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红楼如玉君子 >

第17部分

红楼如玉君子-第17部分

小说: 红楼如玉君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海也笑眯眯的对着林老爷说恭喜,加上前段时间发生的事,对于林老爷,林海倒是越发的满意起来。至少他对江氏的态度,和做事的手段很让林海高兴。

林老爷喜得一子的消息,不到一天就传到了世交的耳朵里了!

第二天,江老夫人和张氏于氏就张罗了一大堆的补品来了林府,四个女人嘀嘀咕咕的在房间里说了好些话,才散去了!

等到小包子出生后的第三天,就是一场盛大的洗三宴,因为是个男孩,而且林老爷又升了一级。小包子的洗三宴倒是比双胞胎还有盛大一些。

有了盼头这日子过起来就没有那样的无聊难熬了!

现在每天,林老爷回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正院看看几个孩子。

林家大小姐林?f玉已经四岁了,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加上江氏这段时间忙着生孩子,也没多少时间看着她,倒是养出了几分娇惯出来,江氏正琢磨着,是不是要给她找一个教养嬷嬷来了!

双胞胎林滢玉和林湘玉才两岁,一直养着江氏的跟前,现在才开始蹒跚学步,小身子一摇一摆的,看得人好笑。

当然最得林老爷和江氏喜欢的还是这个刚刚出生的小包子,几天后,小包子的五官已经长开了,小脸圆润,眉眼柔和,一双眼睛整天滴溜溜地转着,也不爱哭闹,而且是个不怕人的逢人便笑,看上去十分讨喜可爱。

在林海扳着手指头,数日子的时候,时间偷偷地溜走,江氏也坐完月子了!

林海家这支向来是一脉单传,江氏再次喜得麟儿,全家高兴得不得了,因此满月礼办的格外隆重。满月礼是人生的开端,同时也充分蕴含着人们对新生命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家庭、家族、亲族、乃至社会对新生命的关怀和重视。林家作为延绵数百年的世家大族,特别是向来子嗣单薄的氏族,对于新生儿的重视可想而知。

满月礼当天,林家是高朋满座、客似云集。训练有素的仆人们忙的是脚不沾地,可却不见一丝慌乱,令来观礼的客人们心中赞叹不已,暗道林家的规矩是顶好的。

满月酒当日江氏一身千重深红缠枝绵的长裙,加上头上的蝴蝶穿花金步摇,硬是将江氏衬托出了几分艳丽。到场的夫人都暗暗称奇,也不知道江氏这段时间吃了什么仙丹妙药,竟然像是焕发了第二春一样,艳丽动人。

林海作为家里的嫡长子,现在已经九岁了,自然不能再在内宅女人堆里混了!在前院帮着跟着林老爷招待男客,虽说他还没有正式进入官场,可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跟这些老狐狸们打好交道,他将来也多些门路。

交情,交情。就是要多多有交集后,才会出来感情,没有感情,人家凭什么要在你困难的时候帮你一把。

林海也不指望,别人现在就对他另眼相看,只要能在别人心里留下一个淡淡的好的印象便好!

没一会儿,今天的主人公,就被安嬷嬷抱到前院来了!大家争相瞧着小包子。

林海抬眼一看,好家伙,全身的红色,只见小包子上身是一件红色穿花百蝶蜀锦短袄,露出里面桃红色绣着五毒的小衣,下身一件和短袄同色的杭绸撒花裤子,手上还有戴着八宝赤金缠丝镯上面有三个金的小铃铛,他一动就叮叮当当的。

江老太爷一马当先,抢在别人的前头,第一个抱到了自己的小外孙,低头一看,小包子一双乌溜溜地黑得像黑珍珠一般大眼,晃动着手脚不满身上的束缚似的。

江老太爷被小包子这一双眼给吸引住了,好半天才对着林老爷笑道:“不愧是我的外孙,眼睛又亮又大,以后一定是个聪明的……”

