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古代穿越日常 >

第102部分

古代穿越日常-第102部分

小说: 古代穿越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鸾儿笑了笑。把银液倒到一个木质的模子里,坐在李春身边给他讲故事,一边等待银液冷却。

到大半夜的时候,终于弄出几大块银锭子,李鸾儿看着银子块头太大,怕出什么事,便拿手掰成小银角子装了袋,一半扔给李春:“哥,拿着玩去。”

一半她自己留下,打算第二日去街市上买些东西,瞧瞧自己提炼出来的银块能不能被商家接受。

李春拿了银子,高兴的什么似的,蹦跳着回屋去数银角子,李鸾儿摇了摇头,把铁锅刷好,又把灶台拆掉,一切恢复成原样,这才回屋睡觉。

一夜无话,第二天李鸾儿早早的起来,叫上李春,架着马车便赶回京城,此时,京城四门才开,李鸾儿和李春进了城门,看到除去挑担子卖菜卖果子的小商贩,便是卖早点的摊子上有人,除此外显的有些清冷。

两个人都没吃饭,李鸾儿就找了个干净的早点摊子坐下要了两大碗馄饨,又买了十来个烧饼吃了起来。

这兄妹俩都是饭量极大的,十个大烧饼都没吃饱,正好边上有个卖肉饼的买卖人,李鸾儿就叫李春又买了十来张肉饼。

这些肉饼下肚,才觉得饱了些,待到结帐的时候,李鸾儿拿出银角子,那两个商家便有些傻眼。

并不是这银子不好,李鸾儿弄出来的银矿很不错,提炼的银子质地也好,只是,人家小本的买卖,一般都是收的铜钱,哪里见过银子。

“这,这个。”两个卖家都为难的看着李鸾儿:“大娘子,我们小本买卖,这……给的太多了些,我们找不开,不知道大娘子有没有铜子。”

李鸾儿还真没带铜钱,看看半袋子的银角子,想想这银子来的也容易,便也做了回土豪,一家扔下一块银角子,大大方方一摆手:“得了,剩下的就当赏你们了,不用找了。”

喜的那两个商家一个劲的感谢:“谢大娘子,谢大郎……”

李鸾儿笑着摆手,想想剩下的银子还不少,就带着李春一路采购,刚刚好四周的铺子都开了门,这两个人便从街头逛到街尾,买了好些吃的玩的用的东西,装的马车上半车厢都是盒子油纸包。

如此逛了几条街,李鸾儿的逛街的瘾还没过够,又到了文玩一条街上血拼。

把自己的银子花完了,李鸾儿又要过李春装银子的袋子,刚刚好看到路边有一个四宝斋,李鸾儿就拉着李春进去,却见这家铺子不小,一半的地方都放了书本,另一半则卖的是文房四宝。

这文房四宝家里是不缺的,李鸾儿也没想要买,只是,看着这家铺子的书着实不少,她就起了心思想买一些回去看。

李鸾儿先买了一叠纸叫李春拿到一旁裁了玩,她自己则一个书架一个书架的瞧过去,寻了几本写的不错的话本子。又买了几本关于山川地理的书籍,另外,李鸾儿竟在这家店中看到了历代的科考题汇,她拿过来看了看,深觉这几本书着实不错。又想到临来京之前李富还说过想寻这类的书竟是寻不着的。

凤凰县到底是小县城,底蕴在那里,书籍哪里有京城来的全,李富记忆力好,一本书看上一两遍就能记下,把李家的书看完了。竟是无处淘书。

想到李富的困难,李鸾儿便把这几本书也拿了下来,又买了几本李富大约感兴趣的书,抱了厚厚的一叠书到柜台算帐。

她才把书本放好,要叫掌柜的过来结帐。便听到一个低沉的却又叫人感觉华美的声音道:“掌柜的,我叫你雕的紫竹笔筒可弄好了。”

李鸾儿抬头去看,却见一个约有二十来岁身着紫衣绣金色云纹图样的男子走进铺子。

那男子长相很有几分魅意,细长的眉毛,上挑的狐狸眼,直挺的鼻梁,粉色的薄唇,还有那叫人感觉贵气逼人的气度。生生的叫人见到这男子便有些自惭形秽,看了一眼,就有些不敢再瞧第二眼。

