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强宋 >

第23部分

铁血强宋-第23部分

小说: 铁血强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スセ鳌E嗣浪湮鹘床荒苤浦埂5鮼曜吡硕镉痔窖钜当芡嘶兀谑蔷吨背坊匮忝殴啬凇E嗣狼苛乙笏粼诔录夜瓤诮佑ρ钜担置挥写用N弈沃拢嗣酪仓缓贸坊毓啬冢蜒钜蹬自诹说芯淖坊髦隆

  杨业边战边撤,一整天才回到陈家谷口,见伏兵都已经撤走,拊膺恸哭,对士卒大喊道:“此时我军已无活路,只能以身殉国!诸君可愿与我同死?”宋军将士无不为杨业的忠义所感,热血沸腾,返身与辽军再战。杨业的儿子杨延玉挺身在前,杀敌数十,满身负伤,一匹白马都被染成了红马,血尽人亡。73岁的老将岳州刺史(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作淄州)王贵亲手射杀数十名敌军,箭支用完,又以空弩击杀数十人,方才壮烈牺牲。最后宋军将士全部战死,无一投降。杨业奋战到最后一刻,手刃百余辽军,最后战马重伤倒地,终于被擒。《辽史 圣宗本纪》和《耶律奚低传》记载杨业退到狼牙村,藏在林中,被辽军右皮室详稳耶律奚低发现后射死,显然是错误的。杨业被擒后斜轸出了一口恶气,问道:“你号称‘无敌’,与我军作战三十年(他似乎把杨业在后汉军服役,与他作为战友的时间也算上了),今天终于被我抓住了,还有什么话好说?”杨业长叹道:“吾皇待我甚厚,我一直期待破敌以报,但是现在被奸臣所嫉,逼令赴死,导致王师败绩,哪里还有脸面活于世上。”然后绝食三日而死,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战后,杨业的妻子折(shé,音同“佘”)氏不依不挠,要求朝廷重处潘美等人,潘美也进行了顽强的辩解。太宗本来就非常痛惜杨业的死,裁定潘美等人有罪,将潘美连降三级,王侁、刘文裕被除名充军。王侁是后周名相王朴之子,却以人品低劣著称,可以说是把王家的脸都丢尽了。杨业被追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留下的五个儿子都被录为官员,其中最有名的是长子杨延昭(原名杨延朗),日后也成长为对辽作战的主力,而折氏也因其正直敢争名垂青史。

  后人非常感念杨业及其子杨延玉、杨延昭的忠勇,创作出了《杨家将演义》等大量的小说、戏曲传颂杨家将的英名。在这些作品中,杨门祖孙数代都是大宋的忠臣良将,其中很多人物都是虚构出来的。折氏被称为“佘太君”,八十岁还挂帅出征,由此又引出了杨门女将的说法,把杨家的女子和媳妇都描写成了忠勇善战的女将,其中尤以穆桂英最为经典,其名声盖过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梁红玉、秦良玉,成为了中国女将的形象代表。而在这些作品中,不约而同的用到了一个反面角色:潘仁美。他作为杨业的上司,嫉妒杨业的功劳,将其害死,还长期和杨家将的后辈们作对,是反派中的反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潘仁美”的原型就是潘美。潘美在雁门撤退时,作为主帅,不能坚持正确的意见,又不能节制王侁等将擅自撤离,确实要对杨业的死负有主要责任。所以,虽然潘美在宋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战功无数,是结束五代乱世的英雄人物之一,镇守太原防区,鲜有败绩,此战之后第二年就病逝,享年67岁,这不光彩的一战简直就是晚节不保。潘美卒后赠中书令,谥号武惠,配飨太宗庙庭,从祀孔子,和曹彬、李继隆、曹玮一起被誉为“宋初四大名将”,但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他却只能扮演永远的白脸奸臣角色。

