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强宋 >

第43部分

铁血强宋-第43部分

小说: 铁血强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思想。但是,外国人对王安石的研究可以处于一个很超然的角度,因为他们只看到王安石的理论,而不必考虑实施的实际情况,就像人类用小白鼠做实验,不必考虑小白鼠本身所受的痛苦。对于宋帝国而言,激进的采用这些新法确有许多实际困难,满朝文武的一致反对并非没有道理,而这个时候,王安石的性格缺陷开始显露。

  首先是新法的义理问题,熙宁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扩大财政收入,然而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尚无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公开宣称其政府以盈利为目的。王安石犯了这个大忌应该尽量低调的埋头做事,然而以他的性格,却非常不以为然的和道学家们辩论,从一开始便失去了正义的地位。在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中,将政府也视为市场经济中的“理性人”,甚至有以政府作为盈利主体的财务分析方法,但这毕竟只能停留于数学模型,王安石却将全国人民都当成他的数学模型,其目中无人,震惊天下。

  其次是新法推行太过于激进,这么多措施同时推出,而且基本上都是一步到位,没有任何缓冲。任何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循序渐进的合理过程,所谓“休克疗法”经常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我们现在深化改革最强调把握好速度、效益和质量的辩证有机结合,科学发展观则是全面、协调、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且要坚持“五个统筹”,王安石显然违背了这些科学原理。义理问题那些道学家们嘴巴可以说,但影响不到王相公办事,同僚们面上也维护道学家,但实际上都心知肚明。不过当王安石过于激进的推出这么多措施时,他们也不得不站出来反对。事实上,所谓的“旧党”并不是真的反对这些新法本身,而是反对王安石操之过急。

  再次是王安石的用人问题,他提拔起来的曾布、吕惠卿、蔡京等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在徽宗朝充斥朝廷,安能不有靖康之难?

  最后是最重要的,熙宁变法承接濮议,将宋廷的“党争”风气发挥到了极致,很多重臣忘却了自己的宰执重任,逞权术之争,将宋廷的决策机制带入到了一个非理性时代,这个问题我们还将在靖康之难中详细说明。。 最好的txt下载网

熙河开边两千里,欲发大战百万兵
熙河开边两千里,欲发大战百万兵

  夏毅宗亲政后虽然向宋称臣,但也经常带兵袭扰边境。西夏曾希望宋廷能够用对待辽帝国的礼仪对待他,这显然是很不现实的。于是夏毅宗便深以为耻,起兵报复,集十万余众进攻泾原,杀伤当地弓箭手数千,还曾身先士卒中过流矢,但始终没有引发大战,宋夏之争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对吐蕃诸部的经略上来。当初李继迁就定下了收取回鹘和吐蕃的策略,但由于宋廷较好的处理了吐蕃诸部首领而没有成功,现在前代首领去世,开始分裂成更小的部落,西夏的机会又来了。

  神宗即位之初,进士王韶便进《平戎策》三篇,提出剿灭西夏的关键在于经略吐蕃,现在吐蕃诸部虽然名义上归附朝廷,但绝大多数仍处于部落政体,一方面实力不足以抵抗西夏,一方面忠诚度也难以保证,所以要逐渐取缔他们的部落政体,建成普通的州县。宋神宗和王安石采纳了王韶的建议,任其为管干秦凤经略司机宜文字(办公厅副主任),准备经略河湟的计划。

  王韶到任后首先是采取招抚的政策,当时青唐最大的部落是俞龙珂部。王韶仅带数骑到其帐中招抚,言明利害,仅数日,俞龙珂部十二万口全部归附。有了这个示范效应,很多部落首领主动交出世袭政权,纷纷归附,河湟一带的国家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当然也有不愿意成为国家公民,要继续当部落领主的人,西使城(今甘肃榆中)首领禹藏花麻曾与秦州铃辖向宝交恶,在英宗年间便投奔了西夏,献出兰州一带的土地。夏毅宗大喜,以宗室女下嫁花麻,封为驸马都尉。招抚后第二步是对不愿意归顺的部落进行军事打击,毕竟,任何一个阶级都不会甘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尽管宋廷会给与很高的待遇,但相比之下很多人还是认为不如享有部落的世袭领主权力更重要,他们就会在西夏的支持下和朝廷的平戎政策相抗衡。