只是。李鸾儿什么心性,她见的各色美男多了去了,便是现代时见到的各种花美男类的明星模样上也不比这男子差上多少,倒也并不觉得如何。

“您来了。”掌柜的态度恭敬,还有些惧怕,笑着上前相迎:“已经做得了。您且先瞧瞧,若是哪里不满意。小的们再改。”

男子点头,气度凛然:“拿出来吧。”

李鸾儿瞧那掌柜大约是没时间先与她结帐了。便抱着书寻了个地方坐下瞧了起来。

男子大约也无事,盯着李鸾儿看了几眼,又勾唇笑笑,笑容中倒有些意味深长。

没过一会儿,掌柜的便取了笔筒来,李鸾儿抬头看了一眼,这笔筒果然是紫竹雕琢而成,上面的图案并不复杂,只是一枝兰花并一首诗,不过看起来却显的极文雅。

男子伸手拿来瞧了一会儿,点点头:“倒也凑和。”

掌柜的陪笑,又拿出一个做工很好的盒子给男子装好,男子提了盒子,竟是扔下一块金子,指指李鸾儿的方向:“那小娘子买的书也一块结帐。”

说完,他对李鸾儿一笑便走,笑的李鸾儿直想打寒战,赶紧站起来大声道:“喂,你且等等。”

可惜,李鸾儿追出门去,那男子早已不见踪影。

李鸾儿回还,看着笑眯了眼的掌柜一拍柜台:“掌柜的,刚才那人是谁?为何与我结帐?”

掌柜的一听傻了眼:“小娘子,你竟不认得他,那他怎的……”

一边行,掌柜的一边打量李鸾儿,见她模样清丽,气度又很好,再加上手中提的书,想来也是极有才华的女子,心下暗说,莫不是那位爷瞧中了这小娘子,想纳她为妾。

越想,掌柜的越觉可能,脸上也就多了几分笑意:“小娘子,刚才那位爷您不认得啊,那可是极富贵的主呢。”

李鸾儿皱眉:“这京里富贵的主儿多了去了,我哪知道他是谁。”

掌柜的压低了声音:“那位可是当今官家的叔叔,封在赣地的留王。”

听掌柜这么一说,李鸾儿点头算是明白了。

这留王虽说是当今官家的叔叔,可也并不是亲叔叔,太宗时有两子,长子为高宗,次子留靖王,便是留王的父亲,太宗喜次子恶高宗,一直想扶次子登基,只是大臣们因着嫡长制的缘故一直不同意,其间,也弄出许多事来,还有大臣以死相谏,太宗没有法子,封了次子留王,成年后一直留在京城。

待到太宗晚年,高宗地位稳固,太宗无法,只得在江南富庶之地划出一块来封给留王,叫他带着家眷去了江南。

待到高宗继位,虽然和留王是兄弟,可想着当年太宗时他在留王手下吃的那些苦头,有些气不过,便把留王的封地划到赣地,一直到现在,老留王去世,老留王只一子,这位新留王于前年继承王爵,当今官家登基,留王应该是到京城道贺朝拜来的。

第一三九章抓贼

李鸾儿一直到回家都没想清楚留王为何替她结帐。

等把提炼银子的事和金夫人交待了,李鸾儿心底还是存了好些疑惑,只是她并不是钻牛角尖的人,即是想不明白,便也不再去想。

回屋,李鸾儿把帮李富买的书整理出来打包装好,就叫人去会馆寻了凤凰县的老乡,找那些快要回乡的人,把书交待好,又写了封信叫带回去给李富。

正好那位老乡家中也有一子,与李富年纪差不多,刚刚好也在县学读书,竟是李富的同窗,一听李鸾儿说这些书对孩子考试有好处,他赶紧问明了在哪里买的,都有哪些书籍,急匆匆买了一套回来。

