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独妻策,倾城花嫁 >

第394部分

独妻策,倾城花嫁-第394部分

小说: 独妻策,倾城花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氏听到这儿,眼珠子一转,“雍王妃与农技书院的山长搭得上话,能不能帮我也求一个会种苞米、木棉的。”
  唐宛芹垂着头,只眼里看到一抹笑容。
  董氏带着几分讥讽,就只得二百亩的陪嫁田,也要讨人去种苞米,也不晓得她如何支付这聘金。
  梁氏不想让温彩为难,道:“七弟妹,听说聘金农技书院的学子回家传授种植经验,这聘金可不低,一年最少年五十两银子,这还是一般的,若要好些的一年就得一百两银子。”
  周氏惊呼一声:“一年五十两银子,比请几个秀才先生的束脩还高,怎不去抢?”
  唐宛芹不紧不慢地道:“七嫂嫌贵,这京城各家就是这价儿还不定聘得上呢。学得技艺的学子人家还不乐意呢。”顿了一下,道:“我上次回娘家,就听我父亲说,全国各地进京聘请种植能人的可不少。各府各州或派师爷、或派幕僚入京,皆许了八、九品的农事官,这要是干好了,不比去富贵人家当庄头的强?”
  种植能人,这是农技书院学业有成的学子的称呼,就是说明此人是种植庄稼方面的才子;能人,等同于读书人里头的举人;能手,则如同读书人里的进士。
  你就算给五十两银子一年的聘金,人家还不一定乐意呢。
  董氏道:“侄女儿,我想从我们二房庄子上挑六个机灵、勤快的,就先到你庄子上学学,待他们学好了,再让他们回来。”
  温彩点头应道:“怕得两年才能学好,中间不能离开,得踏踏实实待在庄子上。”
  “是,这是应该的。”
  早前还有几拨能人、能手听说各家许以重金便离开了,后来又见有州府衙门的师爷、先生来请人,不仅有聘金,还有官做,一去就是一州、一府的农事官,最好的是正八品,也有从八品、九品的,那未签契的人就不愿意再去富贵人家了。陆续有一些人跟着各地师爷、先生离去,后头还在学的更是信心百倍,干劲十足。
  董氏想到了温子林,不由得心头来气,“你二叔现在忙得镇日不见人影,我说送几个人去官田学习种苞米、木棉,他硬是不应,还把我给训了一顿。说那是朝廷分给农局的试种田,要是人人都跟我一样,就乱规矩了。
  我可听说工部有好些官员都送了家里的小厮、庄头去学,到了我们家,他死活都不应,我要是再多说几句,他就跟我急。
  唉……近来晒得又黑又瘦,一回家沾着枕头就睡熟了,连说梦话都是他的苞米、木棉,一个堂堂五品官员,弄得自己跟个乡下农夫似的……”
  温彩笑盈盈地。
  唐宛芹怕董氏说得太过,忙道:“婆母,
  那是翁爹看中朝廷的差事。”
  “我是心疼啊,这才多久就瘦成那样。”
  这农局郎中一职,不知道多少人想要,这可是皇帝因着温彩的缘故,给温子林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温子林怎会放过?
  唐宛芹道:“听翁爹说,不仅是他,还有工部尚书、二位侍郎也常去试种官田,与他一样挽着衣袖下地干活。上司如此,翁爹自得比他们更辛苦些,他是执掌农局的官员,朝廷还等着明年在京城一带推广苞米、木棉呢,需要很多的种子。”
  梁氏、温彩必不会往旁处想,但周氏、何氏却不一定,周氏待何氏一走就在说温彤的事,许是看出温家不待见温彤,但唐宛芹生怕周氏到外头乱说话,方补说了几句,也免周氏误会。
  梁氏道:“二婶是心疼二叔,我们都能理解。”
  周氏看往董氏的眼神有了两分鄙夷,“我母亲常说,男人在仕途奔忙,很是辛苦的,这做妻子的就要支持,更要把后宅打理好,如此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二婶今儿说这等话……他日二叔给你挣来诰封夫人的尊贵,还不是你的荣耀,这给朝廷办差,哪怕是一二分的小事,也得付出十分的用心。”
  董氏原就是一说,周氏这话是说她不体谅温子林。周氏的话了出口,董氏又气又恼,周氏是在瞧她不懂窍么?她活了大半辈子,什么话被周氏一说就变了味儿。
  董氏脸色一变,正待开口,梁氏忙道:“七弟妹误会了,二婶是赞二叔公而忘私,更是严守规矩,不肯为自家事徇私情。”
  温彩慢吞吞的道:“正是,若是大燕朝的官员人人都能如二叔这般兢兢业业该多好。”
  董氏笑着道:“我就是心疼他,也常劝他,保重了身子,才能效忠皇上和效忠朝廷,可他说这是皇上交办的差事,不敢有半分慢怠,定要亲力亲为。近来又带着家里的小厮试种官田帮忙,除杂草、给木棉掐杈,阿绯也跟着去了好几回。”
  唐宛芹生怕董氏说得越多,让人误会越多,对董氏微微一笑,柔缓地岔开话题,笑道:“七嫂,你与彤姑姐相处得可好?”
  周氏原就厌烦温彤,一回家便吵着何氏给她添新裳,何氏没有好衣料,便打上周氏的主意,说昔日他们成亲的聘礼里头有些不错的衣料,让她送温彤几身颜色鲜亮的衣料。
  周氏对这些东西看重得很,哪里舍得,但又不能拒了何氏,回头再给她扣一个“薄待姑子”的罪名,她可担待不起,红小/奶奶早前便是因为容不得温彤,被何氏给赶到了乡下庄子上。“她住一小院,我又住一院子,素日只在给婆母请安的时候能遇见,平日倒见不着,也谈不上相处好与不好,彼此都相安无事。”
  看似一句不痛不痒的话,但大家却能听出周氏对温彤的不满。 
  
