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烟雨楼 >

第26部分

烟雨楼-第26部分

小说: 烟雨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汜拉着我就跑到他屋里,让我赶快把那厚厚的胭脂给洗掉。
“我辛辛苦苦忙活了一早上,你就连声夸奖都没有?”我一边洗一边埋怨。
“没什么好看的,夸奖什么?”他对我说。
“我知道我比不上青姐漂亮,她天仙一样的人物,我怎么化妆打扮也比不了的。”我叹气道。
李承汜只给我洗脸,却沉默着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
李承汜不想被我缠了,就每天躲着我,称病不来景仁宫上学,我去后海找他,他又不知道窜到哪里去了。如此不见他有三天。
我老是想着他,而自己又没什么好玩的。就想到要出宫去玩。以前我也想过要李承汜带我出宫,但被他一口回绝,他总说白天出去会被发现,到时候他就没命了。吓得我再也不敢提。现在想想,我竟然有一阵子没有出宫透透气了。
作者有话要说:





、酒筵歌席莫辞频【1】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没有男主,没有女追男,不纠结,先轻松一下。
我带了仁轩,两个人出宫玩。我们仍旧是老规矩,我扮成他的弟弟,二人相随出宫。
大街上还是那样热闹,不过似乎永远都是那么热闹。两旁的门市挤挤挨挨,一个接着一个的铺子,挂起他们的招牌,高低错落,我一边走,一边默念那牌子上的名字,真是做什么的都有。耳畔回响的全是人声,买东西的人和卖东西的人乐此不疲地砍着价,争得口水横飞;小孩子从他们的身边窜过去,手里的拨浪鼓咚咚响着,要么就拿着一只半只的马鞭弹弓;一会儿那边传过来各种各样的叫喊,有拖得长长的叫卖声,那冗长的节奏和着百转千回的音调听上去就像唱歌一样;小吃摊上,围着围裙的老板娘把菜往油锅里一倒,稀里哗啦滚烫的油滋滋地响着,直响得人舌头发颤食指大动,想要饱食一顿;出门逛街的女子,浓妆艳抹花枝招展,扭着她们的杨柳腰,一拐一拐地走着,时不时地朝我们英俊的仁轩脸上撇两眼,仁轩则只是目不斜视,看得我想笑;一会儿不知哪边又猛地窜出一句“挨千刀的!小偷偷东西嘞!快抓贼啊!”,于是便看见人群里窜出一个穿着破破烂烂的人,推开这个挤走那个往前狂奔而去,后面很快就跟上来一个人,一边跑一边喊“抓贼”,于是很快就有热心的老百姓跟上去追。
金陵的城和金陵的人一样,似乎永远都是如此快乐,如此安逸,不管你什么时候去看,他就在那里,欢欢乐乐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从世宗北伐燕国大获胜利以来,大晋国已经安享太平几百年了,盛世的喜悦到了最无以复加的地步,四方的国度,无论是北方的燕国,西北的吐蕃,还是偏远南方的南诏,都温顺臣服百余年,相安无事,年年有岁贡,这一场太平安乐的梦,不知何时会醒。
我们走得很远,在闹市里走了好长的路,七拐八拐的,最后到了一个说书的地方。我觉得新鲜,便停下来听他讲书。说书的那人身穿一身黑布长衫,已经洗得发白,嘴边还有一撮毛分外醒目。他还有一人站在他旁边。青衫人嘴不停地呱啦呱啦地说,他说的时候,嘴边那一撮毛就不停地上下颤,看得人只想笑,而同时旁边站着的那人则又会不时地问几句,评几句,以推动故事的发展。地下几溜桌凳,坐满了听书的百姓。人人都扭着头看他俩,侧耳倾听,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地笑出来,插几句嘴。
说书的讲得大概是南国历史上什么有名的将军大破北燕大军的事,那还是世宗时代的故事,一百多年了都。我听了一会儿,觉得有些无聊,便低下头来喝茶。忽然听得一个女子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六子?”
我和仁轩都回头朝那女子望去,只见一个绿衫女子正站在那里,年纪大概二十多岁,鹅蛋脸,清清秀秀的模样,两只眼正笑意盈盈地望着仁轩。仁轩当即站起来。