一群人连忙附和,林海也打趣道:“外孙,自然是个聪明的。”

众人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江老太爷也将小包子递给了林老爷,转过头来,摸了摸林海的脑袋笑道:“我的外孙自然都是聪明的。”

林海抿着小嘴笑了,然后看着江老太爷将一个璎珞金丝彩玉项圈带在了小包子的脖颈处。旁边的人看见江老太爷给了,也连忙拿出给小包子的满月礼。

林海一边帮着小包子致谢,一边瞧着众人礼物,倒也都大方,不是项圈就是玉佩的,玉料宝石之类都是顶好的。想到自己曾经清理自己的私房钱,这些东西也不少,足足一大箱子,这道谢声倒是多了几分真诚,好歹也拿人手短呀!

因着二少爷的满月酒,林家足足热闹了一天,才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第一卷少年英才 第三十一章 六艺书院

等着小包子的满月酒过了,林家也恢复了以往的清净。

不过这只是相对于某些人而言,对于林海来说,自从前几天被林老爷拎到书房去,来了一个亲昵的父子相谈后,接下来的一年,自己就要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

你说原因?

还不是那个六艺书院惹的事。

林老爷想着林海还有一年就满十岁了,他打定主意让林海十岁的时候去报名参考,因此觉得也是时候告诉林海了,让他用功读书。

六艺书院,这么名词林海还是第一次听到,随着林老爷给他解惑才明白了这个书院的地位。

六艺书院乃是凤朝四大书院之首,坐落于京城,历代山长皆由孔家嫡枝子弟担任,走得是精英路线。施行严格的小班教养,一直都是秉承着宁缺勿筏的理念,哪怕那一年一个新生都招不到,也不会放宽条件。

十岁到二十岁都可报考,进去后一共五年的教学年,据说里面还有一座藏书阁,里面收藏着很多的孤本,这些孤本也只有成为六艺书院的学生后才能有幸一阅。

历届从六艺书院走出来的才子,不说个个都流芳百世,但是日后都有一番作为,或是在朝廷之上长袖善舞成为一代名臣,或是在战场上英姿飒爽成为一代名将,或是为父母官造福一方百姓……

总之,只要你能进六艺书院,能在里面顺利的挺过五年的教育年,日后你的仕途还没有开始之前,在官场上就已经有一张极大的关系网了!

另外与六艺书院并称为凤朝四大书院的是:位于湖南潭州的岳鹿书院,位于江南苏州的君壁书院,位于山西太原的群英书院。

这三个书院也各有各的特色,其中位于江南苏州的君壁书院,据说背后有林家的身影。

听到六艺书院这么牛逼,林海也有心去考一考,试试自己的水分,看看自己能不能再古代混上一个天才的名称。

今年六艺书院的招生已经过了,听说只有十个人顺利的考入,算得上是近几年考入得最多的一届了,可不要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这可是在京城呀!

京城是什么地方?

百官云集,功勋满地,世家扎堆,才子成排,皇亲国戚一板砖砸一片的地方,遍地都是读书人,这些人家有没摸过书的么?就算废才不少,架不住基数大啊!出天才的几率也比其他地方大多了!

这种地方进朝廷开办的国子监不算什么,有钱有势开点后门就能进去,可是考进六艺书院就很算得了什么了!