第300章 害喜
  
  碧柳领着几个丫头进来,将一盘盘洗好的鲜果摆上,温彩津津有味地吃着,即便是吃了吐,吐了吃,每当吃东西的时候,温彩吃得有些少了仪态,总之给人的感觉那就是:这东西真好吃。
  周氏不由得吞咽了一口,拈了枚橘子剥开,放了一瓣到嘴里,立时酸得眼泪直冒,抿了一下,“叭”的一声就吞到小碟里头,“真酸!”
  碧柳微笑道:“这一盘是梁婆子专门给雍王妃挑的,知雍王妃爱吃酸的。七奶奶想吃,就吃那盘熟透的橘子,你没瞧这盘杏子都是青黄色的?”
  周氏讪讪一笑。自当是府里给温彩的指定都是最好的,这才专从温彩跟前的果盘里取,哪里晓得自己根本吃不下,拿着那青黄橘,搁下不是,吃又不是,就这样讷讷望着。
  唐宛芹有些控抑不住,那青黄色的个儿是大,可一瞧那颜色就知道是酸的,偏周氏就往那盘里的拿,咬一口又嫌酸。
  董氏勾唇一笑,心里暗道:何氏早年就爱显摆,现在她娶的两个媳妇,个个都不如自儿个的。唐宛芹言行之间多是维护着她,可周氏一见何氏离开,就开始表示不满,这放到一处比对一番,谁优谁劣立时分明。
  董氏心下越发有些得意。她与何氏都有两个儿子,何氏生的儿子比不过她的儿子,就连儿媳也比不过。
  梁氏憋住笑,“七弟妹,把酸橘丢了。苹果、梨儿还不错,你多吃些。”
  得了这话,周氏方才故作洒脱地将咬了一口的杏子给搁下了。
  温彩道:“嫂嫂,父亲可写家书回来了?”
  不待梁氏答,董氏道:“数日前收到了一封家书,是大老爷写给二老爷,说他们已经抵达衡州了,还说衡州风景不错,一切皆好,让我们勿念。”
  唐宛芹想着如何替董氏找回面子,董氏待她远胜过唐太太,唐宛芹又是自幼无母,依然把董氏当成了亲娘一般。她心下一转,道:“七嫂,何大爷现下如何?早前宋、顾、齐三家的事闹得不小。夥”
  说到何家的人命案子,何氏一肚子气,连温墨兄弟也是如此,周氏想着何氏偏娘家,气就不打一处来。
  周氏取了枚红透的橘子,一边剥着一边吃,“何瞻错手杀人,何太太倾尽家财才保住了他一条命,这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发配西北充军,早前打点的二十万两银子也白花了。”
  西北充军,就何瞻那性子,是吃了那苦头的么,熬下来的许能保住一条命,若是熬不下来,也就是一年半载的活头。
  何太太倾尽家财花了二十万两银子,真真是白花了。
  可温墨、温玄皆说,那二十万两银子里头,至少有十八万两是何氏给娘家的,难怪何太太下得如此狠手,到底不是她自儿个的钱了,为了救儿子花了大血本。何老爷又不是唯有何瞻一个儿子,这不是还有六七个庶子么,也可以养老送踪,可何太太就一门心思要救亲生骨血,非得害一大家子人都过得紧巴起来。
