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智能工业帝国 >

第348部分

智能工业帝国-第348部分

小说: 智能工业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个价格,云非倒吸了一口凉气。
金陵市政府也真敢开口。
这明显就是宰人!
虽然金陵铸造厂效益非常不错,但是却只是一个两百多人的小厂,所有设备都是六七十年代国内自己仿制的,市场价值绝度不会超过一千三百万,他们居然报价接近四千万!
“收拾东西,明天就离开金陵!”云非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阴沉着脸对着蒋建兴跟张翠两人说道。
“难道不谈了?”张翠巴不得马上就回蓉城,但是蒋建兴却知道,如果短时间没法得到铸造能力,九一重工根本就没有办法在三家台资数控机床厂的压力下抢占市场,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给脸不要脸,咱们还跟他们谈什么?等着他们破产之后再考论这事情!”金陵市政府这事情,做的太不地道了。
云非觉得,当时要是他在场,当场就会直接终止谈判。
“舅,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直接就终止谈判,他们没有丝毫的诚意,咱们还跟他们谈什么?别不把咱们自己不当回事儿!”云非也知道,舅舅这样做,也是为了他的九一重工考虑。
虽然蒋建兴说的很平淡,云非能够想象当时的场景会有多憋屈。
很多地方政府都是这样,一旦抓住了别人的弱点,就开始狮子大开口。
金陵市政府自以为他们抓住了九一重工的弱点,认为九一重工不得不购买他们这些已经走上破产流程的工厂,云非却偏偏不能如他们的意。
“小云,你看咱们是不是请游副市长以及那些参与谈判的人员吃顿饭,然后再送点礼物……”张翠也知道,公司收购金陵重工的有着多大的意义,现在已经谈了十多天,没有必要直接就放弃了。
即使吃点亏,只要能够应付眼前的危机,也是值得的。
“他们倒想!”云非想也没有想就直接拒绝了。
如果他们收购的企业没有到金陵重工这样只剩下设备以及厂房,熟练工人已经全部流失的工厂,为了降低收购成本,进行攻关,云非或许会考虑。
但是现在的金陵重工,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金陵重工了。
尤其是老人当初已经警告过他,侵吞国家资产这事情,有着非常大的风险。
如果以后收钱的人落马,云非能够脱离干系,但是蒋建兴绝对不可能脱离干系。
或许,游志俊他们这样搞,也是抱着这样的目的。
没有老人的警告,如果不知道有着隐藏在幕后的无数目光盯着自己,云非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张翠说的这种方案。
即使给主管谈判的这些人员塞上数十上百万的红包,只要价格能够下来,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不管在何时,在中国,这样的事情永远都不会杜绝。
要不然,也不会有着那样多的贪官落马的时候,家中搜出整箱整箱的现金,或者,妻女在国外,什么都不做,都能够有着数亿的身家!要是这些官员不贪,中国也不可能有着那样多的豆腐渣工程。
“虽然这是国情,但是咱们不能纵容他们!”云非冷冷地说着。
“那咱们厂扩大规模的事情怎么办?咱们公司的战略计划,如何能够实现?没有足够的产能,如何跟三家台湾厂进行竞争?”蒋建兴有点头大。
“没了张屠夫,难道咱们还得吃带毛猪?”云非满脸的不以为然。
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都不景气,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机床厂,实在不行,可以跟那些当初没有打九一重工主意的那些国营机械厂合作嘛。不景气的他们,绝对不会拒绝大量的业务上门!
跟就九一重工有着合作的哈尔重工,现在可是面临大量裁员的困境。(未完待续。。)
ps:  感谢烈日耀朝阳大大的打赏。
感谢默默看书的人大大的评价票。
感谢默默看书的人以及水木文枫大大的月票。