  杨业,本是北汉降将,刘家也算待他不薄,但他没有愚忠于北汉国,而是选择了为大宋尽忠。他很明白,大宋才是值得他——一个炎黄子孙,应该尽忠的祖国。在这个将星云集的时代,杨业父子或许算不上超一流的名将,但是他们的忠勇却永远感动着世人,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曹彬、潘美、李继隆、休哥、斜轸、萧挞凛这些盖世名将一定都为和杨家将战斗在同一个时代而深感荣幸,我们这些后人也为有过这样的祖先而无比自豪。虽然我们明知杨家将故事和人物大多是虚构,但是,当杨令公、佘太君、穆桂英、杨x郎、杨y嫂、杨z妹这一个个文学形象鲜活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不是历史,但这正是历史中积淀出的伟大精神,更加值得我们铭刻在心。

  正是:

  雁门塞上金风凉,令公无敌断银枪。

  莫道降人不尽忠,碧血青天杨家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契丹的反击:君子馆战役
契丹的反击:君子馆战役

  萧太后虽然没有采纳耶律休哥的意见立即反击宋军,但并不表示她没有略宋的打算,她只是想准备充分之后再出兵。经过半年的准备,年底开始全面封锁边境,频频与宋军边防试探性接战。十一月,萧太后正式以耶律休哥为先锋都统,皮室详稳萧排亚、驸马都尉萧勤德、萧继远、林牙谋鲁姑、太尉林八等率军跟随,自率主力在南京预备,全军开始向宋境开进。宋太宗分别以李继隆、刘廷让、田重进为沧州、瀛州、定州都部署,防御三关。这也是一场规模和雍熙北伐相似的大战役,只不过攻防双方交换了位置。

  初期接战,双方互有胜负,但是耶律休哥从来不看重这些小胜负,他的目标只有宋军主力,尤其是要让李继隆真正在他手下败一仗!

  按照宋军传统的防御战略,要拒敌于国门之外,不能将战场摆在本国境内,所以宋太宗要求三将主动出击,在关外击退辽军。田重进部首先出岐沟关,击败了小股辽军,甚至收复了涿州,但没有寻到辽军主力。十二月,刘廷让与李继隆合兵,准备北进,约好以刘廷让为先锋,李继隆随后支援。《辽史》上还提到了一位叫“李敬源”的将军,但别处无载,可能是宋军虚张声势,被辽军信以为真。耶律休哥侦得情报,扼守住险要,率全部主力在宋军前进路线设伏。

  十二月九日,两军在君子馆(今河北省河间市君子馆村)相遇。耶律休哥事前通过反间计,透露了自己想投降给宋朝的假情报,宋军先锋平州团练使贺令图居然信以为真,只带了数十骑径直到休哥营中“受降”。其实休哥这个计谋也只是军事工程中按部就班的程序,本来没打算取得什么奇效,但没想到宋军先锋的思维方式竟然独特到了这种地步,休哥差点被气傻,把贺令图抓起来痛骂了一顿。而贺令图的父亲就是年初最先倡议雍熙北伐的贺怀浦,一年之内,父子皆败,成为天下笑柄。

  而刘廷让未得消息,大部队已经深入辽境,休哥先与刘廷让接战。这时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时值隆冬,宋军衣衫单薄,手脚麻木,而刘廷让部的弓弩多采用皮筋为弦,在严寒下难以张开,作战非常不利。辽军的后备部队还在源源不断的赶来,辽圣宗的御驾也来到君子馆,数十万大军将刘廷让的万余兵马团团围困。但是刘廷让也非常顽强,他本名刘光义,是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因避太宗讳改名廷让,也是一位五代遗留下来的悍将。他遭到辽军的重围列环形阵防御,辽军精骑在外围往来冲突,却一直无法找到破绽。刘廷让的部将御前忠佐神勇指挥使桑赞临危不乱,奋勇杀敌。辽军正面围攻环形防御阵地,其实损失比宋军更大,激战中国舅帐详稳萧挞烈哥、宫使萧打里两员大将战死。但是耶律休哥依然不为所动,继续保持攻势,因为他真正的目标根本不是刘廷让,而是要引诱李继隆前来救援,倾本部之兵,并借助辽圣宗的御前近卫,对其实施毁灭性一击。

