前几日,孙先生已经由宫崎寅藏陪同,与日本最大的企业三井物产会社上海分社支店长藤濑政次郎相见,商谈借款事宜。”宋庆龄不认为这些有什么值得隐瞒的,而且眼前这人还是自己的妹夫。
“先生可曾想过日本人狼子野心,向他们借款无疑于与虎谋皮,不知先生为什选择日本?”
“不至于吧,先生的革命事业是得到日本的大力支撑的啊!”对于日本,宋庆龄还是抱有好感的,认为日本政府对中国是友好的,只有少数军人对中国有企图,这也是很多同盟会成员的一致意见。
听了宋庆龄的话,张学杰也不以为意,对于这个年代的很多革命党人已经彻底失望了,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主要还是历史的局限性,“二姐如果有空,可以听听我们学生组建的辩论赛,看看我们对中日两国关系的看法。”
*****
藤濑和孙中山会面之后立刻与森恪商议,森恪是日本大阪人,早年在上海、长沙等地工作,与陈其美、张静江等人多有来往。武昌起义时,森恪原本正在三井物产会社纽约支店工作,三井财阀立即将他调回东京本店,充当与中国革命党人之间的联系人。
日本长期对中国的汉冶萍公司有所欲求。汉治萍公司为1898年盛宣怀所创办,但一直为资金不足所困扰。日本属于贫铁国,为发展重工业必须发展钢铁企业。由此日本便看上了汉冶萍公司,曾先后13次向汉冶萍贷款。
武昌起义爆发后,日本为巩固在汉冶萍利益,迅速派遣军舰前往武汉。当时日本海军大臣曾训令驻汉口第三舰队司令官:“关于大冶(铁矿山所在),如暴动波及该地,有理由以国家自卫权之名义进行防护。”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当日本东京三井物产会社常务董事山本条太郎接到上海藤濑的报告后,立即征求日本外相及首相的意见,决定以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为条件,贷款500万元给南京临时政府。
1913年11月,三井物产会社将草拟的《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契约书》送到北京,交由孙中山和黄兴签字。主要内容有:
(1)公司资本定为日币3000万日元,由中日合办;
(2)中日股金各半,股权相同;
(3)公司已借日债1000万日元,此外再借500万日元共1500万日元,作为日方股金;
(4)前项500万元由公司贷与北京政府,部分款项以现金交付余额作为向三井购买军火的费用。
整个借款过程都在秘密中进行,除孙中山、黄兴等少数人知情外,其余财政部、实业部、参议院一概不知。可惜的是袁家文怎么可能让这件事成功,协议送来的第二天,情报人员已经将契约书抄录下来摆在了袁家文的桌上,当即第二天,此事为北京政府机关报《国民日报》披露。消息传出,舆论大哗,参议院议员质询政府,大部分同盟会成员和立宪派同时反对此议,纷纷指责孙中山罔顾民族利益,公然将中国资源资助他国,是卖国之举。
盛宣怀不得不公开声明,称自己对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并不知情,然后所有一切的矛头皆指向孙中山和黄兴。
为了顾全大局,黄兴不得不出面承担所有责任,宣布辞去副总统一职,此协议作废。
孙中山不得不酝酿新的贷款方案,他和黄兴商议想通过上海都督陈其美,说服轮船招商局,以招商局名义向日本借款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