也因着李鸾儿没有藏私,与他写了书单,那位老乡倒是对李鸾儿挺感激,做下保证,一定把书信好好交到李富手中。

把书的事情交待清楚了,李鸾儿一时无事,隔上几天就到庄子上看看进程,顺带晚上的时候提炼一些银子,这次她问清楚了,又弄了好些的模子,把银子都做成银条的形状。

原李鸾儿以为古人花用银子都做成了银元宝,后来才知多数的元宝状的银子都是官银,上面有官府的刻印,而民间流通的大多都是碎银子或者银块银条,总归这银条比银元宝还好弄一些,她便索性把提炼好的银子都弄成这种形状,隔几日便带回去一些叫金夫人存在库房中。

李鸾儿日子过的倒也蛮悠闲,可金夫人这几日开始忙碌起来,时常见不到人影,好容易李鸾儿劫住她问了问。才知金夫人忙着给她准备嫁妆,还忙着与李春准备聘礼并婚礼要用到的东西。

一时间,李鸾儿倒有些羞愧,便把去庄子上监工的事情托付给马冒,她留在家里和金夫人写写算算。帮着金夫人料理帐目。

不过几日,金夫人已经买下好些打家具用的木料,并一些古玩器皿,又备了好些布料珠宝首饰等物,这些全都是要装到李鸾儿嫁妆箱里的,除此外。金夫人又寻牙行买了两个小庄子,并在城西和城东各买了几间铺子与李鸾儿做嫁妆。

至于要送到顾家的聘礼则简单多了,金夫人和李鸾儿都明白,以顾家人的性子还有家境来瞧,顾大娘子的嫁妆绝对会极寒酸。便是李家想给顾大娘子做面子,多送了聘礼去,顾家人也肯定会把这些聘礼留给顾二娘子做嫁妆,绝对一星点都不会添到顾大娘子嫁妆中去。

即是如此,她们便也不想着费劲巴力的与顾家送人情,倒不如送上能看过眼的聘礼,至于说顾大娘子的嫁妆,李鸾儿早有心理准备。她觉得有没有嫁妆倒真不打紧,只要顾大娘子嫁过来对她哥哥好,她便敬着顾大娘子。

这日。李鸾儿正整理买来的木料,又叫人打听京里哪些木匠师傅的活计好,便见马小丫兴冲冲的进得门来,脸上的笑容怎么都遮不住:“大娘子,喜事,天大的好事。”

李鸾儿把笔放下。皱眉看着马小丫:“稳重些。”

马小丫吐吐舌头站住,可一脸笑容还是那么灿烂:“大娘子。留王府派人来与大娘子下帖子,下月留王侧妃举办赏花宴。请大娘子去呢。”

留王?又是留王?

李鸾儿心下更加猜疑起来,她与留王可从来没见过面,怎的这留王又替她结帐,又叫人请她去参加宴会,这到底是为着什么?

“帖子呢,拿来。”李鸾儿伸手,马小丫赶紧送上帖子。

李鸾儿拿过来一瞧,这帖子倒也郑重,上好的压花纸裁成,折成信笺状,一面用小号的狼豪笔沾了金粉勾出一朵牡丹花来,翻开另一面,则是写着宴会的日期,还有几句吉祥话。

看起来,留王侧妃对这次宴会很是看重,可这满京城不知道有多少贵妇人还有闺阁千金,李家在京城可什么都算不上,她李鸾儿无父无母,只一个哥哥还是白身,又有什么叫人家看重的呢?

难道说?

李鸾儿忽想起来,难道这留王是为着李凤儿?想要拉拢李家借着李凤儿的枕头风谋些福利,若果然如此的话,这留王野心可不小呢。

把帖子放好,李鸾儿叫马小丫趁着天气晴好,去糊鞋底子,她把帐目算好了便拿过针线来坐到院中大树下一边乘凉一边纳起鞋底子来。

这鞋是要做给李春穿的,是那种千层底的鞋子,鞋底子很厚,小丫头们纳起来很吃力,金夫人年纪大了,纳鞋底也有心无力,李鸾儿精巧的活计倒做不出来,唯这纳鞋底子在她来说当真小事一桩。

就她那份力气,拿了大号的针在丫头们撂好的布料上比划几下,然后飞针走线,比缝衣服还快,片刻之后一双鞋底子就纳得了,看看针线,绝对的匀称又细密,不稀不疏刚刚好,瞧的马小丫眼都发晕:“大娘子,奴可从没见过有人纳鞋底比大娘子还快的,以前奴娘亲生病的时候,奴爹爹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