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乐大帝 >

第122部分

永乐大帝-第122部分

小说: 永乐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李至刚进了御书。行过礼后。朱棣便开门见山的告诉了李至刚召他此来的目的。
    “朕召你来。是为推广国教一。僧录司〈注1)可将祖先神的名录弄好了?”
    李至刚面露为难之色。
    “皇上。臣已经命令僧录司收集的的信仰习惯了但伪神不论各的符合祖先崇条件的神祗实在是太多太杂……统计工作至今还没完成呢?”
    “嗯?”
    李至刚只觉的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嗯”此刻却充满了压迫性。连忙叩头举例:“比如说福建省长汀县发现的例子当的涂赖两姓人便是信仰涂赖二公。所谓涂赖二公。实际上三尊并排雕刻在一根木头上的小神像。分别称作涂大郎赖八郎和龚六郎。
    其中涂大郎和赖八是当的涂赖二姓的开基祖。传说这两人到了涂坊乡后。当的有一个公…年都居民用一对童男童女去祭他。后来涂赖两人将社公打败。赶出了村外。从那以后。涂坊乡便没了吃人的社公。当的族人为了纪念这两位开基祖。于是就把他们连同一起学法的六郎雕刻在同一根木头上。在涂赖两个宗族内部轮流供奉。每姓半年。后来涂姓又自己雕刻一座神。于是便成了三尊并排雕刻在一根木头上的小神像。”
    “又比如说同是福建省的李五郎。那李五郎同样是南宋时期人氏。也是类似的消灭了吃人的社公的传说故事因此李氏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开基祖。就在村子水口建了一座家庙里面供有李五郎的塑像…年正月十三日。李姓族人就要集中在这座相当于李氏大宗祠的庙里祭祀李五郎。供品除了全猪全羊外。还要9个大碗。上面都盖一沙茅草…年正月十五日和六月十九日。村人还要把李五郎的神像抬出来游村。”
    “还比如说萧。萧是唐初名臣。《新唐书》《旧唐书》都有他的列传。这样一位有名的历史人物却被清流县萧氏说成是自的开基祖。当的不仅有关于萧的传说故事。而且
    庙宇以及所谓的五座墓。萧庙就建在村口附近供奉萧及其夫人的塑像。去庙门口还有一只石狗。”
    朱棣正听的津津有味。可李至刚却哭丧着脸总结道:“这些祖先崇拜的例子虽然未必称的上是举不胜举。但有时候即便一个县都会有数个类似的祖先祖崇拜……僧录人手实在不够啊。”
    朱棣只知道中国人信仰祖先崇拜知道关羽岳飞孔子史法等真实的历史人物会百姓们当成神一样来祭拜。但他确实没想到一些先祖并非历史名人的百姓也会将自先祖作为神祗来祭拜。而且还出现了不管某历史名人否是自己祖先。但只是姓氏相同便拉作自己祖先并作为神祗祭拜的情。
    在这种情况下。让僧录司一个一个的排查也确实很困难。想了片刻。朱棣说道:“也罢。祖先神的名录就不用僧录司继续排查了。
    但凡祖先神。不名的还是无名的。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只要通过僧录司的确认可谁想信仰就去信仰吧。”
    李至刚小心翼的问道:“皇上。这确认标准怎么定?哪些算作真神。算作邪神?”
    朱棣大手一。“只要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或者有名气的传说人物。或者普通百姓的祖先只要有人信仰便可算作真神……也不能让真神的标准太低。否则真神也太泛滥了。这样吧。把信徒至少要超过五百作为一个硬性规定。信徒不足五的不算真神。但允许百姓将之视为神侍来崇拜。”
    “?”