  唃厮嵒生有三子:瞎毡、磨角毡、董毡,他卒后董毡继位,前两位则获取了分封土地,吐蕃河湟部一分为三,这也是封建领主制政权的常见模式。瞎毡的辖领在河州(今甘肃临夏),离西使城很近,瞎毡卒后其子木征认为难以自保,于治平三年(西元1066年)率领青唐诸羌归附西夏。但西夏刚得到河州又丢了绥州,左厢监军嵬名山之弟嵬夷山暗中联系宋帝国知青涧城种谔,种谔点集大兵突击嵬名山的营帐将其擒获,嵬名山无奈只好献出绥州。夏毅宗得报后立即派出四万大军救援,种谔就用刚归附的部队背城列阵,大败夏军。延州东路巡检折继世与嵬名山合兵试攻银州,夏军又大败。绥州,作为平夏部最初的五州之一,在西夏建国以后再次丢失。

  同年,夏毅宗崩,年仅21岁,其长子李秉常继位,即为夏惠宗,年仅7岁,由其母梁太后摄政。梁太后任用其弟梁乙埋为国相,大肆提拔梁家子弟,掌控了西夏朝政。夏毅宗在位时推行汉化,梁太后本身是汉族,但是她执政后却反对汉化,熙宁二年(夏乾道二年,西元1069年)以夏惠宗的名义向宋廷上表要求恢复蕃礼并获得批准。梁太后喜欢比自己小七岁的小弟弟,这种女人肯定是非常好战的,她时常与宋交兵,曾遭到宋廷的经济制裁仍不悔改,而且动不动就要集结三四十万的大军出动,却又没有什么完善的战略规划,每次都是无功而返,还经常被董毡偷袭后方,给西夏的经济增长和百姓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随后宋军向西夏发起了反击,种谔一度进攻甚急,连续攻克银州周边堡垒,夏军毫无士气,不能支撑,梁太后被迫向辽帝国求援。辽道宗遣使赴宋廷斡旋,并承诺发兵三十万助战,夏军士气重振,种谔才退回延州。

  正面战场暂息兵锋后,宋夏双方都加大了对吐蕃的招抚力度。熙宁四年(西元1071年),王韶修复了古渭砦。古渭砦在今甘肃陇西,即唐朝的渭州,安史之乱后被唐朝丢失,现又被王韶收回。按王韶的建议,以古渭砦为通远军,王韶暂为知军。熙宁五年,王韶开始进攻不愿归顺的蒙罗角、抹耳水巴等部族,诸部在抹邦山(今甘肃狄道县东南)占据地势准备抵抗。王韶的参谋们都认为地势不利,不宜作战,但是王韶却说:“敌军如果占据险要不出,我们只能徒劳而回,现在已经入了险地,就要去攻取险要!”下令“敢言退者斩!”宋军登山逆战,蕃军居高临下,宋军略有不敌。这时文官王韶身被甲胄亲临一线,宋军士气大振,终于击溃蕃军,四散而逃。木征率兵渡过洮河来援,重新集结羌众。王韶声东击西,留部将景思立、王存在抹邦山继续虚张声势,自己带兵突击武胜(今甘肃狄道县),大破木征部首领瞎夔等,守将瞎药弃城夜遁,大首领曲撒四王阿珂出降。宋廷在武胜设镇洮军,后又改为熙州。

  熙宁六年,宋军又攻取河州,周边许多蕃部宣布叛宋独立,王韶回军*时木征又趁机占据河州。王韶没有立即进攻河州,而是破诃诺木藏城,穿露骨山,向洮州(今甘肃临潭)进军。木征忙分兵驻守河州,自率兵来援洮州,王韶在路上迎头痛击,趁势收复了河州,继而分兵攻占熙、河附近的全部州县。宋廷在该地区设置了熙河路,与陕西的环庆、鄜延、秦凤、泾原合称为“沿边五路”,成为封锁西夏的主要战场。王韶带兵五十四日,转战一千八百里,攻取五州,斩首数千级,取缔部落无数,收伏蕃部三十余万帐,因功进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次年又入朝升为资政殿学士。

