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嫡女不愁嫁 >

第21部分

嫡女不愁嫁-第21部分

小说: 嫡女不愁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往南京的信差已经在路上了。因路途遥远,且如今不怎么太平,所以还请尹姑娘稍安勿躁。”董行成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昨天晚上出去了,12点过才回来。。。所以昨天木有更新,也没来得及跟亲们请个假。。实在不好意思。。。请亲们谅解一下。。

 32司马之心



别人都开口跟自己说话了,桃华自然也不能板着个脸,连忙起身道了谢,十分客气,一边在心里暗暗地埋怨着:自己怎么就放松了警惕,一个人在这里守着烨哥儿呢,还把人都差了出去呢,现在连个来岔话的人都没有。

“尹姑娘,似乎很不想看到我?”董行成突然又开了口。

知道还问,如果不是住在你家,早拿扫帚把你给赶出去了。桃华抬起头来,不经意地对上了董行成的目光,分明从他的眼睛里面看出了一丝兴味。桃华的心反而镇定了下来,对着董行成道:“董公子说笑了。多亏董公子出手相助,我才有个落脚之地。”

董行成的眼睛微眯了眯,这眼前的女人说的话,明显是不值得信任的,瞧她的眼神就知道了。不急不急,慢慢来。董行成想到这里,脸上带了些薄笑:“我本与洛家有亲,算来也算是尹姑娘的兄长。出门在外,自然当互相多加照拂。”

桃华以前觉得这个男人很冷,现在觉得这个男人压根儿就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正在这时,桃华一眼瞧见门口的白芷,忙使了个眼色。白芷会意,连忙转身。

这边董行成已经注意到了桃华的动静,自然知道她是要去搬救兵了。不怕他来,就怕他不来。董行成站起身来,对着桃华一抱拳:“尹姑娘,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前头还有事情需要处理,那我就先告辞了。”

桃华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正欲说话,忽然听见烨哥儿唤自己的声音,她忙低头去看烨哥儿。烨哥儿睁开眼睛,看见了桃华,眼睛一亮,伸出小手来。桃华忙握住了他的手,浑然忘记了自己还要道别这件事情。

董行成见了桃华哄烨哥儿的模样,像一个小大人的模样。他嘴角略往上扬:明明不过七八岁的孩子,偏偏还要照顾一个比她自己更小的孩子,可真是难为了她呢。估计她此时是想不起自己的了。董行成脚步一转,往门口走去。

果不其然,董行成走出垂花门的时候,碰上了赶过来的洛大少爷。董行成嘴角微微含笑,对着洛大少爷揖了一礼:“洛兄。”

“董贤弟,我方才听人说你今儿正好轮休一天,正想找你说话喝酒,谁知不见你。没想到竟在这里碰见了你。不知道董贤弟能否赏我这个面子?”洛大少爷压根儿没提这是何处,董行成又是从何而来,似乎,就真的只是为找他喝酒而来。

董行成一抱拳:“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洛兄这边有请。”说着,董行成便引了洛大少爷往前面去了。

而屋里,桃华立刻派了两个小丫鬟守在门口,又派了两个婆子守在院门口,一旦有人过来,立刻回报。她思来想去,心里都有些毛毛的。这位董行成,该不会是这么瞎吧。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这五短身材。再对镜照了一下,哎,不过七八岁,身形什么的都没长开,董行成如果看上了自己,那就太瞎了。但是他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确实让桃华心下惴惴不安。出来真不是件明智的选择,她倒宁愿在尹府跟梁氏斗智斗法呢。

却说洛大少爷跟董行成喝了一个多时辰的酒,前头有军务来报,董行成这才起身离开了。他前脚刚走,那本来醉醺醺地都站不起来的洛大少爷眼睛一下子就清亮了起来,盘算起了方才的事情。

这董行成,似乎是有意让自己在那个地方碰到他的,除了这个可能,他想不出别的。毕竟这是他的别院,要避开自己不是难事。而他选择不隐瞒的目的,是因为看上了尹桃华?

