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 >

第578部分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578部分

小说: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张居仅仅列出三个溢号,便让皇帝失态,尚书心惊呢?这就得简单介绍下官员的猛号了。要知道溢号这东西,可不是一般人能得的。必须要有百官和礼部共议决定。而且在宋朝时,皇帝在此事上没有发言权,也就是说,都是死者同僚们商量出来的,所以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

    官员谧号不像皇帝谧号那样一味溢美,不是乱起的,那在礼部都是有规定的。单说宋朝。一般都是一字为正一字为辅,也就是两个字的。首字是对官员进行定性,对文官来说,最高的是“文”终宋一世。得“文某,者不过一百四十人;对武官来说,最高的是“武”终宋一世,得“武某,者,不过二十多人而已。

    文后面的第二字,按照高低顺序排队,依次为“正忠恭成端恪襄顺,,武后面的第二字,按照高低顺序排队,依次为“忠勇穆刚、德烈恭壮

    还有一种更牛逼的,就是文武双全的,会得通溢,以“忠,开头。其中以“忠武,者最美,因为这是千年偶像诸葛亮的谧号;其次是“忠献”“忠肃”“忠敏。等。

    韩骑既当过宰相又当过元帅,当然是文武双全,得一仅次于诸葛亮的溢号,可以体现其在当时人心中地位之高。

    当然绝大多数人,文就是文。武就是武,泾渭分明的。读书人都有个理想,那就是“生当太傅,死谧文正”太傅是官衔的最高等级,而文正就是谧号的最高等级,士林公认,此是“谧之极美,无以复加”终宋之世,得此溢者,不过欧阳修、范仲淹等寥寥数人,都得是公认的德才兼备,毫无瑕疵的完人才行,欧阳修能得此谧,便已被认为是无可超越的完美了。

    而王佳的璇号,一说是“尖”一诺是二尖恭”这们耳都不是井么好隘。先说前者,“单溢问高深者所谧的字,得此溢者,本身是学问大家,但是和政治的牵连并不大,比如“文起代之衰,的韩愈,“程朱理学,的朱熹,“新乐府运动。的白居易,还有些名气较也得此谧的,如杨亿、李翱、陆希声、权德舆等人,这些人都多多少少当过官,但都不算是国之重臣,参政也不深入,所以单溢“文”是专门是为了赞扬其在学问上的造诣。由于他们和国政的相对隔绝,所以没有用另外一个字来配合,因为后面一个字无论是

    “正”“忠襄”“憨。等等,都需要在政治活动中体现出来。

    对政治家本身来说,除了学问之外。更看重的是对其为政的评价,也就是溢号的第二个字”如果缺失的话,实在不是什么好评价。

    但王洼和晚他一年身故的王安石例外,这两人确确实实是重臣,都搅动一时风云,身上的政治气息。隔着十里八村的就能闻到,为什么也是“单值文,呢?这要从当时的政治气氛考虑,拗相公的溢号“文,是哲宗给的,哲宗时新旧党的势力仍然还在相互抗衡着,哲宗本人也经历了从一个旧党支持者向新党靠拢的过程。特别是由于太后的存在,情况变的更加复杂。也许是为了妥协,两边都不想得罪?所以起了个不带政治褒贬的猛号?还是有意否定两人在政治上的表现?这就不得而知了。

    但无论如何,一个风云数十年的宰执,却没有得到政治上的肯定,那便是大大的失败了。

    听了张居正侃侃而谈,嘉靖忍不住驳他一句道:“那么文恭呢?《宋史》上说他谧号。文恭”并不算差呀!”

