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智能工业帝国 >

第311部分

智能工业帝国-第311部分

小说: 智能工业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的企业,在这方面,往往都会寻求跟国家大型工厂进行合作。
“呵呵,跟他们合作?人家那些大型企业,每年有着足够的研究经费,又没有什么生存压力,如何能够看得上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手中的这些研究项目?再说了,这些项目,很多公司都在搞,他们根本就看不上我们这个民营企业研究能力!”对于这个不知道具体身份的中将的质问,云非冷笑着回答着。
当初不少的国营机械厂想要联合起来向着九一重工要求进行数控车床生产技术的共享,却被打着九一重工主意的京城那些大家族的给阻挡了,在后来通过京城三贱的运作,在日本以及台湾引进了一些数控车床的生产技术,差点让九一重工还没有完成开始生产就倒闭。(未完待续。。)
ps:  感谢金不错大大的打赏。感谢acmilan1大大的月票。
兄弟们,葫芦更新给力,你们的支持在哪里呢?
敢不敢给葫芦多来点动力?

397 下金蛋的老母鸡你也舍得卖?
“再说了,合作研究,讲究的就是一个身份的对等。有着国家大力扶持的国营工厂,跟我们这样的连生存压力都很大的民营企业合作,最后出来的成果应该怎么分?虽然咱们国内的市场非常庞大,但是那些动辄都是以万人为单位的大型工厂的生产能力同样庞大无比,到最后,就是他们愿意把所有的技术成果都拿出来跟我们分享,就凭借着我们这样的规模,这样的生产能力,能够跟他们进行竞争?”云非这话,很现实。
很多私人企业,宁愿把自己的项目给先搁置起来,都不会与国营企业合作。
那些国营企业,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一般的人,即使要搞一些自己无法独立搞出来的项目,一般都是跟那些有着科研性质的国家研究所或者大学院校进行合作,也不会选择跟国营工厂合作。
国营工厂的风光,已经远远不如前面几十年了。
虽然国营厂的生产能力强大,但是同样,他们生产的产品成本也高,单单是要养活一个厂里面的上万人,就够得他们忙乎了。产品价格高,质量不好,这是八九十年代的这些国营企业的共性。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更大的生产产能,他们已经无法像六七十年代那样,让所有的设备生产连最传统的自然失效也给抛弃了。
人家日本生产的机床导轨以及床身,最少都会放到海水里面浸泡腐蚀半年以上的时间,而中国生产这些导轨什么的,也就在回火炉里面几十个小时而已……
所以,在二十一世纪,很多小型的私人厂,宁愿选择购买日本的二手机床,也不愿意购买价格更低的国产机床;宁愿选择购买六七十年代使用寿命都快半个世纪的老爷机床回去进行大修。也不愿意购买八九十年代的二手机床来改造。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生产出来的这些机床,质量根本就不敢让人恭维。
云非曾经的一个朋友,买一台零五年生产的车床,用了不到一年,那个生产精度,连0。05mm都保证不了,还不如六七十年代生产的那些笨重的老式车床的加工精度。
与这样的生产型企业合作搞研究,无异于与虎谋皮,云非如何能够选择?
“咱们现在对于四轴设计的主要分歧在于。一部分人想要采用德国的ep6那样的设计;一部分人想要采用龙门式的利用整个主轴进行能够进行前后左右以及围绕被加工的零件进行圆周运动。不管采用哪种设计,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没有办法把这些设计出来的东西变成现实……”孙麟见到云非跟那个中将有要吵起来的趋势,急忙对着正在好奇地打量着车间里面一些不规则地摆放着的一些零部件进行解说着。
“搞研究嘛,不要怕有争论,没有争论,就没有发展。很多东西,都是在争论中产生出来的。你们可以两个方向都同时进行研究嘛……”老人对于科学的争论保持支持的态度。
很多高科技,都是在争论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没钱……”对于老人的提议,孙麟小声地回答着。
“……”老人无语。
老人难道不知道你们没钱?你们没钱,难道国家没钱?这老家伙越活越回去了!老人的秘书如是地腹诽着孙麟这老家伙。貌似这次老了人来九一重工参观考察。九一重工上上下下都在哭穷的节奏……
“邓老,这二楼就是由司徒老先生以及王炳坤院士两人负责的机电一体化以及材料方面的研究。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主要就是针对咱们的数控机床完成电气化控制实验以及液压与气动实验。而材料项目,主要就是研究与咱们数控机床进行配套的高性能刀具材料。这段时间正在跟蓉城市政府谈判关于蓉城工具厂的收购问题。”二楼里面主要就是司徒贺云的机电一体化研究项目,材料研究项目这里面基本上都只有几间办公室。
老人一边看,一边满意地点着头。
开始来的时候他还认为他的这个小老乡的步子迈得小。步伐迈得不够快,但是现在看来,也真难为他了。
这么多的实验研究项目,全部都靠着他这家规模并不大,利润总额也没有足够高的工厂给支撑起来,年轻人,有这样的一心往这些烧钱的项目里面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也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了。
“收购蓉城工具厂?”老人还真没有想到,云非手中这么多的研究项目,居然还有钱去收购那些濒临破产的国营工厂。
“嗯,蓉城工具厂因为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早就资不抵债,荣成市政府一直在谋求蓉城工具厂的破产,但是一直都因为厂里面一千多名工人无法妥善安置,而只能这样拖着……”王炳坤担心老人对私人公司收购蓉城工具厂不满,急忙对着老人解释着。
要知道,提出收购蓉城工具厂的人是他。
云非不同意,联合司徒贺云以及孙麟两个人逼着云非收购的也是他。如果因为这个,让云非这个年轻人在老人心目中的分量变轻,他就百死莫辞了。
“嗯,这不错。九一重工有资金,有技术,收购那些资不抵债的企业并且把那些企业发展壮大,让工厂的工人得到妥善的安置,非常不错。看来,我没有看错我这个小老乡。”老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虽然私人企业收购国营工厂有点不太符合国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让外资以及私人资本共同发展来繁荣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有点不合理。让那些连濒临破产,连工人都无法养活的国营厂重新焕发活力,也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出路。
国家总不能为了保持集体经济占据主体地位,而花费本来就不多的财政收入去养活大量濒临破产的国营厂,不仅阻碍了国家的基础建设,还妨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这样的事情,如果在前几年,老人绝对不会允许。
但是这几年,很多生存不下去的国营工厂以及集体企业破产倒闭或者改制,反而让整个中国的经济更加具有活力,倒闭了一些国营工厂,却有着更多的集体企业发展起来,何乐而不为?
对于很多新诞生的所谓的集体企业,老人很清楚。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要手中掌握着枪杆子,就没有什么可怕了。
中国的当务之急,就是改变国家贫困落后的面貌,让人民的生活水平进入小康社会。
“小老乡,你们收购蓉城工具厂的钱可够?你可别借着这个机会侵吞国家资产哦!”老人一边跟着司徒贺云参观这个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实验室,一边对着云非小声地问道。
“邓老,您这可就冤枉小子了。如果不是市政府对我们九一重工的发展鼎力支持,我才不会闲的没事接手那个烂摊子!除了里面的熟练工人,那里面哪里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那些设备都是五六十年代苏联老大哥支援过来的,早就应该淘汰了……那些用来进行材料分析研究的瓶瓶罐罐,更加不值钱……”云非对着老人耍宝似地回到着。
他知道老人这是在警告他,国家这段时间对经济方面抓得很紧,很多在国营企业改制或者收购过程中侵吞国家资产的人落马,报纸上面不时有着报道。
“你连往研究项目上面投入的资金都缺,还会有钱收购国营厂?那厂再不值钱,怎么也得好几千万吧?”又是曹中将!
这货为毛一直都针对自己?难道他是在刷存在感?
云非有点蛋痛了。
但是又不能得罪这货,没听着老人都亲切地喊着家伙小曹?
“将军,收购蓉城工具厂的经费,这可是我千辛万苦求爷爷告奶奶卖掉我手中的花数股份搞来的!如果您老人家不相信,您可以去问叶选美!”叶选美自己吹牛皮说首都没有几个人不认识他,云非正好这时候来试探一番自己那便宜老丈人有没有催牛。
“叶选美?”老人疑惑地问道着云非。
“他不是跑到香江去了?”
“邓老,那家伙前几年就回来了,在沪市搞了一家做进出口贸易的公司,总部就设在香江呢……”曹中将回到这老爷子的话。
“这小子,回来也不来看我这老头子,改天见着了,一定得好好地说道说道!”老人点了点头之后,再也不言语了。
“小云,缺钱你可以向国家贷款呀!花数的股份现在可是一只下金蛋的母鸡,你卖了难道都不心痛?”中将难得关心了云非一回,这让云非有了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云非无语。
难道能够告诉他,自己睡了叶选美的闺女,那老家伙逼着自己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或者告诉这些都认识叶选美的中央领导,叶选美手中的这些花都数控的股份,将来会转到自己外孙的名下?(未完待续。。)
ps:  感谢破碎的心no1大大的月票。第三更奉上,接下来还有一更。

