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翡翠如意珠 >

第9部分

翡翠如意珠-第9部分

小说: 翡翠如意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衣少女抬头望着那五彩缤丽的廊画,叹道:“多美丽的廊画,有池上荷花,林中飞鸟,水下游鱼:也有亭台楼榭,湖光山色,历史曲故,真是神话世界!”
  红衣少女也赞道:“它东起乐寿堂之邀月门,直到万寿山西端的石丈亭,全长据说有七百多米,共有二百七十三间,尤其是那一幅幅的构图生动、形态逼真的人物故事画,更是别有意味,咱们一人猜一幅人物故事画,哪个猜不出来,就打那上的屁股,怎么样!”
  黄衣少女点头道:“好吧,我先猜。”她指着一幅人物图说:这是《财敦颐爱莲》。周敦颐是北宋道学创始人。他晚年辞宫归家后,在庐山莲花峰下养病。他的住所与塘泽相边,山青水秀。清澈的水面,朵朵莲花孤傲不羁。周先生喜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风格,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爱莲说》,来表达自己秉直不阿的性格,宁折不曲的骨气。文中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幅画写是周先生当年在莲花峰下的生活情景。“
  “哟,你还挺有文采。”红衣少女嬉笑着搡了女伴一把。
  “还不是小姐教的,我都快背熟了。现在该你说了。”黄衣少女催促道。
  红衣少女指着另一幅画道:“这幅是《风尘三侠》,说的是隋朝末年,隋炀帝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引起朝野不满。有个叫李靖的志士,才智超人。一天他来到大臣杨素府中,有个手持红指的歌女见他相貌非凡,不禁起了爱慕之心。后来二人结为夫妻。不久,有个隐士虬髯客推荐李靖夫妇投奔李世民,并命出珠宝盗助。李靖帮助李世民推翻隋炀帝,建立唐朝,李靖也当上宰相。虬髯客、李靖、红指三人仗义豪爽,风尘相遇,后人称他们为“风尘三侠”,画上正是虬髯客在向李靖夫妇告别时情景。“
  黄衣少女叹道:“真是美女慕英雄,侠客助豪杰。”她指着副一幅画道:“这是《文姬谒墓》。东汉末年,蔡邕的女儿蔡文姬聪慧博学,擅长诗歌音律。然而她命运坎坷,父亲因得罪权臣而死,她自己被匈奴人劫支被迫做了匈奴左贤王的妻子,以后魏武帝曹操与匈奴单于谈判赎回蔡文姬。文姬从匈奴归来,路过长安城外拜谒父亲坟墓,百感交集,操琴吟唱《胡笳十八拍》来抒发悲凉与哀思。”
  红衣少女指着另一幅画道:“这幅是《风尘三侠》,说的是隋朝末年,隋炀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引起朝野不满。有个叫李靖的志士,才智超人。一天他来到大臣杨素府中,有个手持红拂的歌女见他相貌非凡,不禁起了爱慕之心。后来二人结为夫妻。不久,有个隐士虬髯客推荐李靖夫妇投奔李世民,并拿出珠宝资助。李靖帮助李世民推翻隋炀帝,建立唐朝,李靖也当上宰相。虬髯客、李靖、红拂三人仗义豪爽,风尘相遇,后人称他们为‘风尘三侠’,画上正是虬髯客在向李靖夫告别时的情景。”
  黄衣少女叹道:“真是美女慕英雄,侠客助豪杰。”她指着另一幅画道:“这是《文姬谒墓》。东汉末年,蔡邕的女儿蔡文姬聪慧博学,擅长诗歌音律。然而她命运坎坷,父亲因得罪权臣而死,她自己被匈奴人劫去被迫做了匈奴左贤王的妻子。以后魏武帝曹操与匈奴单于谈判赎回蔡文姬。蔡文姬从匈奴归来,路过长安郊外拜谒父亲坟墓,百感交集,操琴吟唱《胡笳士八拍》来抒发悲凉与哀思。”
  红衣少女用衣袖轻轻拭泪道:“这位女才子真是可怜,竟在国外度过大半生。”
  黄衣少女道:“你别只管叹息,该你猜画了。”