    “放在别人身上不差”。张居正竟笑起来道:“放在王佳身上,可就是莫大的讽利了

    我不说啥,看我接下来的更新吧”(未完待续)

第六三二章 火了

    ,一一一”

    王珐以进用,他的文章繁富瑰丽,自成一家,朝廷重大典策。大多出自他的手笔,士林都很称赞他,两制更是以其马首是瞻,他死后皇帝还赠太师,停朝三天,表示哀悼,可谓是极尽哀荣了。

    而且在“正忠恭成,端恪襄顺,八个字的排序中,“恭。排第三,虽不算极好,但也不差。所以嘉靖才会有此一问,当听到张居正发笑。皇帝更奇怪了,道:“难道联的问题很好笑吗?”

    “微臣失仪,皇上恕罪。”张居正赶紧道歉道:“微臣岂敢对皇上不敬?微臣笑的是王挂的值号。”

    “文恭有何好笑?”嘉靖沉声问道。

    “文恭并不好笑,如果臣能得此谧号,那真要高兴的活过来。”张居正道:“但王挂得这个溢号,就让人笑那授谧之人不地道了。”

    “此话怎神”嘉靖问道。

    “皇上可知王廷有个很有名的绰号?”张居正笑道。

    “三旨相公嘛”嘉靖不由笑道:“这个谁不知道原来王佳从执政大臣到宰相,共柄国十六年,却没有任何立议倡明,一概奉承顺从。当时人把他唤作“三旨相公”说他他上殿进呈,对皇上说“臣来取圣旨。;皇上批示完可否如此,他便说“臣领圣旨”绝不反驳;待到退下告诉禀告事情的人,便说“已得圣旨,照着去办”典型的传声筒,从不发表自己的主张。

    再看他的谧号“文恭”那个恭字表面上是“不就善、守正不移”但用在王佳身上,多少有讽刺他迟缓暗弱,从不立议倡明,毫无建树的意思。

    王洼又因在任时的某些事得罪,追贬万安军司户参军,削去赠官谧号,后来几经反复,在政和年间才又恢复。

    无论如何,当时对王莲的评价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华夏这片神奇的热土上,始终脱不离反道德论的狂桔,仿佛一个。人的历史评价高,那他做的事情就一定是对的,反之就一定是不对;尤其是两者相遇时。人们都会毫不犹豫的支持前者。

    张居正反向利用这一规律,使自己有惊无险的顺利过关,还让嘉靖龙颜大悦,问他道:“这是你早就深思熟虑过的,还是为了应付责问。临时胡诌的?”

    “皇上明鉴”张居正道:“微臣是湖广江陵人,距离承天府不过百余里,向来引以为豪!能得以修撰《兴都大志》,自豪之情无以言表。早已暗下决心,呕心沥血也要将其修得尽善尽美,又怎会没有预先考虑到这事儿呢。”

    嘉靖一听,哎呦,还是老乡哩!信任感登时大增,又听张居正道:“而其此事微臣也请示过总裁了,袁部堂也说是可以的。”

    袁姊不得不点头了,他惯会察言观色,看嘉靖眉眼带笑,便知道皇帝被挠到痒处,张居正定会得到莫大好处了,这时候该如何选择,他当然不会犯糊涂了。便抬起头来;对嘉靖很肯定道:“是的,皇上,这事儿微臣跟太岳合计过,都觉着没问题才用的。”

    嘉靖闻言龙颜大悦,对张居正最后一丝怀疑也消失不见了,终于彻底露出笑脸道:“都起身吧。”

    “谢皇上。”两人齐声应道。然后站起身来。张居正感觉背上流飕飕的,这才发现已经满是冷汗了。

    张居正对于此事的解释深得圣意。嘉靖不仅不再追究他的责任,还让他和袁姊分别撰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以正视听。两人的政治觉悟都很强,立刻体会到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是皇帝对大礼仪的最后定论。写好它绝对会得到嘉靖丰厚的回报。

    但张居正却出人意料的婉拒了,他对嘉靖道:“论及作文,臣不及袁部堂的十分之一,不敢幕门弄斧。还是专心修撰《兴都志》吧。”

    袁姊是大明朝的“一支笔。论起写文章来,嘉靖当然对他信心更大。心说看来这张居正还有些自知之明。闻言问袁姊道:“袁爱卿意下如何?”

