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三国之无双武帝 >

第63部分

三国之无双武帝-第63部分

小说: 三国之无双武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如此,可是,你一言不发,就不怕本侯震怒?”吕布淡淡询问道。

    “咳咳,自然是怕的,所以……”贾诩回应。

    “所以现在可以说了吧!”吕布微微一笑。

    “知我者,温侯也!”贾诩哈哈一笑。

    “既然你要明哲保身,那本侯也不勉强,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该你出力的事情,恐怕还是得你出力呀!”吕布道,也不愿意逼迫太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自己不是神,即然这样,没必要逼迫得太紧,将贾诩推向自己的敌对面。

    “只是,贾诩真的会去忌惮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皇帝?”吕布嘴上说着,心里却还是疑惑。

    但是,贾诩马上就为吕布解开了这个疑惑。

    “温侯所问,是袁术之事吧!待我细细说来。当年光武起兵之时,并没有想到日后会建立大汉基业那么长远,其实,先帝起兵,说来只是因为一句谶语。”贾诩淡淡道。

    “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吕布一愣,开口道。

    “原来温侯也知道,没错,就是这样,还有一句,刘秀为天子。”贾诩道。

    “这和袁术之事有什么关系?等等,是那一句谶语?”吕布隐约反应过来。

    “温侯大智。正是,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涂高者,昌于许。”贾诩继续道,“而袁术字公路,涂高者,指的就是公路!昌于许,则是指,袁术会在豫州的许县,兴起,从而繁荣昌盛。很巧,许县正是在袁术的控制之下。”

    贾诩说完,认真地看着吕布的脸色,有些昏黄的灯火之下,他的双眼,明光熠熠。

    “原来如此!看来,贾诩忌惮的,根本就是不是什么小皇帝!他真正忌惮的,是自己!名义上,是怕小皇帝的怒火,实际上,是怕自己的怒火!”吕布忽然明白了。

    贾诩想要去对付袁术,简单,再次将这句谶语在袁术的地盘大力传播一番,根本不用管武关战事的胜败,袁术自己,就会主动屁颠颠地跑去许县了!但是,这个计划,贾诩不想说。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对谶语的信奉程度!

    按照谶语,袁术才是代替汉朝的真主,他会昌盛,那自己呢!与袁术敌对的自己,岂不是要完蛋!

    不过,谶语这东西,还真是神秘哈!许县会被曹丕改名为许昌,怕也有这个原因!代汉者,当涂高!哼!狗屁!

    “我军只要将此事运作一番!袁术必定移师许县!而尽在他咫尺的兖州曹操,定会坐不住,两军必会起大战!”贾诩道,“文和只是怕陛下不安,震怒,所以才选择了沉默,望温侯恕罪。”

    “哈哈哈!你的心意,陛下一定会明白的!打击袁术,让他和曹操相争,这是为陛下出力,陛下又怎么会怪罪!”吕布似笑非笑道。

    “至于谶语之事,天下谶语之多,数不胜数,唯有让其成真,谶语才会人尽皆知,流传在世!不必顾虑!”吕布望着贾诩,笑着道。

    “温侯明智!”贾诩道,两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吕布满意地离开了,回到了自己的屋内。

    第二天,在外的谍报组成员们,就接到了吕布的命令。在袁术所在的宛城,以及豫州的许县,大力传播起这条谶语来。时值乱世,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本来就容易传播。加上,这句谶语本来就有不少人知道。

    所以,谍报组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

    流言首先不是在普通百姓中流传,而是在士族和地方豪强以及士卒之中流传,这是因为,百姓对于袁术很是厌恶,并不会乐意这条谶语的实现,自然不好传播。但是,作为袁术势力的支持者,支撑者,那些人,会很乐意见到这一谶语的实现的。

 ;。。。 ; ;
第十二章 谁是枪王
    三月的春,细雨绵绵,实在不太适合出兵作战。因为,武器盔甲,容易因为雨水而发霉变坏;粮草兵器,其运输也会因为泥泞的道路,而效率大减。

    不过,尽管如此,依旧挡不住张绣的热情如火。

    他的第一次出兵,第一次展开对吕布势力的复仇之举,自然有着一股狠劲。张绣很是用心,领着士卒们,一路前行,指挥着他们“一路收集”茅草,编成斗笠之类;“一路收集”粮食,以减轻后方运输粮草的压力。

    民众们纷纷咒骂着。

    “还是荆州刘使君好呀!仁政爱民,袁术这个路中豺狼,比那盗匪还要狠!什么时候,刘使君收服南阳郡,把袁术赶走就好了!”他们纷纷引论,期盼着刘表的到来。

    武关之前,逐渐狭窄的道路上,开来了一支军队,张绣的五千前锋,到达了武关的范围之内。一个个士卒的身上,是一个个斗笠,就像一颗颗树木,布满山脉之间的武关道之中。

    所谓草木皆兵,兵皆草木,或许就是如此。

    “张绣!被我军所杀的张济的弟弟!领着五千人马前来攻打?哈哈哈!好大的胆子!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武关,关隘雄壮,虽然比不上函谷关,虎牢关等地,却也不是轻易能攻下来的!”高顺冷冷道,在城楼上冷冷地注视着来犯之敌。

    “加强戒备!关中安宁,温侯更是将其治理的井井有条,十分繁荣。我们在这里驻守数月,是值得的!绝对不会让区区败军之将撒野!”高顺看了一会,下令道。

    张绣统兵,似乎还不错,可是,就这种程度,恐怕不够资格!他心道。

    同样的,张绣注视着武关,也是发出了冷笑。

    “哼哼!高顺,你统兵打仗似乎还不错,可是,当日,我命大,就是从这里逃出来的!当日慌不择路,误入山林,没想到追杀猎物充饥之下,误打误撞,竟被我发现一条山间小道!如今,正是复仇的时刻!我张绣,何惜此身!”他眼中冒火,竟似乎是早已经安排好了后路,要与高顺在这里决一死战!

