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帝国的灭亡 >

第11部分

第三帝国的灭亡-第11部分

小说: 第三帝国的灭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西墙”的保护。在开始进入德国之前,盟军必须首先征服这条河流。1945年年初的恶劣天气致使莱茵河附近的低地被水淹没,根本无法通过,增加了盟军进攻的困难。但是,对于盟军来说,这种情况至少有一个好处: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进攻计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艾森豪威尔的穿越莱茵河的计划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真实”行动中,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将肃清通往莱茵河对面城镇韦瑟尔的通道;与此同时,第30军将从奈梅亨出发,前往赖希斯瓦尔德。随后,第二阶段计划———“掷弹兵”行动开始。在这一阶段中,威廉·H·辛普森上将的美国第9集团军群将穿过门兴格拉德巴赫,与蒙哥马利的剩余部队会合。在下一阶段的行动开始前,他们将停下来进行休整,增强部队的战斗力。一旦休整完毕,第21集团军群将强渡莱茵河,从北部侧翼包抄鲁尔区,然后进入北德意志平原。平原地区特别适于坦克作战,如果上述行动能够取得成功,蒙哥马利将率部向柏林开进。
  在蒙哥马利北面的美军战区,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将发起“伐木工”行动。按照行动计划,美军将首先肃清科隆至科布伦茨之间通往莱茵河的通道;随后,巴顿的第3集团军将前往美因茨和曼海姆,与从萨尔州出发参加“低调”行动的第6集团军群会合。这些计划顺利完成后,盟军将在莱茵河上建立桥头堡。
  艾森豪威尔的意图是,这些桥头堡将把德军的注意力从蒙哥马利的进攻方向上引开。但是,这种做法引起了布莱德雷和巴顿的不满,他们认为美军应当在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觉得艾森豪威尔的计划令人难以接受。事实上,蒙哥马利自从1942年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咄咄逼人的态度,令美军指挥官们非常恼火。倘若没有这种原因,巴顿和布莱德雷的不满情绪也不会如此强烈。和正常人一样,艾森豪威尔当然也不能忽视感情的力量。虽然计划的第一部分没有任何改变,但是艾森豪威尔决定,他将重新考虑在穿过莱茵河、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后,是否允许蒙哥马利的部队担负主攻任务。
  所有这些计划都是针对突破“西墙”和穿越鲁尔河前面的开阔地带而制定的。对于盟军来说,这块空地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因为德军随时都可以通过炸坝放水将其淹没。一旦德军炸坝放水,盟军将无法继续前进,这样一来,计划中的4个行动将无法相互配合。
  “真实”行动和“掷弹兵”行动
  为了不致损害自己的名望,蒙哥马利制定了全面而又系统的“真实”行动和“掷弹兵”行动计划,几乎将行动中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细节都列入了计划。这种做法完全符合当时环境的需要,因为德军的防御力量非常强大。为了抵抗英军的进攻,德军作了充分准备,部署兵力12000人。防御者位于高地,占据有利的地势,而进攻者却要冒着大部分地区可能被淹没的危险,通过一些羊肠小道穿越赖希斯瓦尔德大森林。如果敌人防御得当,盟军的进攻将非常艰难。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10章 第三帝国灭亡(2)
2月8日凌晨5点,加拿大第1集团军打响了“真实”行动的第一枪。他们首先进行了2个半小时的炮火准备,德军炮火随后予以了反击。接下来,英军炮兵又发起了3个多小时的弹幕射击,将无数炮弹倾泻到德军阵地上。大规模的炮火准备结束后,步兵部队立即向前突进。
  被洪水浸透的地面使得前进非常困难,盟军部队被迫在火炮和空中力量的掩护下一点点向前挪动。前进速度比预想的要慢得多,他们花了2月份最后一个星期的时间,而不是原计划的3~4天,才实现了所有的行军目标。德军趁机炸毁了莱茵河上所有的桥头堡,并打开了鲁尔大坝的水闸。这使得“掷弹兵”行动暂时搁浅,被迫推迟到洪水退去后的2月23日。但是,当第9集团军开始前进时,他们发现德军的防御力量相当薄弱。3月3日,英加联军在盖尔登会合,肃清了奈梅亨和杜塞尔多夫通往莱茵河的通道。至此,蒙哥马利开始考虑强渡莱茵河,最终将日期定在3月23日和24日。
  由于德军已将莱茵河上的大桥全部炸毁,第21集团军群已经无桥可用,只能涉水强渡莱茵河。
  美军战区
  当蒙哥马利的部队在进攻中受挫时,布莱德雷的进攻却非常顺利。当时,德军被迫调遣大量部队对付蒙哥马利,使得美军开始阶段的进攻相对容易(虽然可以这样解释,但如果因此认为美军的进攻异常轻松也是极不客观的)。3月6日,美军一举拿下科隆。第1集团军的其他部队向波恩开进。与此同时,第9装甲师也在辛齐格与巴顿的部队实现了会合。3月6日晚,该装甲师到达梅肯海姆。为了保证第9装甲师能够顺利到达阿尔河谷,B作战群奉命前往莱茵河上的雷马根大桥。第一批到达大桥的美军惊奇地发现,这座大桥居然完好无损。
  3月7日下午4时,美军通过雷马根大桥,到达莱茵河东岸。美军穿越莱茵河的消息迅速传开。艾森豪威尔命令美军立即趁机扩大战果,虽然这样做需要改变整个作战计划。实际上,艾森豪威尔并没有因为占领雷马根大桥而改变蒙哥马利部队的主攻地位,因为雷马根大桥附近的地形决定了在此实现突破的机会非常有限。巴顿的第3集团军完成了“伐木工”行动中的任务,一直打到科布伦茨,肃清了通往莱茵河通道上的德军。但是,巴顿对此并不满足。第1集团军在雷马根大桥的胜利令他妒火中烧,命令部队必须在3月22日乘坐小船渡河。第11步兵团成功完成了渡河任务。随后,巴顿发布了一条听起来异常刺耳的新闻,宣布他的部队已经成功渡河。为了贬低蒙哥马利,他还在报道中大肆宣称,美军的成功渡河是在没有空中轰炸、烟雾掩护、炮火以及空中支援的情况下完成的。但是,他却丝毫没有提到自己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主要是因为德军在尼尔施泰因渡口的防御力量非常薄弱。
  英军强渡莱茵河
  蒙哥马利对巴顿的报道不予理睬,而是继续对他的渡河计划———“掠夺”行动进行最后的修改和完善。渡河行动的时间安排在3月23日晚至24日黎明。在渡河开始前,英军将首先向对面德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炮击,随后再发动空中袭击。蒙哥马利的谨慎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德军对于第21集团军群的进攻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这就决定了他只能发起一场常规进攻,而不能像巴顿那样使用小船运送步兵渡河。
  3月23日晚上6时许,英军首先发射了烟幕弹,在莱茵河上制造了一道厚厚的烟幕。随后,5000门火炮向莱茵河对岸开炮齐射。与此同时,突击部队迅速登上各种登陆艇和两栖攻击舰船,包括在诺曼底登陆行动后声名鹊起的“谢尔曼”两栖双驱动坦克,向对岸冲去。
  蒙哥马利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所获得的火力和人力优势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英军很快就在对岸获得了一个立足点,准备等事先安排好的轰炸机对韦瑟尔实施轰炸后,立即突入这座城镇。晚上10时30分,200多架轰炸机发动了空袭,将韦瑟尔炸得面目全非。随后,第1突击旅进入韦瑟尔,经过激烈的战斗,控制了这座城镇。到了3月24日黎明时分,英军已经在莱茵河对岸建立了5个桥头堡,标志着渡河已经取得了成功。
  