按照如今的情势来说,桃华虽然无父母,但是尹家配董家,是配得上的。可是,洛大少爷想起董行成的身世,便有些迟疑了。董家虽是立了军功,赫赫有名的伯爵府,但是这位董行成却是董伯爷的养子。这事情,恐怕还是要给京里透个信儿。洛大少爷打定主意,就提笔开始写了起来。

至于桃华,她现在的满腹心思都在烨哥儿的身上。烨哥儿的烧真的退了下去,要坐起来吃东西。前头厨房的大厨子亲自送了食盒过来。费嬷嬷去接了,又抓了一把钱给她们,将食盒拿回来一看。白粥配着精致的小菜不说,还有一碗闻着就十分香甜的燕窝。桃华也不推辞,自己取了出来,亲自给烨哥儿喂着。

接下来的两三天,这董行成却是再没露面,除了书房和他的卧室,似乎他也没有去别的地方,好象很忙的样子。桃华的心却依然还是不能放下来。这是他的地盘,他要怎么调兵谴将,自己是防不胜防。

这天下午,烨哥儿见出太阳了,要去园子里玩。因他闷在屋里好几天,病好了些,桃华便牵他在院子里转转。一大一小两个人刚刚走了小半个院子,门口传来动静:“董少爷。”

桃华往院门口望了一眼,正巧瞧见了董行成投过来的目光。要不要装没看见。她的脚已经快于了她的思维,转身朝屋里而去。

“尹府来信了。”董行成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就成功地让桃华停下了脚步。虽然很想装是选择性失聪,但是显然离开这里更重要。

请了董行成进屋里去,两个人隔地远远的互相坐下。董行成慢悠悠地揭开盖子喝茶,似乎一点也不急。桃华也不催他,动作更缓慢地拨着茶叶沫子。敌不动我不动,他总要开口不是。

倒是沉得住气,董行成终于放下了茶杯,从怀里取出了一封信,站起身来,走到了桃华的面前。

费嬷嬷想上去接。董行成看了她一眼,丝毫没有给的意思。桃华见了,站起来,轻声让费嬷嬷去后面休息。等费嬷嬷离开,桃华落落大方地伸手。

董行成这才把信交到了桃华的手上,却是没有撒手,低声地道:“你很怕我?”

 33回归尹府



桃华下意识地就抬起了头来,一双杏眼望向了董行成。董行成看见她的眼睛,似乎里面还汪着一潭春水,深不见底,表面泛起了点点涟漪。于是他知道了,其实,她并不怕他。

而那以后的董行成突然一下子就变得彬彬有礼了起来,他把信交给桃华后就走回了座位去品茶。桃华看完信后抬头向他道谢,他也是微微颔首,便开口告辞了。桃华看着他的背影,心下有些狐疑:他怎么突然这样君子了起来,难道是突然想通了?还是说,洛大少爷在中间起了什么作用吗?

董行成真的在桃华的面前暂时消失了,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桃华离开。经过这些时日的抗涝抢险,运河的水位终于是降了下去。不过天气仍旧是不太好,桃华在这边耽搁了近一个月,终于踏上了回南京的路程。

烨哥儿的病完全好了,身子似乎还比以前壮了一点儿。直到进了南京城门,桃华的心这才放回了肚子里:她总算是回家了。

尹府大门已经焕然一新了,显然是这位新的尹太太的手笔。洛大少爷和桃华一行的车马驶到门口,大门竟是闭着的,只开了旁边的角门。

桃华坐在马车里面,一动不动。身边的白芷一听见车帘子外面的小厮的回报,立刻看向了桃华。桃华像是没有听见似的,竟然闭上了眼,一言不发。烨哥儿见马车停下不动,睁着眼睛在车里左右望了望,见每个人都没有说话,也没有动作,歪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最后他爬到了桃华的身边,伸手拉了拉她的衣角,悄声地道:“姐姐说话。”

“乖烨哥儿,等会儿我们去看祖母,好不好?”桃华睁开眼睛,伸手把烨哥儿揽在怀里,轻声地问道。

烨哥儿忙不迭地点头,又问道:“姐姐,什么时候看祖母?”

