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44号殡仪馆 >

第185部分

44号殡仪馆-第185部分

小说: 44号殡仪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把装有妖魂的竹篓放在了旅馆里,请旅馆主人帮忙保管,并且付了一大笔订金,只希望他能听我的话,不要随便去打开竹篓,否则大难临头。
    我们溜了一个小时,满身都是汗,但终于赶在天亮之前,跑完了山路。
    山路的尽头上立一个石碑,上书:沧海县。
    沐沐师姐欣慰地说:“到了!”然后她发了一条信息给钱多多,报了一下路程,就进去了。
    大仙说过。海市蜃楼是没有任何信号的, 我们进去之后,等沧海县神隐起来,那么我们将会和外界失去所有的联系,所以要报平安,只能是现在报了。
    报完平安之后,我们就进村了。当我们进村的时候,丁菀叫了一声:“你们看。我们走过的路消失了!”
    我们回头一看,天空露出了鱼肚白,而来路已经消失了。
    丁菀年纪比较小,虽然知道我们进入沧海县之后,来路会消失,但是彻彻底底地与外界失去联系,丁菀还是忍不住感到惊慌。沐沐搂着她的肩,安慰她说:“没事的,我们找到师公师婆之后就离开,这个沧海县能出难进,我们要离开,并不是难事。”
    丁菀强忍住慌张,点了点头。
    我们把滑轮鞋脱了,走进了沧海县里。
    沧海县其实和我们普通的小县城相差不多,并不是我们来之前所想的那样子落后,里面的建筑也和现代社会接轨,并不是古代那种古朴的木头稻草小屋。人口看起来并不多,我看了看手表,差不多5点半,这个时候,还没有多少人起床。
    我们往镇上走,也不知道怎么去找人。
    搁城里面,5点半肯定没多少人起床干活,但是搁落后的小村庄里,这个点已经有些人起床下地干活了。
    我们路上碰见不少扛着锄头的居民,他们路过的时候也好奇地打量着我们,因为这个小县城实在太小了,人口没有几个,所以居民之间基本上都是相互认识的。他们第一次见到生面孔,所以忍不住感到奇怪,但幸好,他们眼神之中并没有敌意。
    我们每见到一个人,就走上去问,镇上有没有一户姓卫的人家?男的72岁,女的71岁。
    但是他们不怎么和我们说话,都摇摇手,走去干活了,但是走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把目光放在我们的身上,好奇地打量我们这些外来人口。
    盲目地找了十几分钟,丁菀就摸着肚子说饿了。可是这个时候,小县里许多人家都没有开门,那些小吃店也没有开,我们也不知道上哪儿找吃的去。早知道会变成这样子,我们就带点干粮进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人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回头一看,是一个比我矮一个头的老人家,这个老人家满头白发,面色红润,慈眉善目的,像一个福气瓷娃。他和那些要下田做农活的居民一样,穿着简单的粗布麻衣,肩膀上扛着农具,背上挂着的一个斗笠。
    他笑呵呵地问:“你们,是从外面来的?”
    大仙说了,这沧海县的人挺和气的,因为与世隔绝也与世无争,没有利益冲突,于是每个人都有一副好脾气,也热情好客,只要我们和他们好好说话,他们会把我们接回家里面住,会给我们吃的,也会帮我们忙的。
    于是我也客客气气地弯下腰,对他说:“爷爷,我们是从外面来的,不过我们没有什么恶意。我们是受亲人所托,到沧海县里来找人的。”
    老人问:“找谁呀?”
    我说:“找一户姓卫的人家。”
    老人说:“这里的人都一个姓!”
    我囧,我这才想起,越落后的地方,居民的姓氏就越一致,像那个砧板村,除了外来的媳妇之外,基本上都姓李。
    我为难地看了师姐们一眼,她们眼里也感到十分的焦急。系系吗号。
    这时候,老人问:“那,你们要找的人叫什么名字呀?全名,可知道?”
    我无奈地耸肩、摇头。这真的不能怪我,也不能怪钱多多。因为大多数小孩子只知道我叫我爸爸做爸爸,而不知道我爸爸的全名是什么。就连我也是上了小学,老师不停地叫我们填爸妈的资料,我才知道我爸妈叫什么名字的。但是像这个沧海县,看起来没有那么发达,所以钱多多直到离开这个地方,也不知道自己爹妈叫什么名字。
    好不孝……
    “那,又有什么特征呢?”老人倒也不生气,耐心地问。
    沐沐说:“男的72岁,女的71岁,大概像您这个年纪!他们是一对夫妻!”
    老人含笑地看着沐沐,眼神里带着揶揄的笑意。他指着路过的一个准备下田干活的大叔,对我说:“小伙子,你去问问他,今年多少岁啦?”
    “哦。”我跑过去问,那大叔有点害羞,压低声音说自己今年80岁了,然后就走了。我彻底囧在原地,这就80岁了?看起来比我爸还年轻!
    我回去,师姐们看见我脸上充满惊讶,于是忍不住问我怎么了。我把那大叔的年纪告诉了她们,她们也吓了一跳!因为那个大叔在我们眼里看来,也就三十岁出头!
    老人笑呵呵地对我们说:“你们现在知道了吧?我们这个沧海县呀,和你们外乡不一样,我们这里的人,都十分长寿,样子也没你们那样子老得快!你们要找七十岁左右的男女,可不能照着我的样子去找呀,那肯定是找不到的!这里面的人看外表都看不出真实年纪的。还有没有别的特征呀?”
    我挠头,为难地看了看沐沐她们。
    沐沐说:“男的帅,女的美!”
    我吃惊,好想问一句:你确定这不是钱多多和你们吹牛?
    老人扑哧一笑,说:“你们这群小孩子,真有趣!看你们刚从外面进来,要不,先到我家里面落脚吧,把东西放下,然后再慢慢找。 这沧海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要找到两个人,凭你们说的这个条件,是挺困难的。”
    “谢谢爷爷!”我们赶紧道谢。大仙说得真对,这个沧海县的人都挺和气的,只要和他们好好说话,不起冲突,我们就会有吃的有住的,真好!
    在去老人的家的路上,我问他还要下地干活吗?他说不着急,先把我们安顿下来了,他再去干活也不迟。农活就是这样,虽说是起早贪黑,但是工作的时间是比较闲散的,不像城里面固定时间要准时上班的白领们。
    