、酒筵歌席莫辞频【2】

“三师姐!怎么是你!你怎么到金陵来了?”
师姐笑着坐在我们旁边,然后拍拍仁轩的肩膀:“我刚才在大街上,远远看着就觉得是你,不然谁像我小师弟,长得这么俊俏?”
仁轩微笑了一下,对我说:“公……师妹,这是我们三师姐卓拉,青城山三大弟子之一。”
我嘻嘻一笑,起身行了个礼,说道:“师姐好,小师妹这厢有礼了。”
“师妹?”卓拉师姐看看我,突然瞪大眼睛,满脸吃惊地说:“你就是咱们南晋的晋国……”
我赶紧摆摆手对她说:“小点声儿!此地不宜张扬……”
师姐看看四周,大家都在专心听书,有谁注意这边?于是她把声音放小,凑近我问:“你就是晋国公主?”我点点头,说:“师姐还是叫我长安吧,我还是你的小师妹呢。”
卓拉师姐还是一脸惊讶:“晋国公主……竟然会这样打扮?还出现在这儿?你这算是……微服出巡么?”
我哈哈一笑,摆手道:“师姐您可别抬举我了,我只是在宫里憋久了出来玩玩。”
卓拉师姐直过了好半天才从惊讶中渐渐恢复过来,她一边喝茶一边说:“原来如此,想不到晋国公主也有无聊的时候,居然还爱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生活。”
我说:“师姐怎么会到金陵来?”
卓拉师姐说:“哦,我一路从蜀州过来,打算四处走走,这几日恰好来到金陵,早就听人说什么“虎踞龙盘城,江南佳丽地”,便想看一看是个什么模样,毕竟是国都嘛!”她说着,便豪爽地拍着仁轩的肩膀,笑道:“嘿,六子!怎么也不想我?连个话也没有,还闷葫芦似的?听说你回青城山了?老头子怎么样?”
仁轩一皱眉:“师姐,别老那么说师傅……”
我好奇地问:“师姐你不是从蜀州来么,怎么不在青城山?”
“我在成都玩呢,还没得空儿回去看看——老头子八成又去了峨眉山了吧?”
仁轩点点头:“师傅在峨眉山静修呢,我走的时候他都去了两个月了……”
“又去找那老尼去了吧?我就知道……”师姐吃了一颗花生米,一副早已料到的神色。
“什么老尼?”我不解地问。
师姐诡异地看看我,眨了眨眼,又看看仁轩:“这个嘛,是我们青城山的一个公开的秘密……六子,你竟没跟小师妹说?”
仁轩一边看了我一眼,一边无所谓地答道:“这个,说了有什么意思……”
我在一旁听得急了,赶忙问:“到底什么啊?我这师哥,就跟个锯了嘴的葫芦差不多哦,你跟他聊半天,他也说不上一句话的,怎么可能什么都跟我说。”
师姐满眼都是得意的笑:“啊呀,其实嘛,说来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不过就是师傅年轻的时候,惹下的一桩风流债。……这峨眉派的掌门天玄老尼,年轻时候和师傅有情,但是后来不知道什么缘故两人闹了矛盾,一个去了峨眉做了道姑,另一个去了青城山继承了衣钵……就一直到现在这样儿了。”
我听后了然,点点头,心道:原来江湖上也有这许多的恩爱情仇啊。然后又问:“师姐在成都?那是什么地方?”
“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个大城而已,有些芙蓉花开得比较好,不过若是比起我们青城山来可差远了。”
我心道,青城山青城山,总是说青城山,可是青城山什么样我都没见过,问仁轩他也说不出什么来,只会说“挺好的”之类的。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去那儿看看。
我又问:“从那么远的地方怎么过来的呢?”
“顺着长江就可以过来了,不过那样的话可能会慢一点。我有时候坐船有时候骑马。”
“那你沿途都经过了哪里?”
“那就多啦,峨眉山,巴州,三峡,白帝城,秭归,香溪,江夏,武当山,哦我后来又往南去了一下,逛了逛长沙,洞庭,庐山,鄱阳……”她掰着指头数,“总之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