  周氏继续道:“前些日,何老爷过了温府,求我婆母帮忙,这不婆母心软又想帮衬,要不是二伯和七爷两个机警,细细地盯着她怕就又给了何老爷银子。
  何太太就为了一个何瞻,全家的日子都不要过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全变了钱去捞他。早前人家宋家出面劝和,齐家都不追究,非得因为二十万两银子的事闹得宋家生了气,再不愿帮衬,而齐家又非要何瞻杀人抵命不可。
  如今这何家呀算是破落了,除了那处大宅子和何老爷手头的田庄,再没值钱的东西了……”
  何老爷手头现在的田庄,是何氏给他的,何氏生怕自己的两个儿子闹腾,叮嘱了何老爷不得张扬。要不是何氏把那几百亩的田庄悄悄给了何老爷,现在的何家就真的连穿衣吃饭都成问题。何老爷没有打点仕途的银子,是真的不能再出仕。何老爷也曾私下央求何氏,让何氏帮忙走温青兄妹的路子让他出仕,可上回何太太来镇远候府,温青的态度,何氏也是瞧见的,哪敢提这话。
  温彩吃着酸橘,又有人陪她说话,这恶心反胃的感觉也淡了。
  何家没有可以支撑门庭的子弟,仿佛当年的何老太爷把子孙的才学、圆滑、福气都用尽了,嫡子嫡孙皆不成器,庶孙几个也被何太太打压得没有才学本事,个个都是坐吃山空。
  董氏故作淡然地问:“何家还剩哪处庄子?”
  周氏想了一阵,“听我婆母说,是石桥镇的一处三百亩田庄,要不是早前何老爷私藏在手头,怕是这处也被何太太变成银子替何瞻保命了。”
  董氏笑了一下,幸灾乐祸地道:“咦——还真是巧了,六年前大老爷帮人打了一场官司,那好像是个姓魏的人家,事成之后给了笔辛苦钱,大老爷便让中太太在石桥镇置了一处三百亩的田良,我还记得那田庄是石桥镇南边三里地儿的田家庄,在田家庄南山脚上,是一大片良田,附近还有一条河……”
  周氏的脸刷地的一变,何老爷现在的那处田庄可就在田家庄南山脚下。
  董氏能说这么
  tang清楚,早前一定是大老爷置的,竟被何太太给了何老爷。这还了得,原是大老爷的东西,就该是温红、温玄兄弟俩的,何太太说也不说就给了何老爷。天底下就没有这样的母亲,把好东西给娘家也不留给儿子。
  周氏越想越气,道:“二婶没记错?”
  温彩心里暗道:董氏就是看不得大房何氏母子那儿太安静,故意要看他们的笑话,定是因为之前周氏取笑她的话忌恨上了。
  董氏正色道:“怎会记错?我们回京之后,二老爷和我就想置田庄,老夫人给我们二房的田庄便是离这处田庄不远,几年前我与阿红还去瞧过,路过那儿的时候,阿红指给了我看,说‘那里就是大伯家的田庄,虽只三百亩,田地够平整,也够大。’因那儿离河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