    双方各为其主,更是不共戴天,没什么好说的,第二日,张绣军就发起了进攻。

    天公作美,天气还不错。好像在说,你们既然不共戴天,我老天爷就让你们分个生死吧!

    依旧是残酷和猛烈的蚁附战术,一队队的张绣士卒,扛着云梯,搭在武关的城墙上,攀援而上,发起了攻击。一批弓箭手在下方掩护,向上发着箭羽,像春雨一般,飘落在高顺士卒的头顶。

    同一片天空下,雨幕自然覆盖了双方。因为,高顺士卒的弓箭手,也不是客气的。

    张绣似乎准备充足,他竟然有几台攻城塔,木造,体型很大,覆盖着牛皮和干草,冲在城墙上,里面,涌出大批士卒,嗷嗷叫着,与高顺士卒展开搏斗。张绣竟然一上来,就是不计代价的猛攻。

    在路上,他就任由士卒们大肆抢掠,激发他们的残暴之心,所以,这些士卒都带着一股肆虐的气息,颇有些悍不畏死的意味。

    高顺更不是盖的,他在这里驻守良久,十分熟悉,更是将士卒们练成了精兵。虽然人数略少,可是占着地理之便,还有大批的守城器械,始终处在上风。

    箭羽如阴寒的雨水,却更为冷酷无情,不停地穿过士卒的身体,带出猩红的血液,绽放在开春的土地上,使它更为肥沃。土地滋养着人,人终究是要回馈给土地的。

    兵器交杂,互相犬牙交错,到处是喊杀之声,碰撞之声。

    前线的双方,不断有着士卒在倒下,继而,后方的人马扑上去,顶替了战死者,继续着战斗。阵势与配合,力量与技巧,凶狠和冷静。双方运用一切,双方竭尽全力。

    这样看来,张绣的落败似乎已成定局。

    可是,战场千变万化。一彪人马忽然自武关的内部杀了出来,两道城墙之间,是武关的功能区域,它的两外两侧,是安全的山岭。谁也没想到,张绣竟然领着数百精锐,从中杀出来!

    他们冲出,大肆砍杀,还放起了火,火势虽然不大,却令得高顺的士卒们大为慌乱。

    “高将军!一队人马从关内杀出来了!他们似乎是从山涧水源那里出现的!”一个浑身浴血的士卒来报,随即倒了下去。

    “什么!”一直在城楼指挥,关注着前方战局的高顺吃了一惊,怪不得!

    张绣的这队人杀出,可不仅仅是偷袭那么简单,战场上,一方的后侧和侧翼被攻破,从而导致全军溃败的事情,多不胜数。张绣抓住了机会,痛击高顺阵势的软肋,一时扭转了战场一块的战局。

    “走!不能让张绣继续扩大战果!”高顺继续冷静指挥,战场各处,厮杀在继续着,而后,高顺领着他的数百亲兵,冲了过去。

    针尖对麦芒。

    两位武将不期而遇,而恰好,都是使用长枪的。

    “北地枪王!哼!死!”

    “吕布走狗!杀!”

    双方猛地冲锋,两柄长枪,就像两道寒光闪耀,猛地碰撞在一起,发出“铛”的一声大响。冷冽的枪锋,犹如两条毒蛇,吐着信子,互相穿插,要在对方的身体上扎出血口。

    他们的亲兵,也像两团金属碎屑群,叮铃哐当地猛撞在一起,发出大批的响声,坚毅,有力,忘情厮杀,士卒战死,双方补充,继续战死,继续杀戮。

    中心处,有一个空白的圆圈,这是两位枪王的专属战场,金属长枪,枪出如虹,点点寒芒刺目,无数枪花盛开。双方身形如风,迂回,出击,格挡,反击,深的枪之奥妙和精髓。

    但是,这么精彩,所有人,却没有一个会去欣赏。

    双方不管不顾,他们挥动兵器,干脆利落,务求达到力量和速度的结合,以杀死对方。因为张绣出人意料的突袭,战场的胜负,明显地与两人的胜负联系在了一起。

    碰!一声巨响,激战数十会合,双方终于出了胜负,一人被击伤,倒地!

    士卒们大惊,纷纷掩护着后退,朝中间看来,谁胜谁负?

 ;。。。 ; ;
第十三章 袁术迁移
    倒在地上的竟然是号称北地枪王的张绣!不过,看样子,仍旧站立着的高顺,其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抹鲜血,从他左肩流下。

    “将军!”“校尉!”双方的士卒纷纷大叫,不约而同地扑了上去,将两人簇拥起来。

    “我没事,张绣勉强道,他的左肋处,中了一枪,鲜血之流。

    双方主将受伤,作为进攻一方的张绣军,自然大为动摇,那些亲兵开始掩护着张绣,一边厮杀,一边顺着城楼后退,与城头鏖战的士卒会合,逐渐退了下去。而作为防守方的高顺所部,大为鼓舞,趁机追杀,不过,却不得不救援起关内,那熊熊燃烧的大火来。

    双方的战局,出奇地与双方主将的单挑结果相类似,高顺军获胜,却也付出了代价,没能完全歼灭敌人。

    “高将军击败张绣,是我的们雁门郡枪王!”武关的士卒们灭了火,收拾战场之后,欢呼起来。

    高顺微笑,没有浇灭士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