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嫡女不愁嫁 >

第29部分

嫡女不愁嫁-第29部分

小说: 嫡女不愁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桃华转念想起了一个人,把信纸放在了尹老太太的面前,给她轻捏着肩膀:“祖母,这大姑姑不是在那边吗?大姐姐过去,大姑姑定不会亏待了她的。”

“若不是打了这个主意,就是为了宽我的心,他巴巴地舍近求远做什么。”尹老太太冷笑了一声,看向了桃华,“不过这样也好。她那些心思也就可以收起来了,省得她成天记挂着。信上可说何日下定吗?”

桃华忙又看了看,说道:“有,说是如今张家主母正好在扬州探亲,已经把八字拿去合过了,想是明儿就有结果。除夕前就把婚事定下来,明年夏天就成亲。”

尹老太太点点头:“那就等到一切定了下来,我们再回去。把烨哥儿和煜哥儿抱来我跟前,传饭吧。”

桃华应了,转身出去。背过老太太,她却不禁有些担心:这董行成的外表模样皆是出类的,恐怕,这尹如华没那么容易忘怀吧,这桩亲事,千万别再起什么波折才好啊。

事情的发展却不像桃华心里祈祷的那样,尹大老爷一直没有再写信过来。倒是老嬷嬷派人回去取尹老太太的几件衣裳,回来后便给尹老太太和桃华说着如今府里的状况。

尹如华得知自己的父亲丝毫不顾自己的反对,强行定下了那云南张家这门亲事,甚至八字都合过了,自然是天作之合,她还是旺夫之运,尹如华自然是不干的,天天以泪洗面,跪在梁氏的房门前怎么都不走。梁氏心下不忍,但是尹大老爷之前对着她发了一通火,她目前还心有余悸,不敢出去,也不敢吩咐人去管尹如华。

梁氏坐立不安了两个小时,终于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就往门外走去。梁氏刚刚走到门口,就瞧见尹大老爷怒气冲冲地带着人走进院子,压根儿不给尹如华开口的机会:“派人把大小姐扶到书房里面去!每天给我服侍好了大小姐,我不希望再次听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说着,尹大老爷就往梁氏这边来了。

尹如华身边的丫鬟都被打发了出去,梁氏身边的两个丫鬟暂时去书房服侍尹如华,同时尹大老爷还把自己以前的乳娘也请回了府,名为服侍,实为保镖,一步不离,也是丝毫不买尹如华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账。而梁氏已经买了一批丫鬟,开始调/教了起来,准备给尹如华做陪嫁的。

尹老太太听了以后,没有说话,只是挥了挥手。待丫鬟们下去后,尹老太太才睁开眼睛,看着桃华道:“女人嫁人,相当于第二次投胎。一个不慎,这一辈子也就毁了。你也别怪祖母心狠,不帮你姐姐说话。如果她自己转不过这个弯,那么她往后这一辈子,只能是自讨苦吃而已。你可要记住了,私相授受这种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

桃华心里默默地抹了一把汗:私相授受什么的,她那一瞬间,以为尹老太太发现自己的事情了。转念一想,自己行得正坐得直光明正大,虽然是背着尹老太太跟董行成说过几次话,但是不该做的事情一件也没做。桃华满脸严肃,十分肯定地对着尹老太太点了点头:“祖母,桃儿记下了。”

尹老太太十分满意桃华的态度,拍了拍她的手,轻声地道:“等桃儿长大了,祖母一定亲自给你添妆,到时候,让桃儿的嫁妆货真价实的成为十里红妆。你娘的那部分,我也好好地给你收着的。关于你娘陪嫁的那些铺子,如今都是我在管着。等两天庄户上的管事就该来了,你也听听瞧瞧,这庄子上的事情如何料理。”

桃华点点头,此刻却是真心诚意地认真说道:“是,祖母。”

却说桃华这边正在努力地学习着管账之类的事情,但是尹家那边传来消息:尹如华绝食了,如今病在床上,一病不起。

作者有话要说:啊啊啊。我2了。发到同人文去了。。

 44请动族长(倒V)