    袁姊满脑子都是立功往上爬。便痛快的答应下来。这就是眼界上的差距,他光看到了写这篇文章的好处。却没看到将来的坏处,嘉靖在时。当然不无稗益,可一旦嘉靖崩了,谁知道将来是个什么风向?万一新君否定先帝的所作所为,那这篇文章可就要了命了。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有时候失败的命运,都是在早些时候种下的。

    见他答应下来,嘉靖心情大好。对袁姊道:“你把《兴都志》总裁的担子卸下,专心写这篇文章。等写好了,联自有重用。”又对张居正道:“你接下袁大人的担子,好好修撰《兴都志》,等圆满完成了联也有重用。”

    两人都高兴的应下,准备告退时。却得嘉靖留下用膳,吃了顿素斋才回去。

    袁姊和张居正被叫去审问,不仅没有被怪罪,还被留下吃饭的消息。很快传了出来,各方势力闻言无不惊诧莫名。

    严世蕃自然气炸了肺,他感觉自己真是流年不利,往年自己想要算计谁,哪有失手的时候?且被他认为是当世人杰的三人中,陆炳已经归西,杨博在家丁忧,原本以为就剩自己一个高手,难免目无余子,生出小看天下英雄之心。

    谁知老天作弄,他干不掉的对手竟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几次算计均告无果而终。要说打不到徐阶他也认了,毕竟是宦海沉浮三十年的老油条,在严嵩全盛时都能存活下来;就是收拾不了沈默,他也勉强习惯了 毕竟你来我往、明枪暗箭好多回。他也知道那小子神的很,更兼有皇帝庇佑,谁也奈何不了了。

    所以他今年的两场反击,全都避开了这两人,选取相对弱小的对手作为突破口,心想这下总该没问题了吧?谁知无论是吴时来、张肿、董传策,还是张居正,他一个也没拿下!

    这是后生可畏,还是我变弱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无力感,包围了不可一世的卜阁老,让严世蕃变得无比沮丧,索性关起门来醉生梦死,不理外面的鸟事,,不过别人醉生梦死是消沉逃避,在于他来说,却是灵感的源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想出什么好主意了。

    但在徐阶那里,却叫一个老怀大慰啊,想想也是,既然是自己认定的继承人选,怎能不经风霜砥砺呢?徐阶暗道:“过去太岳的光芒完全被沈默遮盖,并不是他本身的实力问题,而是自己这个当老师的,以前把他护得太紧了,让他都没了施展的机会。曾经一度,徐阶对张居正的能力产生过怀疑,认为他将来不可能是沈默的对手,甚至有了改为培养沈默接位的想法”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如今的沈拙言虽然一时被闲置,但徐阶这样的皇帝近臣,清楚嘉靖打压沈默,并不是对他有什么不满,而是怕他成长的过快,将来的皇帝还没登基,就先变成权臣,这让新皇帝如何掌握?

    他很清楚,沈默已经自成一家。对自己持礼甚恭,其实本质上是相互合作,各取所需,离了自己也照样能活下去,加上人家年轻着呢,把他老徐熬死了一样当首辅,凭什么要全盘接受你的安排,给你当孝子贤孙?

    恰恰这个时候,张居正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想来想去,孩子还是自家的亲,还得全力栽培才行。

    徐阶决定改变对张居正的呵护态度,让他自己去闯一条路出来!

    当得知此事时,沈默正在招待自己的学生,为他们明日的殿试伐行。他默默让传信的三尺退下,自己则不动声色继续招呼众人吃喝”因为明日要上考场,所以今日都是以茶代酒,当然是以吃喝为主。

    但沈默自己喝得却是白酒,在场十八个学生,他便掉喝了十八杯,学生们要拿酒陪他,他摇头不让。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