398 科幻时间一般的电子研究实验室
花数的股份现在成了下金蛋的老母鸡,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云非真的想卖么?
不想!
只要不是脑子有问题的人,都不会想要卖掉每年能够分着数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的股份。
但是现在云非不得不卖掉自己手中花数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虽然这个买卖,不过是从左手卖到自己的右手而已。而且,这买卖的合同,只是云非跟叶选美的秘密协议,要等到云非把手头的事情理顺之后才会只会花数的几位股东。
当然,云非不知会花数的秦青山几人也没有问题,因为一开始他们可是帮着叶选美再谋求云非手中的花数股份的,这中间,他们也能够拿到不少的好处。
“我也不想卖掉,但是我现在手中可是有着好几个耗资巨大的项目等着研究资金,也有好几个项目等着资金建厂呢。你当我不想向银行贷款?几千万的资金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而且现在国家执行货币紧缩的政策,贷款太麻烦。”云非对着将军为难地说道。
他这表情,简直要多委屈,就有多委屈。
“你这不是理由吧?国家虽然货币紧缩,但是对于你们这样的高兴技术型的企业,贷款政策还是很宽松的吧。”中将对于云非的装可怜,装委屈,直接鄙视之。
云非无语。
他忘了这行人都是来自中央的要害部门,对于国家的政策,肯定比他这个小老板要清楚明白的多。
“好吧,被您发现了。不愿意贷款,其实主要原因就是银行贷款利息太高。百分之十呐!还得利滚利,要是向着银行贷款一亿,一年的利息都好几千万……”对于这个年代坑爹的贷款利息,云非很受伤。
这简直比高利贷还高利贷了。
真不知道。这个年代的这些企业家是怎么敢大规模地向着银行贷款的。
反正高额的利息,让云非无法忍受,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