第10章 第三帝国灭亡(3)
随后,美军第17空降师和英军第6空降师又发动了代号“大###动队”的大规模空降突击行动,从而使攻势得以继续。空降部队的突击行动将巩固已经取得的战果,使桥头堡能够继续向纵深地带迅速延伸。为了获得空中火力的掩护,空降行动在白天展开。与在阿纳姆实施的空降行动不同的是,在此次空降作战中,所有部队将通过一次空降完成着陆。他们将在目标正上方或在己方火炮射程内实施空降(这一点又与“市场花园”行动有所不同)。3月24日上午10时,空降行动开始。空降行动并不是很理想,很多伞兵未能在目标区着陆,滑翔机也未能在预定的时间起飞,这就给德军的抵抗行动带来了可乘之机。盟军伞降部队和飞机蒙受了巨大伤亡,总共有100多架飞机和滑翔机被击落。尽管遭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伞兵部队最终还是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大###动队”行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伞降部队占领了哈明克恩村和伊瑟尔河上的3座桥梁。在3月24日结束以前,第21集团军群在莱茵河对面的阵地已经固若金汤。随后,英军开始制定下一阶段的突入计划。
  西线战事的最后阶段
  就在此时,由于以下两点原因,艾森豪威尔改变了他的战略。一方面,布莱德雷和巴顿对于原先的计划不断地表示不满;另一方面,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柏林已经不再是英美盟军的进攻目标。于是,当蒙哥马利开始计划穿过北德意志平原进军柏林时,艾森豪威尔决定将作战重心转向第12集团军群。随着作战重心的转移,第12集团军群将进军易北河和穆尔德河,力争在与苏军会合前将德军一分为二;第21集团军群将前往波罗的海沿岸,争取在苏军到达以前先期抵达,随后解放荷兰并占领德国北部港口;在第12集团军群的南部,美国第6集团军将开进奥地利,消灭那里的残余德军。
  根据新的计划,3月28日,英军第2集团军从桥头堡出发,越过了威悉河,尽管他们在汉诺威遇到了德军的誓死抵抗,但还是在3个星期内向前推进了20英里。截至4月18日,第21集团军群的进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第1军已经到达须得海;第12军逼近汉堡;第30军到达不来梅;而第8军也已经攻占吕内堡,正向易北河挺进。与此同时,第12集团军群也包围了鲁尔区,准备向城内德军发起致命的攻击。4月1日,美军第9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在利普施塔特会合。4月12日,美军进入埃森。至此,对于德军而言,盟军的进攻已经势不可挡。
  大批德军纷纷投降,使得盟军在处理战俘问题上暂时遇到了严重困难。在美军战区内,德军有组织的抵抗已经彻底结束。英军战区的情况也是如此。
  第21集团军群在占领荷兰后继续向波罗的海沿岸开进,一路进展顺利,基本没有遇到德军有组织的抵抗。1945年4月18日,第21集团军群到达不来梅郊区,距汉堡也只有一步之遥。在它的南部,美国第7集团军和法国第1集团军分别在维尔茨堡和卡尔斯鲁厄遇到了德军较为有力的抵抗,但是盟军的进攻并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到了4月18日,西线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第三帝国的灭亡也即将到来。现在,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东线战场,那里的苏军已经兵临柏林城下。
  苏军进军柏林
  1945年3月,形势非常明显,苏军很快将会把柏林变成一个战场。希特勒发布了保卫首都的命令,但在这些命令中,充满了大量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空洞言词和对德国人民的训导,缺乏怎样保卫柏林的具体措施。更为糟糕的是,希特勒认为,德国最终必将转危为安。这种盲目的自信意味着,由于缺乏足够的压力,德国人很难竭尽全力将柏林变成一个坚顾的堡垒。这就使得柏林保卫战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城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