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边境插队手记 >

第39部分

边境插队手记-第39部分

小说: 边境插队手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王雄涛身上有一些毛病,我并不想为他辩护,但他也在变化中,变好要有一个环境,变坏也要有一个环境。

以前插队干部在生产队的时候,采取的方针首先是鼓励,其次是批评。即他在为知青点和生产队做好事时,支持他;但发现他身上的缺点错误,就批评他。

插队干部走后,这种支持和批评都衰落了;而王雄涛当队长后,也缺少了具有权威力量的支持和批评,他的局限就显露了出来,影响了知青点和生产队的情绪。知青开始埋怨老乡的这股“水平低下的政治势力”,而老乡也对知青当队长失去信心,酝酿早点结束“知青当政”的时代。

这是一个环境和个人都在发生转变的复杂过程。

我们不能左右大环境,但我们能争取营造好的小环境。

我反对把他推到对立面的做法,我相信只有在支持和批评同时进行的情况下,每一个人,包括知青点,才会在矛盾中前进,而不是陷入僵局。”

“对于你们这次转点回老家插队,有一些人有不同看法,你觉得无法解释,我更是没有言语了,只是在心中感到一点留恋。对每一个知青的走,我都有这种情感。

你说要在新的地方以以往的事作为借鉴,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我十分支持。老生常谈地说一句吧:绝不要随着年华的增长而老气横秋,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我们一定要作为崭新的一代生活下去!

你有很多优点,尽管有时因为单纯而犯一些小错,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只要我们不考虑个人的得失,我们是能接受正面的教训的。

要说我对你的走有何意见的话,我只有这样一条:正直热情,敢于说话的你走了,真遗憾!

好了,你对知青点的现状并不承担责任,我这样说只是希望知青点里还能有像你这样的人存在。

其实,到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如果有人有不同的看法,那就让他们去说吧,何必为此伤脑筋?走自己的路!

不多写了,现在已是夜深人静,身边的那些鼾声勾起了我的睡魂。”

  
 107、远离官场 '本章字数:1541 最新更新时间:20130616 23:19:47。0'
公社传达了7月24号的中央文件,内容是全国知青工作六条意见。

散会后,各大队来听传达的知青点负责人私下议论:

听后一点感觉也没有,相当一般化。

知青中现在很多问题靠什么来解决?

官员一面教人务农,一面在屁股后面伸手把自己的孩子拽回城市,后门已经变成正门,羞耻变成光荣,卑鄙是一种能力,根子在哪里?

不问个清楚,大家心里不安。知青在下面傻傻地流血流汗地干,对当官的自私变态不闻不问,那简直是太蠢了。

发完牢骚,大家各自回去。

由于上次派我去买扬场机挺顺利,队委会又委托我去地区农林办,要求拨一台沈阳工农12型手扶拖拉机。

上次买扬场机时,我认识了地区农林办的张宝民。他知道我回爱辉的事,问我:“回去就当一辈子农民喽?”我跟他说:“农民也挺好,并不是吃饭挣工分睡觉三部曲,有很多故事,挺充实的。”他记住了我的话,要我以后有事找他。

我这次带肖明一起去黑河找他。

张宝民把我介绍给农林办一位姓孔的主任。

孔主任曾在孙吴县当过县委书记,人很热情,和我谈了二个多小时,写了一张纸条,让我去地区农机局解决。

晚上,张宝民还特地赶到我们住的大车店,给我们两张《闪闪的红星》电影票,再三叮嘱:“如果你有什么困难,比如缺少什么机械或零件,就来找我。”

张宝民走了,肖明说:“这下好了,等于农林办在我们生产队蹲点了。”

第二天上班时间一到,我们就去农机局。

但农机局的人说:“今年的手扶拖拉机指标已经全部用完,但孔主任托办的事,我们一定放在心上,等有了新的指标,一定会通知你。”

人家把话说到这里了,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出门来,正好碰到上海慰问团的干部,把我叫去他们的办公室,要我写一篇回农村的材料,说是要向上面汇报,还要我在毛主席12月21日指示发表六周年前写一篇文章给他们。

我哪有心情弄这些东西,出来后对肖明说:“回生产队!我有点怕,怕像肥皂泡沫一样爆掉,不写,什么也不写。”

肖明说:“对,实实惠惠,上面给东西要,上面让写东西不行。”

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不认识的知青和当地几个工人吵架,要打起来了。只见那知青大声说:“黑河的官和流氓我都认识!”

那几个工人竟然不再吱声,站在一旁蔫了。

我在一旁觉得好奇,便问那知青:“官和流氓不是对头吗?你怎么能统一起来?”

他嘿嘿一笑,吐露良机:“这样才不会吃亏,才能到处走得通。”

我又好奇:“后门你也能走得通?”

他开导我说:“走后门是一种本事,领导能开后门,那是本事,群众能走到后门,那也是一种本事,你既不能开后门,也找不到后门,那你就白活了!”

红黑相通,什么时候开始的?

至少在我出生到20岁之前还没有这个概念。

这世界已经脏了。

见我发呆,肖明先是骂了一通现在的领导如何会走后门,说要是自己的父母在这儿做官,这帮大小领导都会来巴结自己。

他还想着手扶的事,说:“你手里有地区农林办主任的条子,趁这几天没事干,得天天找农机局领导磨嘴皮子去,有志者事竟成呀。

我说:“磨什么磨?回去,我们可以提出要手扶的请求,但不能太过分。古人云,达则兼治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官场正气,年轻人可施才报国,官场污浊,年轻人最好远离自洁,以免将来拉清单被人算账。”

肖明没听懂我在说什么,跟我上了回生产队的长途车。

在车上,我对肖明说了前不久刚看过《叶尔绍夫兄弟》的其中一段:

名利熏心的工程师克鲁季里契想利用人缘关系,用走后门的办法为自己谋取一个好地位,市委书记戈尔巴乔夫拒绝了他。

市委书记是这样说的:“对你提到的几个部长我都不认识,只是工程师是否认识另一个人?”