尹老太太听了这个消息,脸上毫无表情。隔了一会儿,她起身道:“桃儿,帮我磨墨。”

桃华不敢轻慢,连忙起身跟着过去。老嬷嬷伺候尹老太太将袖子全部都折了上去,露出了戴着翡翠手镯的手腕。尹老太太人虽然有些老了,但是身上的肌肤却仍旧是十分白的,一点儿斑都没。桃华瞧着,觉得比自己的手还白一点。等她看到尹老太太拿起笔,娴熟地开始写起了蝇头小楷的时候,这才觉得自己的字真该再练练了。瞧尹老太太这一手字,这才当得起真正的大家闺秀应当会的琴棋书画的书之名,自己,咳,连个半吊子也算不上。

等注意过了字,她这才注意到尹老太太写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这封信,居然是写给族长的。桃华不禁一愣,待看到说尹家嫡支嫡长女即将出嫁之时,桃华瞬间明白了。这尹老太太自己不想管这事,但是也不想让梁氏太过舒坦。既然梁氏不想管,她就帮她一把,请一个人来,让她不得不管。桃华不由地看出了神,尹老太太在她的耳边说话,一直说了好几遍,桃华才听见,不由地红了脸:“祖母,方才我想事情出神了。”

“你啊,以后出嫁了,即使祖母不在了,这尹家的宗族,仍旧能够帮你。这一点,你牢牢记住了。还有你的外祖母家。只要你外祖母还在一天,有人要想为难你,也得想想你背后的忠顺侯府。不过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要你两个弟弟争气才成。”尹老太太写得很快,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拿起纸来晾了两下,看着桃华,语重心长地道。

桃华点头,双手接过了尹老太太递过来的信,叠好后,老嬷嬷亲自叫人送了出去。尹老太太扶着桃华的手走回到了暖阁里面,对着白芷道:“把屏风架好,叫管事们在院子里候着,一个个地进来回话。”

尹家族长很快便到了。尹大老爷亲自出面迎接,专门设宴来宴请尹家族长。尹家族长开口道:“听闻了近儿大侄孙女的好日子将近,这未来的姑爷就在南京城,我倒是来瞧瞧。毕竟你们这一支是我们尹家最旺的一支了。嫡长女出嫁,自然是马虎不得的。”

尹大老爷连连地点头哈腰:“是,侄儿均知此事,三伯,这是用上好的龙井炒的虾仁,你尝尝,可还可口吗?”

“饭菜可以等会儿吃,但是正事却不能耽搁,我也瞧瞧大侄孙女吧。”族长一脸的笑容,对着尹大老爷道。

尹如华还在书房里面摔东西呢,哪里敢放出来见您老人家啊。但是尹大老爷不敢这么说啊,只是把目光投向了梁氏,用眼神示意道:“你惹出来的祸事,你自己摆平。”

梁氏心里也万分的无奈啊,那姑娘不知道咋的就瞧见了什么将军,这连话都没说上呢,怎么就魔怔了呢。她倒是想罚,但是也要顾及着这姑娘家的,又是马上要出嫁的,不能打,最多就是骂几句,能有什么效果。难道她想让自己丢脸吗?可是这闺女不争气她有啥办法啊,她也委屈啊。梁氏这一委屈,就支吾着不知道怎么答话了。

族长的脸色瞬间就不太好看了,端着的酒杯放了下来,声音里带了些自嘲:“该不是我来的时候儿不对吧。”

“三伯您说的哪里话,怎么会时候儿不对呢。如儿,如儿,她因为有些风寒,所以在屋里休息,我怕她吹了风更不好,这才没有叫她出来拜见三伯您。不若,现在请了她出来吧。”梁氏见族长的脸色不甚好,连忙说道,还自作主张地加了最后一句。

族长的脸色这才舒展了许多,点头道:“既是如此,那就请她出来吧,也让我见见大侄孙女。这虽是风寒,不过却仍旧要出来透透气。嫁妆什么的是要紧的,也别让她绣亏了身子才是啊。”