    “神侍便是仙界中服真神的侍从。虽生活在仙界。但并无多少神力。并非真神。烈士陵园中第三等级烈士便是神侍。普通百姓盖了家庙进行祭拜的祖先也可视为神侍。”顿了顿朱棣又道:“真神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为主神。第二等级为副神第三等级为从神。主神和副神的关系就象一支部队的主将与副将一样。以财神为例。主神为赵公元帅赵公明。神为文财神范和武财神关羽。主神副神与从神的关系就象主将副神与其裨将一样。以公正之神为例。主神为包拯。副神为御猫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王朝马汉则是其从神。”
    “你让僧录司出面广一下国教。务必五年之内使大明之国民皆信仰教。”
    李至刚的眼睛瞪的比铜钱还要大。的性格是最肯违逆朱棣的。但此刻却忍不住诉道:“皇上。百姓信仰杂乱。让百姓改变信仰实在很困难……五年时间实在太短了。”
    朱一。“有什么困难的?每个行业都有其始。将其始祖定为该行业的神。那么每个行业便都可以信仰本行业的神了。”
    “比如说农民可仰土神。此神名弃。又名后稷;裁缝业可信仰轩氏黄帝;蚕丝业可信仰蚕神祖。祖为黄帝之妻;酿酒业凡酒坊酒馆酒家皆可信仰酒神杜康;竹匠木匠泥匠瓦匠可信仰匠神鲁班;戏曲业可信仰戏神唐玄宗李隆基饭馆酒楼可信仰食神易牙;仆役们可信仰钟三郎;书吏们可信仰萧何;医生可信仰华陀;药店可信仰神农……有着这样的基础。推广国教信仰还不容易?”
    “至于说现有的信仰……你不晓的将现有的佛道信仰吸纳到国教体系中去吗?现有的佛教教各个派别只要稍稍修改一下教义。将该宗教中信仰的神修改为符合国教标准的祖先神。这个宗教不就成了国教的一支?那些不肯修改教义的宗教。也不用斥之暴力将之消灭。只需规定:凡是不信仰国教者则为无信者。对其加征信仰税。”
    “……这个信仰税的征收不宜一子太急太猛。以免激起民乱。其征收办法就这样规定吧:从永乐二年开始。当年向每个无信者征收一个铜钱的信仰税;永乐三年十个铜钱;永乐四年一百个铜钱;永乐五年一贯;永乐六年十贯……以后永为定例。信仰税额度为十贯。想要信仰非国教也行。只要他愿意缴纳每年十贯的信仰税既可!”
    朱棣暗暗想到:道教是最容易顺势成为国教一支的。因为国教借鉴了教的元始天尊三清等元素。任何道观里恐怕都有元始天尊及三清的塑像。道教只需要在道观中树立一历史人物将其贯上神的称号供百姓崇拜就可以了。
    教相对困难些。不仅菩萨多。还有五百罗汉什么的。这些神祗都依托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才算符合真神标准。的编那么多故事。够麻烦的。不过好在寺庙多。哪怕一个庙编一个故事。那也可以把菩萨们罗汉们的来历编好
    伊斯兰教恐怕就麻了。因为伊斯兰教规定不允许信仰人物。与国教是完全抵触的。不过朱棣却也丝不受良心的责问。当初新月旗控制的领土里人们纷纷改信伊斯兰教。不正是因为非伊斯兰教徒必须缴纳高额的税?你做初一。我做不十?在明朝的控制领土上。以彼之道还之彼身应该不算过分吧?朱棣觉的自己够宽宏大量了。若是在基督教的控制区。哪里还容的上伊斯兰教的信仰?人家基督教甚至还有事没就发动圣战呢!
    只是。每年十贯的信仰税是不是太高了?
    朱棣按了按眉心。怎么也想不起伊斯兰教对占领区的非教民征收的税额到底有多高。按明朝的生活标准算。温饱型的五口之家一年三十贯绰绰有余。十贯已经将近两人的生活费了。似乎确实高了点……普通民众恐怕无法承受十贯加征税。把别人逼入绝境那便必须承受狗急跳墙的后果。若是在阿的教下。伊兰教信徒造起反来岂不是麻烦?
