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穿越之檀清承志 >

第40部分

穿越之檀清承志-第40部分

小说: 穿越之檀清承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气得七窍生烟,不过在杨阁老的敲打下还是没有贸贸然冲去找苏檀清,而是先找到哥哥杨悯昭,告诉他这件事。
  杨悯昭比他理智得多,虽然现在情况还不明确,但是很有可能妹妹是要一辈子绑在这个人身上了。
  他要做的是让苏檀清看起来更好些,以便妹妹不会被人嘲笑嫁了个乡下土鳖。
  所以听见杨悯晔说的事,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苏檀清在宣示主权,而是殿试在即,苏檀清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这是上面。
  于是他只能去找苏檀清安安“他”的心,不过杨悯晔知道后死活要一起去。杨悯昭知道不让他跟估计也会偷偷摸摸跟来,只能带着他,并百般嘱咐。
  于是在苏檀清诧异的目光下再次来到苏檀清的新院子分宾主坐定,不过两次的心境可谓截然不同。
  “苏贤弟,恕我们再次冒昧上门拜访并多管闲事。但是殿试在即,你怎么关心起这些小事来了?”知道杨悯晔口无遮拦,杨悯昭也只能单刀直入。
  苏檀清一下子沉默下来,她不知道该不该跟他们说自己不打算殿试,不过想到不说可能还会有变故,苏檀清沉吟了一会还是觉得说出来。
  “我本来就没打算考殿试,我不想进入官场,我不喜欢这种生活。”苏檀清仔细看着他们的微表情,想知道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不殿试?不为官?那你为何考科举?”杨悯昭惊讶,话一出口就意识到不对,很多读书人都不会直说自己读书是为了为官,总是要一层遮羞布的。不过他觉得苏檀清会明白他的意思。
  “为了功名。拿到功名就不会被欺压了,做官那么累,我只取我想要的不就好了?”苏檀清当然不在意他的说法。
  “可是……你这样总有人会说闲话的。”
  “与我何干?”苏檀清又不在意外人的看法,爱怎么说怎么说。
  杨悯昭:“……”
  倒是杨悯晔由原来的愤愤变成了一副找到知己的样子,他也是忒讨厌做官了,不然也不会次次“失手”考不上举人,不过碍于杨悯昭在一边不敢说出来。
  杨悯昭当然不想苏檀清考了个功名就带着杨十一娘回“他”老家,但他又不能说服苏檀清,只能回家报告老爹。
  所以沐休日苏檀清再次见到了杨阁老,不过这次变成了杨阁老来找苏檀清。
  “阁老上门真让小生受宠若惊。我虽明白你们想跟十一娘住得近些的想法,但即便我们不在洛阳,我们也可以经常过来看望你们的。”苏檀清坐下后直入主题。
  “你可想过认了杨家与不认杨家的区别?”杨阁老也听苏檀清说过她赶考的缘由,并不顺着苏檀清的话说,而是如此问苏檀清。
  “嗯?区别?”苏檀清皱眉。
  “不错,树大招风,你以为你回家就能回到以前的生活吗?在那里有了功名是够了,但在与杨家有关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的眼里,功名都是人生刚刚起步的第一步而已。”
  苏檀清:“……”
  苏檀清确实没想到跟杨家有牵扯之后的变化,杨阁老说得不错,不是你不找事事情就不找你的。
  “真没有清闲一点的工作吗?”苏檀清无奈妥协,她不可能让杨十一娘不回家,回了家就要担起相应的责任,苏檀清娶了她也要担起相应的事情。
  “清闲?”目前苏檀清跟杨家相互都不熟悉,都是位于慢慢试探相互了解的阶段。杨阁老也会先按苏檀清的想法来。
  “嗯,总有一些听起来不错又没有很多活的闲职吧?”苏檀清觉得自己就是这么没有“上进心”,还是早些说清楚的好。
  不然要是杨阁老帮自己谋一个容易平步青云的“好差事”就惨了,这种职位不是在风口浪尖就是一步不慎万劫不复的。
  “殿试过后的人不是入翰林院就是去当地方官,不过只有成绩好的才能入翰林院。”科举历来都是这样的惯例,杨阁老也不必多想。
  “翰林院?听说是混资历的地方,或许我可以在那里混到一把胡子也不挪位?翰林院的官员主要是做什么的?”苏檀清记得三甲前三就是入翰林院的,也会从二甲抽几个当庶吉士。
  殿试主要考策论,说实话前面的考试苏檀清没什么信心,但策论却是她比较拿手的地方。虽说可能比不过官场的老狐狸,但跟考生比还是挺有优势的。
  混……杨阁老听到苏檀清这话也够无语了,小小年纪居然一点拼劲都没有,不过他还是回答了,“翰林院确实有人一生都呆在那里,不过那是研究典籍的学究。”
  “那就得了,地方官员最麻烦了。我会尽力考去翰林院的。”苏檀清算是定了。
  “若有疑问可以找悯昭或者直接找我。”
  苏檀清挑挑眉,【不怕我心里不平衡?好吧,的确不会,老狐狸不会这么快就看透我了吧?】“好。”
  杨阁老走后苏檀清再次跟杨十一娘说了这事,杨十一娘从苏檀清的性子考虑的话是觉得苏檀清更适合回纳县的。
  但如果真的如父亲所说不为官就被动的话,那当然没得选择。“是我拖累你了。”
  “你我夫妻一体,说这种话?而且你也知道我随遇而安的性子了,在哪里都一样的,再说或许我也可以适应得不错呢?”苏檀清摊摊手。
  苏檀清的准备工作还是题海战术,帮他修改也还是杨十一娘。偶尔杨悯昭会过来,苏檀清也会把文章给他看看,不过终究不熟,也不差辈分,有些话说不出口。
  也只能带回家让杨阁老看看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不过杨阁老毕竟太忙,这样没什么效率,主要的批改的人还是杨十一娘。
  殿试如期而至,经历过可怕的贡院的苏檀清对在皇宫考试十分满意,环境很好,并且考试时间不长。
  至于皇帝出现了让人心理紧张……这样的素质还做什么官?不过考生里也只有苏檀清这么毫无敬畏感了。
  苏檀清考完就把事情抛诸脑后了,照例是忙起其他的事来。当初她的打算是想让杨十一娘来到洛阳跟自己一起住,在找时间去拜访杨家,之后就一起回家的。
  不过既然决定在洛阳定居,那么就不能暴露杨十一娘跟人私奔而现在已经嫁人的事。
  最好还是让她正儿八经地再嫁一次,虽然会有人觉得她下嫁了一个寒门,却不会有人觉得她德行有亏,更不会觉得她身上有污点。
  虽说这样好像对苏檀清不利,但已经隐隐沦为妻奴的苏檀清并没有任何不满,还是她自己想到这事跟杨家提的。
  至于杨家会不会翻脸不认人——那不是还有十一娘么,大不了再私奔一次,还有人能拦住她俩不成?
  苏檀清觉得自己此生举行婚礼的次数真是够够的了,如果连同自己嫁给杨十一娘那次的话,短短几年就要有三次了。
  不过应该也是极限了。
  【呃……不过好像自己给了小舅子折腾自己的机会啊……算了,正常求亲也会有这种状况,更何况自己怎么说也是救了十一娘,他们不会很过分的……吧?】
  殿试成绩出来的时候,苏檀清意外地拿到的二甲的位置,说难听点就是殿试的第四名。
  【这一生就跟四犟上了?】
  殿试前三即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一甲,赐进士及第,也称三甲及第;第四名为二甲传胪,二甲全部都是赐进士出身;三甲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了。
  不过人家大多会叫苏传胪,不然苏檀清宁可自己考了第五第六……自己跟苏四真是有缘。
  二甲的前几名按惯例进翰林院赐庶吉士位,苏檀清并没有例外,得到她想要的“养老”职位。
  不过在琼林宴上,苏檀清感觉到不少人都对自己不太友好,她转念一想,就知道问题是出在名次上了。
  大家都知道殿试是个摆设,其实大致的名次还会按省试的大致名次来的。但偏偏跑出了苏檀清这么一匹黑马。
  苏檀清之前省试的时候考的不是她的强项,因此只是进殿试,但是排名还是在三甲的后面的。
  这次殿试居然一跃而起跑到二甲头名去了,怎么不让人大跌眼镜?又怎么不对她有诸多推测。
  最大的推测还是苏檀清她是靠着一张脸跟较小的年纪的,都说五十少进士,苏檀清在殿试的考生里是唯一不到三十的了,也只有她没到蓄须的年纪。
  说她是小白脸其实没有冤枉她,普遍二十八蓄须的风俗,只有她年纪小没蓄,不是小白脸是什么?
  不过真实情况是一群考官也对她的名次颇为苦恼。若说单论内容跟见解,那给她状元也不为过,但那种文笔与用典实在……不堪入目,感觉童生都要比她好。
  而且省试的成绩也拉了后腿,本来以她这种词措,给她个二甲末尾就不错了,但偏偏她又写得一手好字,极有风骨……
  最后还是皇帝看她年纪不大,又是寒门士子,拍板给了他个二甲头名。
  不过这些事新晋的进士们是不知道的,也难免想要看看苏檀清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第49章

