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风流大唐 >

第172部分

风流大唐-第172部分

小说: 风流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婠婠如此至情至性的率意行为,在大儒王通眼中无异于“白昼宣淫”,这点自己又怎能相象不出?可是,对于真情流露的婠婠,自己能够躲避、拒绝吗?
王通是一代大儒,是当代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甚至被后世儒者推崇为“圣人”。
如唐末皮日休说,“孔孟之后可继孟氏者,唯文中子王氏(王通死后,该门徒弟子私谥其为“文中子先生”),文中之道,旷百祀而得室授者,唯昌黎文公焉”。
北宋初,“理学三先生”之一的石介更认为王通是“圣人”,“存厥道于亿万世”,“名不朽也”。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千有余年,诸生皆诵孔子,而独荀卿、杨雄、王通、韩愈号为道鸣者”
王通聚徒讲学,固然传授弘扬了经学思想;续编《六经》,对经学亦作了充实补葺;开创了隋唐儒学改革先河,成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
可他依然深受孔孟理念的深刻影响,有其儒家思想的局限性,对汉朝窦太后亡故,武帝当权之后,经大儒董仲舒以系统化和实践形式化,提出的“三纲五常”起到了绝对的承上启下作用。。。。。。
后世,
南宋,
儒家思想集大成者的朱熹,其将先前历代凌乱的思想和点滴的论述加以总结和概括,形成思想理论化和条理化,使人一看就懂,一读便明,为儒家思想的进一步推广起到了巨大作用!
就像汉末,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深受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影响一样,儒学的发展史上,如果没有王通,也许后世的朱熹完善,发扬的理论就不会是那个样子,“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也许影响就不会那样深远和广泛!
自从汉代独尊儒术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德治的国家,核心就是三纲五常,而三纲五常本身就是道德,把道德放在理性之上统治这个国家,统治者用这个作为旗帜来号召人民遵守三纲五常。
但是,破坏三纲五常的恰恰就是统治者本人,最不孝,最不悌,最不忠,最不恕的就是中国的统治者,杀父、杀母、杀儿子,统治者,为了争夺王位,不惜把自己的兄弟和父亲杀死,这是孝吗?
这是虚伪,他们自己都做不到,但他们却偏偏要求老百姓要做到,明摆着是虚伪。
为了使儒家思想得以改变,为了使政治本身走向理性,走向法治,而不是人治,区区一本《论语正解》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众多志同道合的人们参与进来,共同努力,共同推动!
泽被后世的改变,就从王通开始吧!
此时的王通老躯剧颤道:
“小子的思想见解老夫虽不完全赞同,但也认为有其可取之处,可你竟然在如此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做出如此有辱斯文的事来,这,这。。。。。。竖子不足与谋,老夫告退!”
就像梵青慧刚刚挨骂的很冤一样,现在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魔门思想一向崇尚真情真性,鄙视那些经常满口仁义道德、侈言孔孟佛道的伪君子!
婠婠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情不自禁的真情流露,但所带来的后果,却得我去承担。。。。。。娶妻,还真是不容易呀!
不过,思想分歧之间的固有矛盾,是无法遮掩和回避的,现在提前爆发出来,也未尝不是好事!
轻轻的将美眸中闪过淡淡不屑(鄙薄孔孟之道)和些微慌乱(担心利用不成王通)的婠婠推开,我朗声道:
“通老,先尊翁(王隆)曾于隋开皇初,向文帝奏‘《兴衰要论》七篇,言六代之得失’,而您昔年西进长安之时,亦曾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可见通老一家俱是胸怀天下的仁人志士。
小子不才,恳请通老能够留在飞马实业,将您那些见解,主张整理成册,出版成书,同时对其他将在实业出版的儒家著作予以审核,把关。”
见暴怒疾走中的王通略一犹豫,又再度前行,连忙继续落力道:
“通老,您可以不认同小子放浪另类的言行,但怎可以因私废公,放弃这开化天下百姓心智,泽被后世芸芸众生的伟大功业和责任?”
还没停下。。。。。。不对呀,从历史上,以及自己在这个时代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儒者,大都是十分偏好虚名的。而王通,更是好名的儒者中更加好名的那一类人,否则,他又怎会模仿孔子作《续六经》,以‘圣人’自居,还曾以‘王孔子’自诩?
看来,不出绝招是不行啦!
“通老,令孙聪明伶俐,成人后必是当世大才,但其五行忌水,二十八岁时更有一场大劫,所谓‘避不如破’,还请通老对其严加训练,勿必使之水性精熟,则令孙不但可得过大劫,而且必将福泽无穷!”
听到事关自己最疼爱的小孙儿,已行至门口的王通终于停下脚步,背对众人缓声道:
“勃儿自懂事起对‘水’确有着莫明的(炫)畏(书)惧(网),连净面洗浴都要其母代劳,但‘鬼为气,神为识,我未见知命者也’,你这样,是否是在危言耸听,欺骗老夫呢”
“通老对天人之道的观点是‘人事修,天地之理得’,认为其是‘徒以夸天下,其秦汉之侈心乎!’这点小子完全赞同,但世事无常,有因必有果,我们为何不预做提防,防患于未然呢?
况且,道家命理一说,也有其玄妙所在,否则,昔年‘散真人’宁道奇在见到窦建德手下头号大将刘黑闼时,又怎会批其寿不过二十八载呢?”
“老夫的孙儿,老夫自会看顾,不劳小天你挂怀!”