  李继隆的参谋本部中,前方情报不断传来,刘廷让遭到越来越多的辽军围困,诸将纷纷要求紧急前往救援。但是李继隆这位每战必负重伤的勇将此刻却表现出了镇定的一面,他冷静的分析了形势,指着地图告诉大家:如果此时前往救援必然遭围,两军实力差距过大,出兵关外本来就是错误的决策,此时只能退保乐寿,避免更大的损失。帐下诸将听到这样的分析非常伤心,因为他们只能眼见友军被围困却不施援手,但这又是很无奈的事情,李继隆部退保乐寿县。

  当耶律休哥接到李继隆退走的情报大吃一惊:“什么!他退走了!?”旋即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之中。他遥望南方,仰天长叹:“我三次大败宋军,却始终无法打败你一次,难道我只能空等你打败我的那一次吗?”随后耶律休哥向刘廷让发起了总攻,刘廷让、桑赞力敌一整天终于不支,桑赞率先突围逃离,宋军大阵已告崩溃,辽军潮水般涌入宋阵,肆意砍杀。武州团练使、高阳关都部署杨重进力战死节(《辽史》上说生擒,并称阵斩李敬源),刘廷让仅带数人逃脱。

  辽军东线主帅耶律休哥在君子馆取得一场大胜,另一方面,北院大王蒲奴宁率军进攻代州,潘美率山后军主力出雁门关迎战,但辽军前锋却径抵代州。宋军神卫都指挥使马正在城下列阵应敌,但是城内的主将代州副都部署卢汉赟却畏敌不出。知代州、给事中张齐贤催他赶紧出兵,他却说:“你个文官懂什么懂?现在出去只能送死,我还准备学李继隆,撤退算了。”似乎没把这位前枢密院副长官放在眼中。无奈,张齐贤只好在职权范围之内,调集了两千厢军出城作战。厢军是宋军系统中的辅助兵种,不属禁军系统,由文官指挥,主要负责大型工程,并非作战部队,由于禁军将领卢汉赟的怯战,文官张齐贤只好带着他们出战。张齐贤不愧是当过签署枢密院事的高官,口才了得,对这些厢军进行了激动人心的战前动员:“将士们!我们刚刚打了败仗,现在辽人乘胜反击,禁军不能抵挡。如果让辽军攻破雁门关,长驱直入,中原百姓的安危何在?!我们虽然是厢军,但我们一样是热血男儿!此时正是我们报效国家的时刻,奋勇杀敌吧!我们不比禁军的弟兄们差!”这两千厢军齐声高呼愿随张大人杀敌报国!以一当百,锐不可挡,侧击辽军。马正趁机反击,竟然击退了辽军前锋!

  一战之后,张齐贤威名大振,各位武将都表示愿意服从调遣。但是张齐贤派出密使向潘美报告,请他回师夹攻辽军,结果密使被辽军截获,张齐贤很害怕走漏消息导致潘美回师途中会遭到伏击。所幸的是由于东路兵败,宋太宗改变了外线防御的策略,改为内线防御,潘美接到密诏后直接回师太原。虽然失了强援,但张齐贤却高兴的认为,潘美回师我知而敌不知,可以将计就计。于是派两百厢军潜出城外,每人带旗帜和干草,夜晚在城外三十里处潘美的来路上燃起干草,展开旗帜,佯装潘美部大军来援。辽军惊惶失措,纷纷败走,张齐贤趁机挥军掩杀,生擒蒲奴宁的儿子一人、帐前舍利一人(这两位宋方均不知名,《辽史》亦无载),斩首二千余级,俘五百余人,获马千余匹,车帐、牛羊、器甲无数。

  谁言文官不能战?在宋朝的军事学院培训体系下,文官通过学习兵法,也能掌握军事指挥的知识,在战斗中发挥作用,这和现代军事指挥官培养体系是一样的。张齐贤作了一个好榜样,在他身后,宋军,甚至未来的明军、国军、解放军以及各国军队还将涌现出大量知识分子,从军事学院中走上指挥岗位成为名将。

  虽然辽军在君子馆获得一场大胜,但是未能伤及李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