  王韶入京的间隙,木征又趁机出兵,宗哥部首领鬼章以言语引诱河州团练使景思立出战。景思立非常轻敌,一怒之下率六千兵出战,钤辖韩存宝、蕃将瞎药苦劝不听。景思立率军进抵河州西北踏白城陷入重围,激战后景思立勉强突出重围。景思立对自己的冲动非常后悔,本想自刭谢罪被部将制止,但他死意已决,又返身杀入敌阵终于阵亡。当时朝廷已升其为忠州防御使,还没来得及正式拜将,朝廷认为他虽然忠烈,但是轻敌丧师,没有再追赠官职。木征趁机率大军围攻河州。

  景思立兵败后王韶急忙赶回熙州,当时宋军正聚集熙州坚守,王韶下令撤去城防,选兵二万余主动出击。初时参谋部议定出兵方向,诸将都认为应先解河州之围,但王韶说:“敌人敢来围城,必然依仗有外援,如果我们立即去救,他必设伏以待,而且他们现在士气正盛,不能硬拼。我们应该先去斩断他们的外援!”于是率军直扑定羌城(今甘肃广河)。当时宦官李宪派驻军中,他向全军出示天子御赐的黄旗道:“天子御赐此旗观战,如同陛下亲临!”宋军士气大振,大破守军结河族,断绝了西夏入援的通道。木征见自己的妙计全然被王韶识破,大惊失色,只好退保踏白城。但此时宋军士气已振,围攻踏白城,木征见势不可挡,率八十余部酋长请降。鬼章、冷鸡朴等酋长还集结了大军继续顽抗,并一度将宋军陷入险境。关键时刻李宪采用了正确的战术:他深知贵族血统在部落中的地位,便让木征衣着盛装来到阵前招降。蕃兵仰望木征的容颜,斗志全无,官军趁势反击,阵斩冷鸡朴,杀获万余。此时董毡出面,青唐羌蕃诸部全部接受了改制,成为正式的国家州县。

  熙宁年间,宋廷在河湟地区以武力*了不愿改制的部族,强行取缔了世袭部族领主,将河湟地区改造为了正式州县,从当时战略上讲,保障了围剿西夏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非常重要。当然后人对熙河开边评价不一,正方认为,唐朝丢失了河湟两千余里的国土,让川陕的战略安全得不到保障,而宋朝通过恩威并施的方法收复河湟是极其伟大的功绩,这在围剿西夏的关键时刻更显重要;反方则认为当时吐蕃诸部已经归附宋帝国,本就是中国的领土,宋廷还要用兵,是破坏当地民族关系。而王韶晚年精神错乱,最后五脏俱烂而死,被认为是杀伐过多的报应。关于古代名义版图内的部族聚集区,应该采取更加辩证的方法来看待,既需要优待招抚,也需要适当的武力*,不能一概而论。而王韶和李宪这对文官和宦官的组合,在雪域高原立下战功无数,拓地两千余里,是非常令后人神往的壮举,他们也因此列入名将的行列。

  就在这个时候,宋代中南半岛上的交趾国李氏王朝在改用汉制以后也强大起来。当时宋帝国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陕西、河北,对南方毫无防备,而广西本身还很不发达,人口很少,地方驻扎的厢军和蕃军也很少。熙宁八年(交趾国李朝仁宗太宁四年、西元1075年)底,交趾国太尉李常杰集结八万大军趁机入寇,初时宋廷没有引起重视,但交趾军分三路连续攻破钦州(今广西灵山)、廉州(今广西合浦),进围邕州(今广西南宁)。邕州尽发厢军,也只有两千八百人,在知邕州苏缄的率领下拼死抵抗。广西军虽然人少,但是动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