正文第一百零七章唇枪舌剑(下)
(7…812:05:003491)



“扑通!”
推金山,倒玉柱,我突然双膝跪地,对语气有所缓和的王通道:
“通老,我们之间虽见解,认知有所分歧,但这同令孙何干?
预做提防,未雨绸缪,总比临时抱佛脚,又或是悔之晚矣来的要好,令孙长大之后,实有安邦定国之才,还请通老为了后世苍生,听信小子这一次吧!”
此时,梵青慧同了空,以及四大圣僧俱都面面相觑,相对无言,均感世事之奇,莫过于此。
尤其此事还牵扯到“道门第一人”宁道奇,更令她们心底泛起难以言表的怪异感觉!
即使同己接触较多的师妃暄,也禁不住微蹙秀眉,生出莫测高深的神秘感觉出来!
同样目瞪口呆的李世民禁不住偷偷传音给多谋善断,学识不凡的房玄龄,杜如晦二人道:
“对王通的小孙儿,你们有所了解吗?”
不谙武道的房,杜二人也只能微微苦笑摇头,同时心中暗道:
“谁能知道这些?”
祝玉研,婠婠,辅公佑等魔道中人均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也忍不住微微露出饶有兴趣的期待表情。
至于秀珣,秀宁诸女,则早已做好回去逼供的打算,毕竟,事情,太过出人意料啦!
突利,这些他可不太懂,他主要关心的是其中涉及到的少帅军和李唐之间的明争暗斗,谁能更胜一筹!因此,其始终一言不发,静静旁观!
听到自己的小孙儿如此被看重和关心,背对众人的王通终于转过身来,温言道:
“小天请起,老夫会注意此事的!”
仍保持跪地姿势,我再接再厉的趁机道:
“即使小子言行不入通老法眼,但君子之道,对事不对人,而今儒学的兴旺,民智的开化,全在通老一念之间,还请通老答应小子的请求,为泽被苍生,尽一份心力吧!”
默然半晌,王通仰天长叹道:
“也罢,王某已垂垂老矣,又何惜这一副残躯!只是有言在先,呆在飞马实业,并不代表老夫认同魔道的所作所为;且超出儒学范畴之外的事物,老夫一概不管!”
儒学以外的东西,你想帮还不见得用你呢?
“通老高风亮节,小子钦佩之至,相信后世之人,定会铭记通老这一伟大功绩的!”
呼~;站起身形的我终得以暗自长出一口气,搞定好名的王通,还真他母亲的累!
其实,王通一个人并不算什么,但他背后是整个儒家多如牛毛的儒生,现在得到他在这里坐镇,好名的儒者们必然风起云涌,前来要求出版他们的著作,那时,既可以同天下儒者们拉进关系,又可以防止他们没事添乱。。。。。。嘿嘿,在争霸天下的道路上,少帅军又占到一成优势!
而且,当着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梵青慧和以礼贤下士著称的李世民的面做成此事,成就感,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地~!
王通告辞回其居住之处,绛州龙门(今万荣县通化镇)安排家业后,梵青慧淡淡的道:
“既然‘邪帝’如此为天下女子着想,又认为男女应该平等,可为何还要迎娶如此多的女子为妻;为何又做出强抢襄阳钱城住的如夫人,这一言行不一的事情来呢?”
“以己之矛,攻己之盾”,梵青慧语调虽平和,词锋可是犀利的紧啊!
对着梵青慧微微一笑,我不急不徐的道:
“笑某同元吉三哥之间的争斗,既是少帅军同大唐争霸天下斗争的延续,又是自家人之间的矛盾纷争,他钱独观偏要无端参与进来,笑某当然要有所回报!不过,强抢一事却又从何谈起?
白清儿现在是笑某的贴身小丫头,生活的不知道有多么的开心,当初,离开钱独观,也是她自己的要求,诸位如果不信,回到飞马堡后,可当面询问于她!”
“诡辩!”
面对李世绩挑衅似的话语,我无所谓的耸耸肩,又道:
“至于笑某得到诸位未婚娇妻垂注一事,第一,此乃你清我愿的私事,还轮不到她人前来过问。
第二,现今天下战乱不休,早已是男少女多,一个有能力的男子若不多配几个女子,难道要让多出的可怜女子们都去作尼姑吗?
第三,当个人意愿同整个现实状况发生冲突时,要么个人去适应整体,要么个人去改变整体。在少帅军实力还十分弱小;在天下男女比例仍严重失调的今天,笑某又拿什么去改变?
改变不了,就惟有先去适应,然后再暂缓图之,否则,就会壮志未酬身先死,被这个世界所淘汰。相信以梵斋主的智慧,处在笑某的情形之下,恐怕亦只能如此吧!”
梵青慧:“。。。。。。”
一阵难耐的沉默,李世民突然抱拳对商秀珣和单琬晶施礼道:
“请问商场主和单公主,在少帅军和我大唐之间,飞马牧场和东溟派是否仍采取中立立场?”
彼此对望一眼,前者肃容道:
“行天虽然属于少帅军中的一员,但飞马牧场仍会遵照祖训,采取中立态度!”
单琬晶亦玉容稍显复杂的道:
“小女子早已不是什么东溟公主啦,不过,东溟派的立场依然中立,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李世民转过头来,温文尔雅的爽朗笑道:
“小天如此胸襟,气度,我这个做二哥的深感荣幸和钦佩!”
微顿一下,又转过头去道:
“商场主,世民想代表大唐向牧场购买五千匹优良战马,不知可否?”
外交是战争的延续,是另一种形势的战争。李世民的报复,来的还真是快呀!
未等商秀珣做出决定,辅公佑突然站起身形道:
“我江淮军同飞马实业早有生意往来,双方也算是合作关系,现在江淮军也缺少战马,商场主可否也卖给我们五千匹呢?”
商秀珣悦耳的声音响起道:
“牧场近日可以出售的成年战马有近五千匹,再加上先前从萧铣处缴获的五千,总数已近万,但牧场曾答应卖给少帅军五千,如此一来,给秦王殿下和辅先生的数量恐怕就达不到二位的要求,这样吧,待小女子回去同诸位执事商量一下,明日再给出答复,如何?”
“何用明日!”
随着雄浑,清朗的话音,寇仲和徐子陵联袂进入大厅之内。
前者露出灿烂的笑容,续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