梁氏愣住了。如果可以,她肯定要泪流满面了。她轻声地咳了一下,求助似地看向了尹大老爷。尹大老爷不耐烦地把自己的视线移开:这什么女人啊,这么蠢,偏偏自己送上门去让让别人把自己套牢,你是深怕别人不知道你闺女在闹绝食吗?自己说的话,自己摆平。

梁氏见自己的丈夫不帮自己,只得硬着头皮说:“实不相瞒,三伯,如儿这几天有些闹肚子,不怎么吃得下东西,还老吐,全身软绵绵的,没什么力气。大夫说是凉了脏腑。她现在正在卧床休息呢。”

“先是风寒,又是凉了脏腑,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族长把筷子一搁,倒是唬了梁氏一跳。梁氏连忙说道:“真的是凉了脏腑,这话再不敢骗族长。”

族长听闻此话,顿时皱了眉:“既是如此,怎么不早说,这可定要去瞧瞧。若是缠绵病榻,传到了夫家耳朵里,怕是要起风波了。”说着,族长都站起身来了。

尹大老爷这下算是明白了,这族长,怕是得知了自己家里的这一堆事情,跑来非要瞧瞧尹如华什么模样了。再瞒下去,今天晚上,这族长随便地找人一问,那些嘴碎的他也管不住,到时候说不定更气。不如,请族长代为管教也好,自己也不至于让族长的心里有个疙瘩。尹大老爷想到这里,便起身引路道:“三伯,这边请。”

梁氏不敢再说话,只得默默地跟着尹大老爷,半天没有转过弯来:不是说好了无论怎么样都要把如儿的事情给瞒下来的吗,这带了族长过去,不是主动暴露吗?这老爷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想到这里,梁氏更加困惑了。

不管尹大老爷和梁氏心里如何想,反正族长走到书房外面,就听见里面的哭闹声。等打开门,族长看见里面披头散发,满脸泪痕的尹如华的时候,震惊不是用言语能够表达的。他冷冷地看着梁氏:“这就是在你的口中卧床不起,重病在身的闺女?”

梁氏一身的冷汗,低了头,半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族长的目光咄咄逼人:“这样的尹家女儿,还敢结亲!你们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族长来的消息传过来不过是两天,便有一骑车马过来了,打头的是尹大老爷。尹大老爷一见到尹老太太,立刻长跪不起,痛哭流涕:“老太太,请您救救如华吧。她现在瘦得都快没人形了,一点东西也不吃,竟是想要活活饿死的模样。”

尹老太太闭了眼,手上默默地把玩着数珠。半晌,她才睁开眼睛,对着尹大老爷道:“如今族长正在家里,他是怎么打算的。”

尹大老爷用袖子抹了一把泪:“三伯让我们暂时把婚期延后,就说是路途遥远,一应的嫁妆什么的不易备齐,拖一段时间再说。”

“就照族长说的办,只是理由圆得过去一些:就说如儿的姑姑从福建过来,今年是整寿。到时候如儿的姑姑一路陪着,也好让如儿心里安稳一些。”尹老太太轻声道。

尹大老爷怔了怔,只是顿了那一下,便应道:“是,儿子谨遵母亲教诲!”

尹老太太挥了挥手:“你先回去忙吧。我这边还想在菩萨面前多念几声佛。”

尹如华的婚期被拖后了,但是下聘礼仍旧是在年前,族长亲自坐的镇。待下了聘礼的第二天,尹老太太这才动身回了家。

一个多月的时间,桃华竟觉得有些不惯尹府的生活了。在别院里面,晨昏定省什么的都是不成定数的,尹老太太常常很早就去了寺里,有时候就在那边住下,桃华一个人在家,可以稍微睡下懒觉。本是一个病秧子身体,桃华却把它越养越结实了。

却说祖孙几人回去的路上,没行多久,忽然车子一晃。桃华忙扶住了尹老太太的胳膊,稳住了身子。外面立刻响起了管家的声音:“老太太,是车子的轴偏了,并无大事,只要扶正即可。”桃华的心才落了下来。

可这扶正即可的话说了以后半天,除了车子再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