  红衣少女又来到一幅画前:“这是根据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名著《桃花源记》画的。这篇文章写了东晋孝武帝时的一个故事。一天,湖南武陵县有个渔夫划船沿溪捕鱼,到了一个桃花醉人、芳草如茵的去处。渔夫出了桃林,来到溪水的源头,只有一个山洞,于是走进洞口,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只见良田沃土,碧水盈池;田野里,阡陌纵横,许多男女正在耕作;田边屋旁,栽着桑竹。有诗说,‘幽居桃柳桑竹间,半掩柴扉日日闲。新竹称来宜作径,长松老去好为关。春莺尽是苍烟护,鸡犬相闻碧水环。一榻梦香日未起,桃源虽好有谁见?’桃花源的人见到渔夫十分惊讶,忙问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并争先请他到家中做客。主人告诉渔夫,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兵乱,率妻携幼,来到这与世隔绝之地,他们不知外面有两汉魏晋。渔夫出洞回家后告知太守,太守派人按渔夫讲的路径去寻找桃花源,但没有寻见,后来不少亭士游侠,想去寻找这优美如画的桃花源,终未如愿。”
  黄衣少女道:“我也听小姐讲过桃花源的故事,这故事源远流长,千古动人。”她指着又一幅画道:“这个《羲之爱鹅》的故事也很精彩。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舒展畅达,刚劲奔放,笔势飘若浮云,矮若惊龙,为古今之冠。他性情清雅,酷爱养鹅。令稽有一孤身老妇,家中养一白鹅,鸣声清亮;有时似高山流水,有时若古琴低鸣。王羲之闻说,命人带重金去买,老妇人不卖。于是,王羲之乘车前往观赏。老妇人听说羲之将至,以为他爱吃鹅肉,忙杀掉烹熟款待他。王羲之一见,深为惋惜,长叹数日。”
  红衣少女道:“这个《米芾拜石》的故事更有味。北京著名画家米芾行文奇险,不蹈袭前人旧辙。他所画山水人物,多用水墨点染,尤善绘云烟出没、林木掩映的山川景色。他性情古怪、放荡不羁,衣着效法唐代式样,神态潇洒,仪表轩昂,所到之处,常被众人围住观看。因其独身自洁,不与家人共有毛巾、盆器,世人又称他作‘米痴’。米先生酷爱奇石,家中收藏甚多,仍然不断四方寻觅。有一次,他出外游玩,见到一块形状奇怪的巨石,欢喜若狂,说道:‘此石足以受我一拜。’言罢,整理衣冠,伏首大拜,口中还念念有词:‘石兄,受我一拜。’”
  黄衣少女听了咯咯地笑个不停。
  红衣少女走了几步指着一幅画道:“我讲了这画上的故事,恐怕你要笑出尿来。这是东晋竹林七贤,他们正在弈棋、吟诗、饮酒、看书,这七位朋友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每当苦闷之至,便相约来到僻静的黄公酒店,开怀大饮。然后带上酒菜并棋琴书画,躲进山后的竹林之中,抚琴吟诗,肆意酣饮,借酒浇愁。”
  黄衣少女笑道:“我知道这七人是谁,他们是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
  红衣少女道:“你听我讲。一次,阮籍与客人弈棋,家人忽报他的母亲暴卒,客人停棋起座,不知所措。阮籍却泰然自若,稳稳地下完一盘棋,才款步而出。刘伶时常纵酒狂欢,每次出走,都命从人背锄相随。他对从人讲:‘我死在哪里,你就把我埋在哪里。’他还常常于屋中裸体。客们讥笑他,他反而责问道:‘我以天地为栋宇,房屋为衬衣,诸君为什么跑到我的裤裆里来?’……”
  黄衣少女听了,笑得前仰后合。
  “什么人在笑?”一声吆喝,从树丛后转出两个健锐营的兵勇,他们身穿黑衣,背着洋枪。
  红衣少女道:“我们是听鹂馆文小姐家的丫鬟,去城里给小姐抓药,现在才返回。”说着从怀里摸出一个木牌,递给一个兵勇。那兵勇接过木牌看了看,又还给她。说道:“天这么晚了,还说说笑笑,赶快回去吧。”