工程师说不认识。

市委书记告诉他,走出大门,向右拐一下,往一个街园里去就可以看见他的墓碑。说这个已经牺牲的烈士能帮助工程师解决一切问题!

肖明听了很不以为然,说:“像你这样,什么事情都照书上说的那样讲原则,那么认真,要吃亏的,没什么意思。现在谁不是出门讲马列,关门图私利?”

  
 108、四级干部 '本章字数:1252 最新更新时间:20130617 21:36:30。0'
贫协主任刘承新和队长王雄涛吵了一架,导火线是分豆秆。

豆秆是东北农村过冬的好燃柴,黄豆脱粒打场时,马绳吐出的豆秆都当场装车拉走,挨个分到社员家。

这天送豆秆的人马虎了一点,当中漏了人家。其实,只要后面补上就是了,可是偏偏连着两车没补,刘承新来提意见了。

王雄涛正忙着入马绳口,嫌他烦,没好气地骂了一句,俩人吵了起来。

这一吵,一连串不顺的事都跟着来了。

24马力的柴油机起火,差点爆炸;电动机的线源接错,找来两个技术员都傻乎乎地没看出来;知青点也跟着凑热闹,跑到队里找队长,说是丢了6只鸡。

由于查不出电动机的毛病,打场的夜班停了。

晚上,知青班子趁空开了个会,安排过冬的一系列事务。

也许是大家心情不太好,开始会开得还顺,到了如何吃粗粮的问题上,卡壳了。

知青集体今年分了4000余斤粗粮,除用2000斤换粮票给回上海探亲的知青外,还有2000来斤粗粮要大家吃的。

有人说:为了防止一些人在食堂做粗粮时不买,做细粮时多买的情况,建议食堂连续做粗粮,不把2000来斤粗粮做完就不做细粮。

有人反对,认为这妨碍了大家正常的生活,最好还是粗细粮搭配,每天两顿细粮,一顿粗粮。

但立即遭到回击,用语十分激烈,甚至带着点攻击性。

我让大家好好说,谁知情绪激动的他们无法安静,还有人连连劝我别“打岔”。

没办法,都是那年代过来的人,说话习惯“上腔”,喜欢用强加于人的气势来逼使对方接受。

会议对如何吃粗粮的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会开到一半,队里让我和刘金鹏跟车去县城送粮。

从粮库出来已经半夜12点。我和刘金鹏跑遍了黑河的大街小巷,也没有找到住处。大小旅馆都反扣了门,叫都叫不开。

我们只好再回到粮库,在冰冷的走廊里,躺在麻袋上过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回到生产队,听说要开四级干部会。

当年干部的大小有一套数字分级,数字越小,级别越高,听说十三级以上就属于高干。瑷珲县上海插队干部中就有八级的大官,比黑河地区领导都要大好几级。

但这里说的四级干部并不是数字级别,而是指县、公社、大队、小队这四级干部。

每年年底,县里都要开四级干部会,这是一年中全县最重要的活动。今年开会的通知已经下来,生产队的一把手、二把手、会计都要去,会期是七天。

队委会开了一个短会,把队里的全面工作都交给了我。

黄豆打场还没结束,我带着又打了一个夜班。

星儿平静地眨着眼睛,好像在告诉我,这一夜航行顺利;月儿柔柔地弯下腰,好像想低声跟我说:明晚再见。

快亮天了,刮起一阵清风,冻得我下巴都有些麻木。天更冷了,飘起霜粒,就像把天空中的蒸汽冻成了冰片一样,它们在灯光的映照下,晶莹闪烁,慢慢落下。

远处,鸡鸣狗吠,百家农户升起了缕缕炊烟。打了一个夜班的社员看到了晨曦,格外精神起来,赶马的吆喝声,相互打闹的嘻笑声,合着“突突突”的脱谷机声,洒满了场院,迎着即将升起的太阳。

已经第五天了,夜里干活,白天处理事务,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夜班结束回去路过大队部时,老贾头仔细地看了看我的眼睛,说:“回去一定要马上睡觉!”

想起昨晚,贫协组长刘承新也想代我打半个夜班,说是让我歇歇。我说:“没关系,还能顶住。”

  
 109、揍锅底 '本章字数:1540 最新更新时间:20130618 22:38:08。0'
县里四级干部会已经第六天了。

明天晚上,去县里开会的队长王雄涛、生产队长老吴、会计刘金鹏将回队。

夜班打场快收工时,县里来了送粮车。看大家一夜辛苦,我就自己跟着车到黑河送公粮。

第二天上午回到生产队,听人们议论纷纷,说堆在场院里的水稻被人动过了,留下了作案的痕迹:盖着的油布被掀起,还有两只脚印。

下半夜我去送粮时还在庆幸自己:临时全面负责工作的几天挺顺利。结果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心里有点窝火。

我盯着云龙,因为跟车送粮前是我让他看管场院的。云龙脸色涨红地说:“不是人动的,是猪拱的,都是猪蹄印!”

他负有责任,当然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敷衍过去。

现场早已经被破坏了,我只好询问当时看见现场的人,并通知他们到我这儿来共同分析。

昊宇见我到处找人,便打听怎么回事。

听完,他哈哈笑着说:“今天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