340 哈尔重工的春天(一)
既然金陵市政府给脸不要脸,抓着机会就把九一重工当成冤大头,先要从九一重工的这次收购中得到巨大的好处,云非可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九一重工在数控车床上面属于国内第一,国家一些重型军工生产,对于那些重型设备的需求很大。
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生产这些重型设备的企业都不是很多,连他们自己使用都有点无法满足,更加不要说出口到中国了。
建国之后,中国连续好几个五年计划,才让国家的工业基础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完整的工业体系。
虽然这些体系属于最低端的,技术实力也好,生产能力也罢,都无法跟那些真正的强国相比,至少,一些设备的生产制造,中国不需要再求人。
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建立更为先进的工业。
在苏联老大哥的影响下,中国的重工业,同样远远强于轻工业。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轻工业开始发展起来,重工业却因为技术断层以及长时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逐渐没落。尤其是随着国家战略重心的调整,军事工业衰败,中国的重工业也跟着衰落,尤其是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那些产业,比如重型设备制造等等。
钢铁工业因为中国大量的建设而得到蓬勃发展,那些主要用于生产军事装备的装备制造业却开始衰落。
最为典型的就是国内数量众多的那些重型机床制造厂。
哈尔重工,就是最为典型的。
军工企业的大量改制,使得主要为军工生产重型切削机床的哈尔重工首当其冲。短短数年时间,就已经从上万人的大厂,裁员到现在人数不到四千五,年产重型设备数百台的规模。
在研制出数控车床不久之后,九一重工受到国防科工委的委托研制重型数控车床。因为没有普通重型车床的制造技术,九一重工用来研究的所有重型车床的机械部件。都是来源于哈尔重工。
既然有着合作基础,所以,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让开工率不足百分之五十的哈尔重工帮忙生产加工中心的大铸件,绝对是一件靠谱的事情。
在铸造方面的技术,生产重型车床半个世纪的哈尔重工,可不比在9327厂的基础上面建立起来的九一重工差。
即使不跟哈尔重工合作,九院基地以及航天基地,都有着不低的铸造产能,在大订单面前。或许他们也不会拒绝让限制起来的军工生产能力来生民品。
要不然,云非也不会有这样的底气。
当然,如果对象是东北一机以及首都一机这样的厂,云非绝对不会跟他们合作。
“对了,舅舅,明天我们直接回蓉城,你跟张姨去一趟肥市,我在那边收购了一家厂百分之四十的股份。现在只不过签订了一份初步意向协议,等你们去签订正式协议!具体情况。一会儿让毛老四给你们讲……”既然不谈了,就没有必要再在这边浪费时间。
金陵这边的住宿费,六个人一天都得好几千块钱呢!
“你又收购了什么公司?”蒋建兴皱着眉头问着云非。
在云非的战略计划中,九一重工在五年内可是要建成年产数控车床八千台。数控铣床一千台,加工中心三千台的规模。
这样的生产能力的建设,需要的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现在九一重工的财务状况并不容乐观,云非居然又在乱花钱!
“一个小家电公司。没花多少钱……”这样的事情,对于自己的舅舅他们这些一切唯稳的人来说,绝对是不能理解的。
“老板。咱们手中的可用资金可不多……”张翠一听到云非说收购了一家公司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心都悬了起来。
九一重工的账面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可用的流动资金,云非卖掉花数股份的钱,都是准备用来应对台湾机床厂的竞争的。
“这个资金,不走九一重工的账户,从我个人账户里面出……”云非见到两人都是用吃人的眼神看着自己,急忙辩解道。
“你账户上面哪来的钱?”云非账户里面的钱,都是自己亲手转账进去的,不过只有一两百万,要是之花了一两百万的资金,云非绝对不会这么正式地让自己公司的副总以及自己这个财务总监去签订正式合同。
“借的。本来打算用到收购金陵重工上面的……”云非只能交代了自己从叶选美手中借了五千万的事情。
。。。。。。。。。。。。。。。。。。。。。。。。
“欢迎云总前来视察指导工作……”云非刚一下火车,就让被雷到了。
带着一队人前来迎接自己的,居然是赵兴邦这货!
“老赵,怎么哪儿都有你?”云非无语。
这货不是九院基地的负责人吗?怎么又跟北方的这些重型机械厂有了关系?
“嘿嘿,这不是听说你要来,我专程从首都过来迎接你嘛!你们车间那几台试验用的重型普通车床,可是我帮你们搞到的……”赵兴邦满脸的笑容。
“少来了,难道哈尔重工跟九院有什么关系?”云非这话,没有问赵兴邦,而是对着赵兴邦旁边的跟他有过一面之缘的据说是哈尔重工副总工程师的黄朝海问道。
“……”对于云非这样自来熟的性格,快要六十岁的黄朝海很是不适应。
“实话对你说了吧,我是到这边出差,正好听说你要来这边,所以就丢下工作专程来接你了……”赵兴邦没有丝毫不好意地对对着云非说道。
“有这么好?老赵,你又玩儿什么幺蛾子?”云非急忙往后退了一步,一副远离赵兴邦这货的表情。
“赵主任是来我们这边调研工厂深化改革的事情,也是刚刚才到,就比你们早了半个小时……”黄朝海没有想到,一向严厉无比的赵主任,居然跟云非这个年轻的老板嬉皮笑脸地开玩笑,这彻底颠覆了高高在上的赵主任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深化改革?
哈尔重工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云非心中快速思索起来。
历史上,哈尔重工在二十世纪末期可是濒临倒闭,也是通过深化改革才再次崛起。不过那个时候,在重型机床领域,他们已经被太多的机床厂给超于,一直到云非离开他的那个世界,都还没有重新夺回自己的一哥的位置。
现在的哈尔重工,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就在不断地分流公司里面的人员,建立不少的机械厂,比如机床附件厂,标准件生产厂,工具厂等等,情况可是要比云非那个世界的哈尔重工好很多。
为什么这么早就开始了深化改革?
虽然他们的开工率不足百分之五十,但是养活一个厂四五千人,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吧!
云非这次来哈尔重工考察,可不是一个人来的。
毕竟这次不仅仅是考察,而是直接谈合作。
就如同他猜想的那样,哈尔重工对他们这一个考察团非常的重视,不仅公司的副总工程师黄朝海以及总经理潘志高亲自来火车站接人,更是连赵兴邦这个不知道确切身份的家伙都出现了。
哈尔重工,最早的时代可以追溯到日本人占领东三省的年代,那时候,东北丰富的资源,使得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日本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直接开设了很多的工厂在他们的占领区那些资源丰富的地方。
尤其是他们想要向老毛子学习,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归还中国的东三省,把东三省当成了他们自己的领土,再加上为全面侵华做准备,所以建设了很多的重工业工厂。
解放后,中国重工业最为集中的东北地域的很多工厂都是当年日本人建设的工厂改造而来。
哈尔机床就是这样,当年就在中国生产一些重型机械零件,然后运到日本国内去进行精加工。在解放的时候,有着非常雄厚的机械制造底子,所以在苏联老大哥援建中国基础工业的时候,哈尔重工就成了一家生产重型机床的企业。
主要生产范围就是回转直径在1000mm至1800mm重型卧式车床以及回转直径1000mm至5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