  黄衣少女道:“这就回去”。说着拉着红衣少女疾步朝听鹂馆走去。
  听鹂馆建于乾隆年间,后被焚毁,光绪十八年重建。馆内设有小戏台,在德和园末建成之前,此处是慈禧太后听鸟叫和欣赏戏曲、音乐的地方。鹂指黄鹂鸟,叫声悦耳动听,古人常用此鸟叫声来形容优美的歌声和乐曲,因此取名为听鹂馆。
  尹福等人尾随红衣、黄衣少女来到一个幽深的庭院,门额上写着“听鹂馆”三字,红衣、黄衣少女走了进去。尹福带银狐、木莲轻轻上了房。
  尹福在房上四下一瞧,但见西厢房内,古色古香,壁上挂着一幅《白娘子盗仙芝》画轴,案上摆着一个银白瓶,插着几枝水杏,一边坐着一个美人,左边那个美人那双眼睛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透出冷酷的寒气。亭亭似月,$婉如春。真如“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一分太短,增一分太长,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光彩照人。右边那个美人黑得出奇,亮得像没有微尘的海水,亮得宁静。像是盈盈展瓣的黑牡丹。左边那美人身着金黄色旗袍,更透出白如梨蕊。右边那美人身着玫瑰色旗袍,黑得动人。
  这时,银狐拽住尹福,悄悄指着右边那美人说:“她就是上次我们在涵远堂见到的那个女人。”
  

第十回
第十回    木莲女听鹂馆遇难
  银公主法源寺受危
  但见红衣、黄衣少女各端一个彩碟走了进来,彩碟上有玉碗。红衣少女对白美人道:“文冠小姐,药已经对好了,请服吧。还是依照同仁堂掌柜的吩咐,用了郁金、滑石各三钱,加桂枝荷叶为引,搀进单便。”
  文冠微启朱唇,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辛苦你们了。”说着接过玉碗一饮而尽,又接过黄衣少女递过的玉碗也一饮而尽。
  黑美人关切地问:“姐姐的伤势好多了吧?”
  文冠解开旗袍的纽扣,掀开一角,露出右乳,只见白如嫩笋的乳上还有几道浅黑的印痕,与那解色的青筋相似。
  文冠道:“多谢文果妹妹惦记,上次在涵远堂我遭到歹人袭击,是老佛爷将咱俩迁居听鹂馆,我在这里幽居,有时感到寂寞,时时想起七十老母,只不知她老人家生活如何?”
  文果道:“园内法纪严明,不准我们姐妹俩出园,不能离老佛爷左右,我们就如囚在笼中的金丝鸟,想起那千山之上的老母,心里时时不是滋味。”说着潸然泪下。
  文冠也落了几滴眼泪:“想当初,老母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执意叫我们遵照齐三太监的意思,进京辅佐保护老佛爷,结果气坏了师傅。在母亲的养育之恩和师傅的教诲之恩面前,我们被迫选择了养育之恩,遵从了母亲,违背了师意。”
  文果叹息几声:“有时我也想起师傅,想起三九隆冬之日,在千山山颠她教我们鸳鸯剑的情景。我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师傅把我抱在怀里,用凉毛巾冰我的额头,还给我煮甜粥,一勺勺喂我。”
  文冠道:“有一次我在千山山腰摘苹果,不小心跌落下去,被半山腰一棵酸枣树绊住。师傅听说后,昌着生命危险,施展轻功把我救了下来,一直看护了我十几天。”
  文果仰望窗外,自语道:“师傅,你如今在哪里?……”
  文冠咳了一声:“师傅年近六旬,为了武术事业,十五岁便闯荡江湖,在民间默默惩恶除暴,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她的真名实姓。她决心隐居千山,带徒传艺,使她创造的暗器功夫和剑术彪炳千秋!”
  文果盯着蜡烛怔了一会儿,忽然问道:“我们离开千山进京后,由齐三太监留下两个宫女照料老母,齐三太监每年春节携带我们送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