    罢了。罢了。朱棣叹着气摇摇头。对李至刚说道:“刚才那个信仰税额度改一下。从永乐六年起。每年仰税的额度定为三贯。”
    见李至刚没问什么立即答应了。朱棣厚着脸皮暗自想道:我是不是太过善良了?……
    注1:僧录司隶属于礼部。负责处理全国宗教事务。
第二十三章 年终总结
    是年关近弥了,宫外飘着雪,隐隐约约传来鞭炮的声表示一年将尽的鞭炮声,朱棣渐渐陷入了回忆之中。
    ……
    建文四年的下半年以及永乐元年的上半年朱棣都在种田,所以尽管将大量的行政**务都推给了太子朱高炽,但仍然感觉时间过得很充实、很缓慢。
    待该改革的制度都改了之后,朱棣便彻底轻闲了下来,于是觉得日月如梭,一下子就到了年底。
    秋七月庚寅时,朱棣复贻书鬼力赤。不久后,吃过一次大亏的鬼力赤终于肯老老实实地进行回复了。不过,这时鬼力赤仍然犹抱
第四部第一章 议会
    条白色带有黑花斑的中华田园犬把鼻子从前爪上警觉低低地吠了一声。听到警报声,一名站在箭塔上的士兵下意识地朝着那条比乡间小道强不了多少的道路上望去,视野中,阳光斜照在草地上,映照着一簇簇的白色花朵在绿色的背景中显得分外鲜艳。远处,两匹比驴子大不了多少的蒙古马正缓缓朝着这边走来。
    别看这两匹个头矮小的蒙古马看起来寒碜,可是在吕宋,这样一匹马的价格却顶得上一户中等之家的全部财产。所以说,骑在马上的骑士绝对是大富大贵之家。
    待来人的身影近到隐约可辨的距离后,士兵便放松了警惕。领头之人是一等有邑男爵黄观,是这座城堡的常客。
    黄观骑着一匹马,而另一匹马上则是他那十三岁的长子黄昌伟。黄昌伟身高一米六左右,骨骼均匀,肌肉坚实,晒得黑黑的脸膛上闪着快乐的神色。
    建文四年时,黄家遭受了一点挫折,然而半年不到的时间,黄昌伟便再次过上了优裕的生活——与之前略有区别的是,如今他所过的不再是那种大地主大官僚的生活,而是殖民地的庄园主生活。
    黄昌伟的父亲黄观在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获第一名,这个纪录前无古人(据朱棣考证,同样也后无来者),可以说是儒家文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然而黄昌伟此时的外貌却象是一辈子生活在野外,很少读书的乡下少年一样,显得健康而富有活力,甚至还带着一点粗犷的味道。(全部小说超速更新
    黄观看着那正在快快活活傻笑的长子,无声地叹了口气。
    一年多前,黄昌伟还只是个不足一米五的瘦弱孩童,一看就是书香门第出身。若是还生活在大明帝国本土,再过几年,象黄昌伟这样的半大小子便应该走上科举之路了。与同龄人相处时,或者讨论四书五经,或者吟诗作对,即便是饮酒作乐甚至狎妓风流一下,毕竟也是符合儒家文人传统的。
    可是在吕宋这里,年青一代相互比较的事情却是地种得好不好,马骑得好不好,箭射得准不准(当新式火枪从帝国本土传来后,年青人追逐地目标又成了火枪打得准不准),和土著作战时是否勇敢……
    在被流放的左逆文臣当中,黄观最后一个抵达吕宋。然而因为一同被流放的家族更为庞大,而且黄观本人地能力也更强的缘故,因此虽说流放之时大家同在有邑恩骑尉这条起跑线上,可黄观如今已经成了吕宋王国中爵位最高的一等有邑男爵了。如今黄家拥了比其他人更多的采邑领以及更多的奴隶,可是黄昌伟这小子却比其他贵族子弟更象一个乡巴佬了。
    黄观深知黄昌伟的这种变化自己有着很大地责任。
    大多数左逆文臣抵达吕宋后,一开始都是尽力建设着自己的采邑。(全部小说超速更新吕宋许多地方都是无主地蛮荒之地。当然,生活在吕宋的土著其实并不少,但大多数当地土著都只是文明水平极为低下,处于氏族时期的原始部落,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