    第264章 种田
    
    我们叫老人做卫七爷,这并不是因为他在兄弟姐妹们中排行老七,而是他是镇上第七个变成老爷爷模样的人。没错呀,这个沧海县的人都显得太年轻了,所以老人反而稀罕了起来。头发胡须都变白的,基本上都是三四百岁的年纪了,也是快要到与世长辞的年纪了。卫七爷是镇上老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个。排起来正好第七位,所以人人都叫他卫七爷。
    卫七爷住在村尾,那附近邻里比较少,他的田在村头,所以要穿过县城去耕田,在去耕田的时候,他就碰上我们了。
    知道我们饿,卫七爷就特地下厨给我们煮了一锅玉米粥。他一个人住,吃的也不多,早餐早就吃完了,所以我们的到来是他意料之外的,只能是重新煮一锅粥了。
    他没有老伴,据说是二十年前去世了,也是,活到他们这把岁数,也是沧海县百姓的寿命上限了。系系记亡。
    我们喝粥的时候。顺便地把钱多多的事情告诉了卫七爷,因为他在沧海县里年纪也算是最大的了。沧海县里的活历史书,就算我们对钱多多爸妈的信息掌握得不多,可是我们对钱多多可是十分熟悉的!
    沐沐拿出手机,把钱多多的照片翻出来,让卫七爷看看,认不认识这个人。
    幸好沧海县的人外表年纪老化得不快,所以钱多多的样子和他二十年前的样子变化不大,卫七爷要是都认识这沧海县上的人,那应该是认得出钱多多是谁的。
    卫七爷看手机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视力很好。一般像他这样的老人家,搁我们外面,这个时候都得端起老花镜去看照片了,但是他并没有戴上老花镜。也没有把手机拿得远远地去看(老花眼是远视眼,得拿远了才能看得清楚)。我不由得再次感叹这沧海县里的人的身体素质,真的棒棒哒,感觉比我的身体还年轻!
    卫七爷看了一会儿照片,然后摇摇头,把手机还给了沐沐,说:“不认识这个人。”
    我着急地问:“怎么会呢?这人是从你们沧海县上出去的人,样子就变了一点点。但五官大致上是没有多少变化的呀!你怎么会不认识他呢?七爷,你要不……再好好想想?”
    卫七爷摇摇头,微笑着说道:“是有些眼熟,但是记不清楚是哪一家的小孩了!我呀,上了年纪,记性是不太好了,许多事情呀,都记不得了!尤其这一年里的事情,超过一年我就记不住了!”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老年痴呆症吗?
    卫七爷说,这沧海县里的人多数是这样子的,那些看起来外表三十出头、实际上七老八十的人不管外表有多年轻,但岁数是真的上去了,所以他们的记忆力也没有多好。而且,这是二十年前的事情,谁的脑容量能记得住二十年前的小事呀?
    于是我们只好暂时住在卫七爷家里面,慢慢地寻找钱多多的爸妈了。
    喝完了粥,卫七爷就要下地干活了,我觉得吃人家的住人家还不用付费,实在是不好意思,于是我就让沐沐和丁菀自己到县城里面去找人,而我跟卫七爷下地干农活去。我从小没有少帮我爸妈干农活,所以帮卫七爷下地干活,倒也不觉得有什么生疏的地方。
    我跟着卫七爷下地里收割水稻,这个时候正好是水稻收割的季节。我们去田地里收割的时候,田里已经有不少人了,那些人看见我,都纷纷停下手里的活,好奇地直起腰来打量我。
    卫七爷一路走过去,笑呵呵地像他们打招呼。
    有个人比较热情,冲卫七爷笑道:“七爷,这小伙哪儿来的呀?我们这么都没见过?”
    卫七爷说:“外边来的。今早刚进来。”
    那人说:“哟,难得呀!我们怎么就没碰上过外乡人呢,听说外面的世界可好了,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这是外乡的来客,他一定带了什么有趣的东西进来了吧?等活儿干完,我要去你家,看看这外乡人!”
    我是外乡人,不是外星人!有什么好围观的?
    我光着脚下田里面帮卫七爷干活。我发现卫七爷一直带着笑容,他的笑容可亲切了,别人认真干活的时候基本上不会笑的,但是卫七爷一直都在笑,显然他是个十分乐观的人。我收割了一会儿,田里面竟然响起了歌声,我抬起头来看,发现是刚才那个和卫七爷说话的人,他见我抬头,唱得更卖力了。他们说话是带有乡音的,唱歌起来我就更听不懂他们的歌词大意了,但是感觉是在欢迎我的到来。
    他放开嗓子唱了之后,不久,就有人应和他,有男有女,一下子,这干农活变成了山歌对唱。我虽然听不懂他们的大意,但是看他们这个样子,也忍不住笑了。
    卫七爷也忍不住开心地和他们唱歌起来了,唱了三句之后,就对我说:“小南,你怎么不唱呀?”
    我说我不会唱。
    卫七爷说没事,你随便唱几句吧,就图个热闹。
    于是我放开嗓子模仿他们的音调唱起来,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我全唱跑调了,所有人都停下来,听我唱完之后,就站在田里面哈哈大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