什么时候吗?桃华的心思转到了尹家的新主人梁氏的身上。如果她聪明一点,自己回来正是她做姿态的时候。把自己堵在门口,不过人都心知肚明,毕竟不是什么正经的后母之类的,不过是个伯娘而已。只是,这一行来的,可是有忠顺候府的世子。这一招棋,下得太臭了。这位梁氏,也太急着摆谱了。

果然,一刻钟后,尹家大门立刻打开了。里面的门房开始动作麻利地拆门槛。马车重新启动了。烨哥儿在马车里拍着手叫道:“见祖母咯。姐姐走快快。”

马车直接停到了垂花门门口。桃华先把烨哥儿递了出去,费嬷嬷抱住他下了车。桃华还没有下车,就听见烨哥儿大喊的一声祖母。桃华弯了身子走出马车,一眼瞧见了那位双鬓早已斑白的老人——尹老太太。

尹老太太见了烨哥儿,忙拉着他左右上下地看,见他好好的,又着急地看向了马车。当她看到桃华的时候,顿时颤巍巍地走上来,眼里闪着晶莹:“桃儿,快过来,让祖母瞧瞧。”

桃华下了车,疾步上前,握住了尹老太太的手就要行下礼去:“祖母。”尹老太太一把握住了她的手:“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终于劝住了尹老太太,桃华亲自扶着尹老太太往归墨院走去。

一行人走到归墨院门口,远远地瞧见对面走过来一大帮人。逐渐地走进,桃华才发现领头的人正是尹家新女主人梁氏。她早已出了孝期,穿了一件交领对襟深紫团花褙子,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明晃晃的,却是映着这身深紫衣裳,显得越发的老气了。桃华见她走近,忙福下去:“见过大伯娘。大伯娘近儿可安好?”

梁氏脸上清清爽爽,笑着道:“才刚听见侄女回来了,我连忙过来了。侄女一路可顺当,想是累了,瞧着脸都小了一圈,瘦了许多。可想什么吃的玩的?”

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还是这么一个当红女主人。桃华客气地回答了几句。尹老太太瞧了梁氏几眼,本来脸上的喜悦之情淡了不少。

尹老太太携了桃华进了内室,坐在榻上。烨哥儿除去了大衣裳,滚在了尹老太太的怀里。尹老太太抚摩着他的头脸,心疼地说道:“瞧你们两人都黑瘦了不少,这赶路本来就累了,偏还要担惊受怕的。没亲眼见到你们之前,我的心里一直是悬着的。”

“谁说不是呢。老太太这些日子茶不思饭不想的,尤其是得到了信,说你们被困在了锦县,遇到了水灾之时,老太太天天都在佛前念经上香。”梁氏笑着开口。

桃华立刻起身:“桃儿让祖母担心了,都是桃儿的不是。”

尹老太太拍了拍她的手,轻声地道:“这有什么。我每日里本来就要在佛前待一会儿,这才觉得心静。再说了,担心自己的亲人,不是人之常情吗?这么小题大做作甚?”

梁氏刚想说话,门口帘子一掀,尹如华走了进来。她的头发都是抿得整整齐齐的,穿着的那一件绯红领口绣桃花立领对襟褙子更显得她的脸色红润,眼睛清亮。她的气息微微有些喘,就势给尹老太太行下礼去:“祖母,孙女今儿瞧见小厨房预备了一些腌过的竹笋,便让人炖了鸡来,炖得烂烂的,入口即化。孙女带了一些来,还请祖母不要嫌弃。”

“既是你的孝心,哪里有什么嫌弃不嫌弃的。端上来,我尝尝。大家也都尝尝。”尹老太太脸上带了少许的笑容。

每个人自然是对这汤赞不绝口。桃华尝了一口,笋子略带酸味,倒是提味,这一碗汤的后果就是,她本来就空空的腹内如今更饿了。她放下了碗,谢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