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智能工业帝国 >

第154部分

智能工业帝国-第154部分

小说: 智能工业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一开始,云非拐着王庆丰到蓉城建滚珠丝杆厂的时候,李璐就知道,云非肯定在打着数控机床的主意,从云非最开始不停地购买数控机床的时候,李璐就知道,十七岁的云非,绝对不会仅仅局限于数控机床加工业务。
在云非明明能够得到花数的绝对控股权,但是他只拿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最开始的时候,李璐还很迷惑。当云非鼓动着自己到苏联去做人才生意的时候,她还以为,云非只不过是想要在苏联国营工厂大量倒闭,中国却因为改革开放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却垄断着所有的人才的这个巨大的商机上面狠狠地赚上一笔。
在知道云非承包了大巴山里面的机械九院下属的设备制造单位9327之后,如果李璐还不明白云非的想法,她根本就没有资格成为有着军方背景、资产数千万的贸易公司的负责人了。尤其是云非还让自己在苏联收罗那些机械研究所的技术员以及工程师。
到了这种程度,如果还不知道云非的野心,李璐还是李璐么?
所以,李璐亲自送着那些从苏联网络来的各种机械技术人才以及高级熟练工人到蓉城;所以,卡马特到现在为止,依然在帮着云非不停地从苏联勾引各种机械电子方面的工程师,技术员。
数控机床在中国的前景,没有多少人比李璐这个做了一年多数控机床生意的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老总更明白数控机床的市场潜力有多大。虽然李璐不懂数控机床,但是她敏锐的洞察力,却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市场。
国外的数控机床,因为没有门路,根本没法大批量地搞到。那些高端机床,更是不要去想。
所以,在得知蓉城欣凯兴滚珠丝杆厂生产出第一根滚珠丝杆之后,李璐就知道,云非的数控机床离完成生产已经不远了。要是云非只是先要做数控机床配件,他不可能放着花都如此好的市场,如此好的区位优势把配件厂建设到整个中国工业最差的大西南。
所以,任志国在九一重工的第一台数控机床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到了云非的跟前。
听到李璐的话,云非被吓的不清。
开什么玩笑,这个年代,要是所有的机床生产厂商在突然之间都有了数控机床的生产技术,还叫他们这样的新厂怎么活?
得到这一消息的云非,也顾不得跟李璐扯淡,开始满世界去打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来。
如果李璐说的是真的,九一重工现在可就真的危在旦夕,到头来,甚至会因为换不清银行贷款,花都数控百分之四十的股份都不会是自己的了。(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za、冰之痕两位大大的打赏,看书者001 、toop83 两位大大的月票。