    琼林宴就是他们看看苏檀清有没有本事的最好地点,谁叫苏檀清把所有的邀约都推了呢?只好在这个没法不出席的琼林宴看看“他”是何方神圣,有何特别。
  苏檀清一张女气的脸更坐实了她小白脸的称号,当初殿试的时候虽说因为她的年轻,有不少人注意到了她,但谁都没想到她是一匹黑马,所以也是今天才细细打量她。
  苏檀清虽然察觉到很多人注意自己,但她又不在意,这种淡定的态度倒是让不少暗暗观察的人在心里点头。
  众人虽然想看“他”的本事,但在这种场合还是不会当出头鸟找茬的,谁都知道即便不能给皇帝留下好印象也不能破坏自己的形象。
  不过皇帝开口就不一样了,皇帝说了让众人作诗一首,那推举苏檀清来作看看她的文采就很正常了。
  不过在场的除了新科进士都是官场老油条,哪里看不出这些新科进士的想法,只是不戳破而已。
  作诗恰好是苏檀清的弱项,她本来就没有很强的欣喜之情,就更写不出来了。不过她记得别人的,那是历史人物的,她有些犹豫要不要拿来用。
  好像对原作者不太尊重的样子,但是这时空有没有这个人还说不定,就算有现在也成白骨了,更没有写过这诗。
  她犹豫是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具体水平是怎样的,不知道自己的名次杨家有没有插手,如果他们插手了自己却表现得很差,那么后果是什么她也不知道,总归不会好就是了。
  在别人眼里她只是在构思诗作,也暗暗等着“他”开口。在不认识的人跟杨家之间,苏檀清也不用摇摆很久。
  终究文天祥的《御赐琼林宴恭和诗》还是念了出来:“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知道她位次内情的人也只是诧异了一会,随即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有人擅诗有人擅词,有人擅文。总不能她的文章文笔差就断定她不会写诗。
  皇帝对这个位次难定,还得自己亲自拍板定的人还是有印象的。听见苏檀清的诗也就随口说了个“好”,此事就算就此定论了。
  皇帝对苏檀清的气质还是挺满意的,虽然年纪小,但比宴中的不少人都沉稳。况且宠辱不惊的态度也让皇帝满意。【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