我一脸羡慕:“唉,那么好!我连听都没听说过这些地名。”
师姐笑笑:“有时间就去啊。”
……
我们两个聊得不亦乐乎,仁轩却只闷闷地听我们说。聊到半酣,师姐看了看他,皱着眉头说:“师弟怎的还是这个样子?半天说不上一句话,小闷葫芦本色依旧呀!”
我笑道:“我们仁轩大侠可不就是这个样子,还经常喜欢脸红呢!”说完,笑眯眯地看看他,果真他又脸红了。
师姐很是惊讶:“呀,想不到我师弟居然还有害羞的时候!小师妹,你可真不简单,以前在青城山的时候,我可从来都没有见过他脸红。”
仁轩咳嗽一声,看了看师姐,低头说:“师姐莫说了,好好地说这些做什么。”
我不禁更感有趣,便问:“师姐快说,师哥他那时在青城山,到底什么样儿啊?”
“他啊,整个就一小老头儿!别说害羞了,连笑都没有几个!我们山上的姑娘们跟他说话他都待理不理的!”
仁轩急道:“师姐!”脸又红了几分,低下头用手摩擦着茶杯柄。
师姐“哈哈”大笑,拍手道:“看六子你害羞真是痛快!太有趣啦!一定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就开始怕羞啦!”她笑了一阵子,又向仁轩打听其他师弟师妹的近况,很多我都没听说过,很想见见。师姐说:“等你以后去青城山拜见师傅的时候,就都见着了,这会子急着做什么。”我点点头,心里却想:可是我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去拜见师傅呢?
我说:“青城山什么样儿啊,我问仁轩他都说不上来。”
师姐一拍大腿:“嗨,要说起咱们咱们青城山,那可真是美了,到处山清水秀的,就是路不大好走。”
我一听,师姐说的比仁轩也好不到哪里去,还是那么抽象。但心里又坚定了去青城山拜见师傅的决心。
我突然想起来,又问:“师姐你的口音不像我们南方的,你是哪儿的人啊?”
“哦,你还真细心,我是吐蕃来的,你没发觉我的名字有点与众各别么?那是吐蕃人的名字。”
我不解:“吐蕃?我听说过那里,那又是个什么地方?”
“其实就是和蜀地挨得很近的一个地方,不过离这儿可远呢,天高地寒的。我好久都没回那里看看了,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我心道:这卓拉师姐描述个什么东西敢情都是这么精辟,当真是惜字如金。
我们正聊着,那说书的就说完了,听说书的人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掌声,大家都赶快喝一口茶,要么就去上茅厕,刚才一直憋了这么一阵子,这时候可得痛痛快快地解决。这时候,就有一些表演的上去唱曲儿,一时间南腔北调,上去好几个人,纷纷都唱了自己家乡的歌谣,有北方的有南方的,还有西南的,甚至还有西域乃至远洋外邦的,听得我们很是带劲,大开眼界。
我们听了一回,师姐道:“这金陵倒真是南北东西人人会聚之地,我在这城里逛逛,真是长了见识,还见到不少黄头发蓝眼睛的外邦人,那眼珠子,简直像把头上戴的身上佩的宝珠子挖出来安上去的似的。”
仁轩点头道:“金陵自古繁华之地,号称六朝金粉醉浓妆,如今又是南朝国都,定然是四海八方人士汇集之地。便是北国的燕京,虽也号称繁华,跟金陵比只怕也还差一些的。我们常年在蜀地,毕竟狭小局促,来了这里才算是见到了大场面。”
师姐道:“虽说如此,我倒觉得,还是我们青城山好,天高皇帝远,乐得清闲。这里热闹是热闹,但过于热闹却也未必能够安生。”
仁轩叹道:“是啊,金陵虽好,但正所谓“天涯何处似旧乡”,对于咱们这样的江湖倦客,常年走南闯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