事后,林海才知道为什么林老爷这么着急,除了要完成他自己儿时的一个心愿外,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陈家的嫡次子今年去报考了六艺书院,虽然没有考上但是还是让林老爷心里不痛快,只因林家和陈家是死仇,这还是在凤天祖打江山的时候结下来的仇。

话说当年,林家和陈家的祖先同为凤天祖的幕僚,其实最初只是一件小事,就是因为攻打金陵一事,两人出现的分歧。本来打仗方法意见有不同,这也是常事,只是后来因为凤天祖觉得陈家祖先的方法死伤太多了,因此便采用的林家祖先的方法。

然后等着凤天祖打下金陵登基后,大封功臣,林家祖先被封了侯,而陈家祖先却仅仅的一个一等将军,爵位整整的低了两级。陈家祖先心里便觉得是林家祖先抢了他的侯爵之位,便对着林家祖先暗恨起来,过后好几次对着林家下黑手。尤其是在林老爷的父亲早逝的时候,陈家可没少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都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但是又有冤冤相报从未了的说法,而且两家虽然同为文臣,但是林家是站在保皇派纯臣这边的,而陈家虽是开国功臣,却没有林家这么有眼光,有些跟着开国时风太祖封的四王八公混了!

立场不同,利益也不同,自然有矛盾的时候。于是这仇便越结越深,现在都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了。

林老爷看着林海聪慧,想让他考进六艺书院,日后在官场上多很多的助力。

陈家现在的家主陈子然又何尝不是同样的想法了,他的嫡长孙因为内院宅斗的关系,小时候被人毒害,虽然没有丢命,但是资质却被限制了!好在嫡次孙资质不错,他便让人用心的培养,一心想着让他考入六艺书院。

林老爷知道了这个消息后,自然心里各种的不爽,想让林海抢先考入六艺书院,但是他又不想给林海太大的压力,所以才没有告诉他。

林海不知道林老爷心里的各种着急,这会儿,他正拿着六艺书院的考题研究了!

总的来说,分成了几大块,看上去倒是很简单,不过就是考考生的应变能力了,但是偏偏这个应变能力很能说明一些问题,这是关系着你能不能在官场上混得开的问题。

比如贾政那个假正经,凭着四王八公的名头,混了一辈子还是最后关头元春封妃,才升了一级,变成了正五品的学政。

这就很说明问题,贾政在官场就是一只呆头鹅,混不开,六艺书院是肯定不会收这样的学生的。

看看六艺书院的制度,堪比现在的私立中学,入学后包吃包住包穿,一个人一年的学费才十两银子。想想原著中的刘姥姥去贾府打秋风,王熙凤随手就给了她二十两银子。

可见对于有钱人来说,十两银子真的不算什么,加上六艺书院每年才多少学生考入,要是拿学费这点银子来用,书院里那些赫赫有名的夫子的工资都不够发,更不要说还让学生包吃包住包穿了!

因此六艺书院或者是孔家,肯定是倒贴银子进去的。

是个人都不会干折本的买卖的,何况是从战国延续至今的几乎经历了整个中华民族所有历史的孔家了,孔家虽有衍圣公的名号,但是却很少有人出山当官。

因此,林海觉得六艺书院就是孔家拿来收买人心,拉拢人脉的,否则不会有这么严格的入考条件。

不过,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不是吗?

第一卷少年英才 第三十二章 六艺书院的考试(上)

春风徐徐,微风抚过之处,带来阵阵精幽的花香,粗犷的小路两边野花开得正盛,雪白艳红交错,衬着莹莹的绿色和金色的阳光,显得格外好看,一辆马车缓缓的顺着小路向前驶去。

没一会儿,马车在一处山脚下停了下来,车夫下了车,不敢懈怠,连忙伸手将马车里的主子扶下来,下车的人正是林老爷和林海。

今天是六艺书院招生的日子,林海早早的就起床收拾好,跟着林老爷上了马车。六艺书院坐落于京城郊外的一座山脚下,占地面积极广,书院里甚至还有专门的跑马场。

就这么半会儿的时间,又有几辆马车驶来。

林老爷也不理其他人,带着林海去门口报名去了!

看到排队报名的长龙,林海只能在心里感慨一句:六艺书院,不愧是六艺书院,瞧瞧这架势,和后世那些名牌大学报到处有得一拼。

等了很久才终于轮到林海了,交了一百文的报道费,然后得到了一张纸,林海接过小厮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