194 一夜之间数控全是国产(三)
听到国内很多的机床生产厂都推出了数控机床,云非就知道,肯定是最简单的数控车床。
数控机床,虽然入门的门槛很高,那不过是对于那些行业外的公司来说是这样的。对于简易数控车床这样并不是很复杂的数控机床的生产,只要技术实力不是很差,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数控系统有花都数控生产的龙数控,只要向日本或者台湾进口一些精度不高的滚珠丝杆,步进电机以及高精度的回转刀架,对普通机床稍微改造一番之后,就成了数控机床!
随着前一段时间国内姓资姓社的讨论,国内的经济很是低迷了一阵,不过在老人家南巡之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如同下山的猛虎,开闸的洪水,迅猛得不得了。尤其是制造业,整个世界都被中国制造给充斥着。
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机床设备制造的快速发展,不过因为国家担心经济过热,一直采取的通货紧缩政策,经营得不是很好的一些机床企业,根本就无法带到款,那些效益不是很好的国营企业,很多已经在等着破产,国家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还给那些工厂贷大量的款,那些要破产的工厂,早就已经资不抵债,给本来就不宽松的政府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云非之所以能够贷到款,不是因为老人家很看好他,而是因为他手中百分之四十的花数股份的价值,按照花都数控现在的发展趋势来开,远远不止这么三五千万。
当初银行在了解了花都数控的价值之后,就想要让云非多贷点款,虽然这个年代的国家政策是紧缩银根,但是对于那些优质的抵押物,还是很愿意多放点贷款的。要知道,这个年代的贷款利息。可是百分之十几!云非多贷款一千万,每年利息就得多给一百好几十万呢。这可关系到银行每个人的奖金。
贷款来的三千万,都投在了厂房跟居民小区的建设上面,云非从花都带回来的一千万,就成了九一重工搬迁以及启动的流动资金,虽然很多,但是对于机床制造企业来说,在没有资金回笼的时候,一千万,根本就无法让公司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面支持几个月。
本来打算等到数控机床生产出来之后。再开始全力回笼资金,哪里想到,在云非的数控机床样品才刚刚生产出来,产品都还没有完全定型的时候,中国机床市场上面以及充斥着不少的老牌机床设备生产厂的数控机床,虽然精度不怎么样,质量不怎么样,但是哪怕原本在云非眼中最垃圾的数控机床,也会让还处于萌芽状态的九一重工面临血顶之灾!
除非。云非跟那些老牌机床生产商进行中国机床市场最为常见,也最为恶劣的价格战。
这个根本就是云非无法承受的。
普通机床的市场虽然也很大,但是国内的生产厂家太多了,在这个年代。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利润,尤其是像九一重工这样的为了质量反而比别的机床生产厂家多好几道工序,光是时效处理的次数,都比别的机床厂商要多至少两次。
即使机床床身的内应力没有消失干净。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什么影响。这个年代的很多机床生产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型的民营企业,他们的设备。要不了几年,都会更新换代。因为使用的太狠了。
在云非的那个世界里面,云非认识的很多人都是干机械加工的,他们买的金属切削加工的这些机床,尤其是用来进行开粗拉毛坯的普通车床跟铣床,往往两三年时间机床就因为精度下降到让老板无法忍受的程度而报废。根本无法跟中国在六七十年代生产出来的机床使用寿命动辄数十年相比。
虽然后来的机床生产,在质量方面没有办法跟六七十年代生产出来的相比,但是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私人老板对于机床的使用过狠。买机床,就是为了挣钱,如果用的不狠,在加工价格低廉,人工成本,厂房租金这些却无比高昂的年代,私人老板根本就挣不到钱,很多时候甚至连稀饭都喝不上。
所以,云非不愿意像自己那个世界的那些大型机床生产厂一样,到最后被逼的没有办法,只能去生产那些市场并不大,成本却无比高昂的重型加工设备。
重型加工设备将来肯定是九一重工的主要业务,但是普通的小型机床才是国内的主流,至少在未来数十年内中国数控机床技术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普通的中小型数控机床技术没有取得突破的时候,普通金属切削机床,都会是中国机械制造业的主流。
云非一边大口地吸烟,一边在办公室里面转圈儿。
“云非哥哥,你怎么了?”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就看到云非一边抽烟,一边焦急地在办公室里面转来转去的倪黎霜心中一紧。
“霜儿,我们的工厂,可能真的要破产了……”倪黎霜的出现,让云非特别想要倾诉。
“究竟怎么了?你倒是说呀?说出来,咱们一起想办法……”倪黎霜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看到自己的云非哥哥如此模样,心中如同刀绞一般,从出院之后,云非基本上没有怎么跟倪黎霜单独相处过。
云非很多时候都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加班到深夜,在很小的时候她家中出了事情,父母双亡之后,倪黎霜就不敢一个人呆在漆黑的屋子里面。她又担心陪在云非的办公室里面打扰云非,所以无奈之下就只能住在舅舅蒋建兴的家里面。
蒋建兴被云非安排在了非常重要的采购部经理的位置上面。一个工厂,要想节约成本,最为重要的就是从采购方面入手。尤其是云非这样的机床生产企业,像钢铁等这些原材料的采购,动辄都是数百上千吨,更多的还有一些电气配件以及其他的东西,如果采购吃了销售商的回扣,不仅采购价格会远远高于市场价格,甚至很多东西都会出现质量问题。
云非把九一重工面临的危机告诉了倪黎霜,但是倪黎霜也只能跟着干着急,根本就无法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来。
最后倪黎霜建议云非把毛英杰等人召集来,人多力量大,说不定能够有什么主意,却被云非一口否决了。
于成跟冯清平两人去了珠三角跑普通车床的市场,估计进展并不是很顺利,只有偶尔来个电话报个平安而已。云非在花都跟不少的机械加工厂的老板都认识,当初还有不少的人想要挖云非去他们工厂当大师傅或者副厂长。云非在离开之后,就拜访了不少的机械加工厂的老板,当初那些人都是信誓旦旦地发誓,如果以后云非的工厂生产出来金属切削机床,只要他们的工厂有需求,绝对第一时间考虑云非的产品。
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整个花都因为云非这只意外出现的蝴蝶扇动了自己的翅膀,花都的机械加工行业在九十年代初期就不断地向着数控化方向发展,数控机床才是珠三角那些机械加工厂以及生产型企业的老板,中意的可是数控机床。
虽然数控机床的成本远远高于普通机床,但是数控机床对于操作工并没有普通机床那样高的要求。数十台数控机床,只需要有一两个工艺技术员,两三个编程技术员,普通的工人,只要不是傻子,随便培训一个礼拜,都能干以往之后高级工以上的技术工人才能干出来的复杂零件。
不仅生产效率高,质量还好,外观更美观。
云非最开始之所以想要把自己的数控机床改善得相当完美之后才上市,就是因为在珠三角,他有着大量的潜在客户。
珠三角那些私人工厂的老板,对于数控机床无比渴望,但是没有门路,或者因为无法承受过高的价格,只能望着别人的进口数控机床叹气。
国产数控机床,先不说精度能否跟国外进口的相比较,光是价格,可就比进口机床便宜了老多。
不是国内的数控机床因为知道自己质量不行,不敢要太高的价格,而是进口的数控机床都有着不少杂七杂八的进口费用。即使国内数控机床的价格卖到国外同类数控机床的离岸价,在中国这个还没有加入wto的过度,国产机床的价格,也会比进口机床低上数万,甚至数十万。当然,这些钱,可不是关税。
像数控机床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在这个年代的中国,是不会有关税的。
当然,如果现在有人能够帮国家搞到急缺的五轴,哪怕是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的进口费用,国家也会心甘情愿地给这笔费用。想想当年东芝事件的起因,苏联老毛子为了搞到五轴数控机床,跟日本合起伙来搞障眼法,花了几年的时间,数千万近亿美元的资金!
珠三角的市场很大,但是如果全国数家甚至数十家机床公司生产的数控机床都涌入珠三角,这个市场可就变得太小了。为了市场,为了生存,为了利益,价格战,绝对会在珠三角演变得惨烈无比。
这对一直指望着珠三角的市场来崛起的云非,不是灾难还是什么?
云非不会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